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技术领袖论坛】学术原创少,研发落地难,2017如何引爆中国AI原力?

2017 年 4 月 14 日 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  

作者:熊笑


【新智元导读】作为新智元 2017 开源·生态 AI 技术峰会的压轴环节,今年的技术领袖论坛会聚了包括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飞跃、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在内的多位行业技术领袖。主持人则由新智元创始人、CEO 杨静女士担任。话题涵盖了“中国能否出现大师级的 AI 学者”、“眼下中国 AI 发展中的‘三不管’”、“直道超车的机会”、“如何让技术提供价值”、“3.15 晚会‘人脸识别’躺枪”等等热点。讨论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产业现状开始,围绕着原创性、产业落地、产业共赢等多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展开,为“引爆 AI 原力,打造中国生态”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



中国人工智能界的 “狂欢节” ——新智元与英特尔联合举办的“ 2017 新智元开源·生态AI技术峰会”已经落下了帷幕。峰会齐聚了包括“BAT”在内的中国主流 AI 公司和 600 多名行业精英,共同为2017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新智元连续第二年在3月27日举办行业技术峰会。这一盛事已被打造成每年春天中国 AI 人翘首企盼、欢聚一堂的节日——“AI春节”。


国内众多 AI 界的技术领袖出席了本次峰会。作为峰会的压轴环节,技术领袖论坛备受瞩目。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引爆 AI 原力,打造中国生态”。



新智元创始人、CEO 杨静指出:“过去的一年,人工智能产业的两个关键词是‘开源’+‘生态’:一方面,谷歌、百度等巨头纷纷开源其深度学习平台,让过去在学术圣殿里探索的人工智能技术,真正为全球开发者所用,极大地降低了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门槛;另一方面,算法的门槛被迅速拉平后,垂直产业的有价值数据、商业场景资源重新成为更值得重视的战略要素,人工智能产业从纵向依赖顶尖专家的神经网络算法驱动转向横向 AI+ 产业的生态驱动。AI 开源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得海内外顶级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初创公司、商业巨头在 AI 领域形成更为紧密的生态系统伙伴,每个环节对产业链的增值都能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未来几年是 AI+ 爆发期,打造一个整合生态产业链的平台是这个行业最有价值的事情。


参加技术领袖论坛的嘉宾有:新智元创始人、CEO 杨静;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飞跃;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360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旷世科技 Face++ 首席科学家孙剑;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爱奇艺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涛。论坛的主持人由新智元创始人杨静女士担任。



杨静  新智元创始人、CEO


杨静,曾任法国阳狮集团实力传播 (Zenith Media)媒体购买及咨询副总监、中国经济网经营顾问。2014年策划主持了“奇点临近”、“算法帝国”、“大数据时代的社会人与机器人”等系列人工智能、大数据主题研讨会。2015年3月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新智能时代论坛”,受邀担任2015年5月中国科协年会智能社会科技专家论坛、2015年机器人世界杯产业峰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工智能开启机器人新纪元”分论坛主持人。2015年9月创办新智元,2016年3月出版专著《新智元 机器+人类=超智能时代》,2016年10月联合主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出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



王飞跃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王飞跃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90年获美国伦塞利尔理工学院(RPI)计算机与系统工程博士学位,至2011年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和机器人与自动化等实验室主任。1998年作为国家计划委员会“引入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回国合作,2011年追溯为国防领域“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宋继强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宋继强,现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移动智能设备创新,新型人机界面等。他于2008年加入英特尔,是创造 Intel Edison 产品原型的核心成员。他目前正大力推动基于英特尔技术的人工智能、个人机器人交互和智能基础设施研究。他是 IEEE 和 CCF 高级会员,在 IEEE TPAMI、IEEE TCSVT、Pattern Recognition、CVPR、ICPR 等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 余篇,是 IEEE TCDS 副主编。宋继强于2001年获得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颜水成  

360首席科学家 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颜水成,360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职,IEEE Fellow, IAPR Fellow 及 ACM 杰出科学家。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多媒体分析,发表近500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论文引用过2.5万次,H-index 70。2014、2015、2016 三次入选全球高引用学者 ( TR Highly-cited researchers )。此外,他领导的团队在五年内曾7次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核心竞赛 PASCALVOC 和 ILSVRC的 winner 和 honorable-mention 奖项,10余次最佳(学生)论文奖项,曾取得多媒体领域核心会议ACM MM 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最佳技术演示奖的大满贯。


孙剑 旷视科技(Face++)首席科学家


孙剑博士目前在旷视科技(Face++)担任首席科学家和研究负责人。孙剑博士200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毕业后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任至首席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摄影学,人脸识别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理解。孙剑博士于2010被美国权威技术期刊Technology Review评选为“全球35岁以下杰出青年创新者”。孙剑博士带领的团队于2015年获得图像识别国际大赛五项冠军(ImageNet分类,检测和定位,MS COCO检测和分割),其团队开发出来的“深度残差网络”和“基于区域的快速物体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学术和工业界。同时孙剑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广泛被应用在微软Windows, Office, Bing, Azure, Surface, Xbox等多条产品线上。目前孙剑博士正在带领旷视科技的研究团队推进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进步,以及探索其在工业和商业上的实践。


张代君  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

 

张代君先生于1997年毕业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在2007年获得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CEIBS) 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张代君先生已投身无线通讯核心技术研究和开发领域20年,具有在 Start-up 和 MNC 成功领导多轮新技术创新商品化的丰富经验,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IoT物联网等。





王涛   爱奇艺公司首席科学家


王涛,爱奇艺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杰出会员,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通讯专栏编委。负责爱奇艺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研发,领导并参与了爱奇艺随视购、以图搜剧、字幕识别、音频识别、视频拆条、视频审核、视频云编辑、虚拟现实等项目。2003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曾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ARL实验室高级研究员,2014年加入爱奇艺公司。在 IJCV、CVPR、ICME、ACM MMSJ、ACM Multimedia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申请三十多项专利,翻译《软件优化技术》著作一本。



在技术领袖论坛上,嘉宾们就“引爆 AI 原力,打造中国生态”展开了思维交锋。话题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产业现状开始,围绕着技术原创性、产业落地、产业共赢等多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展开,对未来中国AI 产业发展和生态构建做出了展望。



嘉宾妙语迭出,场上金句频现,观众掌声不断。新智元创始人、CEO 杨静女士就“中国能否出现大师级的人工智能学者”、“中国 AI 技术的原创性”、“产业落地”、“产业共赢”等话题向嘉宾接连抛出犀利的问题,并笑谈“央视也不能老是打压我们人工智能企业,我认为我们人工智能企业无论在学术还是在商业上的探索是值得我们去鼓励的。”


王飞跃老师则就 AI 泡沫、中国 AI 学界和产业界的跟风、AI 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机遇等问题慷慨陈词,并表示“我相信再过五到十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绝对应该在世界上起一个领先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的直道超车方式,不要再说弯道超车了。我们不但要直道超车,还要开创新的道路。”


宋继强院长则特别强调了“技术提供价值”的重要性。他直言“中国学者吸收能力很强……但是要出新的世界大师,一定要在学术领域里达到那个程度”、“要有实际的应用来让你追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到底怎么解决。比如说周志华的深度森林,其实是通过深度学习这个方法发现把它加深是有好处的,但是它的超参数调节起来特别困难,基本上没法儿搞,也找不出专门的道理”。宋继强院长是刚刚在本次峰会上获得新智元 AI 年度人物的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的同门好友。本次峰会周教授因故未能亲临,正是宋院长代为领奖。


论坛上另一个亮点是 360 首席科学家颜水成和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同台发声。大家或许都还记得央视“3·15”晚会的人脸识别事件(参见新智元报道【315 AI技术追踪】人脸识别一夜躺枪?支付宝、商汤、云从等回应),当时旷视科技 Face++ 首席科学家孙剑投书新智元,表示对人脸识别有信心。孙剑说:“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新技术足够多的重视和包容,让其尽快能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希望的那样,为产业升级提供第一推动力。建长城难,毁长城易。” 巧的是,在“3·15”晚会上破解人脸识别技术的,正是 360 团队。在这次论坛上,360 首席科学家颜水成和孙剑首次在“3·15”事件后坐在一起,公开探讨中国人脸识别的落地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按照话题的顺序,详细还原论坛当时的精彩对话。




中国能否出现大师级的AI学者?

眼下中国 AI 发展中的“三不管”

从负和、零和到正和——以人工智能为先锋的第三次全球化



杨静:我们先讨论一个和学术有关的话题。3月份新智元发表了周志华的论文,讲了深度森林的议题。周志华是2019年的AAAI 的主席。AAAI 在北京有一个分部就是王飞跃老师在负责的;CVPR 或者ACL 都有中国的学者来担任主席。但是有一种议论,说中国的人工智能虽然发展势头看似很猛,论文数量众多,却并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也没有本质的突破。中国到底会不会出现大师级的人工智能学者?有请王飞跃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

 

王飞跃:这个肯定是自然而然出来的,到最后谁是大师不是由我说了算。我还是希望大家多参加点人工智能活动,现在做Hightech,只要不做人工智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 Hightech 领域里面。我不好意思说我干过人工智能。为什么要设北京办公室?2013年我想推动更多人参加人工智能的活动,那个会今天开的话我根本不用做任何号召。这就是为什么2011年在北京成立了IEEEAI峰会。到时间换届,希望年轻人更好地参加。

 


我想说一点:我昨天在博鳌论坛说,人工智能现在有太大泡沫,对大家损伤很大。


新智元的英文非常好,AI ERA。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还是要悠着点,要做实事。网上的笑话比科幻还炫,能不能实现不管;DEMO 演示比虚拟现实还现实,什么时候落地不管;很多公司都摇身一变,变成人工智能公司,比基因突变还快,以前它是干嘛的也不管。这是不对的。有两件事情最难:把别人的钱放到你腰包里面最难,把你的思想安到别人脑袋里面最难。没想到,现在好像所有人脑袋里面都是人工智能。但是不能老烧VC 的钱,应该通过正确的市场机制把别人的钱弄到你口袋里面。现在是谁弄一个深度学习算法,就好像把什么都解决了,这是瞎扯。人工智能,应该是具体的技术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一直是这样一个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家高高兴兴把钱送到口袋里面。很多“三不管”的,我觉得太不合适了。

 

希望大家对人工智能有耐心有信心,现在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昨天在博鳌,我们要推全球化,我们要坚持自由贸易,我们弄了“一带一路”。美国和其它欧洲国家则是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人家为什么反?我们的“一带一路”是把剩余产能转过去。这跟人工智能时代有非常大的关系。

 

全球化第三次了。第一次全球化是人家拿着刀枪过来,是侵略,到处殖民,这是一个负和的全球化;美国取代英国变成自由贸易霸主,自由贸易让有些国家不舒服:我只把我的东西卖给你,很多国家觉得这是零合的全球化;我们的全球化要多赢,多赢就是正和,从负和到零和到正和,不能光靠火炮,你说我是来帮你的,人家不信,要从技术上理念上给人家讲清楚。这就是人工智能、新IT、新的技术、大数据技术去了那个地方以后该做的。我们这是第三次全球化,这个是智能的全球化,靠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智力的调配,这样大家都能得到应该得的东西,也照顾了弱势群体的利益。我们应该在这种高度下来推我们的全球化,推我们的“一带一路”。人工智能新智元就是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历史学家雅斯贝尔斯讲公元前八百年到二百年,涌现了孔子、孟子、老子,希腊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是第一个轴心时代,取得了人类思想的突破、哲学的突破。古代丝绸之路把丝绸、瓷器、茶叶运过去,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枪也来了,火炮也来了,我们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落后了。现在我们来第二次新的“一带一路”,新的全球化,这是第三次全球化,智能全球化,人工智能是开路先锋。不能老是有“一带一路”威胁论,现在亚投行又有钱的保证。做人工智能的应该想想,特别是滴滴打车还有海康。5月份还要开“一带一路”峰会,新的时代还是那句话,开发人工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开发完之后,开发人工世界。我们定到这么一个高度。AI 新智元也应该是这样。我就给大家讲这么多。

 


人工智能2.0的推进和落地

直道超车

机器智能永远超不过人类智能


 

杨静:现在很多的大数据公司都摇身一变,变成了人工智能公司,大数据的学者也变成了人工智能学者。基因突变,大家还都变得挺快的。但是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把人工智能列入了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国人工智能2.0版是怎样的推进计划?怎么在产业落地?



王飞跃: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现在终于要落实了,科技部也发了新文,钱应该是蛮多了,我相信现在已经开始了。五到十年之内能在全世界立足的项目已经开始在网上报。我相信再过五到十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绝对应该在世界上起一个领先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的直道超车方式,不要再说弯道超车了。而且不但直道超车,还开创新的道路。“一带一路”是新的道路。这次人工智能2.0,不但国家拿钱——国家拿了接近二百个亿,企业要出超过三百个亿,合起来就是五百多个亿,看大家能不能把人工智能在全世界做好。美国创客给了新的预算,几乎把AR这些研究机构砍得一塌糊涂,奥巴马下台之前几个月连出了三份人工智能报告,把人工智能说的简直是救世方式。新的美国财长则说人工智能早着呢。不要说人工智能取代人,50年到100年都不可能。这个有点说的太过了;还有人说什么2020年鞋底都比人聪明——只有鞋底才有资格说这句话,天下的人没有资格说这句话,这个也说得太过了。在这中间要有一个结合点,我希望这个结合点就是我们的人工智能2.0。到底能做出什么?靠你们这些公司。

 

咱们现在论文确实是多,但是是在全世界的后面。大家可以喊概念,比谁喊的概念多。哪个概念能有内容?一定要靠实践,产生实际的效果,那才算,不管得什么奖,不管站什么位置,不能说瞎掰。大家都认这个(瞎掰)的话,这个国家没有希望。还是看实实在在的效果。人工智能应该抓住具体问题实际用起来,比如滴滴打车解决调度的问题。说是人工智能技术,或者说什么技术都可以。这确实是一个新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时代的呼唤,大家要有激动之心。特别是年轻人。但是它确确实实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是以前多少科学家多少年的积累多少年的辛苦工作,所以大家要有敬畏之心。

 

人工智能技术和任何其它技术本质上是一样的,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做坏事做到什么程度要看我们的文化怎么样,大家的素质怎么样。大家要有平常之心,我个人坚决不相信什么奇点。哥德尔的定理说什么?你数学能表示的,远超过数学能证明的,数学能表示的,远超过你语言能表示的。人能说清楚的,远少于可能出现的。算法代表着智能,永远超不过机器智能,机器智能永远超不过人类智能。对不起,你要承认数学,你就要承认这是个数学定理,除非你给我证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是错的。

 

真把这个东西弄到今天的人是罗伯特维纳,他说的第一个人哥德尔,当年雷纳的助理工程师,来做防空系统的,后来推荐给冯·诺伊曼,把数字计算机弄出来。大家有兴趣的话看一下《机器的崛起》,是伦敦战争学院教授写的,副标题叫“控制论遗失的历史”,去年全世界畅销书,下个月中文版出版。大家应该看看那里面讲的关于控制论的远景,今天才弄了很少一点,这么一点就激动的不得了,奇点也来了,人工智能、消灭人类都来了。你读完这本书得发烧发到多少度?大家悠着点,你要读多了,看的多了,你就知道,当年咱们这种激动方法,60年前维纳的“控制论”出来的时候咱们也那么激动过,最遗憾的是把它翻译成了“控制论”,最初翻译成“机械大脑论”,其实“机械大脑论”75%的正确,“控制论”是25%的正确,下面怎么到1%?这是维特根斯坦讲的,语言的意义在哪儿?我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因为要去赶飞机,王飞跃老师的精彩宣讲戛然而止了。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要有实际的应用

让技术提供价值


 

接着王飞跃老师谈到的控制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做了精彩发言,并把王飞跃老师谈到的“人工智能应该抓住具体问题实际用起来”这一点做了更为明确的说明。

 

杨静:谢谢王飞跃老师,宋继强院长对伟大的控制论也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你对刚才提到的一些问题有什么看法?


           

宋继强:我倒不是要继续讲维纳的控制轮,但是从人工智能的学派来讲,还是分联结主义和行为学派的,我个人比较偏向于行为学派的方法。因为它实实在在帮你构造一个真正的智能主体,它根据外界的输入,以一种智能的方式做出反馈,是真正能做事情的。所以像行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罗德尼·布鲁克斯,他是个大牛,是 iRobot 的创始人。他们以前都是做机器人的,所以他们做出来的东西都是惊世骇俗的。

           

现在来讲我们实际上是在把联结主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当做人工智能的整个来看,所以这个其实是不完善的。实际上中国学者吸收能力很强,因为数据量很大,我可以很快把一个已有的理论追到跟世界平起平坐,但是要出新的世界大师,一定要在学术领域里达到那个程度;二是要有实际的应用来让你追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到底怎么解决。比如说周志华的深度森林,其实是通过深度学习这个方法发现把它加深是有好处的,但是它的超参数调节起来特别困难,基本上没法儿搞,也找不出专门的道理。

           

我觉得咱们去看奇点,也不要去太过关心它,因为毕竟那不是一个科学研究,那是一个构想。就像我还是套用罗德尼·布鲁克斯的话来说,他不觉得这个事情能很快发生。他说做人工智能的人不要纠结于某一项技术,也不要太沉迷于某一项技术,一定要有开放的眼光,主要考虑让这个技术提供价值,这是最重要的。



再提 3.15 晚会“人脸识别”躺枪



今年的“3·15”晚会让人脸识别意外火热,一夜之间成为业界焦点。此前新智元曾报道了旷视科技 Face++ 首席科学家孙剑对此事的看法。

 

孙剑表示,用一次演示就宣称现在的人脸认证技术不可靠,违反了逻辑和科学惯例。目前接入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的商业用户非常多,随便选一家不知道谁家的商业产品来打假,严肃的质疑了技术的可行性和从业者的态度,一棒子打死人工智能。其次,3.15演示的只是对手机端活体检测的破解,实际完善的系统会包含多道安全防护。此外,”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没有绝对100%的安全。评测一个技术安全与否,需要在多个典型系统上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进而得出一个统计意义上的结论。

 

孙剑对新智元说:“在这个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特别是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我们持续发展的核心。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新技术足够多的重视和包容,让其尽快能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希望的那样,为产业升级提供第一推动力。”


本次技术领袖论坛上,主持人杨静女士对以嘉宾身份出席论坛的孙剑又提起此事,说:“你在 3.15 后面给我们发了一个公开信,我还挺赞赏你替行业出头的壮举。你再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刷脸支付到底靠不靠谱?”

 

孙剑:靠不靠谱不是说我说一嘴或者别人说一嘴,还是靠实践检验的。安全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理解,只要客户认可这样的东西,尤其商业客户认可这样的服务,能够给他带来非常大的好处,那一定是靠谱的。

 

杨静:央视也不能老是打压我们人工智能企业,我认为我们人工智能企业无论在学术还是在商业上的探索是值得我们去鼓励的。支持孙剑。

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则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对此事发表了看法,他说:“在人工智能领域,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目前确保百分之百的识别成功率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今天应该更多的考虑采用复合多模态的生物识别认证技术,比如人脸识别加虹膜识别,而不是仅有人脸识别或仅有虹膜识别。我们最近发布的 Galaxy S8,不仅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功能,更支持虹膜识别,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也提高了安全性。”

 

360 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则特别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三点看法,颜水成说:“我接着刚才 3·15 的事情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我大概有三点小看法。第一,活体认证这个事情在学术界研究已经非常多年了,甚至有些比赛都专门在探索这个问题,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和一些人脸识别技术的最终使用商,其实了解的并不是特别多,或者了解的并不是特别全面。举个例子,我们大概在3月16日的时候,也就是 3·15 的第二天,本来要跟一个朋友约了见面聊天,但是他告诉我来不了,因为他们公司处于非常紧急的状态,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紧急处理。从此可以看出来,其实还是有一些最终的技术使用商,对这块的潜在风险了解还不是特别充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从我知道的非常少量的信息来看,这次3·15这件事情,看起来晚会主要还是希望能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其实对于整个AI行业还是蛮呵护的,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最终选择来攻击的产品其实是从一个很小的大家不熟知的厂家出来的我个人觉得这其实是对整个AI行业的一种呵护。对于我们这些AI研究者特别是做人脸行业的技术提供商来说,对待这件事情最好的方式也许还是软着陆的方式,就是介绍自己有哪些先进技术可以把活体认证的问题比较好地解决。这样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技术,同时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PR作用;

           

第三点,从技术层面来说,我非常赞同中科院自动化所李子青教授的一段话,我觉得讲的非常理性,就是说,如果在无人执守、且没有任何额外硬件做辅助的情况下,如果用单目手机来做人脸认证,要想做好活体认证的话,技术难度还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还有不少公司,他们有一些很好的活体认证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并没有被所有人脸识别技术最终使用商都完全用到他们的产品上。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出来之后,对于活体认证技术的工程化和落地会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是一件好事。

           

结来说,3·15对于 AI 这个行业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对产业的完善和发展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以后能更多地宣传有哪些活体认证技术可以被使用,就可以让用户更放心地使用相关的产品,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是跟风还是有益的模仿?

中国 AI 原创性较少是正常现象吗?



实际上,本次论坛的讨论 3·15 晚会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影响,还是从关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原创性的讨论引发开的。正如前面所说,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飞跃老师指出,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产业界,中国AI 领域都存在着跟风的现象。王飞跃老师说:咱们现在论文确实是多,但是是在全世界的后面。大家可以喊概念,比谁喊的概念多。哪个概念能有内容?一定要靠实践,产生实际的效果,那才算。


对这个问题,颜水成则认为:“我觉得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模仿是早期发展的时候一个起步的很好的方法。如果要做非常原创性的研究的话,我觉得以前在中国的企业来说还有它的难度,因为那时候大部分企业还比较小。比如像微软,像谷歌,也不能说一开始就把所有的人力就专注在研发方面,都是当它的业务成熟到一定阶段了,有足够的利润在这个地方,才可以思考除当前已有的业务之外,在未来的5年或者10年可能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新的技术是业务所需要的。所以说像微软当发展很好之后,比尔盖茨在中国北京设立了研究院,后来改名叫微软亚洲研究院。谷歌也是当它的搜索业务和它的广告能够支撑整个公司了,再思考别的方向。

           

中国到现在这个阶段,其实已经有不少公司有财力和实力,在当前业务的基础上有足够的资金,去设立像微软亚洲研究院这种机构,去瞄准未来5年或者10年我们所需要的技术。所以说在我看来,我觉得在中国,在接下来这些年,这种在已壮大的公司里面去做基础研究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成熟,而且可以期待当这些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么这些公司里面的产品形态的原创性也会有一个很好的改变,我觉得这是中国人可以期待的。”

 

张代君对这一话题的看法是:“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发表TOP2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无论学术界还是产业界,对比历史上IT、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时期两国的综合距离,现在的人工智能是中国和美国距离最近的时候。虽然大家觉得目前还不够,但这是一个持续的基础理论发展的过程。希望大家都能珍惜 AI 有这样的一个一起起跑的机会。

 

就这一问题,杨静也提问了2009年、2016年两获 CVPR最佳论文奖的孙剑,孙剑说:“不是没有创新,而是数量少。Face++是一家以做人脸识别为出发点的公司,既有技术,又是和商业非常好的结合,在中国这个环境下是非常新的东西。这个东西并不是从哪里抄来的,也没有这样的商业模式。人脸识别技术很久了,真正把这样的商业背景和应用能够运用到今天大的环境下,能够给上亿人提供刷脸的机会,能够在上亿级的人脸数据库做搜索,这个是创新,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太自傲。看到原创的东西数量较少,也很正常。我们国家还在赶超发达国家阶段,必然是这样的现状,大师培养要好多年。”

 


能落地的AI才是真爱(AI)

“感知”将成为业务爆发点

抓住关键环节构建良好生态圈



让技术提供价值,让产业落地引爆AI 原力,成为在场嘉宾的共识。


主持人杨静向张代君院长提问道:“2017年中国在 AI 3600行、AI+ 的过程中有很多爆发点,您预测以移动手机厂商或者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世界性企业来看,中国的爆发点在哪儿,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2017 年到底有可能落地吗?”

 

张代君院长答道:“对于三星电子来讲,我们更多的把自己定位为终端设备厂商。除了在新产品形态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外(比如VR/AR,Smart Car, IoT),我们一直思考在已有的产品形态中(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如何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黏性。

 

手机确实是消费电子的全球NO.1,三星电子除了手机产品线还有非常庞大的家电产品线,比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甚至扫地机器人等等。三星电子想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来改造手机,当然还有智能家电SmartHome,未来的IoT领域都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考虑的出发点,是如何让已有的硬件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

 

从硬件厂商来看,2017年业务的爆发点是什么?我听了上午的发言,认为凡是和感知有关的事情可以考虑,比如基于人脸识别的虹膜识别。我们的操控做得复杂,这里面使得UI设计已经产生强大的痛点,这是一个很臃肿、很复杂的问题。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改变UI的环境?比如语言交互。语言交互不仅仅是用到手机里面,语音能控制所有的家用电器。基于语音的人机交互,我认为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做,无论基于手机还是IoT 领域。这里面有很多机会。”

 

当杨静问到“爱奇艺对于 2017年 AI 在产业的落地方面有什么想和大家的分享的”时,爱奇艺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涛说:

 

“我所在的爱奇艺是一家高科技的媒体公司。媒体每天都和大家息息相关,我们需要获取信息,还需要娱乐。它其实蕴含着非常大的市场,包括大家每天都要看剧、听音乐等等。

           

首先我要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 VR/AR。去年 VR/AR 非常火爆,记得上半年我还参加了很多工信部制定 VR/AR 政策的会议,包括下半年都一起在讨论。但是到了冬天的时候,发现好像有一点凄凉了,我们看到一些 VR 的公司,投资不是很火热了,而且有点清冷。我认为,其实 VR 的方向没有问题,因为它解决的问题就是给大家视觉、听觉的体验带来更加好的一个体验。我们看它有个十大通讯技术,其中有一条就是 360 度的拍摄角度,未来新闻的报道都采用 VR 的形式。之前我也有很多体验,我觉得这个说到了一个痛点上。因为我们报道一个新闻,经常我们看到记者会拍几张照片,好像这个东西现场不错,拍的很好。但是这个现场周围什么样子?观众对其他更感兴趣的人物、场景是什么样的,你发现常规的照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 VR 相机相当于真实的记录,把全新的场景 360 度记录下来,所以这就是它的一个刚需。如果这个刚需能够解决,比如说它在清晰度上,因为如果要想看清楚一个视频,不是我们现在讲的 1k、2k 分辨率,而是要 4k、6k、8k 分辨率,这对于我们的一些解码芯片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包括对通信领域的一些技术的要求,比如这么大的带宽怎么传过来的问题等等。我们看到它有点冷,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发现技术好像基本成熟了,但是有些技术还没有达到能让人非常满意的体验,但是我觉得 VR/AR 在某些场景下,近距离的拍摄某些场景,清晰度是够的,游戏动漫也是够的,这是我对VR/AR的看法,这是一个刚需。


另外,对于视频领域,这是 VR/AR 繁荣的一个场景。之前大家看文本搜索系统很快火了,之后语义搜索系统兴起。下一个多媒体,除了文本和声音,最有趣最难的就是视频,比如说马维英今天做的报告讲的就是视频的生产链,它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怎么帮助用户来创建视频。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剧本,根据剧情进行自动剪辑,在MIT 人工智能实验室,他们研究了如何运用深度学习做视频,国外也有成套的视频剪辑。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视频的生产,在这个环节中,不像大家想象的,这个东西可以用人工来做,因为现在视频量太大,每天 UGC 产生的视频量,我们可以编辑其中的1/3的视频,其他的视频都没有经过处理。这对我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能不能让机器理解视频,对它进行打标签?现在我做了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说视频对人物的理解、物质的理解、场景的理解,有了这个其实就相当于图书馆,对这个视频做了一个编目,有编目才能上线进行推荐,可以经过内容分发到达用户。那么到达用户这一块其实又有很多的技术,比如说怎么做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怎么做精准的广告营销。这里面的技术就是我们人工智能的技术能不能够发现用户的画像,能不能够理解视频的内容,然后将这几个环节,包括广告能够结合在一起。当完成很好的对接的时候,它这就是为用户提供了价值,也为商家提供了价值。”

 

对话过程中,颜水成院长还提出了“能落地的AI才是真爱(AI)”这样的金句。可以看出,针对产业落地这一话题,技术领袖们都是密切地结合着自己所在的具体行业的具体应用来谈。这与之前宋继强院长所说的“让技术提供价值”的观点相吻合。当我们从产业的眼光去审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时,打造一个良好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就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了。对此,宋院长表示:

“其实英特尔在40多年中一直遵守产业链的态度,因为我们做芯片这种上游的元器件,一般都会保持我们的界限,就是让我们的OEM厂商自己发明自己的设备,再去找软件供应商,当然我们可以给他们推荐参考,但是让他们自己找设备。所以对于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话,其实它一样也是存在不同层级的产业链,因为最后了解真实用户需求的一定是这些客户。就好像教育领域最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英特尔作为一个上游的厂商其实要专注于做好在不同的位置上、不同的应用需要下的运算模式上,提供最好的硬件解决方案,在上层我们把使用的难度给它降低,在软件层上做好跟常用的一些接口的对接,让别人更好的用它。同时在这些关键的、比如说最早可能爆发的几大领域,比如医疗、无人驾驶、智能零售等等领域,做出一些解决方案作为参考,让我们的用户去用,去试,当然他有权去选择改变中间的某个部分,但是开始的启动成本就会很小。所以这就是英特尔惯用的模式,就是让这个圈一层层划起来,英特尔只要服务好周边那个紧密的圈,最后外延一下,第三圈,第四圈自己生长,最后这个生态圈就发展的很大。


为时一小时技术领袖论坛在观众的掌声中告一段落。从技术创新、商业创新到“让技术提供价值”,从产业落地到产业共赢,新智元327峰会技术领袖论坛在为“引爆AI 原力,打造中国生态”提供一条清晰的路径。





3月27日,新智元开源·生态AI技术峰会暨新智元2017创业大赛颁奖盛典隆重召开,包括“BAT”在内的中国主流 AI 公司、600多名行业精英齐聚,共同为2017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文字版大会实录


访问以下链接,回顾大会盛况:


  • 阿里云栖社区:http://yq.aliyun.com/webinar/play/199

  • 爱奇艺:http://www.iqiyi.com/l_19rrfgal1z.html

  • 腾讯科技:http://v.qq.com/live/p/topic/26417/preview.html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王飞跃教授,1990年获美国伦塞利尔理工学院(RPI)计算机与系统工程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先后任助教授、副教授和教授,机器人与自动化实验室主任,复杂系统高等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作为国家计划委员会“引入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回国工作,2011年追溯为首位国防领域“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现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防科技大学军事计算实验与平行系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个人主页:http://people.ucas.ac.cn/~wangfeiyue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5+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1+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过了尬吹的年代,人工智能都落地了些什么?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8+阅读 · 2018年11月5日
大伽「趣」说AI:腾讯云在多个场景中的AI落地实践
人工智能头条
4+阅读 · 2018年8月1日
京东与斯坦福达成战略合作 携手推进AI研究
京东大数据
3+阅读 · 2017年11月28日
王海峰首谈百度AI战略布局(PPT)
新智元
3+阅读 · 2017年9月15日
2017人工智能创新公司50强出炉 旷视(Face++)上榜
Megvii旷视科技
3+阅读 · 2017年7月10日
Arxiv
6+阅读 · 2019年9月25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9月12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9月6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2月4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