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方新
国家信息中心 王灏晨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真理,其精髓是崇尚理性,提倡质疑、批判、出新,追求实证和普遍确定性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坚定捍卫,这是科学的本质。早在1916年,中国科学社的创建人任鸿隽就指出, “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 竺可桢指出: “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
在求索真理的过程中,既讲传、讲师承,后来者的工作总是在继承前人的成果,甚至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有怀疑批判,理性质疑,没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没有亘古不变的教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揭示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亚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精神之上,这就须要加快改进评价这一“指挥棒”,筑牢科学道德和伦理的基础,倡导负责任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树立正确的科技发展导向,从而形成科技界潜心研究的生态文化氛围,使科技发展始终在伦理和法律框架内进行。
青年是科技发展的未来,让“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内在道德,树立起建功立业的强大意识,是推动青年成长成才的必要保证。目前,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依然被繁琐杂务占据不少宝贵时间。许多量化的评价指标依然给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青年科技工作者特别是暂时还没有“帽子”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生活上仍面临许多困难。因此,须重点做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和科学精神培育工作,通过务实的载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引导当代青年。使青年科技工作者自觉把人生华章书写在爱国奋斗的伟大征程中,做新时代科技追梦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善义
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立志攀登科学高峰,最重要的要有“勤” “思” “严” “实”的精神和意志。“勤”是说明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勤奋刻苦。科技不断进步,科学的高峰在于不断创造,永远在在路上,因此刻苦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磨一剑;“思”是思考。
科学研究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深入思考,不去想一些别人没有想或不敢想的东西,也就没有研究收获;“严”就是一丝不苟。科技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容不得半点虚假,所以科技人员从事科研工作必须踏实钻研、从严治学,应慎用“国际先进” “国际领先” “世界第一” “国内首创”等字眼;“实”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实事求是,二是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面,要顶天立地。科技本身是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供给侧,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征途上,提出弘扬科学精神一定会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将个人的所有科技财富,有效地贡献给他们所从事的科技事业,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忠实践行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立安
科学精神的光辉,不仅铸就了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更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提升了全社会的精神境界。
在科学研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执着的探索。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2)创新改革。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3)求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4)求真。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须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5)协作。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6)开放。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7)实践。离开实践,科学毫无意义和真实性。(8)怀疑与批评。要勇于质疑传统、权威,坚持真理,并敢于向其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坚
“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是科学家的精神基础,也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本质特征。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
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更赋予了“爱国自信、协同创新、精神传承”的新内涵和时代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体现。“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钱学森、黄大年等科学家的爱国事迹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人生篇章。
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伟大梦想,归根结底要靠青年人。科学家要秉承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努力传承“爱国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争做提携后学的引路人,引导青年一代创新发展,建功新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智慧。
注:摘自《科技导报》2019年第10期 2019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