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物曾放弃清北,29 岁成博导,她还能科研家庭两不误!

2019 年 5 月 28 日 德先生

△点击上图,门票免费领取!

文章 | 生物学霸

2002-2006 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6-2011 年留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2011-2013 年作为 Helen Hay Whitney Research Fellow 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及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于 2013 年底起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线粒体与衰老研究室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


2013 年入选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


今年 33 岁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是令人艳羡的女科学家:29 岁成为北大博导,今年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国际研究学者。


图片来源:我是科学人

除了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还当起了小学生「生命科学课」主讲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一岁多的小宝宝茁壮成长;此外,还能跑马拉松、会做蛋糕裱花……


她坦言:科研、家庭、上课、运动对我都很重要,我不想让哪一个球摔破了。

科研像一场马拉松,认准了这条路,再辛苦也要坚持跑下去

「中学时我就对生物有兴趣,考大学时铁了心要读生物专业。」刘颖回忆说,2002 年,她报考南京大学,只填了生物这一个专业方向,而且「不服从调剂」。


当时她的高考成绩已超过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为了学生物,她放弃了这两所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顶尖大学,上了南大生物系。


大学毕业后,她考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师从刘清华教授读博士。留学第一年不能一次性听懂英文授课,她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花两三个小时来回听录音,直到听懂为止;刚进实验室时,她甚至不会做最基本的转化实验,周末实验室没有其他人,她就向隔壁实验室的师兄求助。


「我读博的前两年挺拼挺辛苦的,当时前后做了有四五个课题都不顺,怎么做都不对,一直拿不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刘颖甚至开始动摇:要不要换个专业?至少付出能有些回报。


性格好强的她并没有屈服。


那时候刘颖非常拼命,每天做实验到晚上十一二点。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如果能早一点发现这个实验走不通,那我可能就早一点走到正确的路上了。


拐点在两年之后出现:别人尝试多次都没有结果的一个课题,刘颖做了不久就成功了。相关论文于 2009 年夏天顺利在《科学》杂志发表,刘颖的科研之路由此峰回路转。


在哈佛医学院跟加里・鲁弗肯教授做博士后时,她把线粒体作为以后的研究方向。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主要能量的细胞器,受损后极易引发神经性疾病或心血管疾病。


回国至今,刘颖在《自然》《细胞》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首次证明了神经肽介导了神经细胞内线粒体抑制激活其他组织的细胞非自主性应激反应,发现了线粒体损伤的隔代遗传现象……


图片来源:我是科学人

「我当然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能应用到临床上,但现在还处于最初、最基本的研究阶段,距离药物研发还很遥远。」刘颖说,「科研像一场马拉松,认准了这条路,再辛苦也要坚持跑下去。」


别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什么要让家人为我的工作买单?

每晚 7 点,刘颖从实验室赶回家中,她的孩子在等着她。


刘颖的女儿刚刚一岁多,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工作日的每个晚上、周末双休日,她都会放下工作,进入母亲的角色。


这么做的时候她也感到压力。周围的男同事们,工作日晚上很晚才下班,周末也在加班,自己的科研进度落下了怎么办?


事业与家庭难以平衡,是很多女性都会面临的困境。刘颖曾经并不担心,认为工作稳定后再要孩子,就能轻松兼顾两者。但孩子出生之后,时间和精力上的消耗依然会影响工作进度,刘颖曾一度为此纠结。


「孩子的成长不能错过。她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的陪伴。」刘颖说:「所以我只能在工作时间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刘颖严格规划。她甚至用计时软件提醒自己:工作 25 分钟,再花 5 分钟时间处理杂事。


她想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


「人家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什么要让家人为我的工作买单?我希望他们有快乐的家庭生活,所以我只能努力提高效率、把事情做好。」


我不只把运动当成爱好,它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穿着石榴红裙子的刘颖看上去有些单薄。很难想象,她最大的业余爱好竟然是跑马拉松。


刘颖跑完半程马拉松后在鸟巢留影,图片来源:搜狐网


刘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时,所在城市波士顿有着浓厚的跑步氛围。创办于 1897 年的波士顿马拉松,是全球首个城市马拉松比赛。她住在查尔斯河畔,每天从窗口眺望,都能看到沿河奔跑的人。


那时科研任务很重,能聊得来的朋友又不多,跑步渐渐成了她减压的方式。


在波士顿参加半程马拉松后,刘颖明白了一件事:马拉松和科研很像,都有同样的心路历程。


「刚开始很兴奋,觉得有意思。几公里后很累,一面心想何必自讨苦吃,一面告诉自己要坚持。最后冲过终点,心里又升起了成就感,想着下次还要报名。」


回国之后,她依然保持着运动的习惯。现在她每周都会坚持去五六次健身房。在平时紧张的科研节奏下,运动是她放松的好方法。


「我不只把运动当成爱好,它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刘颖说,每天走出健身房后,她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2016 年,刘颖回到母校南京大学,和莘莘学子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


第一是要志存高远,勇于追求梦想。


我从高中开始接触生物学以来,就对这个学科特别的感兴趣,觉得它能不断的满足我对于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好奇心。因此高二的时候我就坚定了想要学习生命科学的信念,高考志愿只填报了这一个专业。在进入南京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后,我又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本科毕业后到美国进行深造,最终能够建立我自己的课题组和实验团队,研究我所感兴趣的生命问题。


第二是要脚踏实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很惭愧的说,我在南大学到的很多知识多年之后似乎都还给了老师,高等数学,物理,甚至和我们专业有关的有机化学,太多太多的知识都想不起来了。


这能说我的大学学习是失败的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现如今再给我任何课本,我都能凭借着大学里培养出的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完成自学的过程。因此,就我个人的体验,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教会了我学习的方法,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在我刚刚到美国学习的头两年让我获益匪浅。


第三是要崇德修身,做一个善良的人。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南大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上,有一节课老师专门给我们讨论两个字「慎独」,意思是当我们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做到表里如一,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


如今你们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的庇护,进入这个新的环境,难免会有一些不如意。再往长远了说,今后你们终将离开象牙塔,步入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各种利益冲突也会随之而来。


希望你们无论何时都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周围的人,去温暖这个社会。



2018年

德先生已经陪您走过n多日夜


2019年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

给您带来最好的体验

▼▼▼▼▼

新的一年

您对德先生有什么意见与建议

欢迎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

我们将从参与者中抽取3位

送上精美奖品




推荐阅读


 点击购买《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刘颖博士是美国圣克拉拉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电气工程系,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她的专业领域是计算机视觉,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视频分析、高维数据、信号处理等领域。她是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的成员( IEEE )和光电仪器工程师协会成员她的研究论文发表在 IEEE 《视频技术电路与系统汇刊》上。( TC SVT )、 IEEE 多媒体学报( TMM )、 SPIE 电子成像杂志( JE I )、她是许多顶级期刊的审稿人,同时也担任技术项目的负责人。庭长 10 多个国际会议。
【学科交叉】抗生素发现的深度学习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4+阅读 · 2020年2月23日
广东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CCL 2019】刘康、韩先培:做失败科研的10个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19年11月12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曹雪涛院士团队:刚发完Nature,又发一篇Cell
Generating Rationales in 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
Arxiv
5+阅读 · 2020年4月4日
Arxiv
9+阅读 · 2020年2月15日
Generalization and Regularization in DQN
Arxiv
6+阅读 · 2019年1月30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