来源:科工力量
作者:大包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 【导读】 ------
最近微博上,一个“实力比拼:国产系统PK国外系统”的节目火了。下面的网友一片骂声,到底怎么回事?
最近微博上,一个“实力比拼:国产系统PK国外系统”的节目火了。下面的网友一片骂声,一个点赞最多的评论说:
……这个国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何以堕落至此啊? (5千多赞)
这么严重?到底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2016年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节目。
节目中,主持人陈伟鸿做了一个现场盲测,对比两台笔记本的页面加载速度。两台笔记本中一台用了国产CPU飞腾和国产操作系统麒麟,结果网页加载比另一台装windows系统的快。
由于不清楚两台笔记本的具体配置参数,而且是用Chrome浏览器和IE浏览器对比,显然不能就此得出国产系统优于国外系统的结论。指出“控制变量”才能“科学对比”完全正确。
至少在微博流传的这个视频片段里,主持人也并没有宣布国产系统“赢了”,并不存在一些人批评的“厉害了我的国”的尴尬。这个演示,可以部分说明的是国产的“能用”,用国产的cpu和操作系统跑浏览器可以“速度不慢”。
这期节目叫《大市场中的国家队》,节目简介是这样的:
你一定不知道中国每年进口芯片的花费是最多,本期嘉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芮晓武致力于打造中国芯,为国家节省这部分开支。他将为我们介绍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中国芯”、中国电子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什么重点打造中国芯?网络信息安全的隐患到底有多大?国产化的芯片和系统靠谱吗?等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可以看到,国产化的芯片和系统靠谱不靠谱,才是节目想要关注的。
许多人想说国产系统不靠谱,在微博上,因为这个视频中的对比“不科学”,他们就搬出许多理由责难国产系统。这里要做一个澄清。
1.国产系统一定要从内核写起,要重新发明轮子吗?
不需要,苹果的OS X、Google 的 Android也是基于开源内核。大家耳熟能详的操作系统都是几十年技术积累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物。
需要指出的是,内核不是自己写的不是污点,可是如果宣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就不妥当了。
话又说回来,没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意味着不是“国产”,大家既然能接受华为的麒麟芯片是国产SoC,当然也应该承认“国产操作系统”,毕竟品牌是自己的,可以自己修改维护、添加功能,当然可以说是国产的。
2.麒麟当年被批直接抄袭FreeBSD开源源代码的事件怎么说?
FreeBSD是完全免费开源的,FreeBSD允许他人修改并使用其源代码,但必须声明是修改自FreeBSD。IOS就是基于FreeBSD/Unix进行修改的操作系统。2006年的抄袭事件,指的是银河麒麟当时没有声明该系统基于FreeBSD,虽然早已改正了,但大家却不依不饶。
后来银河麒麟被国防科大放弃了(这是很可惜的),转而研发Linux内核的中标麒麟,与飞腾、龙芯合作,也能支持X86、ARM等,比如戴尔中国大量电脑中都有预装。由于央视这个节目已经是2016年了,网友现在再翻出“银河麒麟抄袭”的旧账,就不公正了。
3.国产系统都是骗经费的。
不排除有打着“自主知识产权”骗经费的项目,在任何领域这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但大家要明白,国产系统的研发不是给Liunx换皮那么简单,而是要加强对开源代码的审核力度,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风险,对内核进行修改和加固。
请大家读一读胡伟武老师的文章《“中兴事件”的启示,核心技术需要在试错中发展》,多给国产系统一些试错的时间和耐心。国产系统的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软件生态,这就需要在特殊领域先用起来,打破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没有应用,就没人愿意用你的操作系统,没人用操作系统,就更没有人给你开发应用。
央视这个节目,演示了国产系统可以“浏览网页不慢”,这就足够了。如果能让更多人认识到国产系统已经能够满足他们最基本的需要,并且还在发展壮大,那就更好了。用不科学的对比暗示过度,就是不负责任的宣传了。
我们可以批评央视的对比“不科学”,但请不要把这个错误归咎到国产系统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