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Fellow 2019 名单出炉,41位华人学者入选

2018 年 11 月 25 日 科学网

虽然IEEE Fellow2019评选结果还未正式出炉,但2018年IEEE董事会会议已于11月召开,已有部分入选名单流出,其中共有 41 位华人入选,其中国内高校共有 21 位入选华人,工作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



以下是国内高校入选名单:


伍乃骐 澳门科技大学


伍乃骐,于1985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普渡大学访问1年,1999年至2013年为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工业工程系系主任,现为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伍教授在工业工程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50余篇为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等),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863项目。


侯增广 中科院自动化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杨家墀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Outstanding Paper Award。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Neural Networks、控制理论与应用等编委。


俞益洲 香港大学(HKU)


博士,香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美国UIUC兼职教授。2002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CAREER Award),分别于2005年和2011年两次获美国计算机协会动画年会最佳论文奖,2007年获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海外杰青)资助。1992年和1994年分别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和数学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到1996年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获博士学位。


周东华 清华大学


分别于1985, 1988, 199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博士后(1991-1992),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2008--2015)。目前任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双聘)。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优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重大项目首席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次。


孙富春 清华大学


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担任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认知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


宋令阳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百入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约克大学博士、挪威奥斯陆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2008-2009年任英国飞利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2013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届青年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得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研究奖、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首届)、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天线、协作通信以及同构和异构网络。


张大庆 北京大学


张大庆,北京大学讲座教授,中国计算机协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副主任。1996年获得意大利罗马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法国巴黎国立电信学院、法国科学院一级终身教授,新加坡资讯通讯研究院智能家庭实验室创建主任,情境感知系统部创建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普适计算、移动计算、城市计算等。在相关国际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著5本,文章总引用11400余次(H因子47),单篇最高它引次数超过1400 (根据Google Scholar) 。


张平 北京邮电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1990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学通报》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第五届咨询委员、科技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科技部863主题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总体专家、IMT-Advanced 5G专家组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多次;代表大陆学者第一次获JCN最佳论文奖;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出版书籍7本,多篇SCI检索论文,具有较高影响因子;获授权发明专利授权131项,其中关键的技术已经形成了7项国际标准。


张良培 武汉大学


博士,武汉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期从事测绘、遥感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近300篇,主持和参加完成了三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防、863和973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武汉大学优秀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IEEE GRSL和IEEE JSTARS最佳审稿人等奖励和荣誉称号。张良培教授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遥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成像光谱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IEEE TGRS、IEEE JSTARS、IJACI、IJIG、IJDMB、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遥感学报等多个刊物副主编。


徐泽水 四川大学


国际模糊系统协会(IFSA) Fellow、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4-2016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2014-2016蝉联计算机科学领域榜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四川大学、东南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决策理论与技术、信息集成理论和聚类算法、模糊数学与优化算法等研究,系统地创建了复杂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体系。


李树涛 湖南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现任湖南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 。先后赴英国伦敦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长期从事图像处理、信息融合、稀疏表示、压缩感知,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8余篇,SCI他引3200余次。IEEE汇刊(Trans)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1篇,热点论文2篇,曾获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等奖励。目前担任《IEEE Tra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nformation Fusion》、《Sensing and Imaging》和《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编委,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自动化学会副会长。


杨小康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现任电信学院副院长、图像通信所副所长。主要研究视频编码与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视频分析与检索。发表SCI 收录论文60 篇(IEEE Trans30 篇)。申请发明专利35项(授权14项),国际发明专利7项。主持973及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德国洪堡基金、微软青年教授奖、SPIE青年科学家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编委、Springer CCIS领域编委、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Elsveier Press) 编委,IEEE视觉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委员会、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IEEE SiPS2007及IEEE BMSB-3DTV2010大会程序主席。


江涛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美国等多所大学工作,2008年回国受聘于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2008年至2010年,先后受邀访问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 。IEEE高级会员、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教育部科技奖评审专家,担任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等9种国际期刊的编委,出任多个国际会议的TPC。


王亮 中科院自动化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997 年和 2000 年分别获安徽大学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 年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2004-2010 年分别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及英国巴斯大学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和讲师。2010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优秀),现为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褚庆昕 华南理工大学


1982年1月、1987年3月和1994年3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指导教师,华南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天线与射频技术研究所所长,美国IEEE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学会和天线与电波学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电子学会天线与电波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移动通信用传输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政府津贴享受者。


谢胜利 广东工业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www.iiplab.cn)所长,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 程”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与产业化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数字家庭产业联盟副会长、中国软件协会信息家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 RFID(电子标签)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IEEE Trans NNLS》副主编。


赵巍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博导。北航自旋电子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费尔北京研究院院长,曾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2007年获得法国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成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带领自旋电子集成团队。自旋电子寄存器发明人,自旋电子器件开源模型库SPINLIB创始人,主持和参与欧盟或法国重大科研项目近20项。2013年加入北航,任自旋电子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费尔北京研究院院长。现主持包括自然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教育部111引智基地、北京市科技计划及华为创新导航等大型项目。


陈杰 同济大学


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控制等领域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复杂系统的多指标优化与控制、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等。先后承担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先研究、型号研制等多项任务。提出并建立了分布式协同控制的混合智能优化与稳定性的理论与方法,突破了数字化阵地信息快速自主获取与控制、多运动平台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等技术难题,并将研究成果与装备系统建设密切结合,所研制出的装备已得到大量列装,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以及获得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陈积明 浙江大学


2000和2005年分别获浙江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18-2010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现任浙江大学信息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工业控制研究所所长。2010年12月起被聘为浙江大学教授,201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等,是IEEE 车载技术学会Distinguished Lecturer(2015-2018)。


陶梅霞 上海交通大学


1999年获复旦大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03-2004年任职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2004-200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先后任教员和助理教授,自2008年起加入上海交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层网络编码、无线资源分配、MIMO技术及物理层安全。在IEEE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国际权威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持美国专利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上海市浦江人才(2009)、上海市晨光计划(2008)及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研究者奖(2009)。 还荣获了2013年IEEE通信学会Heinrich Hertz论文奖、2012年国际会议 WCSP 最佳论文奖。


魏少军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主任、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子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1984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任比利时西门子ATEA公司研发部研究工程师;1991年在比利时蒙斯理工学院微电子学实验室获应用科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2年任比利时ARAMIS公司研究员;1992年至1995年任比利时蒙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1995年10月回国工作。


名单如下持续更新中)


姓名 单位
Mengjie 
Zhang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XiaoFeng 
Wang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新西兰)
付云 美国东北大学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伍乃骐  澳门科技大学
何晓冬  京东 AI 研究院
梅涛  京东 AI 研究院
侯增广  中科院自动化所
俞益洲  香港大学(HKU)
刘小平  卡尔顿大学
华刚  微软
卿显明  新加坡信息通信研究所/I2R
(新加坡)
周东华  清华大学
唐剑 美国雪城大学
孙富春  清华大学
宋令阳  北京大学
张大庆  北京大学
张察  微软研究院
张平  北京邮电大学
张彦超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张毅民  美国天普大学
(Temple University)
张良培  武汉大学
徐泽水  四川大学
李树涛  湖南大学
李永会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李海     美国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杨小康  上海交通大学
毛世文  美国 Auburn University
江涛  华中科技大学
王亮  中科院自动化所
褚庆昕  华南理工大学
谢胜利  广东工业大学
赵巍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钱毅    美国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陈德铭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陈杰  同济大学
陈积明  浙江大学
陶梅霞  上海交通大学
韩清龙 澳大利亚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魏少军  清华大学
黄廷文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
黄美玉  出门问问


关于 IEEE 和 IEEE Fellow


IEEE 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之一,IEEE 目前在全球 160 多个国家拥有超过 40 万会员。


IEEE Fellow 是该组织授予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每年由同行专家在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中评选出,当选人数不超过 IEEE 会员总人数的 0.1%。由于每年当选的 IEEE Fellow 数量较少,决定了当选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信息来源:中科院自动化所、出门问问,雷锋网。

如有遗漏,敬请见谅,名单持续更新中。


注意!微信又双叒叕更新了......


此次改版后,每个用户最多可以设置12个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往常的大图封面展示。为了不错过科学网的推送,请根据以下操作,将我们“星标”吧!


点击“科学网”进入公号页面→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搞定!


关注我们

微信号sciencenet-cas (←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登录查看更多
4

相关内容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简称IEEE,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也是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
CVPR 2020 最佳论文与最佳学生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35+阅读 · 2020年6月17日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紫冬快讯】自动化所雷震获国际生物特征识别青年学者奖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7+阅读 · 2019年6月7日
2018 ACL fellow 出炉,5人上榜,无中国学者
专知
4+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会议征文|第一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学术会议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5+阅读 · 2017年12月6日
【深度】多媒体计算国际团队:从单通道感知到跨媒体认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73+阅读 · 2017年8月14日
Arxiv
35+阅读 · 2020年1月2日
Geometric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rxiv
10+阅读 · 2019年9月11日
Mesh R-CNN
Arxiv
4+阅读 · 2019年6月6日
Area Attention
Arxiv
5+阅读 · 2019年2月5日
dynnode2vec: Scalable Dynamic Network Embedding
Arxiv
14+阅读 · 2018年12月6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CVPR 2020 最佳论文与最佳学生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35+阅读 · 2020年6月17日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相关论文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