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式,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产品经理。找一个办事麻利的行政,来做梳理和传话沟通,也能顺利上线一个产品,但完成度往往很差。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产品经理岗位门槛不高,但是做事缺乏挖掘和维度,往往导致质变的差距。
所以今天想来谈一个很直接的感悟,看似浅显易懂,甚至每个人心里都有数,但是做起事来往往被忘掉。
在我心中其实一直有一个不太客观的想法,我认为一个产品的失败,产品经理要付全责。因为产品经理作为:
一个资源的支配者
一个团队的协调者
一个方向的把控者
项目沉船的责任,也只能算到船长头上,而非大副和厨师。
那么到底是什么,日积月累区分了两个产品经理的能力值呢?
同样是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功能,两个产品经理差的到底是什么。凭什么到了年底,人家的绩效要比你好?
其实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概括:
懒惰让你的工作毫无深度可言,让你忽略了你该做的事。
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你的产品没有深度,需求落地没有深度,从而让整个团队搁浅。
那么如何能让我们的需求富有深度呢,要分三点来看:
在接到需求或发现需求的时候,你是否浅尝辄止急于落地形成文档呢?对于同一个客户反馈的信息,不同的产品经理会有不同的判断。
比如《乘风破浪》里的彭于晏,选择囤货BB机,而PONY马选择学计算机。同样的通讯需求,有的产品经理选择用BB机解决,优秀的产品经理选择即时通讯。个中的差别其实就是对需求理解是否透彻,这是我们需要,一马当先考虑到的事情。我认真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讲需求挖掘和分析,但往往不从事外去看,很多产品经理不能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
需求挖掘的不透彻甚至会影响你的工作量。你要知道产品经理来说,需求是有周期和节奏的,不是立竿见影立马上线的。所以如果你倾其所有去做一个生命力很短的功能,其结果只能是:
欠债越来越多
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自己也越来越怀疑能力和人生
但究其根本仅仅是因为你没有细致对待每一个需求。
所以:不满足,是产品经理的原则。
一个完好被分析出来的需求,在落地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技术瓶颈或变化而大打折扣,如何减少这部分损失也是产品经理需要做好的部分。我面试了很多产品经理,都因为他们不能把事情推进到底而拒绝掉。当你跟进一个项目的时候,你是完全放养还是定期追踪?是交了文档就万事大吉还是频繁地确保需求落地?
其实对于初级阶段来讲,很多的理论和思路都比不上落地阶段第一手的经验,产品经理最关键的能力也是在落地阶段一点点积累和磨练起来的,只有深入一线才能体会到什么样的需求文档实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适合团队。
所以我往往建议初级产品经理要专注于项目,最可怕的是他们看不到自己能做的部分,而觉得项目满足不了他们的成长。
我在天天问问过一个问题:你做一个登陆模块的交互需要多长时间?
其实我期待的答案不是一小时或半天,而是一周。你是否愿意把每一个标注都写清楚?边际条件都想清楚?对于登陆模块,你是简单的画七八页原型就满足了,还是把各种流程图都补上,最后再简单写一些测试案例?
这些细小的问题没有深究,往往积少成多击溃了我们的工作。
复盘是需求上线后的必备步骤,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做过的需求就束之高阁,那无异于熊瞎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存不住干货。
当你复盘的时候,是简简单单去把时间线比对一下?还是老老实实按照文档把实现程度标注出来?当你测试时间不够,是怨天尤人埋怨程序团队还是怪自己没提早准备好流程图发动大家帮你一起试玩?
需求文档的一大作用也是记录你做需求时候的心路历程和思考点。我喜欢在文档写上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后的展望和预想,到时间的时候可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准确,这是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讲最好的自我学习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伟大的男性产品经理很多,但往往细心按部就班的女孩子在初级阶段能做的比男孩子好。
不省略步骤,才不漏掉财富。
我认为产品经理的最低限度是行政,负责收发邮件和传递信息,而不做加工处理和推进。
而最高限度是全局,把一个事情可以从多个角度,更深的层次去探究,而不是得过且过。
只看一个角度还是看很多角度,是很多人没意识到的问题。你可能抱怨自己的方案不够完美,但其实是你自己扼杀了很多可能性。
我曾经有一次自己苦思冥想了一周,拿出了一套交互方案和产品定位,但被领导否决了,我很沮丧。但后来我才渐渐明白,是我自己把那些可能性都否掉,最后功利性地拿出了一个成品。所以我在后来的工作中,遇到关键的项目,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把分歧点和多种方案统统记录下来,这时候领导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多个角度和多个方案,也是我工作量的体现。
所以,你选择做一个行政助理,还是产品经理?
作者:花生酱先生
来源:mp.weixin.qq.com/s/Pih3p6RwMC3VjMCClyoiHw
本文由产品之术授权转载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