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untain: no longer so cruel, but a close companion.

2018 年 3 月 30 日 红杉汇 爱学习的

创业,亦如登山。既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巅峰时刻,也应晓得,一次攀登只是一段路途的暂时结束,而创业则是永不停歇地一次次翻越山峰。Gur Shomron是以色列高科技领域的资深投资人和以色列创新研究局成员,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和作家,在他为我们朗读的一首他所写的长诗《The Mountain》里这样写道:



《The Mountain》

(节译)

 

Then I understood

我终于了悟

 

That the journey was not in vain;

登山之途并非徒然;

 

That reaching the summit is an end in itself,

会当凌绝顶只是这段攀登的结束,

 

Meant to test one's strength of will,

苦我心智,劳我筋骨,

 

To go the long, long way

为了走更远的路

 

To the victory of spirit over matter,

须以精神之力赢得胜利,

 

Of persistence over resignation;

想用坚持战胜放弃,亦是长路漫漫。

 

And having come this far,

但经此一途,

 

I could go anywhere.

方能去我所往。 



Wingless I flew to the sky;

身无双翼,却心游苍穹;

 

I circled the mountain peak

盘旋于山峰之上,

 

Glided over its slopes.

弋游于山谷之间。

 

Sped like an arrow between pure white clouds,

如离弦的箭,穿越云天,

 

And returned to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

亦将回归山脚——

 

To the beginning.

回到起初。

……


 

在以色列,如果要寻找一个实证,说明这个国家是如何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创新奇迹,那荒漠之中的基布兹农庄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低于海平面300多米的地方,死海之滨,郁郁葱葱的基布兹农庄就像是在荒漠中盛开的花朵。这里年均降水量不到50毫米,几乎寸草不生。但从1950年代开始,一些以色列人陆陆续续来到这里,以刀耕火种般的方式,将这里建造成新生活的桃花源。走进基布兹,除了微风中可嗅到的死海的咸味,一切景象就像是一个充满田园风光的再正常不过的乡野农庄。经历两代人的艰难开垦以及于不可能之处的创新,这种“正常”本身已堪称伟大,就像是一曲歌唱人类创造力和毅力的凡人歌。



连续8天的密集讲座、参访和学习之后,参加以色列游学之旅的“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的学员们就这样抵达了此行的最后一站,而其带来的思想冲击却又是完全颠覆式的、意想不到的。


接待我们的Daniela是美国人,在她17岁的时候,她像身边每一位美丽的姑娘一样,拥有很多美丽的东西,还有了父母送给她的一辆汽车。有一天,她跟父母讲“我感到一无所有”,于是只身来到了以色列。到以色列后的某日,她在山上看到了一位牧羊男孩,当时,这个男孩在竭尽全力抢救一只垂死的羊,他的爱心给Daniela极大的感染,“他就是我的老公。”


婚后,Daniela与Yehuda Cohen选择来到了位于死海边上的恩盖里基布兹,作为志愿者贡献这片土地的发展。46年过去,不少人陆续离开基布兹,因为他们感到“以色列并不是圣经上所说的流着奶和蜜的地方,而是贫瘠的沙漠,条件实在太艰苦。”然而,Daniela & Yehuda Cohen夫妇如今已养育了共26个子孙,成为一个庞大的家庭。夫妇俩钟爱着这片土地,将对生活的热忱寄予在这片茫茫沙漠,通过先进的灌溉技术与悉心的关照,魔法般地将这片土地幻化成迷人的花园,培育了上百种珍稀植物。过去多年,他们接待了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将自己的故事讲述给世界听,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感触传递给每一位到访者。


他们也向我们讲述了在这里一生奋斗的故事,以及如何享受这一过程。他们的故事,就像是创业,从筚路蓝缕时出发,经历风霜雨雪,最终抵达人生的应许之地。



此次“以色列游学”带队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的感怀,最能代表学员们的心声:“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粒种子落在不同的地上发芽,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扭曲’,但我觉得健康心态是可以自己选择的。每人都不断地伸手去摘果子,苦的甜的都能够得着,关键是你想朝哪个方向去摘。”


是的,同样地,只要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能够学习的对象俯拾可见,关键是你想往哪个方向去学习。以下就是学员们在基布兹的下午茶时间,从不同视角分享的此行感悟,愿他们的收获也能给你带来某种启迪。



王汝斌|有信联合创始人


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有点颠覆我的人生认知。什么意思呢?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天天都在田野里撒野、奔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认知:如果田里有水,它就会长稻子;如果土壤贫瘠,它就只会长耐旱的植物。这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却在今天被这个滴灌技术打破了,因为它在我之前的认知观念里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以色列人为了在自己这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生存下来,被逼出来的创新。这让我想到,如果我一直抱定这样的态度——只有有水的地方才能长稻子,如果没有水就什么也长不出来,那就只能选择放弃,而不是另想创新。


第二个思维冲击是,我一直都没有想到,其实植物的生长好简单,你只需要在指定的地方,保证对它施肥和浇水,它就能生长。而我过去一直认为是必须有良好的土壤;如果土壤条件不好,那就把土壤改造好,再让它生长。但看起来也不全是。这让我想到,公司在找员工的时候,不一定非得是外部空降才是最好的,有没有一种在某种意义上的人才“滴灌”,着力培养内部员工让他成长?


吴渊|极验验证创始人、CEO


记得第一天来到以色列的时候,大家都谈到自己来以色列的目的。我说“我来以色列是想要学习创新”。但其实经过这几天在以色列的学习与参访,重新回顾这个问题,发现已不是学习创新,而是对“创新”的理解发生了全新的认知。其中体会最深的是冒险与创新的关系。创业企业早期都敢于冒险,不然也不会选择创业,但随着企业发展有所积累后,反而容易被“积累”禁锢,存在“防守意识”,很多时候它是潜意识的,会丧失部分创新。但这次边走边读以色列的民族历史,他们可谓多灾多难,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多次被驱逐、流放,然后又回来重建家园。他们曾经失去过,也不害怕失去,整个民族从思想上更彻底地抛开了禁锢。创新已融于他们的民族文化之中。


黄卫新|销冠科技董事长


我从来没有想过信仰的力量这么强大。在以色列游学这几天,特别是重走耶路撒冷的哭路、触摸哭墙,我感觉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可以相信的东西,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其实真的还是很难把持得住,经常会偏离。这是我这次感受比较深的一点。


另一点感受是,怎样在众多规则的约束下进行创新?我完全没想到,在宗教信仰已经成为这个国度的Base的情况下,以色列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居然还能迸发出这么多创新。所以我在想,过去几年的创业经历,是不是恰恰因为受束缚的规则太少,反而没有激发我和团队进行破坏性创新?


祝振汉|讯联数据联合创始人


一路走来,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这个民族这么有创新活力?是以色列特殊的军营文化,还是因为他们特别重视教育的传统?这是我一直没有想明白的事情。但是通过这几天的路走下来,我反而更加有好奇心,想去更多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他们的文化、宗教等等。这是第一个体会。


我的第二个体会和黄卫新差不多,有的时候,规则有可能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会激发创新的。就像乔布斯做iPhone的时候,要求厚度体积就是这么大,定死了这个规矩,让工程设计师们必须要把各种零部件给放进去。如果你做不到,OK,再来、再去试。所以,是不是犹太教的种种规则和以色列的特殊国情,使得以色列人更擅于在艰难的环境、有限制的环境和资源限制中发挥创新力,逼迫他们去设计一种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力的机制?


柳博|大数金融/大道金服创始人、董事长


坦率地讲,之前以色列给我的感觉很神秘,我觉得它很了不起。但是来了以后,反而我作为中国创业者的自信心更强了。因为它的很多创新并不是有天生优越的条件,而是环境逼迫导致它发展成现在这样子。实际上以色列的教授和创业者心中也有他们自己的悲哀——没有一个宽广的国内市场,外部又是强敌环视,导致公司总是做不大,很早就卖掉了等等。这让我觉得在中国创业更有信心了。


另外,在这次出行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了解非常有价值。我能告诉大家我有什么业务需求,大家也会告诉我他真正能提供什么价值,让我觉得大家之间的合作机会很多。很期待将来还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跟大家一起继续互相学习。


殷晋|云智慧CEO


昨天晚上我还在我们公司高管群里跟大家分享了在以色列这几天的一些感受。第一个感受是想到了创业的初心。就像以色列人在遇到一个新挑战时,就会回溯历史,看看前人以什么样的原则处理。我觉得这跟创业一样,当公司不断向前发展的时候,我们也会面临很多新东西,比如新市场机会、新组织方式、新的管理问题……那么作为CEO,我的决策依据是什么?我想很多时候要回到创业的起点,去问你为什么要做这家公司,才不至于跑偏。从某种程度上说,创业也是一种信仰,要相信并且不断让初心澄明。


第二个感受是,这次参访的很多以色列创业公司,我看到的是,它们选择了一个方向后,会花很长时间专注在这上面,没有一个特别快的公司,但是它们都在各自领域里做成了全世界最好的公司。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创业者应该学习的地方:能不能真正沉下心来,把我们的产品、技术,突破到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的程度?


也就是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保持耐心,把其他的交给时间。努力去做,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


第三,我们应该更有信心比以色列创业公司做得更好。在中国,我们有更大的本地市场,在产品培育阶段可以在我们最熟悉的市场去锤炼产品和技术,做大公司规模再考虑海外市场拓展;有更好的融资环境,国内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的PE、VC资源,都比以色列更加丰富;还有更大规模的人才资源和供给,我们最近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已经超过820万人,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可以较容易地找到企业发展各个阶段需要的人才。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做得不好。


刘长永|恒安嘉新联合创始人


我是抱着主动学习的心态来到以色列。为什么呢?因为我感觉瓶颈出现了。以前带团队每年做到3~5亿时觉得还比较轻松,但现在要做到8~10亿时,感觉一下子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不是说光有信心就能够做成,而是要找到方法。


我对“红杉悦读会”夏罗默・迈特尔教授的观点印象很深。他在所著的《创新的天梯》一书里介绍了进行创新性思考时的“推-拉-推”思维方法,事实上就是让你多维度地考虑一件事的解决方案。而过去则是像盲人摸象,想到哪个点子就是哪个。其实更应该360度地考虑问题,看看到底有多少种方法,然后再去选一个。很可能最合适的方法,就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这次以色列之行,最大的触动就是以色列人看问题的方式这些创业公司可以在一个那么窄小的领域里,做出一个很大的规模,这真不容易。而我们经常是面临太多机会了,每一个机会的市场前景都像是无穷大,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但就是做不大。


李潇|磁金融创始合伙人


出行前,我就怀着这样的期待:想学习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最聪明的人如何思考;二是通过这次活动更多地与同学们加深了解。现在从效果上看,这两个目的都很好地实现了。


我感受到的第一点就是犹太人的强烈自信。这可能与一个几千年颠沛流离的民族历经磨难密不可分;这也与创业精神相似——如果认准了方向就坚持去做,相信自己比别人想得更清楚,相信你做的事情是开创性的、公司的价值独一无二。


第二点是要有定力。有一个关于创业的说法是:跟快比起来,完美不重要。但是如何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我们创业者要思考的。这次交流的以色列的创业者们,平均年龄都大概在40岁左右,企业也都做了很长时间,这像极了耶路撒冷,历经那么多的战火摧残、世事沧桑,也都是白驹过隙,耶路撒冷还在往前走。


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快与慢”,而是你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对创业者来说,这是底蕴和定力;对企业来说,这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内功。创业,肯定是焦虑的时候比舒坦的时候多,危机感的时候比自信心爆棚的时候多,如果你有足够的定力,就能在遇到暂时的困难时保持清醒。所以,只要真心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即使白天再苦再累,晚上也能够安心睡觉。


桑文锋|神策数据CEO


我本人是一个喜欢追本穷源的人,所以是带着问题来以色列——想看看到底为什么以色列创新这么强?我会把同一个问题问不同的人,从以色列理工学院授课的教授,到参访企业的CEO,甚至是负责接待我们的学生、公司员工,然后得到不同的答案。


我觉得以色列的创新活力之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不惧权威文化。以色列人很喜欢问问题,即使是老板安排了任务,下属也会问问题,这种方式本身就消除了等级感。如果几个问题之后老板答不上来,那更是没有了高高在上的权威感。所以这次游学之旅,让我更加坚信的一点就是要多问问题,不要觉得自己的问题很傻。


常兴龙|薪人薪事创始人、CEO


桑文锋的学习方法是问问题,我的方法是做调研。在以色列的这几天,除了课上学习的内容、与大家一起的问答交互,我还通过社交软件成功加了78个本地人“好友”,聊起来的有36个人,深度沟通的有8个人。角色是有选择的,有在以色列学护理专业的中国学生、有菲律宾籍的护工、有正在服役和己退役的军人、也有已经工作3年的工程师,这让我对以色列整个思想教育体系有了另外一层次的理解,了解了一些在这个资源相对匮乏、行为制度相对繁多的国度上可以有这么多创新的本源力量。


这次以色列之行,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大家知道,我们“薪人薪事”做的是人力资源系统,研究组织也研究人,知道一个组织的难点和痛点往往就是人的思想统战,认知和行为统一。我之前跟不同的CEO聊,发现多数是研究并选择一套先进管理制度,如华为狼性、阿里铁军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看似很科学的、大都由条例和制度组成的管理框架,要求大家在这个框架下规范地做事,以驱动公司发展。但这次我意识到了,一个国家或者企业要想繁荣发达,这种设计可能在本质上有些问题,因为大多数人都很难贴合这种没有本源思想的体系、故意设计出来的“科学的”框架,也因此公司就变得越来越难以管理,制度经常修补以适应发展,凝聚力也越来越松散。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这种过度设计的框架没有自我修正和改进机制,效率越来越低,自我进化很慢。


以色列不是这样。它不是强迫人去朝一个设计过的管理框架去做,而是先建立一个有自己本源思想的信仰体系,然后吸引认同这套思想体系的人进来,框架是后来生成的东西,比如建立在此之上的教育体系和创新体系。这个思想体系建立和吸纳成员的过程本身就是思辨的过程、同化的过程,他们允许任何底层人员问问题、来争辩,有思想深度地挑战每个地方的合理性,这不仅仅让思想体系逐渐更完善成熟,而且这本身也是一个接纳吸收,思想高度统一的反复迭代过程。因而在思想建立伊始,组织任何一个成员吸纳过程中,就己经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认知规范达成了高度一致,他们会集体遵守某些行为准则,又能完全屏蔽这个体系外的“干扰”。比如安息日不接电话、奶和肉不同桌等,我们不能理解,他们就是默认准则。


所以,一但成员加入后,反而不必再强行教化什么,也不必在遵守这样那样的规范上浪费大量的时间,这就使得这个组织中的所有人能够把精力集中到做事的正能量方向上,因此而高产,因此而大量创新。我觉得这对建立更有生命力的公司和组织有极强参考价值。


钱晟磊|网筑集团联合创始人、COO


以色列之行是扩展认知边界的旅程,特别是对耶路撒冷的探寻,让我深刻理解到犹太人文化的形成是基于三千多年的生存环境变迁,其今天的文化和行为习惯与他的生存状态达到了高度匹配。


基于自身数面环敌、人口稀少、资源短缺等独特的生存环境,以色列创业公司从一开始就面向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同时通过高科技对市场需求单点深度突破。这形成了以色列创业公司独特的思维方式,这对我们中国创业者有很多的借鉴,如果能结合中国的特殊环境,对我们目前的事业会有巨大提升。


常东亮|摩贝CEO


“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组织的这次以色列游学之旅,我认为是目前国内整个创业体系里面非常棒的项目,实在是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到以色列和其它国家走一走,绝对超出期望值。


这次游学让我反思自己,在很多点上的聚焦和深度还不够。而以色列正是因为缺乏很多天然的资源和条件,反而在某些点上琢磨得特别深,才容易破局、破掉它。如果把整个以色列国家看成是一个公司的话,你会品出非常多的味道:它也是一个面向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公司;虽然人口少,却能够培养出这么多顶尖人才,能够涌现这么多优秀的创业公司,能够在高科技方面有这么多创新,这种体系性设计很了不起。


周逵|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


我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来到以色列,和大家分享这几天的体会。


第一是感怀之心。对比一下以色列的民族苦难和建国艰辛,这里的创业者没有安全感、没有本土市场,所以许多模式和服务创新不属于他们,他们要在最好的时候把自己的公司卖掉。相比之下我们还是挺幸运的,我们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底蕴和本国广大的市场,有好的时代和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得好好珍惜好好干。当然,要知道“条件好”和“会成功”是两回事,以色列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是保持一个健康、正能量的心态。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粒种子落在不同的地上发芽,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扭曲”,我们看到的这个以色列老人是他们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她即使活到80岁,也还在积极生活、快乐地学习,甚至认真地工作。在死海旁边也能建出鲜花盛开的家园,心没老好像人就没老。我觉得健康心态是可以自己选择的。每人都不断地伸手去摘果子,苦的甜的都能够得着,关键是你想朝哪个方向去摘。


第三,来到以色列耶路撒冷,揣着好奇心体会历史。我的一个感受是,当我们天天在谈论未来、预测下一个风口在哪儿、人工智能将会如何改变世界的时候,也不妨花点时间追溯历史,看看过去,看看地球上别人是怎么活的,别的民族几十年百年甚至千年的路是怎么走的,出什么大事了怎么演变过来的,这样除了变得更智能之外,我们也会变得更智慧一些。


还有一点就是学习的目的性,以前学习多是认为有用才去学,为了事业、为了工作、为了搞定什么事,其实这样的学习视野还是太窄了。我们这群人都是主动创业者,相对而言能力不是短板,但是视野很容易形成短板。缺什么就愿补什么,但不知道缺什么也是常态。所以要开放地,广泛地学习,而且不能太急躁。慢一些静一些,可能更有觉悟。


与大家共勉。

😎




好玩的、深度的、

有创意的……

机智的留言

起来

只要在红杉汇3月30-4月2日推送的任一文章中留言,我们会选取20条“最扎心”的评论,每位评论者将随机获赠:


本期“以色列游学”学员同款手环1个

或在 以色列游学书单 中任选1本书


持续关注红杉汇,好礼送不停!

- 活动有效期至2018年4月3日0点 -


 「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

系列报道

共同学习、常识及其之上的世界观:沈南鹏×徐小平×周鸿祎×杨澜×陈志武纵论终身学习

带着好奇心重新发现以色列之行思札记:学、思、辨、问

带上9本书去重新发现以色列:一份需要深读的创新修炼书单

张斌:教化人心、重视均值,卓越团队的造就之道

我们完成了99%创业者都无法完成的作业 Just Be Real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新说法】 创业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只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来用。 创业如修行,在不断前行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旧说法】
创业是一种能力,一种获取并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
创业是一个过程,一个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并融入社会经济体系中的过程;
创业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的思维模式;
创业是一种心态,一种苦中作乐,追求结果但更享受过程的心态;
创业是一种意识,一种不断学习,锐意进取的意识。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注意力机制介绍,Attention Mechanism
专知会员服务
169+阅读 · 2019年10月13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消失的千人计划
算法与数学之美
13+阅读 · 2019年4月30日
NLP is hard! 自然语言处理太难了系列
AINLP
8+阅读 · 2019年1月24日
【TED】以新的角度思考从女人到母亲的转变
英语演讲视频每日一推
9+阅读 · 2019年1月8日
2018: AI in All的元年
1号机器人网
4+阅读 · 2018年12月25日
Hinton最新专访:别让AI解释自己,AI寒冬不会再来
GAN生成式对抗网络
3+阅读 · 2018年12月17日
推荐系统概述
互联网架构师
8+阅读 · 2018年10月28日
创业者和伪创业者的10大区别
创业财经汇
8+阅读 · 2018年6月5日
Do RNN and LSTM have Long Memory?
Arxiv
19+阅读 · 2020年6月10日
Deflecting Adversarial Attacks
Arxiv
8+阅读 · 2020年2月18日
Arxiv
5+阅读 · 2017年10月27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消失的千人计划
算法与数学之美
13+阅读 · 2019年4月30日
NLP is hard! 自然语言处理太难了系列
AINLP
8+阅读 · 2019年1月24日
【TED】以新的角度思考从女人到母亲的转变
英语演讲视频每日一推
9+阅读 · 2019年1月8日
2018: AI in All的元年
1号机器人网
4+阅读 · 2018年12月25日
Hinton最新专访:别让AI解释自己,AI寒冬不会再来
GAN生成式对抗网络
3+阅读 · 2018年12月17日
推荐系统概述
互联网架构师
8+阅读 · 2018年10月28日
创业者和伪创业者的10大区别
创业财经汇
8+阅读 · 2018年6月5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