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Hub又被学术出版商“围剿”,「运营商封杀是唯一办法」,学术圈却不干了

2021 年 1 月 6 日 量子位
贾浩楠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全球最大的免费学术论文下载网站Sci-Hub,再一次被出版商们起诉了。

这次,起诉书甚至长达2000多页,Sci-Hub律师不得不向法院寻求延期听证,因为,他需要时间读完起诉书。

出版商们也祭出新法宝:运营商封杀(即要求网络运营商屏蔽网站)

对“著名学术侵权机构”的又一次围剿,来势汹汹。

以后,科研党们还能看到他们的“女神”挥手微笑了吗?

这次是谁在起诉?

2020年12月21日,著名学术出版商Elsevier、 Wiley,和美国化学学会联合向印度德里法院提起诉讼。

他们希望,印度法院能够强制当地网络运营商屏蔽掉Sci-Hub网站,以及Sci-Hub的主要资源来源Libgen。


出版商们指责这些平台侵犯他们的权利,但是,由于这些平台的各种躲避监管的手段,所以,运营商封杀是目前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份针对Sci-Hub的起诉书长达2169页,Sci-Hub律师几乎没有时间审核内容,只得向法院要求延期。

同时,Sci-Hub还向法院保证,”不会在下次听证会前将原告拥有版权的新文章或出版物 “上传网站。

但是,双方还没对簿公堂,科研人员社区已经坐不住了。

学术圈激愤,联名上书请愿

Sci-Hub的官司定于明天开始第一次听证,但是,学术圈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向印度司法部门施压,试图组织对Sci-Hub的封锁。

印度本土的突破科学协会(BSS)代表数千名科学家、学者、教师和学生发言,对出版商试图阻止学术圈的 “信息自由流动 “表示失望。

他们认为,类似爱思唯尔这样的国际出版商,将用纳税人的钱资助的学术研究结果,视为他们的私有财产。

而创造这些知识的人(即研究论文作者或审稿人)是没有报酬的。

但出版商却通过高昂订阅费,赚取了数十亿美元的暴利,而印度的大多数机构图书馆,甚至是发达国家的图书馆都无力承担

如果组织没有订阅,那么研究人员要为每篇论文支付30到50美元的费用,大多数印度个人研究人员无法承担。

这些公司非但没有促进研究信息的流动,反而在扼杀它。封杀Sci-Hub,将对印度的教育和社会造成损害。

BSS认为Sci-Hub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让所有人都能获得研究论文,以造福人类。

Sci-Hub并不违反任何道德规范或知识产权,因为研究论文实际上是作者和机构的成果。

研究成果商品化有碍于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为了知识的进步,应该允许Sci-Hub和Libgen在印度运营。

出版商恨之入骨,学术圈却有人力挺,Sci-Hub的存在,到底有多大价值?

5大巨头,垄断学术出版业

在HackerNews上,Sci-Hub再次被诉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大部分网友认为,出版商垄断市场是不道德的。

作为普通纳税人,实际上为出版商建立的商业循环付了3次钱。

一次是政府给大学和机构拨发的科研资金,第二次是同行评审的酬劳(网友rmoredkitten指出,这笔钱并不是由出版商支付),最后,还有大学或机构向出版商购买资料库的开支。

而且,如果你是个人研究者,还要付第四次钱,即购买论文的费用。

而对于出版商来说,研究者投稿要版面费,读者订阅要版权费,“两头通吃”的模式,让它们的利润率甚至超过苹果公司。

如果把所有学刊的订阅费加在一起,一所大学每年要向出版集团支付50万到200万美元。

就连财大气粗的哈佛大学,在2012年也曾表示他们已经难以承担越来越贵的学刊。

2018年时,加州大学系统每年要向Elsevier支付1000多万美元订阅费,2019年选择退订。

而在德国,从2018年开始不再与Elsevier签约的机构有接近200家。

这些学术出版集团之所以要价如此之高,是因为该行业已经实现了垄断。

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研究成果都是由5大集团出版的:Reed-Elsevier(里德-爱思唯尔),Wiley-Blackwell,Springer(施普林格),Taylor & Francis(泰勒弗 朗西斯),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学会)或 Sage Publishing(塞奇出版公司)。

但在1973年,仅有20%的研究论文是由这几家出版公司所出版的;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只有10%的论文出版于这“5大”。

与一切垄断一样,这种权利给这几大出版集团们带来了大量的利润:2012年Elsevier的市值已涨到350亿美元,其科学出版业务的净利润率更是高达39%。相比之下,Facebook与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净利润率仅有20%左右,利润极高的苹果公司也只有30%出头。

面对大家的抱怨,出版商最近也不得不做一些让步,Springer旗下的Nature宣布,自2021年起,论文作者在向Nature及其32种旗下期刊投稿时,可以选择以OA (开放获取)形式发表。

通过这种形式发表的论文向全社会开放,无论用户所在机构是否支付了订阅费,一律可以免费下载。

不过,前提是论文作者需支付9500欧元(约合人民币7.4万元)的文章处理费。

如果作者不愿意交钱,那么其他人还是得付费下载。

这样一算,出版商既在形式上提供了“免费下载”,还不损失一分钱。

但是,这种做法,能普惠广大科研人员吗?

所以,大量学界科研人员苦出版商久矣,支持Sci-Hub,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也有人表达了对Sci-Hub这种反抗方式的担忧和反对,他们认为,尽管出版商垄断不对,但Sci-Hub采取粗暴的违法手段打破垄断,仍然不可取。

道德是一方面,但合法合规是另一回事……

利他主义还是犯罪?

尽管处在法律的对立面,但Sci-Hub是无数科研人员依赖的工具。

2011年6月,Alexandra Elbakyan在老家哈萨克斯坦独自一人创建了Sci-Hub,口号是“移除科研道路上的所有藩篱”。

创立之初,Sci-Hub上就有6400多万篇论文,差不多占全球所有科研产出的2/3。

2013年开始,Sci-Hub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大量中国科研工作者开始使用Sci-Hub。

但很快,大学术出版商就盯上上了Sci-Hub和背后的“科研女神”Alexandra Elbakyan,不断在各国对她进行起诉。

2015年美国法院第一次判Alexandra Elbakyan败诉,需要向出版商赔偿1500万美元,。之后又有几次类似判决。

但远在哈萨克斯坦的Elbakyan自然不会理会这样的判决。

2016年,Elbakyan入选Science十大年度科技人物,Science称Sci-Hub为“可敬的利他主义抑或大型犯罪组织,取决于你的立场”。

Sci-Hub,这场所谓“学术信息自由流动”和资本巨头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法律和道德,在这种情况下真的无法调和吗?

参考链接
https://torrentfreak.com/sci-hub-scientists-academics-teachers-and-students-protest-blocking-lawsuit-050121/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量子位】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加入AI社群,与优秀的人同行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756页美国国家安全AI战略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175+阅读 · 2021年3月25日
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最终报告, 13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21年3月2日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21年1月4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4+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100年!这些青年用科学改变世界,改变未来!
未来论坛
19+阅读 · 2019年5月4日
消失的千人计划
新智元
24+阅读 · 2019年4月27日
三安光电到底发生了什么?
商业人物
7+阅读 · 2019年1月28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Arxiv
0+阅读 · 2021年4月26日
Arxiv
0+阅读 · 2021年4月21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5月21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1日
Arxiv
10+阅读 · 2017年7月4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