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引 / 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黑天鹅”作为对不可预测稀有事件的描绘广为人知,但这两年风靡全球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作者米歇尔·渥克认为,比偶发的“黑天鹅”事件更危险的是那些长期存在却被视而不见的危险—— “灰犀牛” 。投资者该如何驾驭市场中的“灰犀牛”,能不能以社会价值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价值引导,探索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跨界合作、协同创新的投资模式,“驯服”灰犀牛呢?
9月18日,由社会价值投资联盟、证券时报和秦朔朋友圈主办,陆家嘴金融城品牌专委会、第一财经《陆家嘴》杂志、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智取灰犀牛”主题沙龙在上海举行。原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创始主席王平、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副所长陈彬、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邱慈观、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中民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秋明、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孙伟等一批来自国内学界、业界和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来到沙龙现场共话“灰犀牛”话题,探索符合“社会价值”的投资和监管模式,解析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和机遇。
胡汝银:
中国需要一个公平、有效率的资本市场
作为监管部门的代表,原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教授和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副所长陈彬先生分别围绕《直面灰犀牛——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及机遇解析》进行了主旨演讲。胡汝银和陈彬分别在上交所(曾)和深交所任职,身处监管位置,更能设身处地地了解中国资本市场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胡汝银首先提到,从现代经济学、金融学的角度来看,中国需要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首先是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利用,其次是市场的定价效率。“市场经济要有效配置资源,就必须有正确的价格信号,如果价格是错误的,市场经济不可能有效的配置资源。”
胡汝银认为,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一个公正的资本市场,首先是证券的定价功能,就是价值发现功能,只要有价值发现了,投资产品有回报,资源才能有效的配置,才能够实现优胜劣汰。但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存在“巨大的成绩,根本性的缺陷”的不完整的市场,功能仍在不断完善之中。
陈彬:
上市公司质量有待提高
陈彬指出,目前市场和监管机构在某些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截然对立的,监管机构为资本市场可谓殚精竭虑,但市场不认可,原因何在?
中国目前有非常严格的IPO制度,很多人认为这是导致目前资本市场上“劣币”横行,驱逐“良币”的原因。陈彬解释,严格的IPO制度目的不是选出好公司,而是要删除一些烂的公司。“上市公司的质量确实是有待提高,这体现在净资产的收益率和分红明显偏低上面。”
而要化解风险的对策和难点,陈彬认为主要是在IPO发行常态化、规范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加强监管和税收征收四个方面。
刘志阳:
建立完善的包容性金融体系
才能推动社会创业
作为学界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教授作了《社会创业与包容性金融体系》的主题发言。
刘志阳教授提出,创业型社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前一家公司上市需要二三十年,现在可能两三年就够了。这其中社会创业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包容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社会创业的背景是,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和环境问题没有解决,这也是我们说社会发展需要更多人考虑到包容性发展的原因。”
事实上,如果我们关注社会的价值,在投资的过程中要按照老百姓的需求,关注社会价值、环保和贫困人口的影响等等,把社会价值考虑进去,在中国的社会,至少在未来的社会,很可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他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包容性金融体系。包容性金融也叫普惠金融,这是一个世纪性的问题。支撑社会创业的包容性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工具、金融中介、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只有这些方面都全面发展了,才能够推动社会创业的发展。
对话秦朔:
市场呼唤监管部门维护公平和专业化
由著名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主持的对话环节,胡汝银、中民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秋明、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孙伟和秦朔就“征服还是驯服”灰犀牛展开深入讨论。
对话首先就“散户”展开讨论。秦朔认为,在资本市场上,散户一直被指责,事实上,“割韭菜”割的是散户,这里就存在着券商分析师误导和监管部门不作为的情况。
这些年监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中国资本市场仍被诟病。胡汝银认为,这两年,证监会在规范IPO、并购等方面的一些做法虽然造成了短期的股市波动,但仍有其意义。当然,胡汝银也提倡专业化,专业的政府、专业的监管者、专业的投资机构,专业的投资者,“如果这个市场不成熟,不专业,要想把市场做大就是天方夜谭。所以证监会在这方面,应该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制定政策。”
从业近二十年的刘秋明也赞成证监会工作关注度、敏感度相比其他行业都高,所以过去因为股市涨跌压力而对IPO说停就停还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一些申请上市的在成长阶段的企业投资融资计划、必要的业务调整等都停下来,没有明确预期,影响企业发展。但从近两年来的IPO常态化,让企业、中介机构和投资者都有了明确的预期,市场并没有因为IPO常态化发行而引起波动。同时,对于严格发行标准、加强信批、对不规范运作的整肃,对投资者适当性的管理等等,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让市场变得平稳健康。
孙伟也认为取消信批延迟制度,IPO造假惩罚中介机构,再次强化退出机构,证监会的整个思路都是一以贯之的,未来将形成一个有良好的新陈代谢的能力的市场机制。
邱慈观:
智取灰犀牛应深耕投资人
沙龙的最后,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邱慈观和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创始主席王平分别就“智取灰犀牛”和“超越灰犀牛”做了分享。
邱慈观从社会影响力投资出发,介绍了当今世界社会价值投资的情况。目前世界上以社会影响力投资最先进的地区分别是欧盟和美国,但目前社会投资人投资的金额占全体市场比重还是较少,2016年,在美国,社会影响力投资占主体投资里面只有0.29%,欧盟的比例更低,社会影响力投资人投资金额占整个投资组合里面的百分比只有0.13%。
那么比例如此低,我们还认为社会影响力投资会变成智取灰犀牛的解决方案吗?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改变那些以前只想着财务回报最大化的投资人,了解投资人能够接受的风险和能够接受的报酬率,从而说服他,向他推荐社会影响力投资。事实上,很多投资人,比如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都将自己的财富转向社会影响力投资。
王平:
根本解决灰犀牛问题,
需改变价值观并重建评估标准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创始主席王平认为,金融业灰犀牛的成因在于过分单一的价值观,这就是对财富的单一追求。单一的以财富为价值观的发展模式,必然会持续地产生金融雪崩式的经济危机和贫富不均的社会危机。这是资本市场的恶。要从根本上解决“灰犀牛”问题,我们必须改变价值观,必须要有新的评估标准。
王平提出,相对于工业文明时代对个人财富和自我价值的绝对崇拜,在新的文明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将成为主流的价值观。社会价值以实现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为其唯一目的,在效率与公平被严重割裂的今天,要求以创新来弥合和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还要求效率、平等和自由的合一。“社会价值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等价值的总和。”她总结道。
她进而阐述,以社会价值为价值观的投资就是社会价值投资,社会价值投资是面向美好未来的投资,强调义利并举、以义为先,因此也需要新的标准来评估。“几年前我们就提出了 3A3力 ,Aim(社会目标驱动力)、Approach(解决方案创新力)、Action(执行效果转化力)及其三者的合一性进行评估。”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成立后不久就着手依据这个框架对上市公司社会价值评估标准进行了二次研发,预计在11月份发布 上市公司社会价值评估排行榜 。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排名发现那些创造社会价值的伟大企业,改变投资者的价值观,鼓励那些真正为社会议题而创新的人,让他们成为大众投资的对象,让价值创造者实现价值。我相信,当社会价值真正成为主流价值观的时候,当3A标准成为引领资本市场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真正做到和灰犀牛相安无事了。”王平说。
作者:秦圈专栏作者,中国社创号Chinavtor主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