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直接解调方法,用非成像探测器实现高精度成像,并据此提出了研制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的建议。三代学者历经25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发射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
报告人李惕碚院士2000-2015年任HXMT预先研究、背景型号和工程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将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回顾慧眼卫星的历程,并讨论我国在宽容自主创新和抓住发展机遇方面存在的问题。
李惕碚院士,高能天体物理学家,1939年6月12日生于重庆北碚,籍贯湖南攸县。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与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他在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国内倡议和组织开拓了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银河系γ射线源的统计模型并获国际共识。建立了寻找超高能天体的计算公式,已成为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分析的一个标准方法。建立了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和研究快速变化现象的时域谱方法,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慧眼”: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8月17日观测首次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
卫星由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卫星总重量2500kg,将运行在550km的近地圆轨道上,搭载了高、中、低能X射线望远镜和空间环境监测器4种有效载荷,具有大天区巡天扫描观测和高精度的定点观测能力,可观测天体1~250keV能量范围的X射线/硬X射线,并监测200keV-3MeV的硬X射线/软伽马射线爆发现象。
卫星有效载荷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清华大学负责研制;其中高能物理研究所为牵头承担单位,具体负责高、中、低能X射线望远镜的研制,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空间环境监测器的研制,清华大学承担高能X射线望远镜中反符合屏蔽探测器和准直器的研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负责卫星总体并具体承担卫星平台的研制。
HXMT卫星入轨后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致密天体和爆发现象;通过对银道面的巡天观测,发现新的高能变源和已知高能天体的新活动;通过定点观测和分析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光变和能谱性质,加深对致密天体和黑洞强引力场中动力学和高能辐射过程的认识;在硬X射线/软伽马射线能区获得伽马射线暴及其它爆发现象的能谱和时变观测数据,研究宇宙深处大质量恒星死亡以及中子星并合等导致的黑洞的形成过程。该卫星的发射和运行将推动我国天文学研究的发展,加深对宇宙极端物理过程的理解。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中科院高能所》微信公众号
4. “冷分子制备与操控”专题讲座第三讲:化学稳定分子的激光减速、冷却及其MOT技术
8. 理性与浪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学摄影”主题讨论侧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