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顿雨婷
封面来源|IC photo
36氪获悉,中博瑞康(北京)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博瑞康”)已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远翼投资领投,老股东创新工场持续加码,取势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建全新的研发设计研究院(含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测试中心、数据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及
扩充研发管线,进一步建设完善上海生产基地的全自动设备、GMP级别一次性耗材,GMP及临床检验级别液体生产产能管理,扩充现有产品的技术服务与多种细胞与基因药物研发企业的定制工具开发与定制服务开发,开展多元市场推广。
中博瑞康专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国产工具研究和开发,主要是协助客户实现细胞制备产业化的“连续性、封闭性、一次性、一致性、可放大、自动化、模块化、医疗器械化”。目前,公司已经推出细胞制备工具家族系列化产品,覆盖细胞自动分离、培养、洗涤、程序化分装、冻存以及复苏。同时针对不同客户不同管线的特殊要求,提供各流程GMP模块化拼接,实现快速,高效和差异化的各种GMP级别细胞标准化制备。
近年来细胞与基因疗法在肿瘤治疗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随着中美两国细胞治疗药物相继获批,细胞疗法已成当下热门领域。目前,国产细胞药物开发资金聚集,企业众多,临床试验数量持续增加。有数据显示,CDE已经受理70个细胞治疗的IND创新药申报,在中检院、CDE 排队约谈的细胞药物企业有200多家,这势必会引爆上游制备工具需求。
不过,国内细胞制备工具市场主要由外资企业(譬如GE和美天旎)主导,存在成本高(光是损耗品的价格都要上万元)、供货时间长(往往长达8-18个月)、服务应答存在时间差距等问题,成为国内细胞与基因疗法产业发展的核心痛点之一。加之细胞制备个体化要求高,中国临床操作习惯和法规与国外不同,海外产品难以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拼接,整机进口的工具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国内企业对国产细胞制备工具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
为此,中博瑞康想要实现细胞制备工具国产化的目标,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成熟的专注细胞制备自动化封闭工具技术钻研、产品设计、体系化生产、市场化推动,以及专业化服务的团队。另外,公司已经完成产品研发,并在上海建立了生产基地,拥有5000平米的独栋大楼,3000平米的GMP生产车间,洁净质控和中心实验室。此外,公司的自主产品“旋风系列(自动化细胞分离、浓缩)和祥云系列(自动化扩增培养)”已完全实现批量生产,2021年底成功入驻成都天府生物科技城园区,将建设为核心研发研究中心。
截至目前,中博瑞康细胞制备体系完成超过与100家细胞与基因药物及开发CDMO企业协作合作。同时,针对需求巨大的医院应用市场,公司储备了多元化的医院细胞治疗项目产品,进入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阶段,企业生产体系陆续获批ISO等多项体系认证,要成为具备医疗器械生产资质的细胞制备工具企业。
团队方面,中博瑞康创始人魏东兵曾在医疗器械领域著名世界500强企业深耕13年,后接任美天旎中国区负责人,在自动智能设备和一次性耗材,尤其是多品项多学科细胞与基因药物开发应用场景及产业化领域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