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微软学者奖学金2020官方名单出炉!
中国高校有八人上榜,其中清华大学表现最为亮眼,有4人入选。
2020 年度的“微软学者”项目吸引了来自全亚洲 36 所顶尖大学及研究机构的 106 名优秀博士生参与申请。经过激烈角逐,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的12 名优秀博士生被授予 2020 年“微软学者”称号。
“微软学者” 奖学金旨在发掘与支持有潜力的低年级博士生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自 1999 年设立以来,“微软学者” 奖学金已支持 400 余名亚太地区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和交叉学科的优秀博士生追逐科研理想。
获奖人介绍
方浩树是上海交通大学吴文俊人工智能博士班首届学生(曾拿到北美计算机前十的AI方向全奖博士,但放弃后选择加入上海交大吴文俊班),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一年级博士生,在上海交大MVIG实验室从事研究,导师是卢策吾教授。
他曾在商汤、腾讯YouTu Lab和UCLA的VCLA中心从事研究,并与朱松纯教授有过交流。
他于2015年开始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研究方向为人类行为理解,包括语义部位分割、人体姿态识别、动作识别等课题。他在本科期间即以一作身份在四个AI顶会上发表了4篇论文(CVPR、ICCV、ECCV、AAAI),本科阶段的论文发表成果就达到了博士毕业标准(相当于3个博士学位)。
他还入选了AI 青年科学家联盟·梧桐汇发起的「A 班计划」,获得过2019年百度奖学金以及2019年度CCF-CV“中科视拓Seeta学术新锐奖”。截至2019年8月,他在顶会上共计发表了8篇论文,其中一作5篇。他的一篇基于ICCV 2017论文的开源代码AlphaPose,在GitHub上排名按star数达到前万分之一,曾受邀多个顶级会议及期刊担任审稿人,包括TPAMI(IF=9.5)、IJCV(IF=8.2)等。
个人主页:https://fang-haoshu.github.io/
韩旭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7级直博生,师从孙茂松教授与刘知远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信息抽取,希望机器能够理解自然语言,并从复杂文本中抽取通用知识,在ACL、EMNLP、AAAI等自然语言处理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数篇,根据Google Scholar统计论文总引用超过700次。
参与开源OpenKE、OpenNRE等工具包,在GitHub上累计获得超过8000星标。曾获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钟士模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等荣誉。
个人主页:https://thucsthanxu13.github.io/
姜阳邦彦
庞天宇目前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7级直博生,师从朱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以及其鲁棒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他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身份在机器学习顶级会议ICML,NeurIPS,ICLR上发表7篇文章,并被多次选为Oral或Spotlight,所发表的论文至今获得了超过1200次引用(数据来自Google Scholar)。
他参与的团队在包括NIPS 2017以及GeekPwn 2018在内的多个对抗攻防竞赛中均获得第一名。此外庞天宇多次担任ICML,NeurIPS,ICLR,CVPR,ICCV,ECCV,TPAMI等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的审稿人。曾荣获英伟达学术先锋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84创新奖学金等等。
个人主页:http://ml.cs.tsinghua.edu.cn/~tianyu/
邹沫
其他四位日韩获奖人:
“微软学者”奖学金介绍
以下是微软学者奖学金今年的电子证书,以清华大学韩旭博士为例:
截至到2020 年,先后有400多名优秀的博士生获得微软学者称号。
其中多位微软学者已经成为学术界中流砥柱或耀眼新星,也有多位微软学者成为工业界翘楚。
“微软学者”,一个讲了二十余年的故事
“似乎跟张亚勤博士、沈向洋博士、黄昌宁教授聊了聊自己做的事和科研价值观、方法论,在张宏江博士和李劲博士那里做了几道数学题、智力题,郭百宁博士那里是在白板上写了一个小程序,跟李开复院长是一起午餐边吃汉堡边聊。”
第一届“微软学者”的面试,是让候选人与研究员们一一面谈。
“那时国内科研经费很缺乏,别说学生,连老师都很少有机会出国开会。”周志华说,即使是他开始在南京大学当老师后的好几年内,经费也只够每年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得到“微软学者”奖学金的支持参加国际会议,帮助周志华拓宽了视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让他决定毕业后进入学术界工作。
“当时学校出国开会的人少,所以回国后我还被安排在学校做公开报告。 余凯(地平线创始人)告诉我,他听了那场报告之后到宿舍找我,从此踏上人工智能之路。”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涛也对当年获奖后的经历印象深刻。
2006 年获得“微软学者”后,秦涛又很快获评微软亚洲研究院最佳实习生,并因此获得了去美国访问和在比尔盖茨家参加烧烤晚会的机会。秦涛记得当时的气氛很轻松,盖茨穿着休闲装,大家围着他提问,秦涛则提了一个关于“红海”和“蓝海”的问题。
除了去盖茨家做客,秦涛的美国之行还包括参访美国微软总部,那里的资深研究员不仅与到访学生交流了科研、产品的具体问题,还分享了他们关于整个信息科技领域的认识。对于年轻人,这些经历都弥足珍贵。
预见学术潜力
在“微软学者”的评价体系中,论文数量并非最重要的标准,学生的学术潜力则是更为核心的要素。
从学术新人到面试官,秦涛得以从更深层次的视角来审视这项奖学金。“当年获得‘微软学者’,让我更加坚定了做研究的信心。”现在的他则更理解了背后的选拔标准:“看重的是研究的影响力。有些同学论文数量很多,但没有一个聚焦的主题,那还不如有些学生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这种就会觉得特别了不起。”
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使命一脉相承,“微软学者”保有着“推动计算机科学领域前沿技术发展”的初心。“这些获奖者都是‘明日之星’,希望他们以后能在学术领域深耕,开创新的研究方向,对科学研究对社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这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 秦涛说。
“微软学者”对学术潜力的预见已有许多案例。在第一届“微软学者”的“明星班“中,周志华、谢幸、周昆等在当下闪亮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微软学者”在预见AI学术潜力的学者方面似乎尤为厉害:
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是2001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百度副总裁沈抖博士是2004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哈工大计算机学院车万翔教授是2005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黎铭教授同样是2005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朱军教授是2007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俞扬教授同样是2007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华中科技大学白翔教授同样是2007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CV领域学术大神何恺明博士是2009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刘盛华同样是2009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周伯磊是2011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蔚来汽车助理副总裁任少卿博士是2014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
事实证明,这份对年轻人的投资,已经反哺全球学术界。
以“优秀”鞭策“优秀”
“传承”是这二十年间绕不开的关键词。前辈学者们的斐然成绩,“微软学者”自带的耀眼光环,鞭策着一代代获奖者不断向前追赶。
今年刚刚获奖的清华大学庞天宇博士,其导师朱军教授正是2007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朱军教授工作认真、对待科研严谨的态度对庞天宇的学术成长帮助很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与“微软学者”缘分历久弥新的周志华教授,已有七名学生获奖,而他的夫人姜远,也是 2002年“微软学者”奖学金的获得者。
而周志华教授获奖的七名学生,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成就,如2005年”微软学者”黎铭、2007年”微软学者”俞扬。
黎铭目前是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方面的工作。
同样任职于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俞扬教授,目前深耕在强化学习及相关方面的研究,2020年9月29日,为了表彰俞扬博士在演化学习理论与开放环境强化学习方法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CCF与IEEE CS决定授予他2020年“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
秦涛(左)与夏应策(中)合影
“看到一代代‘微软学者’不断成长,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了耀眼成绩,我们深感自豪。期待与大家共同见证‘微软学者’项目与亚太计算机领域的下一个二十年。”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bypNPPsvxMVc4F7jAXxKw
https://mp.weixin.qq.com/s/HPSegmCixQkYoOVxGWo0Kg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AAAI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