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坛将于 CNCC2019 中国计算机大会第一天(10月19日)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 A103 会议室举行,届时将邀请行业大咖共同探讨5G时代下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CNCC技术论坛|5G与边缘智能
探索5G时代下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 苏州金鸡湖会议中心,10月19日,13:30
5G与边缘智能
时间:2019年10月19日下午1:30(中国计算机大会第三天)
地点:苏州市 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 A103室
论坛主席:郭得科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共同主席:王晓飞 天津大学教授
什么是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型,是未来大规模智能终端在网络中实现自动需求响应(ADR)分布式智能的一种理想解决方案,通过在网络边缘进行数据处理,可以降低云端网络核心节点的压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络延时、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
据IDC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超过40%的数据要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分析、处理与存储。
届时,云边端也将成为这个时代新型计算能力分布格局。在此之前,边缘智能已经逐渐在渗透到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车联网等前沿领域开始发挥价值。
5G为边缘计算带来的新机遇
2019年,移动互联网迎来了5G落地。有别于此前移动互联网的升级迭代,此次的5G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场景应用层面,都已经超出了以往的移动网络框架,这主要是因为5G面向场景在出生前就被定义到了当下的物联网中。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G时代,一方面,核心承载网下挂基站将更多,路由条目数量将更大,届时设备将不堪重负,一旦出现节点故障,影响范围很大;另一方面,核心网高置横向流量时延大,将不能满足5G时代下基站间的横向流量时延需求。在5G时代,基础网络构架将发生重要的变化,主要包括核心网分布在边缘网络部署、业务在不同节点终结和网络切片化,对应边缘网络计算迎来投资机遇。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具体而言,5G三大应用场景为:
eMBB(增强移动宽带):能够实现10Gbps的传输速率,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VR/AR等身临其境的业务体验;
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以每平方公里百万设备连接技术,支撑智慧城市、智能楼宇为代表的海量设备接入与互联;
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凭借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技术优势,深入到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并大大提升行业运营效率。
5G的大带宽、低延时、广连接三大特性,以及eMBB、mMTC、uRLLC三大应用场景,使得其与边缘计算更为相配,同时也为边缘计算与AI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网络基础,边缘智能的概念也或因此而得以落地。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G能为边缘智能提供更佳的无线网络架构,同时边缘智能也能为5G发掘更多的商业应用场景。
边缘智慧——万物赋能
基于智能协同的边缘计算应用场景
1、智能安防前端:端边云协同用户分析行为
伴随着物联网、5g技术的来临,前端智能带来的改变,不论是智能硬件的进一步繁荣,还有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更有整个行业的再进一步。有相关数据表明,前端智能在未来20年将实现100倍增长,而中心服务器和PC连接多年负增长,到2035年X86设备少于3亿个,而基于ARM的设备将突破10000亿个。前端智能已成AI爆发的重要标志。
针对安防行业中视频监控、智能楼宇、报警服务、警用装备以及智能出入口控制系统,甚至于实体防护产品,在AI赋能的时代,众多领域前端智能化进程将带来安防硬件产品的繁荣与应用场景新的想象力。
2、低时延工业应用:
(1)工业机器人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国内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各种智能应用,信息系统对网络传输、计算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边缘计算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新松机器人在工业机器人边缘计算控制器方面已经展开整体布局,加快关键技术与智能应用的落地。
(2)馈线自动化
去中心化,无需主站干预,由各个环网开关的智能终端决策,协同完成配电线路故障定位、隔离以及恢复供电。
(3)无人机群
现代战争中,高效精确的战场情报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无人机侦察则是获取战场情报的重要手段。通常,无人机获取的图像通过数据链和无线网络传输到地面控制站,由情报人员进行筛选、判读和标注,获取有用信息。但这种做法无法满足情报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另外,传回的视频大部分时长不包含目标信息,浪费战场网络带宽。
将边缘计算引入无人机侦察目标识别,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无人机上安装计算芯片,对视频进行实时处理,仅将含有目标信息的关键帧传回地面控制站,减轻网络负担和后方情报处理压力。
而无人机集群以其与传统战队编队相比成本低、规模大、多功能,具有自主控制和智能决策能力的显著优势,正在成为各大军事强国都加紧研制的“秘密武器”。除了在军事领域发挥神勇外,和平时期还可以应用于执行侦察、情报收集、科学考察、灾害救援等领域,发展前景可观。“集群智能”也将是未来智能无人系统的突破口。
3、智能交通:车、路、人协同
基于车联网技术将路上的红绿灯、摄像头、雷达等设备进行边缘计算处理,感知道路状态,并实时发送到ITS中心和车,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网络的实时信息交互,使车实时了解交通信息和危险状况。
智能边缘的技术透析
无论是边缘计算,或是边缘智能,不同领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正如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边缘计算研究室主任耿亮此前曾谈到,“每个领域对边缘计算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广义地来讲,边缘计算就是在更靠近垂直行业用户的位置提供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使各类智能化的行业应用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在边缘计算的生态中,CT、OT、IT这三个领域的推动者是合作的关系。”
然而,由此而生出边缘智能的概念究竟有怎样的网络架构、边缘体系,云边优化如何做,协作学习如何实现,这仍是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的问题。
为此,CNCC 2019特别设置「5G与边缘智能」论坛。
论坛邀请到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得科,天津大学教授王晓飞,东北大学教授王兴伟,上海科技大学教授杨旸,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张彦,中山大学教授陈旭,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边缘计算研究室主任耿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标准与产业发展部高级产业发展经理黄还青,共同探讨5G时代下边缘智能的技术体系及发展进程。
届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值得期待!
主席
郭得科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和2008年分别从北航和国防科大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入选国家第四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2018),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4)、 湖南省杰青获得者(201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
研究网络计算与系统、分布式计算与系统、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分析处理、移动计算等方向。主持20多项国家级课题,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发表150多篇论文,其中ACM/IEEE Trans文章近40篇。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普及工委副主任,CCF杰出会员,担任CCF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会副主任。担任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重大项目专家。
共同主席
王晓飞
天津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荣获国家青年千人,2017年IEEE通讯协会“年度最佳杂志论文奖(Fred W. Ellersick Prize)”获得者,ACM Rising Star(Tianjin),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天津市千人计划(青年)。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下一代移动网络体系与优化技术、移动边缘计算等。发表论文约100余篇,含SCI论文40余篇(包括中科院 1/2区、CCF-A/B类论文25余篇),WoS引用1000+次,ESI高引4篇,谷歌学术引用2700余次。近期主要主持了NSF青年基金、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电信、华为HIRP等课题。
讲者一:王兴伟
题目:工业物联网、5G与边缘计算
王兴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会士,会士遴选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辽宁省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CTON编委,《计算机学报》编委,《软件学报》编委,《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编委,《计算机科学》编委,《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编委。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互联网、云计算和网络空间安全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IEEE Trans等著名学术期刊和IEEE ICDCS等著名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培养奖励20项。
现任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曾任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东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东北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985工程办公室主任、211工程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东北大学计算中心主任、网络中心主任等。
讲者二:张彦
题目:边缘智能驱动 5G Beyond
张彦,挪威奥斯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终身正教授,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会士,IEEE通信学会绿色通信与计算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杰出讲师。
张彦教授2005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电子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分别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获硕士和学士学位。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和智能安全物联网。发表的论文被引用13000多次(Google Scholar),H因子59。现任7个IEEE Transactions/Magazine权威期刊编辑,包括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Network Magazine;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Gree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EEE Internet of Things;以及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Magazine。并现任或曾任国内多个核心期刊编委,包括中国通信 ,通信与信息网络学报,及物联网学报。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委员会主席或分会主席,如IEEE GLOBECOM 2017、IEEE PIMRC 2016、IEEE SmartGridComm 2015等。
讲者三:杨旸
题目:人工智能赋能无线通信网络
杨旸,博士,现任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上海雾计算实验室联合主任;科技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前期研究开发”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总体组专家。研究领域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5G)、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雾计算与网络技术,开放无线测试验证平台等。已申请了80多项科技发明专利,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两部5G中英文专著:《5G仿真与评估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和《5G Wireless Systems: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iques》(Springer出版社,2017)。
杨旸在1996年和1999年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本科和硕士学位,2002年于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获博士学位。之后,留在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2003年8月到英国布鲁奈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担任讲师。2005年3月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担任讲师,后升职为高级讲师(终生教职)。杨旸牵头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3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一系列前沿课题研究。由于科研业绩突出,杨旸获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中组部“万人计划”、上海市“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等荣誉,他牵头的“宽带无线传感网”科研团队入选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荣誉。
讲者四:陈旭
题目:面向边缘智能的协同
陈旭教授2016年作为“百人计划”青年杰出人才加入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珠江创新团队带头人,并担任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迄今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INFOCOM、IEEE ICDCS、ACM MOBIHOC、 ACM MM等国际高水平会议与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热点论文1篇,并由国际知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科研专著2部。获得IEEE ComSoc协会亚太区杰出青年学者奖、IEEE ComSoc Young Professional最佳论文奖、CCF A类国际会议IEEE INFOCOM的最佳论文亚军奖、IEEEICC最佳论文奖以及IEEE ISI的最佳论文荣誉提名奖以及香港青年科学奖。获邀担任国际SCI知名期刊IEEE Ope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Society领域编辑、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JSAC) Series on Network Softwarization and Enablers副编辑。
讲者五:耿亮
题目:5G时代的边缘计算与智能移动网络
耿亮 ,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目前工作于中国移动研究院,担任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边缘计算研究室主任,主要负责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总体技术及策略的研究工作。
同时,他还承担新型数通网络架构与协议的研究,包括产业互联网网络技术以及 OICT 网络融合技术等领域。近期活跃于 IETF、CCSA、AII、ECC 等国内外标准化及产业联盟组织,牵头负责多个标准立项工作。
讲者六:黄还青
题目:ECC及华为在边缘计算领域的思考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标准与产业发展部高级产业发展经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需求与总体工作组副主席。研究方向包括边缘计算、工业物联网、物联网、电信网络、企业网络。
超过10年的电信领域及企业业务领域战略规划经验,超过5年边缘计算领域产业发展经验,对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电信及企业业务有深刻的理解。近2年负责组织或协调数十场有关边缘计算的学术和产业会议和论坛。
时间 |
报告题目 |
讲者 |
13:30- 13:40 |
主持人介绍论坛、主席和嘉宾 |
王晓飞 |
13:40- 13:45 |
主席致辞 |
郭得科 |
13:45- 14:10 |
专题报告一:工业物联网、5G与边缘计算 |
王兴伟 |
14:10- 14:35 |
专题报告二:边缘智能驱动5G Beyond |
张彦 |
14:35- 15:00 |
专题报告三:人工智能赋能无线通信网络 |
杨旸 |
15:00- 15:15 |
茶歇 |
|
15:15- 15:40 |
专题报告四:面向边缘智能的协同 |
陈旭 |
15:40- 16:05 |
专题报告五:5G时代的边缘计算与智能移动网络 |
耿亮 |
16:05- 16:30 |
专题报告六:ECC及华为在边缘计算领域的思考与实践 |
黄还青 |
16:30- 17:00 |
圆桌讨论 |
CCF推荐
【精品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