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编说
你使用手机QQ的感觉如何?
经常吐槽或是直接不用?
你觉得这个产品已经过时了么?
可00后们,却和企鹅QQ做起了朋友。
文/seasons
SNG-用户体验设计师
工/小产编
我们都知道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以及不久前刚刚开放的“看一看”。作为内容生态中最高维度的玩家,相信大家对其了解至深。
我们还知道QQ和微信,一直作为腾讯的两把终极武器。微信有超强内容生态圈,那QQ呢?
QQ作为腾讯巨大生态的承载者,其实在内容上的深耕早就已经开始了。
在QQ已经俘获了大量00后的今天,你真的懂QQ么?
今天我们从QQ在内容生态的前世今生出发,带你还原一个风口之上的全新企鹅。
在几年前的时候,我们知道很多人都喜欢分享高质量文章到微信朋友圈并带上自己的观点(到今天依然如此)。
这种行为是微信内容生态圈集体个性化的重要一环(也不得不佩服微信朋友圈的内容战略)。
这种行为帮助分享的小伙伴建立了朋友圈内的知识权威性,也一度让朋友圈变为了优质内容的特色集合体(依托熟人圈的集合体)。
当时我们横向对比了一下QQ手机空间与微信朋友圈的内容生态。
我们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QQ空间内精品文章分享的数量非常低。
但如果想在QQ空间中植入新的用户习惯来提升内容调性的话,不符合我们对QQ空间的定位,也有极大地可能会让习惯于使用QQ空间的用户大量地流失(此处省略十万字外加腾讯微博传)。
于是我们就有了个美好的想法:在QQ里做一个优质内容载体,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提高这部分载体生态中的内容质量,也激励QQ好友把高质量的文章分享到这里(把原来的心情动态等分享到QQ空间)。
这样做可以让常规的朋友圈炫耀行为(美食、美女、豪车、豪宅等)和干货分享行为进行分立。在尽量不影响到QQ空间内容生态的情况下将高质量内容引入庞大的QQ生态。同时也能从另外一方面增加QQ的用户时间占用度。(我们知道社交的盈利核心有很大的一个点是来源于时间以及社交探索深度,参考罗振宇GTD的概念以及朋友圈广告,公众号广告。)
基于此,QQ看点的前生“悦读圈”诞生了。
该项目在2014年12月正式成立。最初的产品形态为订阅和推荐两个TAB,分别承载爬取的优质订阅内容以及好友所分享的内容。
看到这里,你可以直观地通过现在的阅读体验感受到这个功能的价值非常大。
它可以理解为:头条等爬虫驱动的媒体引擎+朋友圈干货浓缩版。
在2015年4月,悦读圈更名为看点。
我们发现用户对于不同种类的阅读有不同的需求,而在一开始将内容进行分类抓取分析的话,可以很好地帮助后续内容的个性化分解(比如今日头条)。
针对当时的产品定位,我们重新设计了看点的内容结构。其实和今日头条等内容类产品在结构上非常相像。
如果你产品sense足够的话,你可以再次轻易地发现这个功能相当于是把QQ庞大的社交基础关系嵌入在了优质的内容阅读体验之中,其价值不可估量。
在2015年5月,SNG做了一个很重大的决策:成立了QQ订阅号平台(后面更名为QQ公众号平台)。
因为除了UGC内容(用户推荐)、爬虫抓取(机器推荐)外,PGC(自媒体生产)的内容在近乎所有的内容领域中都非常关键。(诸如: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号、凤凰号等一系媒体圈)
虽然比微信公众号平台晚了两年,但是基于那时的QQ的活跃用户比微信还多2亿多,所以QQ订阅号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于是乎,原来在看点中的媒体资源号纷纷投入到了QQ订阅号的建设,设计侧也针对不同时期的产品定位做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从最初参考微信的设计,到后面的几次迭代优化。
我们在folder页露出更多信息,并且增加了订阅中心,资料卡,订阅专题卡片,内容分类等设计。
做到这里,我们发现在手Q消息列表同时有订阅号和看点两个获取资讯的入口。我们开始思考这两者并存的关系。将PGC内容和引擎+UGC内容进行分离的话,其实没有特别多的必要。
在2016年5月,我们决定把看点和订阅号合并,更名为QQ看点。最初的版本,以乒乓键(双tab)分别承载看点与订阅号的内容。
到这里,经过精心挖掘之后的QQ内容生态圈初步建成。
读到此篇文章的人,我相信你们很多人甚至都没点开过QQ看点。
而这,也正是QQ看点的今生篇特色。
早年,我们模仿微信进行了部分生态上的布局。
但是后面我们发现了,这其实没有任何必要。
在微信的内容生态之中,有无数基于产品维度早期就已经相好的战略。
在战略不同的前提下,如果我们去做和微信类似的事情,最好的结果就是争取到我们兄弟产品中大量的流量。
但这真的是最好的结果么?
作为腾讯大生态下的两把武器,我们没有任何必要去零和博弈。
在长期的迭代后,我们发现了QQ用户的年轻化趋势和现象。在确定要深挖这部分人群之后,我们的整体生态进行了与之匹配的布局(现在QQ的年轻化和复杂化布局,其实都是经过了深度的思考和迭代反馈的相对优解)。
我们经常会听到基于QQ的吐槽。
但对任何一个产品来说,如果它已经以某个形态反复出现在舞台上并获得一定的收益反馈时。
与其去吐槽,倒不如去思考到底是为什么(当然,为了那部分吐槽用户,QQ-TIM上线了,而PC微信也同步最近的消息了)。
QQ看点的产品定位是打造年轻人最喜爱的社交资讯平台。
我们的活跃用户一直都是95后以及00后的一群年轻人,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我们的整个框架或是布局会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而不是一个已经十多年产品应该有的越来越老(这也是一个高段位产品应该具有的姿态)。
但经常听到外界说QQ已经是一个衰老的产品......
目前QQ看点的产品形态融入了社交互动及UP主生态。
下面是内容生态图:
对于现在的战略布局,我想引用张小龙的一句话:“先做产品结构,之后才是功能细节”。
在进一步挖掘内容用户之后,我们进行了再一次较为特色的阅读体验改版。
我们首先对看点的主框架重新做了调整。
把主要入口移到底部,分为看点、视频、关注、及我的共4个tab。
主框架搭建好后,我们开始考虑,设计模块能为看点做什么优化。
这里我们所考虑到的主要为:源头、表现、玩法三个方面。
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衍生出下面几点:
通过与后台制定图片算法规则,我们尽量避免在feeds流里出现以下质量差的图片情况。
以更好地提高看点feeds阅览体验(在机器自动化推荐的模式下,千万要慎重地吐槽图片质量差,因为其数量真的超越了一般人认知能力所能理解的大小量级)。
看点卡片类型种类繁多,假如没有一定的规则,看点feeds流会非常凌乱。于是,我们针对feeds流做了节奏的控制。
首先,我们对市面上比较受欢迎的竞品feeds流进行了分析
通过两种模版的穿插,我们保证了看点feeds浏览的节奏感,并能规避掉大量不太好的卡片组合展示情况。
另外针对一些特殊的卡片比方说专题卡片、社交化卡片、运营卡片、广告卡片等,我们都设置了相对固定的位置以保证看点feeds流的浏览体验。(紫色为特殊卡片)
对看点有相关性的卡片结构进行解析,把相同的结构做成组件,方便后期开发快速组合及调整。
开始我们的频道入口转化率数据非常低,为了提高我们频道入口的转化率,交互这边做了优化方案。
增加了图片及标题信息,将更多有效的信息露出,并采用了叠加渐变色,使频道入口更加突出,年轻,有吸引力。
并且这里的图片和标题在一定的时间可以实时更新,为运营同学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
作为内容型的产品,这里对看点feeds进行了特色化设计。
拉通了图片,减少多余的分割线与边距,使界面更清爽,并能有效突出图片和标题,减少用户获取资讯的干扰。
在看点里的提示文案,都加入颜文字的使用,迎合年轻人口味,让用户感觉更亲切。
旧版导航栏样式平庸,点击感弱。
而新版体验起来如同可以滑动的tab,优化方案为当前选中态变为icon,大幅提高了阅读融入感。
8.Biu
“Biu”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就是“转发”,这里将“转发”包装成“Biu”,显得更年轻,有趣。
我们为biu进行了全新的包装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
“Biu”是一个轻互动的功能,好友或者关注者Biu的内容会出现在你的瀑布流里,而你自己Biu的内容则会被收藏。
这样一个混合了传播和收藏功能的产品,我们希望它能在年轻群体里成为一个流行的符号。
而它也的确有着这种倾向。
以上八点,是我们所做的,希望你能从中得到体会。
QQ看点作为手Q中最大的内容分发平台,项目于2014年12月成立。
截至7月份,看点的图文PV达到5亿多,视频VV达到3亿多,总流量达9亿。
在未来的规划中,看点在做好资讯阅读体验的同时,还会考虑加入更多的玩法。
当我们手Q团队基于95后、00后进行深度挖掘时,我希望任何一个人都能重视起这部分新兴的人群。
下一个五年,我们无法直接预测。但是我们不需要预测就可以直接得到一个事实:95后、00后将逐渐成为互联网主力尝鲜的力量。
如果你想做出下一代新兴独角兽产品的话,你必须静下来思考一下QQ的生态逻辑。
然后在仔细地匹配一下你自己的产品价值观。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他们很多都故步自封地觉得QQ这个产品已经和自己越发地不匹配。他们大量吐槽或直接无视除了聊天等基础功能外的特色功能。
但时间正在推进,如果你不去习惯的话,你将会变成下个时代被淘汰的人。
今天60后大部分也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吐槽最多的那一部分人,也已经被淘汰了。
所以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