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

2018 年 5 月 27 日 智能交通技术

各有关单位:

《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8年6月10日前将《意见反馈表》提交至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邱红桐

联系地址:无锡市钱荣路88号

电话:0510-85505355

Email:qiuhongtong@126.com 

2018年5月10日




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6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6〕89号),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承担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立项编号:20162583-T-312)的制定工作。

二、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道路交通问题正愈发凸显。截至2016年底,我国驾驶员人数已达到3.59亿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86亿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为1.63亿辆,占到民用汽车的绝大部分比例,私家车出行数量基数庞大且逐年提高,道路里程增长数量难以满足机动车出行增长的需要。同时,新、改、扩建道路等级逐步增加,客观上为车辆提高驾驶速度提供条件。如何治理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正成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专家共同关注的话题。2010年,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强化科技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在道路交通执法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2016年,公安部发布了《道路交通安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要不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能力,强化科技装备和信息技术在道路交通执法中的应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控能力和精准稽查能力的要求,并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科技支撑能力作为了“十三五”工作重点。2017年初,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推进智能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有效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强化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标准规范建设的工作要求。道路交通的智能化管控手段正逐步成为提高道路管理水平,有效监管道路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成为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系统、高效、全面、科学的管理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是满足不断增长的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日益加剧的人、车、路之间的矛盾,达到综合管理道路交通的有力手段。各地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正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探索。在目前,针对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各个部分,陆续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标准,这些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各地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起到规范作用。但由于缺乏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的顶层规范,目前各地建设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建设架构不统一。各地建设中往往根据自身对系统的了解进行架构设计,导致后期系统难以扩展、信息共享不便等问题;二是建设内容不全面。各地由于缺乏建设经验及参考标准,难以在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对各个系统进行全面考虑,导致建成后存在诸多问题;三是建设名称不统一。由于缺乏标准规范,目前各地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对系统、子系统、乃至设备任意命名的情况,系统建设各环节参与方、以及后期参观考察交流的各方在沟通过程中易存在误读现象。

为了完善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标准体系,规范和引导各地交通管理者进行高效、完整的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发挥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作用,有效提高道路管理效率,亟需进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的制定。

三、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一)国内已经制定发布实施的相关标准情况

在国内,目前智能交通领域标准化工作正在展开,自2003年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该机构陆续起草发布了一系列智能交通运输相关国标。其中,《智能运输系统 体系结构 服务》(GB/T 20607-2006)建立了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结构服务层次参考模型,其中规定了交通管理这一服务领域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智能运输系统 通用术语》(GB/T 20839-2007)对交通管理相关术语进行了阐释说明,并对交通管理中的主要业务进行了解释。

公安交管针对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其中《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651-2014)以公安交通指挥系统为对象,规范了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工程建设程序及相关要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编制指南》(GA/T1403-2017)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框架、规划目标和规划内容等进行了指导;《公安交通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A/T515.1~4-2011)系列标准,分别对省(自治区)和城市两类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设计的内容要求、深度要求等进行了规定,并给出了制图的规范;《道路交通信息监测记录设备设置规范》(GA/T1047-2013)对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交通信息监测记录设备的设置提出了要求;《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运行维护规范》(GA/T1043-2013)对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外场设备运行维护的周期及方式进行了规定。以上标准均对本标准的制定具有支撑意义。

北京市于2011年发布实施了系列地标《道路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DB11/766.1~3-2011);天津市于2015年发布实施了系列地标《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DB12/596.1~2-2015)。上述地方标准结合了地方交通管理实际需求对涉及到的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相关技术做出了相关规定。但各地标准均不能对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概括,难以适用于全国各地管理系统建设。

其他相关标准还包括视频监视、信号控制、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信息发布等子系统的技术要求、信息接口、验收规范等方面的标准。

(二)国外相关标准情况

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智能化管理的部分,国外主要有ISO/TR 20529-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 Framework for green ITS (G-ITS) standards -- Part 1: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use case definitions》对可持续的智能运输系统标准框架进行了梳理;EN ISO/TS 17419-2014 《智能运输系统 合作化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在全球的分类和管理》对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应用现状进行了阐释;CEN/TS 16157《智能运输系统 交通管理与信息管理数据交换规范》系列标准对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中的数据交换进行了规范。

四、标准的编制过程

(一)申请立项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长期从事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累了大量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科研项目以及规划、可研、设计和建设经验,总结了一批在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了更好的对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进行指导,提高各地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水平,降低建设和应用的成本,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于2016年6月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请制定《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2016年12月经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复下达了标准制定任务。

(二)形成征求意见稿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接到任务后,迅速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对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相关标准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对各省(自治区)和城市大量的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案例进行了调研。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标准起草组在2017年8月形成了标准草稿,并向重庆、武汉、无锡、荆州、苏州、太仓等地的建设部门和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征求意见。对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后,2017年12月27日,起草小组邀请辽宁、黑龙江、浙江、上海、石家庄、沈阳、兰州、武汉、长沙、株洲、三亚等省和城市的代表在无锡召开标准讨论会,根据讨论会提出的意见,形成本征求意见稿。

五、标准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规定道路交通管理的范围对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功能范围进行了界定。本标准章节的结构制定上参考了《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445-2010)的内容结构。标准中使用的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术语以及基础定义参考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理论与实践》(王长君等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中的定义。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依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编制指南》(GA/T1403-2017)、《公安交通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A/T515-2011)、《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651-2014)、《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设施施工通用要求》(GA/T652-2017)、《道路交通信息监测记录设备设置规范》(GA/T1047-2013)、《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运行维护规范》(GA/T1043-2013)等标准。对于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中涉及到的各个子系统的具体功能及技术要求,遵循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GB/T 26189-2010)等国家标准以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14)、《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833-2016)、《单警执法视音频记录系统》(GA/T 947.1~4-2015)等行业标准中的要求,同时参考了《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GB/T34678-2017)、《停车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1302-2016)等标准。本标准在制定中同时还参考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道路交通安全智能化管控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中形成的一系列成果。

六、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

1. 在“术语和定义”中,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定义参考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理论与实践》(王长君等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中的相关解释。

2. 在“总则”中,标准按照建设主体的不同,将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按照省(自治区)以及城市两个层级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业务需求,对其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进行了规定。其中,省(自治区)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全省道路视频、图像以及其他数据资源的查看、资源配置以及全省应急指挥调度等;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辖区范围内道路视频资源查看、交通信号控制、应急指挥调度以及资源配置等。与省(自治区)管理系统相比,城市管理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增加了交通信号控制的内容。在“通用技术要求”中,对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规划、建设流程、设计、维护以及前端等需要满足的技术条件作出了规定。

3. 在“系统配置”中,根据近年来各地建设实际情况,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大量应用后系统整体结构发生的变化,将系统按照功能作用分为了中心应用平台、应用支撑系统、运行保障系统、基础配套设施等部分。针对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监控、交通流控制等实际管理需要,在以上系统外增加基础应用系统。

4. 在“功能要求”中,按照省(自治区)、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包含系统的不同,对系统中包含的各个子系统功能及需要符合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其中,“一般要求”是管理系统应实现的基本功能。

5. 在“中心应用平台”中对平台的功能以及配置提出了要求。根据省(自治区)、城市不同的道路交通管理需求分别给出了功能配置表,并对配置表中基础功能的具体功能进行细化,按照“基本配置”和“可选配置”两种情况对给出的具体功能配置情况作出要求。

6. 在“应用支撑系统”部分,对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提出了要求。对组成结构中所包含的交通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交通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移动终端系统等组成部分提出了功能要求,并分别作出了技术规定。

7. 基础应用系统是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所特有的部分。在“基础应用系统”中,对所包含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视频监视系统、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等系统的功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8. 运行保障系统是指保障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整体运行需要的辅助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安全防护系统、通信系统以及运行维护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在“运行保障系统”中,对其中包含的三个子系统的物理构成以及功能要求分别作出了规定。

9. 基础配套设施是指支撑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配套,包括指挥中心、分指挥中心(城市)以及外场配套基础设施。在“基础配套设施”中,对基础配套设施的组成及建设提出了功能要求。对基础配套设施中指挥中心、机房以及分指挥中心的建设内容及功能进行细化。

10. 在“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分类”中,将管理系统按照管理架构的不同分为三种: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均直接隶属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不负责高速公路管理业务的管理系统;分别设立城市道路以及高速公路两个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系统。以上三种系统在标准中以图的形式给出。

11. 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在“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中有对应条目的,在对应条目中进行说明;对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所特有的部分,如“雾天公路行车安全诱导系统”、“气象监测系统”等,在“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章节中单列条目进行功能及技术要求说明。

12. 在“附录A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结构图”中对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按照省(自治区)、城市两种类别分别给出了结构图。该附录为规范性附录,对构成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了规范,并保留了可扩展部分。

七、标准中相关汉译英说明

本标准中的标题、术语和定义的英文翻译,经过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陈帅博士确定,翻译能够准确表达其含义,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最新《智能交通系统的深度强化学习》综述论文,22页pdf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白皮书】“物联网+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19
专知会员服务
94+阅读 · 2019年11月13日
交通评价指标概略
智能交通技术
15+阅读 · 2019年7月21日
2019 GAITC 专题论坛之十二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核心动脉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7+阅读 · 2019年5月6日
天津市智能交通专项行动计划
智能交通技术
8+阅读 · 2018年1月18日
Arxiv
6+阅读 · 2020年4月14日
Hierarchical Deep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rxiv
8+阅读 · 2018年9月25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