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开始前,动点君先给各位介绍我两个朋友的故事。
朋友A,曾经也是一枚科技记者,翻墙上外网都是标配技能。自然,404网站看多了也会手痒,经常转发一些你懂的内容。时间长了,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所有转发都被有关部门调查,甚至跑到其就职的公司找他。最终,免不了去喝了茶。
朋友B,据他说自己勉强算半个Geeker,喜欢互联网,不过对于国内的互联网服务打从心里抵制,不为别的,隐私没法保证,能不实名坚决不实名,连电话卡都是用家人身份证办的(微笑脸)。不过在强制实名的浪潮下,现在也不得不接受这一现状。不过他依然觉得,实名制下,政府或者企业想要知道你在网上的行为太简单,看了什么网站、去了哪里、买了吃了什么都无从藏匿,“基本上就相当于光着屁股给人看”。而更可怕的是,“不在于你有什么不好的事儿。主要是被人看透了你的内心”。
其实说白了,互联网的虚拟和隐匿属性差不多已经不存在了。
1993年7月5日,著名杂志《纽约客》刊登了一则由Peter Steiner创作的漫画,漫画中有两只狗,一只坐在计算机前的一张椅子上,与坐在地板上的另一只狗正在对话,说的正是那句闻名全球的俚语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这句话代表的正是互联网上社交关系虚拟、匿名的属性。网上的任何人可以轻易的把自己塑造成任何虚构的形象,瘦子“变”胖子,屌丝也能化身高富帅而不为人知。
而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的是,这句俚语代表的现象可能在进入21世纪没多久就已经破灭了。互联网的流行和普及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社区论坛、搜索引擎等等工具的出现第一加速和扩大了用户在网络上留下踪迹的可能和范围,第二让大量信息搜索、整理变得可能。
2006年网友发帖《愤怒:半老徐娘血腥虐杀小动物》,在短短6天时间内,沸腾的网民就依靠网际信息人肉搜索到事件主角,并导致其被解雇。这大概是有记录的首次“人肉搜索”事件,从此这一名词也被戴上了贬义。
其实这多少还是一件正能量的事,而很多事件涉及到人肉搜索也看起来多是正义之举。不过,为了结果正义能放弃程序正义吗?2014年10月9日,最高法明确规定约束人肉搜索曝光个人隐私行为。
回到主题,人肉搜索毕竟代表的还只是互联网隐私的落后生产方法,先进生产方式生产力早就有了,不然动点君的朋友A怎么会去喝茶呢?
实名制
资料上说,实名制最初是因为网银低龄化而开始试水的,网吧、银行就不用说了,最近几年电信实名制、快递实名制以及网络实名。尤其是最后者,2015年初,国家网信办宣布全面推荐网络真实身份信息管理,以“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为原则。此后包括微博、微信、贴吧等等都被要求实名制,到今年前段时间在知乎、BiliBili等略小众的垂直网站上,不进行实名认证已经无法进行评论等操作。
当然,这还不是革命性的变革。国家公安部近日放了一个大招——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从匿名上网、网络实名到不远的将来,不知不觉中政府就能掌握你在网上干了啥,说了啥。就像朋友B说的,光着屁股给人看嘛,可怕的其实是被人从这些行为中看到你的内心。
记得前几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网红许豪杰是娈童癖”事件吗?不用他承认自己是娈童癖,创办儿童摄影网站、关注转发评论相关的内容,蛛丝马迹之中就可以看到一个人内心的特殊性癖。未来或许在eID的加持和大数据分析下,在不引起舆论炸裂的情况下,拥有潜在问题的目标就可能被加入黑名单。
悬吗?科幻吗?一点都不。动点君只是暗暗希望发挥作用更多是在上述类似的案例上。
相对于互联网上对人身份识别的发展,真实生活中不经意间的变化才真正让人震惊。近日网上曝光了一段监控视频,与我们看到的普通CCTV不同,这段监控实时监测区分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并能准确识别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种类,以及行人的年龄、性别、穿着。据相关专家介绍,该监控视频所显示的应该是我国最新研制的实时行人检测识别系统,是“中国天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细节请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
而在随后又爆料的视频中,该监控系统竟然还能对行人的面部特征自动进行识别,并可以通过监控系统与数据库实时进行比对,快速在视频画面中筛选和识别出与所找寻的目标匹配度最高的人。
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乔治奥威尔笔下《1984》中描述世界观的现实印象,老大哥在注视着人们。不过,很难接受的是,正是我们所鼓吹的科技,互联网成就了这些可能性。
- - - - - - - - END - - - - - - - -
如果你正在创业或者你是投资人对我们所报道的项目感兴趣,关注我们并在后台回复关键字“报道”,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