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季
云南省大理市人,1921年生,男,中共党员,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回收技术两门新的学科。他创造性地把我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
孙家栋
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67年以前,先后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地地导弹与液体中程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工作。1967年后,开始从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工作。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中,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光召
湖南省长沙市人,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理论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粒子物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世界公认他是赝矢量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领导并参与了爆炸物理、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二维流体力学、中子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具有实际价值的重要成果,为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奠定了基础。
● 于敏
1926年8月-2019年1月16日
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 朱光亚
1924年12月25日- 2011年2月26日
被誉为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 任新民
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
曾领导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与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中国航天四老”。
● 吴自良
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
物理冶金学家。吴自良带领团队研制出铀生产关键部件“甲种分离膜”,打破了核垄断。
● 陈芳允
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
电子学家、空间系统工程专家。我国卫星测量和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 陈能宽
1923年5月13日-2016年5月27日
金属物理学家、爆轰物理学家。受命参与原子弹研制中最为关键的“爆轰物理试验”时,他从未接触过炸药,然而,他却不辱使命攻克了世界级技术难题。
● 杨嘉墀
1919年7月16日-2006年6月11日
航天科技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奠基者。
●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 屠守锷
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
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开创中国洲际液体弹道式导弹先河。
● 黄纬禄
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
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
● 程开甲
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
中国核武器事业开拓者、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
● 彭桓武
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
中国理论物理学、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理论奠基人之一。
● 王淦昌
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
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 邓稼先
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方案设计者。
● 赵九章
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
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 姚桐斌
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
冶金学和导弹、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 钱骥
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18日
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
● 郭永怀
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
● 钱三强
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
“中国原子弹之父”
● 王大珩
1915年2月26日 - 2011年7月21日
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
“两弹一星”元勋是如何从幕后走上台前的?那段尘封的历史如何为世人所知?今年1月1日,《中国科学报》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