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nsfc
编辑:大明,张佳
【新智元导读】今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共300人,中科院74人、北大22人、清华14人上榜。陈云霁、陈海波、潘纲等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学者上榜!
今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共300人。据粗略统计,杰青名单的依托单位中,中科院74人,北大22人,清华14人,复旦11人,浙大10人。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76179.htm
其中,有不少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专家入选,下面来看看都有哪些大咖上榜吧。(按名单顺序排列)
陈云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时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目前他带领其实验室,研制寒武纪系列深度学习处理器。此前曾从事国产处理器的研发工作十余年,先后负责或参与了多款龙芯处理器的设计。在包括ISCA、HPCA、MICRO、ASPLOS、ICSE、ISSCC、Hot Chips、IJCAI、FPGA、SPAA、IEEE Micro以及8种IEEE/ACM Trans.在内的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首届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以及中科院青年人才奖。此外还作为负责人带领科研团队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和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的称号。
作为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芯片的研发者之一的陈云霁,无论是在学习和工作道路上,被一直认为是“脚踩油门”: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24岁获得博士学位,25岁成为8核龙芯3号主架构师,29岁晋升为研究员、33岁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徐文渊,青年千人,浙江大学电气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得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得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2007获得美国罗格斯(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2007-2013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Carolina)任教,获终身教职;2008年获得美国国家自然基金CAREER奖;2012年被评为中组部青年千人。
李国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众包数据管理,大数据清理和集成,空间文本数据处理。曾获得VLDB 2017 Early Career Research Contributions Award(VLDB青年贡献奖,亚洲首位获奖者)、IEEE TCDE Early CareerAward(IEEE 数据工程领域杰出新人奖)、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奖项。担任IEEE TKDE编委,FCS编委,Elsevier Big Data Research编委,多次担任SIGMOD、VLDB、KDD、ICDE、WWW、IJCAI、AAAI等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刘云淮,北京大学研究员,国家优青获得者。2000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助理教授,2010年8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任副研究员,2011年加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任研究员,2016年10月加入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任研究员。
刘云淮发表论文80余篇,包括 ACM MobiCom, ACM Sensys, ACM SIGKDD, IEEE INFOCOM, IEEE TPDS, IEEE TMC等,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等国际期刊的编委。他的论文 “Opportunity-based topology control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荣获IEEE ICDCS 2008国际分布式系统年会最佳论文奖,是638篇投稿论文中唯一的获奖论文。他于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潘纲,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网络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脑机融合与生物机器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常务委员。分别于1998年、2004年获得浙江大学学士与博士学位,2007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合智能、脑机接口、类脑计算、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普适计算等。
刘洋,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70余篇论文,获ACL 2017杰出论文奖和ACL 2006优秀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论文奖。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青年创新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担任或曾担任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亚太分会执委兼秘书长、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编委、ACM TALLIP副编辑、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
杨玉超,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类脑计算和新型逻辑、存储器件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共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被引用4000余次,H因子为26,1篇文章入选TOP 0.1%ESI热点论文,5篇文章入选TOP 1% ESI高被引论文。研究工作被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官方网站、BBC新闻、ScienceDaily、Yahoo新闻、Phys.org、nanotechweb.org等几十家网站重点报道。2017年被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8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胡清华,天津大学教授、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复杂数据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关注混合数据、多模态数据的知识发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项目、973子课题多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应用粗糙计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被SCI检索近60篇,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1000余次,其中SCI他引300余次,先后成为Pattern Recogni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Knowledge Based Systems杂志近5年发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撰写的会议论文获“PRICAI2006”、2007和2010年“中国粗糙集与软计算会议”优秀学生论文奖。
丁贵广,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2004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多媒体信息检索与管理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多媒体内容理解、海量图像/视频检索、社会媒体数据检索与挖掘等。
陈海波,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担任华为OS首席科学家、操作系统内核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操作系统与并行分布式系统。在操作系统、基于新型硬件的事务处理系统与大数据查询系统等领域做出了引领性工作。
陈海波多次担任SOSP、ISCA、Oakland、EuroSys、Usenix ATC等国际著名学术会议PC members,APSys 2014、2014年全国体系结构学术年会等PC Co-Chairs,以及ACM APSys的Steering Committee Co-Chair,在SOSP、OSDI、EuroSys、Usenix ATC、ISCA、MICRO、HPCA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VEE 2019、APSys 2017、EuroSys 2015、APSys 2013与ICPP 2007的最佳论文奖,HPCA 2014的最佳论文提名奖,以及2009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与CCF青年科学家奖、2015年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虽然还是个年轻的80后教授,但陈海波在操作系统领域的突破太过耀眼了。截至2010年底,亚洲学者40年来在SOSP(操作系统原理大会,成立于1967年)上独立发表研究论文的数目仍然为零,2011年陈海波的论文被SOSP接纳,实现了中国乃至亚洲的突破。
附录: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