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思想还是脚步,冯大刚都在赶着潮头。
成为36氪媒体总裁前,冯大刚最初是由师傅,即现在身为互联网观察家的keso领进媒体门的。那时keso还任职ChinaByte,冯是他亲自招聘的记者。
直到现在,冯大刚还会时常提起keso老师当年说的“千篇文章门槛”,意思是认真写完1000篇文章,将会有巨大的飞跃。
从最初认为这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到后来1个月能写60多篇稿件,1000篇文章写作没到1年多就完成了,冯大刚走得比同行同龄者快。
后来他联合参与创办的《第一财经周刊》,更曾创造过创刊1年发行量达17万、公司营收平衡仅用时20个月的骄人成绩。尤其考虑到传媒那时已出现每年营收30%、40%的跌幅,一财的异军突起,意味着其背后有着先于时局的理念,隐隐发挥作用。
回顾过去十几年,冯大刚总是像这样由思考引领行动,走得先人一步。
尽管那时《第一财经周刊》情形尚好,但愈往后,冯大刚内心愈深刻感受到,媒体行业颓势非一家媒体之力所能抗拒。何况媒体一直苦于商业模式探寻难题,一旦与其他行业做对比,媒体整体境遇便一览无余。
冯大刚提出,媒体也应该有ARPU(每用户贡献值)的评判标准,过去整个行业这个值过低,无异“抱着金饭碗要饭吃”。
眼见媒体行业逐渐走下坡,商业模式难扭转乾坤,当时的冯大刚没想到媒体可走的其它路径。尽管难舍,但他还是在2012年离开了他最爱的媒体行业,投身第二喜爱的投资领域。在他看来,媒体与投资是世界上最好的两份工作。
近5年的时间,身为投资者,他一面与几千位创始人交谈,主导和参与过19个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及交易平台领域的投资,获得良好回报的同时,他一面也因投资行业需要媒体的亲身经历,思索着,媒体可以如何做,怎样才能改变媒体行业的境况。
当思考渐深,时间亦推移累积,冯大刚似乎找到过去媒体商业模式弊端的解药。他认为,曾经媒体完全没有利用好用户价值,那些读者质量、影响力、消费能力兼具,但媒体仅动用了小部分注意力变现为广告的价值。解决方案是,应该由间接服务读者,变更为直接,把媒体所吸引的对应用户借由媒体服务,转化为商业价值。
这些理念促使冯大刚选择36氪作为再次涉足媒体行业的栖身之地。在36氪这家公司身上,他看到了有异于媒体过去的商业逻辑落地,除原有36氪媒体业务外,这里还有联合办公空间“氪空间”、创投助手(现已更名为鲸准)等摸索变现的路径尝试。
不过,冯大刚更视36氪为探寻媒体新商业模式的新启航地。他解释道,36氪是双定位,科技第一、创投第一。前者意预着未来生活方式的前瞻,后者挂钩金融,同样将深刻影响社会。两者共同点是都具备预见未来的能力,36氪“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的标语亦由此来。
新血脉、新理念注入后的36氪,面貌旋即跟着改变。冯大刚带领着36氪逐步践行回归媒体内容的路线,迅速推出多篇深度稿件,打响行业影响力。不过,这种传媒模式的延用只是36氪朝转型方向打响的第一炮,未来冯大刚考虑得更先一步,他希望通过36氪报道技术与资本驱动的新商业,拓宽报道边界,以争在主流视野及更广的受众方面生产新媒体文章。
36氪还新探索了内容变现平台《开氪》,成为媒体领域首位吃螃蟹者。内容付费近两年在得到、分答、知乎live等一众带动下,彻底火了。作为媒体,有自身累积的投资者、创业者、媒体、大公司高管等资源,36氪具备自己的优势。
所以,我们看到的【投资人的秘密】、【5分钟创业课】、【300天品牌思维修炼】、【硅谷早知道】、【keso的互联网洞察】等订阅栏目,都是36氪为被其新商业调性圈住的受众——那群主动拥抱未来、对职业前途感兴趣的人量体裁衣设计的。
这些都是36氪在践行着先一步,再先一步,为它身后的用户,带来更具前瞻性和专业化的价值。与此同时,36氪也能将知识变现,影响力变现,这思路与冯大刚此前所设想的媒体变现路径相一致。
可追求先一步并非仅是头脑里的理念与理念的实践,冯大刚还提到一点,外在客观条件需相匹配,才能由内而外追求先进性。比如,加强公司的软硬件建设,使员工能既高效、愉快、无顾虑地工作,激起充足效能,最终驱动公司无限向先进性迈进。
总体来说,36氪对作为未来窗口的追寻,与骨子里追求先锋的冯大刚,如齿轮般完好契合,同当先锋代表互促互进。冯大刚的先,在于无论过去哪段经历都严苛以先锋标准要求自己,擅审时度势,积极思考媒体困境,并勇于实践多元化商业模式改善媒体境况。落实到36氪媒体的“先”,则是一方面为读者呈现先进性信息,另一方面还将探索为用户提供更多全面服务。
先锋理念、新商业模式需要新承载者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是停留在脑海的先锋理念,还是探寻行业新商业模式,落实到实践处,必将借助更优质的工具来承载实现。
冯大刚最近刚把所有的工作,用ThinkPad搭配着ThinkVision New X24来处理。
ThinkVision New X24是联想近期新推出的显示器,相较冯大刚办公桌的其他物品,新款显示器最显著的特征是——薄。
在高端原创家具与生活空间品牌“半木空间”的办公桌上,我们看到这台新显示器它继承了ThinkVision X系列一贯窄边框、薄面板、纤细支架的特色,起厚度仅有4mm。4mm还意味着,ThinkVision New X24比iPhone 7、iPhone 8、iPhone X都要薄,三款手机的厚度分别为7.1mm、7.3mm、7.7mm。
同时,ThinkVision New X24显示器边框的宽度缩窄至1.1mm,屏内黑边3.5mm、整体边框5.2mm,几项数据目前已达到业内最窄。就类似手机厂商追求全面屏的设计,ThinkVision在显示器的屏幕上朝着愈大的屏占比靠拢,这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将更强。
另一方面,显示器的窄边框还具备类似全面屏手机没有的优势。比如,你想通过双联屏、三联屏玩游戏,做设计等等也好,窄边框意味着,将屏幕拼接起来时,还能获得宛若整屏的体验。
大屏显示器的加持,冯大刚表示,这将对自身,及36氪做编程、设计等工作的员工能有所助益。比如,他提到需要时常看些公司运营情况的数据,还得同时处理多业务,新显示器带来的将是效率提升。
不过,ThinkVision New X24并没止步极致外观,而是在实际性能方面,亦朝着先锋的方向更迈进了几步。
这款拥有1080P分辨率23.8英寸屏的显示器,可视范围达527 x 296 mm²,色域为96% sRGB,能覆盖更多的颜色范围,搭配1670万颜色,相较一般笔记本电脑26万的颜色数量,New X24显然在色彩呈现方面更具优势。并且,基于IPS技术面板,显示器能支持的水平、垂直范围拓宽至178°,基本说每个角度均能获得较好的画面观看体验。
尤其对设计部门来说,显示器能否覆盖更广的色域、是否具备优异的色彩呈现等,掐准了设计作品能否由部门间协作顺利完成的命门。
冯大刚认同这样的说法,他表示会给36氪有工作需要的部门配备ThinkVision New X24,“如果能使得整体效率提高,这是性价比很高的事,毕竟一台显示器才千元左右,而我们的工位每月花销都是3、4千。”
对先锋境地的追寻是相仿的,追寻还将继续
如果回溯显示器的历史,看最初显示器的模样,或者将眼光再往后调到90年代后期,彼时显示器还占据大部分桌面空间,再到亲眼所见半木空间实木质感衬托下的ThinkVision新显示器,4mm薄的极致,这背后由ThinkVision工程师、设计师等众人凝聚成团的先锋力量作支撑功不可没,因此才有了ThinkVision敢为人先的产品。
站在用户角度为之设计的极致办公体验、超薄轻的外观,大的屏占比,与半木木香的办公环境相辅相成,最后由ThinkVision为用户呈现并连接更广阔的世界。
ThinkVision如此追求先锋,冯大刚如此,36氪如此,还有成千上万的创业公司、创业者们、奔波忙碌的工作者也都如此。
但无论对ThinkVision、36氪还是冯大刚来说,追求先锋的过程远未结束。如ThinkVision在产品外,开拓了另一番天地,创新模式,与共享际达成合作,面向创业者们开放优惠、先进的产品。冯大刚觉得,
拥有众多创业者的36氪,未来或也能与联想有更多合作的想象空间,为创业者提供服务。
(图片描述:本图拍摄于原创家具与生活品牌半木空间)
美好总是在可见的未来,留待那些先锋的勇士前去努力开凿。
先人一步,由阅读原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