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脱氢莽草酸生物传感器的发掘与应用获进展

2019 年 1 月 24 日 中科院之声

基因编码的生物传感器能够特异性识别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并转化为可识别的表型(如荧光信号等),通过结合高通量筛选装置建立相应的小分子物质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为挖掘和改造获得性能优异的生物菌种资源提供保障。因此,开发获得能够充分表征小分子物质(代谢物)的生物传感器模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钦宏带领的进化与代谢工程研究团队通过转录组辅助的代谢物感应(transcriptome-assisted metabolite-sensing,TAMES)策略,成功实现了3-脱氢莽草酸(3-dehydroshikimate,DHS)感应模块的发掘和应用。该策略基于目标代谢产物生产菌和非生产菌株之间的选择性比较转录组分析和随后的RT-qRCR评估,逐级缩小范围并有效鉴定出可响应目标代谢物的感应模块。研究人员利用该策略鉴定了代谢物DHS的感应模块CusR,进一步构建了基于CusR的生物传感器和基于该DHS生物传感器的高通量筛选平台,筛选获得多株高产DHS的菌株,将DHS产量提高了90%以上。该研究表明TAMES策略能有效挖掘获得感应特定代谢物的生物传感器,为开发其他小分子代谢物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高通量筛选应用提供了借鉴。


该研究得到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KFJ-SW-STS-165)、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4ZCZDSY00066, 15PTCYSY00020)、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KFZD-SW-212-3-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9101003)的资助,研究成果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synthetic biology,天津工生所硕士生李梁坡为论文第一作者,王钦宏和副研究员涂然为共同通讯作者。


 

3-脱氢莽草酸生物传感器示意图 


来源: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20年6月20日
大数据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94+阅读 · 2020年5月2日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标签生成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143+阅读 · 2020年4月25日
 【中科院信工所】社交媒体情感分析,40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重识别研究进展,自动化学报
专知会员服务
39+阅读 · 2019年12月5日
【CPS】CPS应用案例集
产业智能官
84+阅读 · 2019年8月9日
【创新工场AI工程院】机器人实验室,等你SLAM!
泡泡机器人SLAM
3+阅读 · 2019年6月4日
机器视觉技术的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
7+阅读 · 2018年7月24日
【报告分享】刘成林:文档分析及模式识别系统学习领域研究进展与热点
基于深度学习的肿瘤图像分割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之声
17+阅读 · 2017年9月17日
【深度】多媒体计算国际团队:从单通道感知到跨媒体认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73+阅读 · 2017年8月14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5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1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1月19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