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我校学子在全国第十五届“挑战杯”决赛创造佳绩!

2017 年 11 月 19 日 南大青年

2017年11月14日至19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上海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南京大学以团体总分390分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捧得“优胜杯”。



入围全国决赛的6件作品分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此次比赛,我校团体总分、入围作品数量、一等奖获奖数量皆创历史新高,其中文科作品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


团省委副书记司勇观看我校参展项目


小谈“挑战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本届“挑战杯”竞赛以“青春新动能,挑战创未来”为主题,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200多万大学生参与其中,经过省级比赛、全国初评和复审,共有314所高校的755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挑战杯”在南大


在张异宾书记、陈骏校长等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校团委积极与教务处、科技处、双创办、研究生院、社科处等部处以及各个院系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挑战杯”竞赛工作的有效组织和高效开展。



校党委副书记刘鸿健观看学生作品展示



一是高度重视项目挖掘。校团委数十次走进院系向院长书记和学科带头人面对面宣讲,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学术科创赛事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关心和研究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挖掘优秀项目。


二是大力突出项目内涵。举办“挑战杯”预热赛、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展、“四创”嘉年华,建立青年科创作品库,培育和孵化有潜力的作品。


三是多角度开展备赛。举行“挑战杯”竞赛指导会、寒暑假孵化营,组织一系列集训辅导和模拟答辩,邀请校内外专家从作品书撰写、现场答辩展示等多方面对参赛团队进行系统训练和强化培训。


“四创”嘉年华活动展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挑战杯”校内预选赛首次采取分赛区评审选拔制,按照国赛参赛作品类别,结合我校专业学科划分,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环保化工与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工学、地学和数理六大赛区,共有来自22个院系的88件作品,千余名师生参与比赛,提高了作品选拔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助力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


大合照


广大青年师生在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系列科创活动中所凝结的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创新意识,正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团队介绍
特等奖


项目名称:最后一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个体生命记忆——1937—2017:穿越八十年的家国之梦

院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指导老师:张生,武黎嵩

团队成员:高昕宇,朱智立,张益偲,邓雅欣,朱笑言,杜羽宸



本调研报告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作品背景、简述成果与反响,第二部分反映幸存者的南京大屠杀记忆,第三部分介绍幸存者们见证的反抗斗争,第四部分简述幸存者们的追寻和平之路,第五部分强调以南京大屠杀为线索的民族复兴历程,当代青年对民族记忆和中国梦精神传承。


时值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爆发80周年,长鸣警钟。当代青年大学生响应习总书记号召,矢志践行中国梦,不忘民族复兴之艰难,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



一等奖


项目名称: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创新之困——基于南通家纺产业集群的调研报告

院系:南京大学商学院

指导老师:于润,方先明

团队成员:陈悦梓晗,陈恺文,危文琪,陈士阳,李雪蕾



调研报告聚焦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创新之困,运用景气指数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究了中小微企业陷入创新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大关键、一种模式”的解决创新困境的方案,对于中小微企业突破创新瓶颈,实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项目名称: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民参与和收益分配——以福建省一都镇为例

院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指导老师:许琪,时昱

团队成员:邱子舒,王嘉凡,沈明宏,刘若非,周天齐,王丽华,李晓晓,李婷



该调查报告聚焦乡村旅游扶贫,用深入的个案研究回答了如何做到“真脱贫,脱真贫”的问题,创新性提出“参与式脱贫”的旅游开发方案。在脱贫攻坚的历史关键时期,具有重要社会应用意义。此项社会调查于2016年3月正式启动,2017年11月暂时收官,搜集了1368份普查问卷,覆盖6572人详细生活资料,整理十万余字访谈记录。目前,社会调查报告已经获得福清政府的批示,报告中的对策建议在初步落实后,已经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




项目名称:一种抗背散射超导单光子探测器

院系: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张蜡宝,贾小氢

团队成员:张彪,梁京,张昶旭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是一种利用超导技术来进行极其微弱光电探测的新型探测设备,它可以对单个光子的能量进行探测。但是当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应用到大气层内的激光雷达上时,探测器会面临背散射致盲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应用。本作品提出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有源门控工作模式,通过时域控制和频域设计解决了探测器面临的背散射致盲问题,将其应用拓展到强背散射环境下的激光雷达与量子雷达上,将为祖国的军事与国防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二等奖


项目名称:岩土体水分场内加热刚玉管FBG监测系统

院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施斌,顾凯

团队成员:段超喆,梅世嘉,孙鑫,苗鹏勇,孙梦雅



岩土体水分场内加热刚玉管FBG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光纤技术的新型水分场监测系统,可用于岩土体水分场的连续测量,弥补了现有传统与现有监测技术不适用于现场连续监测缺陷,通过理论方法创新、封装技术的创新、系统结构创新,实现了水分场原位场地的连续监测。作品不止适用于地质灾害的预警,还能应用于岩土工程安全生产、农业的灌溉、环境污染控制、场地草坪水分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名称:“EasyDrop”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便携式水处理装置

院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指导老师:潘丙才,张孝林

团队成员:蒋朝,黎智贤,张家伟,张璐,郑琪,程雪怡,张宇



本作品首次实现纳米技术在便携式净水器中的实际应用,可通过自主选择、组装模块,快速实现水中病原菌、砷氟等污染物的深度处理。经权威部门检验,出水满足生活饮用水及饮用净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可保障户外运动人群的饮水安全。 


创新点为: 1.结合纳米复合材料颗粒球形的结构特点,实现纳米技术实用化的可拆卸模块化结构。 2.用于消毒的聚丙烯纤维基纳米银nAg@PP。 3.用于特殊环境下砷氟深度处理的核心填料。




南大青年


文 | 田淼 程雪怡

图 | 韩政 各团队

美编 | 周嘉珺

责编 | 曹清语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1949年,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综合研究型大学,格物致知,广博易良,向有学科齐备的传统,涵盖了众多领域,现为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9+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教辅巨头沉浮录(1978-2018)
创业家
3+阅读 · 2019年1月8日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如何?
大数据技术
9+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消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学科前沿研讨会在自动化所召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6+阅读 · 2017年11月27日
秒杀99%大学生!中国最牛高校学霸PK,简历吓坏网友...
人工智能机器人联盟
7+阅读 · 2017年11月12日
An Analysis of Object Embeddings for Image Retrieval
Arxiv
4+阅读 · 2019年5月28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9+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相关资讯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