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女主角说:“如果一定要把莱奥尼变成猫的话,那我希望和它一样,一起变成猫!”
台下观众低语:“我也想变成一只猫呀!”
日本四季剧团《想变成人的猫》剧照(摄影:阿部章仁)
家庭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中文版6月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并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并没有大起大落和曲折离奇。我猜中了开头,也猜中了结尾,甚至猜中了“友情与爱”这样单纯的主题。
唯一没猜中的是,我仍然会被这样的故事打动。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多天真的一个童话。不过,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童话。
《想变成人的猫》是日本四季剧团的本土原创音乐剧。它取材于美国作家劳埃德•亚历山大的同名儿童文学作品,这只叫作莱奥尼的猫,原本和主人魔法师斯特法诺博士在森林离群索居。莱奥尼一直怀揣着“变成人”的愿望,而魔法师虽然讨厌人类,却还是给它两天做人的期限。它来到布莱福特小镇,差点被变魔术的骗子诈骗,又被镇上贪婪的卫兵队长讹诈,然而同时,它也遇到了热情友善的医学博士塔多贝里先生、旅馆经营者姬莉安小姐,和许许多多镇上淳朴可爱的商贩们。它经历了人类的丑恶、贪婪,又感受到人类的友情、恋情,最终懂得了人类最宝贵的感情——爱。
日本四季剧团《想变成人的猫》剧照(摄影:阿部章仁)
作为亚洲最大的音乐剧演出团体,四季剧团至今已有原创儿童剧30部,其中《想变成人的猫》1979年在东京首演后,至今已在日本境内演出近2000场。在日本音乐剧演出的排行榜上,它是前十名中唯一一部日本本土原创作品。
四季剧团重视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尤其重视大人和孩子都可以观看的儿童剧。他们的儿童剧大多从外国童话、日本传说或儿童文学取材,从不小觑孩子的审美与品位,也从不为讨好家长和儿童牺牲艺术性,每一部剧都有明确的主题,重视情节,精益求精,因此即使是成年人,也衷心喜爱这些精彩的剧目。
曾为四季剧团创作儿童剧的剧作家矢代静一曾说:“漫长的历史中,四季剧团为孩子们创作的儿童剧的比重,应该在戏剧史上得到认同。将来能创作出具有文学性的音乐剧的,依我看只有这个剧团。”
也许这正是《想变成人的猫》的魔力所在。一只想变成人的猫,学会了人类在贪婪和欲望中仍能保有的真挚的爱,而它又平息了我们的浮躁,让我们想要回到最初,想做一只它那样纯真勇敢,直面丑恶的猫。莱奥尼的勇气,是无论大人孩子,都值得珍惜的童话。
1996年中文版《想变成人的猫》剧照
剧终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泰斗徐晓钟和95级音乐剧班的同学,也与演员一起上台谢幕。20年前,《想变成人的猫》中文版曾在中国大陆演出,正是由他们排演。当时音乐剧班的参演者孙红雷、赵永斌、侯岩松、焦刚、苗芳等人,都是如今演艺界、音乐剧界的重要演员。舞台上,旧日的演员纷纷找到自己演出当年的角色,而当年饰演主角莱奥尼的赵永斌,正是今日新版的导演。
新中文版《想变成人的猫》剧照
外语音乐剧的中文版制作,向来被认为是相当困难的。这其中的障碍不止在于声乐舞美水平、照明道具设计等硬件,更在于剧本本身的再创作。汉语同音字极多,大量日常词汇靠四声来分辨含义,而在歌唱中,四声的作用被弱化了,人们常常很难分辨歌词的含义。单纯歌曲的演唱,歌词的含混也许无足轻重,但音乐剧的剧情是吸引观众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听不清唱什么,音乐剧的魅力也就大打折扣。引进外语音乐剧,这个问题更被放大,如何在含义与声律上同时恰当地翻译安排歌词,又使它协调乐曲的旋律,是很大的难题。中文版首映上,该剧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新版歌词部分沿用了96年旧版,但也经过了很多斟酌改动,演员演唱优美易懂。
新中文版《想变成人的猫》剧照
20年后的今天,由小橙堡出品制作的新中文版《想变成人的猫》在设计、制作、表演各方面都堪称精良,更重要的是,它填补了国内市场上家庭音乐剧的空白。演出后,在该剧的行业研讨会上,总策划、制作人王翔浅说:“它的欣赏性很强,适合所有的男女老少,特别是家庭和孩子。其次,由于国内此类优秀音乐剧的缺乏,我们希望中文版‘人.猫’的出现可以填补这样的缺憾,通过艺术戏剧的影响给孩子成长以启发。”
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邵泽辉则认为:“中国的儿童剧,10岁以上的孩子没有戏看,他们会觉得幼稚。《想变成人的猫》其实可以填补中国演出市场很大的空白,针对10岁到16岁孩子,它倡导的真善美,对世界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进入社会,进入人类世界的态度,正是一个孩子从一个小朋友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的因素。《想变成人的猫》所蕴含的道理是需要细细体味的,它可以点开我们内心的那个开关,得到温暖和干净的东西。”
剧终时,剧组邀请全场观众共同齐唱主题曲《友谊之歌》,整个剧场回荡着琅琅上口的歌声:“每当你忧伤时,朋友就在你身旁,那愁云会消散。每当你痛苦时,朋友会来相伴,快乐的歌声飘扬。”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金庸:传奇香港和辽阔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