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模式2014年春节后,谌烜沙辞去了摩根大通的工作。几个月后,他在北京五道口的一户商住两用的三居室里成为了一位创业者。最初的员工是两个,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是联合创始人Vits Voronkov,谌烜沙牛津大学的同学。主卧用来办公,两位老板兼员工,一人住一间次卧。现在作为一家已经拥有近300人的公司的CEO,谌烜沙现在有时会怀念那段时光,他怀念当时的工作效率。“每天早上一出卧室,可能打个招呼,一左转,这就进入工作状态了。”“几乎是24小时的战斗状态。”这样的草创状态持续了一年的时间。谌烜沙想的是“先确定这件事情靠谱,然后再去拿别人的钱”,因此第一年的主要工作就是用自己的钱“跑产品”。一年后,“出了结果”,再来人接受了天使轮融资,公司也搬进了北大创业孵化器,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办公室。如果说五道口时期是序章的话,这时故事真正开始了。对创业公司来说,办公室是公司发展最直接的见证。五年时间,再来人搬了五次家,办公室一次比一次大。现在位于中关村神州数码大厦5层的公司总部早已没了五年前的简陋,面积近1500平米,大小会议室、会客厅、午休间、茶水间、健身房一应俱全。“一个是想体验新的模式,另外我相信新的模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价值。”教研团队成员丛楠是2016年7月加入再来人的,吸引他的是再来人的导师制。他之前在传统教育机构工作,这一模式与传统机构的区别就像Uber与传统出租车公司之间的区别。以再来人的留学板块为例,传统留学机构的服务完全依赖于内部的全职员工,至于学员遇到的老师是经验丰富还是初出茅庐,是否专业,全靠运气。再来人则是帮助学员匹配相应领域的全球“最顶尖的人才”。目前再来人有大约1500多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兼职导师,其中70%有世界top 10院校的教育背景。他们的背景、专业各异,有的在谷歌、高盛、亚马逊这样的顶尖公司工作,有的是斯坦福、哈佛、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的学者。他们正是谌烜沙曾经期望在人生中遇到的“再来人”。谌烜沙想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资源的“过于集中”。“你想想看,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完全没有可比性。”他给再来人设立的“使命”是:将全球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产品化,让所有家庭能够享有。模式创新正是围绕这一“使命”出现的;也正因为模式的创新,使得再来人先天就带着科技公司的基因——这样的“使命”只有通过技术的手段才能实现。比如,再来人有很多传统教育机构没有的系统,实现学员、家长、海外导师与班主任“四位一体”的服务平台MSP,帮助学员科学选校的智能选校系统,帮助学员进行专业选择的职业发展智能测评系统……而且所有的核心平台都是自主研发的。在谌烜沙的理解里,CEO的一个核心职责就是通过做产品解决问题——只是对CEO来说,整个公司就是他的产品。这是一个完全不可“外包”的职责。他给再来人找到的一个方法是“人才产品化”,这也正是Uber模式的精髓。不同的地方在于,Uber、饿了么、滴滴是大众化的“人才产品化”,而再来人要做的是2.0版的“精英人才产品化”。除了像1.0版的“人才产品化”一样提供服务之外,2.0版的产品化还可以创造内容、研发产品、进行BD(即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模式创新的回馈是市场数据。“现在去世界名校的学生中,4个里面有1个是我们的学员。近期会超过一半。”谌烜沙在对36氪说起这些时平静中难掩自豪。截止到目前为止,再来人已经帮助学员获得超过5000个世界名校的offer,累计帮助学员获得超过18亿元奖学金。 Winner谌烜沙有一份十分“漂亮”的履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医学与商学院双学位;牛津大学金融经济学硕士毕业,毕业后被选为牛津全球校友顾问委员会理事;就读牛津期间,担任牛津金融商业网络主席,获得巴克莱资本大卫·牛顿奖学金;曾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火炬手代表,受邀到温莎城堡与伊丽莎白女王同庆盛典……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他反复“跨界”——从医学到金融,从在一级市场做私募股权投资到在二级市场做万亿级的金融产品,从金领雇员到创业者,甚至从事金融工作期间还写过能源领域的论文——但对他自己来说,他核心的角色一直没变,他一直是那个“解决问题”的人。从自己的经历,谌烜沙有时会想到尼尔·麦克尔罗伊,世界上第一位产品经理:“他是在宝洁,发明了宝洁的品牌管理,后来他成为了宝洁的董事长,然后又被美国政府挖过去做国防部的部长,后来又成立了NASA,帮助人类登上了月球。貌似毫不相干的事情,其实它的共同点就是他在系统性地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你做产品最核心的那个点。”科技行业创业者喜欢谈颠覆,作为一家教育科技公司的CEO,谌烜沙也谈。但他们往往更喜欢谈技术颠覆,而谌烜沙首先强调的是人才理念。他经常和公司的人力资源团队说,再来人的竞争对手是“任何跟我们抢优秀人才的公司”。它可能是谷歌、微软,也可能是高盛,是麦肯锡。他希望再来人可以成为“所有优秀人才的首选合作伙伴”。在他看来,教育行业从整体上看缺乏优秀人才,而要创造优秀的产品,只能靠优秀的人。所以,他必须网罗各种“世界级”的优秀人才。“我们希望找到的就是能力强的,说白了就是winner。就是你是一个winner,在某一个领域你非常强,我相信你换一个场景,换一个领域仍然可以非常突出。”作为老板,谌烜沙看重的是能力,而非直接上手的经验。公司里的人才,各种“有意思的人”,他随口就说出一大串:刚刚入职的一位高管之前是一家D轮融资的创业公司的 COO;一个孵化项目的负责人是AI专家,高中时就在世界最大的机器人竞赛拿到前五的名次;最近招的三个实习生都是哈佛商学院的MBA。此外,还有国际象棋的全国冠军,数百万粉丝的微信公号主理人,清华专业排名第一的毕业生……谌烜沙自己就是一个winner。他给很多同事留下的印象都是聪明。丛楠对他的印象是“智慧”。他说从老板身上学会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怎么让⼀个⼀个⾓⾊可以更⾼杠杆地发挥作⽤”。具体来说,在研发新产品的时候,或者设置一个新职位的时候,谌烜沙都会和他们强调如何让这个新产品或新职位满足更长期的需求,“有点跟一劳永逸似的。”这是一种长期思维和高效思维。咨询总监Isa 印象深刻的是入职面试。别的面试官都是一个小时内结束,但 CEO 的两次面试都是四个小时。“他对于这个职位还做了一个⾮常详细的大纲,要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要求,希望这个⼈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特点、背景这些。”科技基因、年轻化团队、国际化的背景(公司一半的员工有留学背景),工作中的热情与活力……曾任产品经理,现在是Strategic Projects and Operation Manager的刘婧铱觉得再来人很有科技公司的新锐感。Isa也有同感。“相对来讲没有特别地阶层化,然后会比较(有)⼤家平等(的氛围)这样的。包括我们不需要强迫穿正装,然后上班也不是⾮要去打卡,就让⼤家还是很开心地去做事。”除了平等的氛围,谌烜沙还在公司内部创立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评审体系和人才计划。比如每半年公司都对员工有一个360评审。评审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加公平地分配、奖励,一方面是帮助员工成长。在谌烜沙看来,“优秀人才是非常渴望成长的”,所以激励加成长助力会非常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人才方面我们是非常非常注重,也是我认为我们核心的竞争优势,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理念去颠覆教育。”谌烜沙说。再来人的墙上有一句 slogan:“To become the best, learn from the best”。在公司发展到几十人的时候,谌烜沙就开始有意识地塑造企业文化。他清楚,一旦过了这个阶段,等公司发展上了规模,再想改就晚了。追求极致就是他给公司注入的一个重要的基因。他希望招到最优秀的人,打造最优秀的产品,并让客户获得足够高的满意度。“至今我们一直客户满意度都是在95%、96%,非常高的一个状态。比如对比留学板块,他们行业平均只是大概9%,不是一个量级。”采访中,谌烜沙不太喜欢谈论具体的感受和细节,但对数据总是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