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厂攻略之建厂九大流程!
在中国,工厂建设项目主要细分为以下阶段和步骤,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不少步骤往往是同步进行的,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项目管理和协调。
1
前置审批
主要包括:工厂项目立项备案、用地、选址及环境评审、获取土地使用证及规划审批等这几项内容其中部分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大部分地区的具体操作流程基本大同小异,部分地区可能会在具体细节上顺序及操作方式会有所不同。
买地建厂投资流程:签订投资意向或合资合作意向书、工商注册(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公司具体名称、股东名称、出资总额、出资比例(如股东是法人,需带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验资证明、环保证明、房产证明项目备案(计划局、发改委):编制项目简介、填写项目申请备案表、项目备案请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相关手续办理(环保局、建设局、土地局):环保评审∕审批、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土地评估、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报告、建设用地预审办理土地证(土地局):地籍调查表、用地申请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公司章程及营业执照、国土资源局规划股出图意见、建设部门一证一书、环保证明、一书四方案、土地评估。
在全球范围内对许多制造业企业所作的调查表明,企业认为下列因素是进行设施选址时必须考虑的:
1、地理位置、当地各项成本及原材料和成品运输成本;
2、劳动力的获取条件及雇员生活环境质量;
3、与市场或客户的接近程度及服务的便利程度;
4、与供应商和生产制造资源的接近程度和便利程度;
5、政策优势及当地其它软环境。
6、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风水和运势工厂风水
从年年出口的外贸顺差,到中国惊人的外汇储备。从世界产品中国造,到全世界国家都说中国强大起来了。支撑这一切繁荣的是几千万家大大小小的工厂。这种繁荣的景象无疑催生了更多的工厂,每天有上千家的工厂开业,也有几百家工厂倒闭关门,有几百家在苦苦支撑,到现在,能从激烈的市场竟争中走出来的工厂是幸运的,随着中国产品对国外市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一些国外商家与媒体对中国产品的反面炒作,抓住一些问题产品大做文章,使进口国加强了对中国产品的检验,国内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生产产品的质量监管,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变小,市场竟争越来越激烈。
当然要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暴露出一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引起国内相关部门的重视,各大工厂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理——优胜劣汰。
作为厂家也不用悲观,毕竟中国的市场很大,出口的大门还没关。现在开工厂,除了要看产品是否有竞争力与市场定位外,其中工厂选址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什么样的地方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销路好,在多旺的地方发多大的财,这些在无形之中好像都是有定数的。
在确定了项目后那么首先要找厂房,在现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厂房的种类可谓是名目繁多参差不齐,大体可以分四种:
1、企业有一定实力后自己卖或租地建厂房自用
根据调查现在60%以上的企业会请有经验的风水师来选址规划布局施工指导。这类企业一般都有实力发展也快。
2、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经济开发区厂房
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大部分会请有经验的学者参加设计或请风水师指导,以大局出发,大盘旺。但厂家在选址时要看具体位置的好坏衰旺,因为以大局出发是很难做到每处都好,家家都旺。还要注意已使用的时间,以前好不代表现在也好,以前不好也不代表现在不好。如广州某高新园区,以前是广州的纳税“大户”,现在则比较冷清,生意大不如前。
3、乡、镇或村里把临时土地用来建厂房的或村民用自己的或租来的土地建厂房出租的
这种厂房是最多的也是最复杂的,这类厂房最大限度的追求土地使用率,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风水因素,租这类厂房还要考虑行政性收费是否合理,有无乱收费、乱摊派现象,是否有“吃、拿、卡、要”等衙门恶习,还包括当地民风是否强悍、治安状况好坏等。好处是这类厂房多选择面比较广,运气好的话也会淘到财气旺的厂房出来。其中好多大型工厂也是从这些地方走出来的。
4、以前国有企业破产后留下来的厂房
这类厂房一般来说就是财已败地运已衰,搬进这种厂房,除非经过重新建设或大型改造才可能老树新芽,否则很难做起来。
1、厂址四周无大路直冲,水冲或粗恶山形、拳头山、刀形山、三角形建筑的角冲,厂址不要选在三叉路口、反弓路边、或三叉中周皆被道路包围的“铁笼”形地块内;不要选在立交桥、大型变电站、高大电塔旁边。
2、厂址四周无“阴气”、“冤气”、“煞气”、“秽气”坟场、医院的地方建厂。坟场、医院遗址均与死人密切相关,阴气太重。审讯室、监牢、刑场遗址都存在较强的“冤气”。俗语云:“哪个衙门没有几个屈死的鬼?”神前庙后、衙门大门对冲之地均有“煞气”。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旁边以及其它臭水沟、污水河旁边均有很多的“秽气”诸如此类,均为不洁之地。如误在此类地方兴建工厂,日后可能会发生一些稀奇古怪或难以预料之事,故宜避之。
3、厂址选藏风聚气、水抱山环之地。这里指的山、水并不一定是真山真水,有真山真水则更佳,宜背后有山或楼,左右有山或楼,前方有平地聚气。符合此类要求的地方比较多,是可以选择的。如果不能完全符合,在立向时可以弥补,以扬长避短。工厂选址只要做到上述三条,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厂址了。
2
厂房整体及配套设计
设计通常包括设计前期工作、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
①设计前期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厂址选择和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设计任务书由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其目的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厂址选择报告,对建设项目的主要问题,即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建设地区和地点、专业化协作范围、投资限额、资金来源、要求达到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等作出决策。
②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初步设计包括: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水、动力的来源和用量;规定工艺过程、物料储运、环境保护等设计的主要原则;明确设备、建筑物和公用系统的构成和要求;进行工厂布置,设计全厂和车间的平面布置图;提出生产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和生活福利设施的方案;计算主要设备材料的数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概算。批准后的初步设计是建设投资的拨款、成套设备订购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③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各种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详图、设备和管线的安装详图、各项室外工程的施工详图、编制全部设备材料明细表和施工预算。
1、已竣工的建筑工程经建筑设计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初验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向公安消防机构提交要求组织消防验收的报告,并填报《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
2、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
3、消防给水、消防车道检查报告;
4、消防工程施工企业的消防施工许可证复印件;
5、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消防安全质量验收合格的报告;
6、公安消防机构的审批文件,包括:施工图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装修工程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其它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
7、消防设计专篇及消防设计变更技术联系单;
8、消防产品生产许可证可证明复印件、建筑防火材料、构件和消防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合格证明。主要消防产品、设备的生产单位对其产品、设备的数量、型号及施工安装质量的确认报告。
9、地下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消防设施系统调试报告;施工单位楚剧的消防设施联动报告;操作维护管理手册;
10、竣工图一套,包括:建筑、水、电、暖通等各系统竣工图;
11、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名单及培训记录;
12、钢结构防火喷涂施工、检验记录。
3
厂房建设
厂房的整个建设施工项目过程将集中考验建设企业对于项目运作和管理的整体实力。一般来讲,多数企业会疏忽建设项目的多方协调以及对于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有效管理和监控。
由于工程进度延期进而造成工厂投产的延期所带来的损失往往是惊人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建设企业在加强对于项目整体专业化监控和管理,以确保项目的可控性。与之配套的,专业化的项目咨询管理服务正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施工前建设手续办理(建设局):施工图审查与批准、建设工程单体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招投标办理施工许可证(建设局):建设用地许可证、工程报建表及号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标通知书、意外伤害保险单、图纸审查批准书等。
施工后验收(审计局、建设局、消防队、气象局、环保局):环保验收、审计验收、规划验收、防雷验收、消防验收、工程验收办理产权证(房管局):登记人的营业执照或身份复印件二份、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竣工验收备案证明书、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等。
4
产品工艺流程及生产布局
1、统一原则
在布局设计与改善时,必须将各工序的人、机、料、法四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并保持充分的平衡。因为,四要素一旦没有统一协调好,作业容易割裂,会延长停滞时间,增加物料搬运的次数。
2、最短距离原则
在布局设计与改善时,必须要遵循移动距离、移动时间最小化,前提是保障合理的作业空间。因为移动距离越短,物料搬运所花费的费用和时间就越小。
3、人流、物流畅通原则
在进行Layout设计与改善时,必须使物流畅通无阻。在Layout设计时应注意:尽量避免倒流和交叉现象,否则会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如品质问题、管理难度问题、生产效率问题、安全问题等。
4、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原则
随着地价的不断攀升,企业厂房投资成本也水涨船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就变得尤其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直接成本的高低。
5、安全满意原则
在进行Layout设计与改善时,必须确保作业人员的作业既安全又轻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作业疲劳度。切记:过度材料的移动、旋转动作等可能会产生安全事故,每次抬升、卸下货物动作等也可能会产生安全事故。
6、灵活机动原则
在进行Layout设计与改善时,应尽可能做到适应变化、随机应变,如面对工序的增减、产能的增减能灵活对应。为了能达成灵活机动原则,在设计时需要将水、电、气集中统一布局,采用自上而下的接入方式,最大限度保障现场整洁,并保障未来现场变化的灵活性。设备尽量不固定基础而采用方便移动的装置。
7、经济产量及生产线平衡原则
未达到一定的经济产量,布置一条流水线将造成资金浪费。各工序要平衡,按工时和节拍定员分工,达到连续流水作业。
8、舒适原则:照明、通风、气温应适度,噪音、热气、制造粉尘、震动应隔离。
9、空间优化原则:
库存空间最小化,最大限度减少原材料和成品空间。最大限度地加快作业周转,快速连续移动,制程中仅存放合理数量的在制品
5
工厂组织机构及人员规划
工厂组织机构及人员规划属于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相关规划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组织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2.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的规划过程,必须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制定各种规划来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3.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由总体规划和各种业务计划构成,为管理活动(如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调整职务和任务、培训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进而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4.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样才能激发员工持久的积极性,只有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条件下,员工对自己可满足的东西和满足的水平才是可知的。
5.有利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检查和测算出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实施成本及其带来的效益。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预测组织人员的变化,调整组织的人员结构,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这是组织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五个方面:
1、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等
5、费用规划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核算,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人力资源规划又可分为战略性的长期规划、策略性的中期规划和具体作业性的短期计划,这些规划与组织的其他规划相互协调联系,既受制于其他规划,又为其他规划服务。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设计的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通过收集和利用现有的信息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预测。总体来说,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根据公司经营方针,通过确定未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来实现公司的即定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即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
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实施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评估
人力资源规划反馈与修正
人力资源计划只有充分地考虑了内、外环境的变化,才能适应需要,真正的做到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内部变化主要指销售的变化、开发的变化、或者说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还有公司员工的流动变化等;外部变化指社会消费市场的变化、政府有关人力资源政策的变化、人才市场的变化等。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在人力资源计划中应该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和风险变化,最好能有面对风险的应对策略。
6
工厂日常管理流程
流程管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使管理人员有效地组织生产,提供服务,又可以有效地分清楚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更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质量和服务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企业实施量化指标等等。
总的来说,实施流程管理,首先是有利于企业运作规范化,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运作质量;其次是有利于企业实施标准化,标准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品牌的树立,有利于业务的快速和大规模的复制;第三是有利于企业实现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能够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远程服务和远程控制。
通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正确和完善的管理流程体系:
流程的准确性主要指几个方面:
1、流程名称是否在所有流程中得到统一,尤其需要关注有子流程调用的情况。
2、流程名称是否与实际想要表达的流程内容相符?如描述在制品盘点的流程不应该称为“在制品管理流程”,而是“在制品盘点流程”,一般尽量避免“XX管理流程”的命名方式。
3、实际业务活动和流程所描述的是不是一致的?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是否和现实情况相符合?之所以把准确性作为第一条审定内容来强调,是因为概念的不清晰或理解不一致常常是导致不同部门、岗位之间对业务认识不一致的重要根源之一。
流程的完备性是指流程不存在缺漏环节,对于突然发生和异常的情况也有完备的描述和相应的处理环节。例如成品采购收货流程中,如果发生数量不符,如果是供应商或运输公司所致,则需要进行索赔,这些环节都需要在流程图里体现出来。这一点上,往往很多企业会强调,突发是不可预言的,异常是不能避免的,这是事实,但是并不代表就无法去描述,分类分级分层方法将起到积极作用。
两个方面,初级层面的含义是是指流程是否需要存在,是否符合相关制度的规定,或流程的制订是否违背公司现有制度。另一层面的含义是指在流程显性后,审视现有做法本身内容的合理性,潜在或已经存在的问题点、管控点是否清晰等等。
流程的边界清晰是流程能否描述清晰的关键,如何通过过程边界、对象范围边界做到线条明晰,是需要重点关注和理解掌握的。
我们将这一点具体化成以下4个由浅到深的审查项:
1、确定流程的起始和结束是否正确和合理。
2、在流程结束时确定是直接结束还是转入别的流程。
3、确定流程和相关流程的接口关系的是否正确合理,如新增供应商管理,什么叫新增供应商,什么情况下触发新增供应商管理流程。新增供应商管理流程和试单管理流程以及供应商管理流程相互关系是怎样的?衔接是否正确?
4、子流程调用时是否切分清楚流程的边界,起点终点是否有重叠情况发生?如成品外包辅料采购流程中涉及到采购订单签订流程、跟单流程和收货流程三个子流程,相互边界是否清晰,有无重叠的情况。
关键节点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流程是需要多个部门或岗位参与,需要检查发起部门是否准确,参与部门是否齐全,相互间的权责是否清晰描述。
2、评审或组织评审环节。主要检查评审的对象、形式、目标以及其它内容是否清晰。参与评审的部门是否齐全,各自权责是否清晰。参与审核的层级是否合适?
3、流程的起始节点、流程中的核心环节,需要描述清晰准确。需要对开始、结束节点都给以说明,需要描述每种可能引发流程开始的情况。对
于转入别的流程情况和自行结束的情况,都需要逐一说明。
为了在流程显性化过程中更加清晰、又以很简洁的形成更完整的流程概念,一般将流程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分工、关键节点说明以及相关制度文件表格设计在流程图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归纳:
1、流程的目的。是否写清楚该流程的目的?规范什么事情?防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2、适用的范围。是否写清楚什么情况下使用该流程?是否标识出特殊情况。如外派培训管理流程,需要写清楚什么情况下属于外派培训,哪些人适用于外派培训。
3、职责分工。是否写清楚流程相关部门的职责?是否有归口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各自担负怎么样的权责?如谁来检查?如有审核环节谁来批准?
7
设备安装调试及配套设施
新建工厂所需的生产设备,需要专业的人士依据有关的安装调试规范,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并保持完整的设备安装调试记录,同时应由专业人员制定完成未来日常的设备保养及管理制度。
新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购置单位,使用单位(或接收单位)进行开箱验收,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坏、丢失,附件、随机备件、专用工具、技术资料等是否与合同、装箱单相符,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存入设备档案,若有缺损及不合格现象应立即向有关单位交涉处理,索取或索赔。
按照已经制定的产品工艺流程及设备平面布置图,以及设备安装施工图、基础图、设备轮廓尺寸以及相互间距等要求划线定位,组织基础施工及设备搬运就位。安装过程中,对基础的制作,设备就位、装配连接、电气线路等项目的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安装工序中如果有恒温、防震、防尘、防潮、防火等特殊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条件具备后方能进行该项工程的施工。
设备试运转一般可分为空转试验、负荷试验、精度试验三种。
①空转试验:是为了考核设备安装精度的保持性,设备的稳固性,以及传动、操纵、控制、润滑、液压等系统是否正常,灵敏可靠等有关各项参数和性能在无负荷运转状态下进行。一定时间的空负荷运转是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磨合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②设备的负荷试验:试验设备在数个标准负荷工况下进行试验,在有些情况下可结合生产进行试验。在负荷试验中应按规范检查轴承的温升,考核液压系统、传动、操纵、控制、安全等装置工作是否达到出厂的标准,是否正常、安全、可靠。不同负荷状态下的试运转,也是新设备进行磨合所必须进行的工作,磨合试验进行的质量如何,对于设备使用寿命影响极大。
③设备的精度试验:一般应在负荷试验后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既要检查设备本身的几何精度,也要检查其工作(加工产品)的精度。这项试验大多在设备投入使用两个月后进行。
首先断开设备的总电路和动力源,然后作好下列设备检查、记录工作:
①做好磨合后对设备的清洗、润滑、紧固,更换或检修故障零、部件并进行调试,使设备进入最佳使用状态;
②作好并整理设备几何精度、加工精度的检查记录和其他机能的试验记录;
③整理设备试运转中的情况(包括故障排除)记录;
④对于无法调整和消除的问题,分析原因,从设备设计、制造、运输、保管、安装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完成相应的分析报告。
⑤对设备试运转作出评定结论,处理意见,办理移交生产的手续,并注明参加试运转的人员和日期。
①设备基础的施工验收由相关技术与质量检查人员会同土建施工员进行验收,填写施工验收单。基础的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基础图和技术要求。
②设备安装工程的最后验收,在设备调试合格后进行。由设备管理部门、工艺技术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安装、精度、安全、使用等各方面进行鉴定与验收,做出鉴定,填写安装施工质量、精度检验、安全性能、试车运转记录等凭证和验收移交单,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会签方可完成竣工验收。
③设备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设备开箱验收(或设备安装移交验收单)、设备运转试验记录单由参加验收的各方人员签字后及随设备带来的技术文件,由设备管理部门纳入设备档案管理;随设备的配件、备品,应填写备件入库单,送交设备仓库入库保管。
④设备移交完毕,由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本企业相关流程签署相关文件(如设备运行通知书等),并将文件副本分别保存在设备管理部门、使用单位、财务部门作为存档及固定资产管理凭证。
对于生产设备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和相关制作应进行详细的时间计划,结合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进度计划来完成及实施。
通常,配套设施包括与主生产设备配套的相关辅助工艺装备和设施,以及根据工艺流程所需要的相关作业工装具和物料周转器具等等。
几乎所有配套设施系非标准装置,需要依据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由专业人员及专业团队协同现场相关人员完成相应的规划、设计和制作。随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配套设施将趋向于系列化和标准化。
8
人员招聘及培训
人员招聘和培训属于人力资源的战术计划范畴。战术计划则是根据公司未来面临的外部人力资源供求的预测,以及公司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的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的具体方案计划,包括人员具体需求时间表、招聘、培训、工资福利政策、梯队建设和组织变革。
针对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和人员数量,应由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出该项人才的招聘计划,一般为一个年度为一个段落。
招聘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人员需求清单,包括招聘的职务名称、人数、任职资格要求等内容;
2、招聘信息发布的时间和渠道;
3、招聘小组人选,包括小组人员姓名、应聘者的考核方案等;
4、招聘的截止日期及新员工的上岗时间;
5、费用:招聘预算,包括资料费、广告费、人才交流会费用等;
6、招聘工作时间表,尽可能详细,以便于他人配合;
招聘计划的实施应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总体的组织与协调,由其它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协作依据人员招聘流程完成。
人员培训计划是人力计划的重要内容,人员培养计划应按照公司的业务需要和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的培训能力,分别确定和制定针对不同方面人才的培训计划。
1、根据各职位所应担负的职责、主要工作成果、所需工作技能、及绩效,确认各职位在职期间各阶段的训练需求(到职3个月,到职12个月,到职24个月),设定在公司工作个人训练需求定义的基础(各职位职责,主要工作成果及应具备之工作技能)。
职位培训课程设计,同时应考虑管理系统,或特定客户要求。由各部门主管会同人力资源相关人员依照培训需求,设计开发培训课程,确定培训课程内容,并培养内部讲师。
2、用人单位主管从员工所处职位的功能需求出发,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特点及绩效表现,给员工设定个人培训发展计划,生成员工的个人培训科目计划时间表及培训实施时间(新进、3个月、12个月、24个月等)。
培训计划的实施应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总体的组织与协调,由其它各相关部门和相关的培训讲师及受训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所有培训,除了事先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之外,培训结束时应有相应的培训记录及培训考核或测试,并将考核结果记入相关受训人员的档案记录中。
9
试运行及整改
这里说到的试运行和整改,是指建厂项目管理自身的最终试运行环节,不同于建设项目政府有关方面的试运行验收或工厂项目环保试运行验收,这两项来自于政府或主管机构的验收将按照相关方面的试运行和验收程序和要求来进行验收。
试运行和整改,将主要集中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考查和检验建厂项目的各部分的完成情况及状态评估和整改。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逐项检验和考查:
1.工厂整体物流体系的合理性
2.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和生产作业流程完整性
3.生产节拍的平衡以及产能评估
4.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的运行状态
5.生产各环节设备及装备的操作和维护规范
6.设备能耗和动力系统
7.工厂各部门及生产各环节人员规划和实际合理性
8.生产运营各主要管理流程运行状况及合理性
9.厂房及土建各部分施工质量评估
10.环境和安全评估
针对以上各部分的试运行及整改进行之前,应制定详细完善的试运行控制计划和各部分相对应的控制表(点检表),在现场考查记录后,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并对于该计划进行有效的追踪落实。
智能工厂全方位方案
IT管理的痛苦,想必搞信息化的人都体会过,但更可怕的是世界变化太快,猝不及防之间很多原本熟悉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巨变......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材制造、机器学习、工业物联网……这些黑科技正一步步为中国制造的创新提供源动力,制造业的大变革时代已经来临了。
技术的变革给世界带来了无限可能, 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员, 有没有在哪一瞬间,让你觉得科技太强大,你却太渺小?
在和未来相遇之前,不如搞清楚这些“黑科技”的本质,找到一同战斗的“伙伴”,正面迎战。 今儿的开篇我们就先来说道说道关于智能工厂的那些事!
智能工厂是什么?
通常理解的智能工厂应该具备设备互联、广泛应用工业软件、充分结合精益生产理念、实现柔性自动化、注重环境友好并实现绿色制造以及可以实现实时洞察这六个基本特征。
e-works总编黄培博士总结认为,智能工厂基本的架构包含:
① 基础设施层:企业首先应当建立有线或者无线的工厂网络,实现生产指令的自动下达和设备与产线信息的自动采集;形成集成化的车间联网环境,解决不同通讯协议的设备之间,以及PLC、CNC、机器人、仪表/传感器和工控/IT系统之间的联网问题等。
② 智能装备层:主要包含智能生产设备、智能检测设备和智能物流设备。
③ 智能产线层:在生产和装配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传感器、数控系统或RFID自动进行生产、质量、能耗、设备绩效(OEE)等数据采集等,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④ 智能车间层:在设备联网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过程的追溯,减少在制品库存,应用人机界面(HMI),以及工业平板等移动终端,实现生产过程的无纸化。
⑤ 工厂管控层: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通过生产指挥系统实时洞察工厂的运营,实现多个车间之间的协作和资源的调度。
▲SAP数字化工厂互联场景
厉害了~
智能工厂的神奇魔法
时刻影响着制造业的各位
由不得你怠慢和迟疑
玩转复杂的智能工厂
总有些突如其来的“惊喜”降临
由不得你忽略和错过
人们往往热衷于讨论智能制造在制造企业如何实现这样的命题,然而实时上有很多基本的问题需要理清。
“SAP智造社区”请来e-works总编黄培博士以及SAP资深制造业专家陈曦一同聊聊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建设如火如荼
在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中
有哪些问题和误区?
e-works总编黄培博士 :
① 盲目购买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产线。在中国大多数的企业是“重硬轻软”的,在管理基础和软件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自动化改造,推行机器换人,加大智能装备的投入,上层却缺乏软件的支撑以及整体智能制造建设的规划,势必导致盲目无所获。
②尚未实现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车间联网。企业在购买设备时没有要求开放数据接口,大部分设备还不能自动采集数据,没有实现车间联网。目前,各大自动化厂商都有自己的工业总线和通信协议,OPC UA标准的应用还不普及。
③ 工厂运营层还是黑箱。在工厂运营方面还缺乏信息系统支撑,车间仍然是一个黑箱,生产过程还难以实现全程追溯,与生产管理息息相关的制造BOM数据、工时数据也不准确。
④ 设备绩效不高。生产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设备的健康状态未进行有效管理,常常由于设备故障造成非计划性停机,影响生产。
⑤ 信息孤岛、自动化孤岛频现。智能工厂建设涉及到智能装备、自动化控制、传感器、工业软件等领域的供应商,集成难度很大。很多企业不仅存在诸多信息孤岛,也存在很多自动化孤岛,自动化生产线没有进行统一规划。
SAP资深制造业专家陈曦 :
很多客户提到智能工厂,就会想到成套的自动化设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的硬件或软件技术,或者直接联想到无人工厂,虚拟现实等美好的场景。
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一个智能工厂可能具有的的局部特性。我认为,建立智能工厂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是一个围绕制造这个主题,为客户不断创造价值的创新过程。
如何推进智能工厂的建设?
e-works总编黄培博士:
① 进行智能工厂整体规划。智能工厂的建设需要实现IT系统与自动化系统的信息集成;处理来源多样的异构数据,包括设备、生产、物料、质量、能耗等海量数据;应当进行科学的厂房布局规划,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升物流效率,提高工人工作的舒适程度。在规划时应注意行业差异性,因为不同行业的产品制造工艺差别很大,智能工厂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也有显著差异。
② 建立明确的智能工厂标准。在智能工厂的建设中,企业往往会忽视管理与技术标准的建立,容易造成缺少数据标准,一物多码;作业标准执行不到位;缺失设备管理标准,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造成设备集成难度大;管理流程复杂,职权利不匹配;质检标准执行不到位,导致批次质量问题多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明确的智能工厂标准。
③ 重视智能加工单元建设。智能加工单元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将CNC、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以及自动化程度较低的设备集成起来,使其具有更高的柔性,提高生产效率。
④ 强调人机协作而不是机器换人。智能工厂的终极目标并不是要建设成无人工厂,而应追求在合理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市场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因此,人机协作将成为智能工厂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人机协作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人的灵活性完成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在关键岗位上,更需要人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而机器人则擅长重复劳动。
⑤ 积极应用新兴技术。未来,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将被大量应用到工厂的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中。工人带上AR眼镜,就可以“看到”需要操作的工作位置。此外,数字工厂仿真技术可以基于离散事件建模、3D几何建模、可视化仿真与优化等技术实现对工厂静态布局、动态物流过程等综合仿真和分析,从而能够先建立数字化的生产系统甚至全部工厂,依据既定工艺进行运行仿真。
SAP资深制造业专家陈曦:
首先要按照行业趋势,客户需求,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定智能工厂的整体规划,并从最高优先级的业务开始进行尝试是很多企业验证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整体的规划中可以包括敏捷研发,柔性制造,互联供应链,业务伙伴协同等一系列的内容。建议与有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先从最能解决企业关键业务挑战的部分着手,逐渐优化改善整个工厂的智能化体系。
建设智能工厂
如何选择合作伙伴
e-works总编黄培博士:
目前活跃于智能制造产业的服务提供商主要有:自动化领域公司、工业信息化领域公司、工业互联及物联网公司、大型制造企业等等,各具优势:首先是自动化领域公司,从制造企业效益的角度,设备的自动化改造、控制系统集成应用,往往是最容易想到的切入点,对于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见效快,效益显性度高;从应用层面上说,设备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对于智能制造的推进有很大的影响力;
工业软件公司的优势:工业软件贯穿从设计、工艺、生产、销售等核心业务环节,深入企业业务,具有天然的需求优势,作为从CAD、ERP等基础软件开始接触信息化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对工业软件的认知上就是先入为主的。另外,制造企业关注新技术、关注新设备,但最为关注的问题还是企业运营,因此优化企业管理运营,提升科学决策能力的工具更容易受到青睐;工业互联及物联网公司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上的优势绝对是其在智能制造产业中盈利的保证;大型制造企业的优势很明显,对于行业的市场、业务特性、生产特点、管理需求的了解让其很容易从痛点着手抢占市场的先机。其次,这些大型的制造企业本身在其行业内甚至是整个制造行业都有这很大的影响力和标杆性作用,因此更容易被制造企业所信任。
从总体的市场来看,工业软件领域的厂商的综合优势更强,例如SAP等。就企业而言则还是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作者,但原则是选择具有智能制造支撑能力,智能工厂构建实力的公司。
毕竟,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涵盖领域很多,涉及智能产品、智能设计、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供应链、智能服务等环节,涵盖了诸多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工业自动化技术,系统极其复杂,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独大,但是软硬件实力、行业影响力一定是重点考虑的加分项,例如:在先进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在全球企业应用领域的影响力、应对复杂性挑战的应变力等等。
SAP资深制造业专家陈曦:
建设智能工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无论是选择软件,硬件,设备,都需要相应的合作伙伴有长期支持的能力。除了考察合作伙伴产品的功能,还应尽可能考察合作伙伴的产品路线图是否具有前瞻性,合作伙伴的公司是否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合作伙伴是否有成功的工业4.0或智能制造的客户,以及客户群的稳定性等。
▲SAP智能制造系统框架
为什么要讨论智能工厂?这样我们更能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理解的不深刻。“大跃进”固然可以构建一个“智能楼阁”,但始终缺乏稳定性,一口吃出来的智能工厂,显然不现实,最后落个“人财两空”。
本文梗概
©文丨 e-works原创专题
智能工厂作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实践模式,已经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到底什么是智能工厂?智能工厂的核心架构是怎样的?能为企业的转型提供哪些支撑?这都是企业比较关心的话题。
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与智能制造
对于数字化工厂,德国工程师协会的定义是:
数字化工厂(DF)是由数字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构成的综合网络,包含仿真和3D/虚拟现实可视化,通过连续的没有中断的数据管理集成在一起。数字化工厂集成了产品、过程和工厂模型数据库,通过先进的可视化、仿真和文档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和动态性能:
在国内,对于数字化工厂接受度最高的定义是:
数字化工厂是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从定义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数字化工厂的本质是实现信息的集成。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同时,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智能工厂已经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断、规划;通过整体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可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具备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已系统具备了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因此,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基础上的升级版,但是与智能制造还有很大差距。
智能制造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技术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智能制造系统不只是“人工智能系统,而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混合智能。系统可独立承担分析、判断、决策等任务,突出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在智能机器配合下,更好发挥人的潜能。机器智能和人的智能真正地集成在一起,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本质是人机一体化。
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炒作智能制造,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部分使用应用软件的阶段,少数企业也只是实现了信息集成,也就是可以达到数字化工厂的水平;极少数企业,能够实现人机的有效交互,也就是达到智能工厂的水平。
走进三一重工18号厂房
三一18号厂房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有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港口机械等多条装配线,是三一重工总装车间。2008年开始筹建,2012年全面投产,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
三一重工总装车间分为装配区、高精机加区、结构件区、立库区、展示厅、景观区六大功能区域;主要生产泵车、拖泵、车载泵和平地机、压路机、摊铺机、正面吊等产品。厂房规划全面应用数字化工厂仿真技术进行方案设计与验证,此举大大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及布局的合理性。
三一重工在上海临港产业园建成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挖掘机生产基地,焊接机器人大规模投入使用,使得三一挖掘机的使用寿命大约翻了两番,售后问题下降了四分之三。目前,三一重工已经完成车间机加设备的研发采购与安装调试。
▲智能加工中心与生产线
三一智能化立体仓库由华中科大与三一联合研制,总投资6000多万元, 分南北两个库,由地下自动输送设备连成一个整体,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仓库容量大概是16000个货位。这个库区有几千种物料,能支持每月数千台产品的生产量。
▲自动配送物料的AGV小车
三一集团制造执行系统,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从生产计划下达、物料配送、生产节拍、完工确认、标准作业指导、质量管理、关重件条码采集等多个维度进行管控,并通过网络实时将现场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生产管理者与决策者。
▲高度智能化的生产车间
采用了Andon系统之后,一旦发生问题,操作员可以在工作站拉一下绳索或者按一下按钮,触发相应的声音和点亮相应的指示灯,提示监督人员立即找出发生故障的地方以及故障的原因,可以减少停工时间同时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智能工厂的智能化基因
在智能工厂里,人、机器和资源如同在一个社交网络里自然地相互沟通协作,生产出来的智能产品能够理解自己被制造的细节以及将如何使用,能够回答"哪组参数被用来处理我"、"我应该被传送到哪里"等问题。
同时,智能辅助系统将从执行例行任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创新;灵活的工作组织能够帮助工人把生活和工作实现更好地结合,个体顾客的需求将得到满足。
美国与德国的工业发展战略核心均为CPS(Cyber- Physical System)系统,是典型的二元战略。美国是C(Cyber,包括:数字、信息、网络等虚拟世界)+P(Physical,包括机器、设备、设施等实体世界),德国是P+C,两国均是基于高素质劳动者、国家人力匮乏、企业高协同化、高法制化的基础之上而提出的战略!
▲三元战略
而中国装备水平较美国和德国有一定差距,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能力也有局限,但中国具有人力资源优势,所以应该充分挖掘人的作用。因此,中国制造企业推进工业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二元战略,更宜采用CPPS(Cyber-Person-Physical System)人机网三元战略,充分体现人的能动作用。
▲六维智能
智能计划排产,是从计划源头上集成ERP,进行APS高级排产。
智能生产协同,从生产准备过程上,实现物料、刀具、工装、工艺的并行协同准备。
智能的设备互联互通,是CPS信息物理系统的典型体现,实现数字化生产设备的分布式网络化通讯、程序集中管理、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等。
智能资源管理,包括对物料、设备、刀具、量具、夹具等生产资源进行精益化管理、库存智能预警等。
智能质量过程管控,是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参数进行实时采集、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智能决策支持,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形成管理的闭环,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效生产模式。
智能工厂核心架构
CPS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的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工业4.0中的三项集成包括: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对端的集成。
▲图片来自工业4.0研究院
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集成是实现工业4.0的重点也是难点。
随着信息物理系统的推广,智能装备和终端的普及以及各种各样传感器的使用,将会带来无所不在的感知和无所不在的连接,所有的生产装备、感知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企业运营、价值链乃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工业4.0和制造革命的基石。
总体来说,工业4.0关注的企业数据分为四类:
产品相关的数据,俗称企业主数据;
运营数据,一般称为交易数据
整个价值链上的数据,如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数据,也是属于企业主数据管理的范畴
对企业经营分析有价值的外部数据。
智能工厂实施解决方案
西门子实现虚拟生产和与现实生产环境的融合,采用创新软件、自动化技术、驱动技术及服务。
这些能够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在对数控设备进行DNC联网的基础上,以图形化高级排产为技术核心,以机床的数据自动采集形成闭环管理,建成程序编制、物料准备、刀具准备等协同制造环境。
元工制造执行系统MES,是精益生产、数字化工厂、智慧工厂的支撑平台; MES和SCM基于多年积累的智配平台。
元工CPS是工业4.0的执行平台,支持多种物联协议。
LG CNS通过AA (Advanced Analytics)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从收集大数据到实现客户业务为止的整合服务End-to-End 解决方案。
以MOM解决方案为主体,通过艾普工华MDI系统,提供国内外主流的数字化设计系统与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集成与咨询实施服务,形成的一套离散制造业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简单介绍这五大智能工厂实施厂商......还有更多各位可自行查询资料!
写在最后
相信通过今天的专题介绍,各位对智能工厂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将发布更多精彩的行业专题,供各位读者朋友们一起学习进步!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
AI-CPS OS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分支用来的今天,企业领导者必须了解如何将“技术”全面渗入整个公司、产品等“商业”场景中,利用AI-CPS OS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力量,实现行业的重新布局、企业的重新构建和自我的焕然新生。
AI-CPS OS的真正价值并不来自构成技术或功能,而是要以一种传递独特竞争优势的方式将自动化+信息化、智造+产品+服务和数据+分析一体化,这种整合方式能够释放新的业务和运营模式。如果不能实现跨功能的更大规模融合,没有颠覆现状的意愿,这些将不可能实现。
领导者无法依靠某种单一战略方法来应对多维度的数字化变革。面对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颠覆性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领导者必须在行业、企业与个人这三个层面都保持领先地位:
重新行业布局:你的世界观要怎样改变才算足够?你必须对行业典范进行怎样的反思?
重新构建企业:你的企业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变化?你准备如何重新定义你的公司?
重新打造自己:你需要成为怎样的人?要重塑自己并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保有领先地位,你必须如何去做?
AI-CPS OS是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平台,设计思路是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无缝整合在云端,可以帮助企业将创新成果融入自身业务体系,实现各个前沿技术在云端的优势协同。AI-CPS OS形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与行业、企业及个人三个层面的交叉,形成了领导力模式,使数字化融入到领导者所在企业与领导方式的核心位置:
精细:这种力量能够使人在更加真实、细致的层面观察与感知现实世界和数字化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进而理解和更加精细地进行产品个性化控制、微观业务场景事件和结果控制。
智能:模型随着时间(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整个系统就具备了智能(自学习)的能力。
高效:企业需要建立实时或者准实时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型预测和响应决策能力,这样智能就从批量性、阶段性的行为变成一个可以实时触达的行为。
不确定性:数字化变更颠覆和改变了领导者曾经仰仗的思维方式、结构和实践经验,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复合不确定性这种颠覆性力量。主要的不确定性蕴含于三个领域:技术、文化、制度。
边界模糊: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断融合成CPS不仅让人们所知行业的核心产品、经济学定理和可能性都产生了变化,还模糊了不同行业间的界限。这种效应正在向生态系统、企业、客户、产品快速蔓延。
AI-CPS OS形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通过三个方式激发经济增长:
创造虚拟劳动力,承担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即“智能自动化”,以区别于传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对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产进行有利的补充和提升,提高资本效率;
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给决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的建议:
超越自动化,开启新创新模式:利用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动态机器智能,为企业创造新商机;
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迎接人工智能:无缝整合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重新
评估未来的知识和技能类型;
制定道德规范:切实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制定道德准则,并在智能机器的开
发过程中确定更加明晰的标准和最佳实践;
重视再分配效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制定战略帮助面临
较高失业风险的人群;
开发数字化+智能化企业所需新能力:员工团队需要积极掌握判断、沟通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人类所特有的重要能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创造兼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 人工智能,像君子一般融合,一起体现科技就是生产力。
如果说上一次哥伦布地理大发现,拓展的是人类的物理空间。那么这一次地理大发现,拓展的就是人们的数字空间。在数学空间,建立新的商业文明,从而发现新的创富模式,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财富空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是进入这个数字空间的船,而人工智能就是那船上的帆,哥伦布之帆!
新一代技术+商业的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AI-CPS OS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产业智能官 AI-CPS
用“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AI-CPS,更多信息回复:
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新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金融”、“智能零售”、“智能城市”、“智能驾驶”;新模式:“财富空间”、“数据科学家”、“赛博物理”、“供应链金融”。
官方网站:AI-CPS.NET
本文系“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由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rp_vip@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