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性别经济学
对于那些受过一定教育,背井离乡为着梦想奋斗的适龄未婚小伙伴们而言,“每逢佳节被催婚”可谓挥之不去的噩梦。
今天,我们先用三篇严谨的文献为各位(尤其是女性)安利一个大(guan)气(mian)磅(tang)礴(huang)的理由。最后,教你用一句话,应(回)对(怼)滔滔不绝的春节催婚大军。
因为“有文化”,所以还未结婚
首篇文献为吴要武和刘倩2014年发表在《经济学(季刊)》上的《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的影响:剩女?剩男?》。传统的人力资本文献着重探讨个体在劳动力市场的回报(Becker,1975;Card,1999),近年来的研究则将注意力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和婚姻市场(Currie and Moretti,2003;Lochnerand Moretti,2004),将收益定义为个体在更广阔的的回报总和。
文章利用1999年的高校扩招作为一项社会试验,利用三重差分法评估了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带来的影响。
首先,根据婚姻阶层假说(Choo and Siow,2006;Schwartz and Mare,2005),男性不喜欢比自己有文化的女性,伤自尊;女性不喜欢比自己文化低的男性,没面子。但是扩招之后,随着高知女性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一淳朴的择偶愿望变得愈发难以实现。1998年以前,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男性都占显著优势,高校扩招以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更快,缩小了性别差距。近年来,在年轻人口群体中,男本科生的比例下降到50%,男研究生甚至下降到44%—46%。女研究生在数量上已超过男性。
其次,女性把最美丽的时光献给了学术,等到毕业之后再考虑婚姻大事,才发现自己在容颜与生育能力上都没了传统定义里的比较优势,这大大增加了她们的择偶难度。文章利用统计模型,研究发现受到扩招影响的研究生,在此期间的结婚率下降了4.8个百分点;相对于本科生,女研究生下降了6.6个百分点;男研究生则下降了3.8个百分点。相对于高中毕业生,25-34岁的本科生在此期间结婚率下降了约4个百分点;女本科生下降了5个百分点;男本科生下降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结婚率显著下降,本科生相对于高中生的结婚率也在显著下降。总的来说,就是受教育延长会降低结婚率。
但是ta们很可能是“不忘初心”,在守护着最淳朴的择偶观念;亦或智且益坚,在择偶的道路上筚路蓝缕。
不是不结婚,只是晚结婚
第二篇文献《MarriageDelayed or Marriage Forgone? New Forecasts of First Marriage for U.S. Women》出自普林斯顿大学的Goldstein和Kenney之手。近年来,欧洲一些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婚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同居作为替代。例如在法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同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这篇文献发现美国新娘年龄的中位数从1970年的20.8岁推迟到1998年的25岁,但利用预测模型发现美国女性的总体结婚率达到90%左右。也就是说人们虽然结婚晚了,但绝大多数人仍然不会拒绝婚姻。
(注释: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结婚人数占所有人口的比例。四个图分别表示出生于1945-1949、1950-1954、1955-1959和1960-1965年的人群。)
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结婚的可能性越高,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女性更倾向于不结婚的结论。这一结论同样可以利用Becker(1973)的观点加以解释。首先,只要结婚是有利可图的,婚姻行为就会发生,高知女性更容易受到高知男性的青睐,他们之间的结合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贫贱夫妻百事哀,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不是没有结婚的欲望,而可能是无法承受婚姻的负担(Oppenheimer,1994)。
美国的昨天可能正是中国的今天,现在不结婚的人也许不是在逃避婚姻,他们只不过在静待良辰罢了。行文至此,机智的父母们又有话要说了:早结晚结终归都是要结的,虽然你也不容易,但是为了家庭的幸福和睦,还是早点结了吧。
早婚多坎坷,晚婚更快乐
既然事关幸福,那就得祭出Isen& Stevenson(2010)的工作论文《Women’s Education andFamily Behavior:Trends in Marriage,Divorce and Fertility》。这篇文献探讨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与离婚、再婚、生育情况、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研究首先发现了没有大学学位的美国女性通常在20多岁的时候就选择嫁人,然而有大学学位的女性更倾向于在30岁甚至40岁之后结婚,这跟我们上文关于受教育会导致女性晚婚的论述是一致的。同时研究还发现,拥有大学学位女性相比于没有上大学的女性离婚率更低。随着社会的变迁,在结婚5年以内离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没有上大学的女性人群中更常见。
(注释:横轴表示结婚年限,纵轴表示离婚人群比例,六幅图依次表示高中及以下学历黑人女性、受过部分大学教育的黑人女性、大学毕业的黑人女性、高中及以下学历白人女性、受过部分大学教育的白人女性、大学毕业的白人女性。)
相比于没上过大学的女性,有大学学历的女性认同婚姻幸福的比例更高。白人女性中,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还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有大学学历的相比于没有上过大学的女性认同婚姻幸福的比例始终高出8个百分点。70年代上过大学的黑人女性认同婚姻幸福的比例也高出未上过大学的黑人女性13个百分点。
(注释:表格展示的是不同人群中认同婚姻幸福的比例。四列分别为白人女性、黑人女性、白人男性、黑人男性;四行分别为1970年大学学历人群认同婚姻幸福的比例、2000年大学学历人群认同婚姻幸福的比例、1970年未上大学的人群认同婚姻幸福的比例、2000年未上大学的人群认同婚姻幸福的比例)
这些实证研究的结论告诉我们,当所有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过着“晚婚晚育恩爱一生”的美满生活时,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相对更可能面临的典型人生是“生育,结婚,离婚,单身或同居,再婚”。
一句话应对父母催婚
父母的催婚行为无疑是一种汹涌澎湃的爱,当我们过年回家碰上这种爱时,不妨如下作答:专家说了,因为比隔壁老王家的王二蛋上学时间长,所以我会结婚更晚,但是我的婚姻会更稳定幸福。有此等兼顾理论实证的“专家观点”在手,妈妈或许再也不会担心我的婚姻问题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