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本文为中信出版社书籍《一页纸工作整理术》读书笔记,经授权发布。
作者 | 丹·罗姆 今日笔记达人 | 婵小于
封图设计 | 泉十七 责编 | 嘉琪
第 2274 篇深度好文:4920 字 | 6 分钟阅读
读书笔记·独特思维·高效管理
本文优质度:★★★★★+ 口感: 西湖牛肉羹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如何让难题变得简单?
你了解视觉化思考吗?
一、画张图让难题不再复杂
当你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去参观这个城市最著名的景点,你会怎么做?
第一种解决方案是去问路,对方会告诉你详细的路线,但几个拐弯之后也许你就会迷路了;
第二种解决方案是把方向和街道名都记录下来,再根据路上的标识走;
第三种解决方案是画一张图,标出目前的位置及目的地,再连接出具体的行走路线;
第四种解决方案是找出一个显眼的标志物,保证方向的正确性。
这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抵达目的地:
第一种方法虽然很具体,但也更容易出错,因为大脑的记忆容量有限;
第二种方法虽然简单明了,但容不得一点改变,一个环节出错,就不得不原路返回;
第三种方法更加全面,我们能够看到全局,哪怕走错了路,也能随时调整方向;
第四种方法看起来有些不靠谱,实际上却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目的地的所处的方位,时刻看到正确的方向,能够保证不会迷路。
虽然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我们可以选择那些让人感觉轻松愉快的方式。
如果你喜欢看地图和地标,那么就能够通过画图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图画的使用能够让原本复杂困难的事物变得很好理解,使观点的说服力大大提升,也更能引起信息受众的共鸣。
想要说服或者打动一个人很不容易,仅仅靠语言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和对方建立起情感链接。
当我们用一张手绘图来传达简单、清晰、生动的信息时,对方也更愿意参与和投入,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思考、记忆和实践。
二、视觉化思考的力量
1.从微观角度来讲,画图能够帮助大脑进行思考
大脑里用于视觉的神经元占75%,左脑主要控制语言活动,而右脑和脑干、大脑皮层都能够进行视觉化处理。
边画图边思考可以激活大脑中更多的部位,让他们彼此之间产生联系,让整个大脑都活跃起来。
画图时思考是一件有趣的事。大脑不喜欢枯燥和乏味,它更喜欢新鲜的事物,更具探索欲,当看到一张图从无到有,大脑会变得兴奋。简单的画图可以刺激我们的大脑,使它以最自在的方式工作。
2.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需要视觉化的图像进行辅助。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全球化、信息过载、通信交流的有效性和速度飞速提升,数据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复杂,要想更好的做出决策,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就需要视觉化的图像进行辅助。
目前,数据可视化已经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商业分析都会采取沉浸式图形设计,更加直观的信息将越来越多的呈现于每个人的面前。
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认识到画图其实也是一种出色的沟通工具。
我们通过各种表格、时间轴、地图、流程图来管理项目,使团队的每个人更大化的发挥作用,使工作更加高效。
项目管理的时间轴,让团队所有成员能够参与进来;
运用可视化的工具,能够可以和异地的同事进行交流,远程合作,适时监测和调整工作进度。
三、哪些问题需要画图解决
职场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与同事沟通时,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却怎么也说不清楚;
接到新任务时,花费了很大精力也找不到突破口;
手里的项目,虽然很早就开始规划,但总是在最后关头才匆忙完成。
说不清楚、想不明白,所以行动上才会有拖延。
如果在行动之前,先画张简单而有用的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那么就能够提升沟通效率,发掘出更多的新想法和新创意。
所有战略性的、项目管理类的、关于资源分配的、金融财务的……
只要是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都能够通过画图把问题说的更清楚。
每一个人天生都是视觉化思考者,我们从出生以来都在观察这个世界,揣摩出各种模型,运用各种思维框架发掘全新的想法,再展示和传递给别人。
画图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属技能,只要会画圆圈、方块和箭头,我们就能够利用纸和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梳理自己的思路。
四、如何运用画图解决难题
第一步,通过视觉化思考工具搜集信息。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只有找出问题的本质,才能够从根源上把问题解决掉。
每个人都拥有着与生俱来的视觉化思考工具:
肉眼捕捉收集视觉信息;
“内心的眼睛”将信息筛选分类;
“手眼合作”把信息的主题呈现出来。
虽然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人眼睛里有着不一样的解读,但却有着相似的思考过程,都是通过看、观察、想象、展示这一线性过程实现的。
“看”并不是眼睛要被动的接收视觉信息,而是要主动看:
主动搜集更多数据、展示所有数据、建立坐标系、画出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数据,弄清楚数据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找出数据中隐藏的模式,想象出各种可能性,最后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步,观察,对信息进行分类。
我们面对的问题,大多数都比较复杂,要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就需要把问题拆解为一个个可理解的部分,让内在的观察系统运转起来。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的物质世界,我们观察一个物体,都会从长度、高度、宽度三个维度去衡量,我们的视觉系统会把一切都拆解并融合到这个三维坐标系中。
同理,要理解现实中遇到的难题,我们也需要利用坐标系将问题拆解。
这个坐标系就是六六法则:
谁/什么、有多少、在哪里、在什么时候、怎么样、为什么。
这一坐标系就像一枚幸运币,一面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只存在六种问题,另一面则提醒我们,每个问题都是由6个要素组成的。
当我们看世界时,我们的视觉系统是这样运行的:
首先,根据看到的人或者事物,在大脑中找出已有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观察、辨认它们并进行分类(who/what);
接下来,衡量数量,识别事物的位置及其与我们的关系,根据位置、性质、或数量的变化,判断出时间(howmuch/where/when);
之后,我们内心的眼睛才会觉察到起因和结果,头脑里的因果关系模型才会慢慢成形,当看到的次数足够多时,我们就会相信自己已经了解了事情的运转过程(how)。
最终,为什么通道会把所有的信息汇总起来,我们因此了解了世界为什么时眼中看到的样子(why)。
六个要素分别对应一种图,只要你可以熟练的运用这6种简单的图,就可以通过画图来呈现任何问题。
1.谁/什么=画像
反复的观察看到的事物,并把它和眼前别的事物或我们记忆中的某些事物进行比较。当你把它画出来的时候,往往能够发现更多细节的东西。
2.有多少=数量型图
常用的有柱状图和饼状图,通过对周围的事物进行量化,我们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各个项目之间的差异,找到事物变化的规律。
3.在哪里=分布图
分布图负责处理事物的位置及与四周的空间关系,它能够更直观的呈现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
4.在什么时候=时间轴
通过时间轴,我们可以看到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处于整个项目进程中的哪个位置。
5.怎么样=流程图
流程图用来呈现事物运转的过程,它的任务是观察、推理并记录起因。
当我们收集了足够多的在什么时候,就能够观察到是什么导致了什么,最后将怎么样的过程再现出来。
6.为什么=科学变量图
“为什么”不仅仅是关于某事如何运作、事情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发生、涉及数量多少、有何用处,而是对所有事情的一种概括,即根本原因。
要看出诸多事物怎样彼此影响,就要画一张能够整合这些事物的图,这个图就是多重变量图。
多重变量图能够展现各种数据和想法,就像一个大烩菜,我们从若干变量中选出最好的,把它们放进坐标系,看它们怎么融合,最后会产生什么结果。
遇到问题,先判断问题的类型,然后再用对应的图来解释问题;
如果我们无法判断问题的类型,那么就把问题的6个要素一个个画出来。
从画像、分布图、时间轴到流程图,问题会渐渐变得清晰,足以让我们判断哪个方面更值得关注和挖掘。
第三步,激活想象力,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看到问题并不意味着解决了问题。
如果我们看到了构成问题的各个要素,看清诸多要素中潜藏的类型,了解怎么运用这些类型,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同一个事物时,想象才会被激活,大脑才会高速运转起来。
要想真正了解问题并找到答案,那我们既要看到问题感性“温暖”的那一面,也要看到问题理性“冰冷”的那一面。
“SQVID均衡器” 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工具。
SQVID包括了5组彼此不同但又一一对应的概念。
从简单到精细、定性到定量、愿景到执行、个别到比较、变化到现状的思考转换中,你会真切感觉到大脑在加速运转。
简单、定性、愿景、个别、变化能够激活右脑的综合功能;精细、定量、执行、比较、现状能够激活左脑的分析功能。
我们要做的就是刻意的在这两端之间循环往复,让想象力活跃起来。
面对一个突如其来的难题,首先可以把它拆解为6个看的见的要素,各个击破,如果思考中遇到障碍,就拿出SQVID均衡器,发挥你的想象,灵感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
第四步,展示出自己的创意
现代社会,大家都习惯于用电脑软件解决问题,表达想法、制定决策。
于是图画得越来越精致,表格越来越精细,工具的出现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但现在却限制了思维活动,压缩了思考空间。
真正的好点子,是从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图开始,不完美反而会激发更深刻的见解和睿智的回答。
一张完美的图,传达出的信息是它不再有增删修改的空间,也告诉别人不要去批评它;
一张完整的图,使人直觉上会假设它描述的是一个已经被证明的事实。
只有一张看上去未完成的图,才会让人们迫不及待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要让解决问题的图变得有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画出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直接展示给别人。
尽管有瑕疵、缺陷,却向别人展示了我们的思考过程。
对于真正想要解决问题的人,切中要害的草图比不知所云的图画更有吸引力,也更有启发性。
不同类型的会议需要采用不同的画图工具。
内部进行的“单独”会谈、一群人参加的意讨论为主的“参与性”会议、要在观众面前进行的“演示性”会议,三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同一张简单的图,但“画板”却大有不同。
1.独自思考或者和别人一起想问题时,大多数人喜欢小巧而且个性化的画板,因为这样画图没什么压力,在感觉上也拉近了我们与问题之间的距离。
适合单独会谈的画板有:
餐巾纸、白纸、小号白板。
2.团队会议、头脑风暴会、项目的每周例会或者讨论会,都是参与性的会议,目的是让每个人都畅所欲言,彼此交流,所以画板要足够大,好让会议室的人都能够看到,并能上去画几笔。
适合参与性会议的画板有:
大白板、活页挂图、智能画板、桌面共享程序和网络。
3.演示性会议属于某个人或某个小组的舞台,目的是展示和汇报成果,但常常会因为准备不足、情绪紧张、太过依赖ppt,而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这时可以运用电脑里的ppt进行“现场”画图,当要强调某些内容时,就可以在留有空白的幻灯片上涂涂画画。
这种方式不仅新奇,而且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往往很容易吸引住参会者的注意力。
适合演示性会议的画板是:
一台装有ppt的电脑和一台投影仪。
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视觉化思考的解题工具箱,三个视觉化工具、四个步骤、六个法则以及SQVID均衡器。
也许现在你还不能轻松自如地使用它们,但只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多多练习,在工作时只要能画图,就用画图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成为高效人士。
五、总结
1. 为什么要画图?
① 画图能够让我们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观察和解决问题;
② 画图能够帮助大脑进行思考;
③ 视觉化思考及呈现,是信息化时代的必要工具。
2.哪些问题需要画图解决?
① 说不清楚的问题;
② 想不明白的问题;
③ 还未彻底解决的问题。
3.如何运用画图解决难题?
① 三个视觉化工具:肉眼、内心的眼睛、手眼合作;
② 四个步骤:看、观察、想象、展示;
③ 六个法则:谁/什么、有多少、在哪里、在什么时候、怎么样、为什么;
六张图:画像、数量型图、分布图、时间轴、流程图、科学变量图;
④ SQVID均衡器。
教你用一张纸、一支笔,
挣脱创意泥潭,轻轻松松解决工作难题!
《一页纸工作整理术》是视觉化思考领域必读作品。
让读者学会受用终生的视觉化思考技能,
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笔记侠好文推荐:
这里有颗小心心❤❤喔,给笔记侠点个赞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