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从6只蚂蚁开始,随着蚂蚁群体规模的扩大,蚂蚁会发展形成一种有益的分工模式。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复杂的社会性是如何形成的。
携带幼虫的毕氏粗角蚁(Ooceraea biroi)群体。 这些蚂蚁有颜料标记,便于行为跟踪 | Daniel Kronauer
通过分工来提高效率是群居的一大优势,也是人类社会的标志。在社会性昆虫群体中,甚至可以发现更加精细的分工——根据具体的生理差异划分,比如具有生殖能力的蚁后和雄蚁以及不具有生殖能力的工蚁。但是,这些昆虫独居的祖先最初是如何演化形成这种分工的,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Daniel Kronauer及同事研究了100个克隆繁殖的毕氏粗角蚁(Ooceraea biroi)群体——它们生活在小群体中。毕氏粗角蚁群体没有蚁后,由所有工蚁负责繁殖。在育雏期,这些蚂蚁是机动的,一些工蚁负责觅食,另一些则负责育雏。作者使用颜料标记蚂蚁,并通过数字摄像机跟踪它们在育雏期间的活动。
毕氏粗角蚁形成密集的群体,这些蚂蚁会照顾它们的后代,一些蚂蚁也会偶尔离开群体觅食 | Daniel Kronauer
结果发现,只要群体包含了6只蚂蚁,就会出现分工。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工蚁的活动更加细化,群体表现出更加明显的行为多样性。此外,个体的群体适应度也相应上升,具体体现在存活率、生殖水平和发育时间方面。
Nature|doi:10.1038/s41586-018-0422-6
本文经由公众号:
Nature自然科研(ID:Nature-Research)
授权转载,
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论文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我觉得你应该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