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利用不好也会阻碍自身发展。“把资本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制度的制约和监督,发挥资本对交通的优化配置功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网约车的资本之路
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发展历程:初创发展、资本介入、平台补贴、无序发展、监管规范。
1、初创发展
滴滴出行2012年9月在北京上线。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涵盖出租车、专车、 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与传统的电话预约和路边扬招相比,网约车平台通过手机APP的信息中介,快速、及时、便捷地将乘客需求与车辆信息匹配,使资源得到最优利用。
2、资本介入:大量资本开始进入网约车市场,融资不断
2013年4月,滴滴打车获得了B轮腾讯公司1500万美金的融资。
2014年1月,滴滴打车获得中信产业基金6000万美金,腾讯3000万美金。
2014年12月滴滴获得超过7亿美元融资,由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以及国际投资集团DST、中国互联网领袖企业腾讯主导投资。
2016年5月13日,滴滴宣布,滴滴出行从苹果公司获得10亿美元战略投资。本轮最新融资让滴滴快的估值达250亿美元。
3、平台补贴:高额补贴、市场失灵
为了吸引用户,滴滴开始大额补贴,培养用户使用习惯。2014年1月份,滴滴接入微信支付后,随着融资的扩大,开展了大额的补贴,效果惊人,滴滴的成交量暴涨,一周补贴已经过亿。2014年1月下旬,快的发动更加凶猛的补贴行动,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有时候甚至出现打车不用乘客付费的情况。
高额补贴成为司机高收入的主要来源。专车补贴一般是1:1,高峰期间补贴更是高达1:2.5。据不完全统计,司机每月3万元收入,其中补贴高达75%。于是许多人看到专车有不错的收入,纷纷购买私家车加入专车大军。据杭州当地媒体报道,当年仅优步一家专车平台注册司机人数就超过了3万,以一人一车计算,是杭州主城区出租车数量的3倍。大量不具有运营资质的车辆加入网约车市场。
4、用户培育:大量车主进入市场,用户数量快速扩张
补贴的最终结果就是用户数量的快速扩张,大量的社会车辆转行做网约车。2014年3月底,滴滴在全国已经突破1亿用户,日均订单量也突破了521.83万,覆盖了包括北、上、广、深等超过178家一二线城市,使用滴滴打车的司机也超过了90万。
2016年1月11日,滴滴出行首次对外公布了2015年全年订单数。在过去一年里,滴滴出行全平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订单总量达到14.3亿,注册用户突破2.5亿。
5、问题凸显:道路拥堵加剧、企业补贴缩水、司机多观望、打车价格上涨
出租车应该满足的是一般人群的特殊需求和特殊人群的一般需求,不应该成为大众日常的出行选择。
高额补贴扭曲市场价格,导致市场失灵,供需关系被打破,一方面突然增加的网约车需求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堵,另一方面低价倾销的网约车冲击传统的出租车市场,出租车司机与网约车司机冲突不断。
资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靠烧钱和补贴的模式毕竟不能持续。随着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滴滴与快的的合并,寡头形成。
滴滴补贴迅速减少,与此同时开始对司机收25%左右的抽成,这似乎与原来广受诟病的出租车份子钱如出一辙。
出租车企业收取份子钱,要负责车辆的维修、保养等,以及乘客的投诉、建议。平台在收取了司机高额抽成的情况下,是否负起了相关的责任,不得而知。20~25%的司机抽成是否涉及乱收费?是否应该监管?无从知晓。
在这种情况下,司机的收入严重减少,以前拼命开一个月车,能拿两三万元,甚至更高,现在天天开,一个月也就几千元。买车的司机,去留似乎都很矛盾。
与此同时,网约车开始涨价,消费者缺少议价能力。 2016年7月份滴滴快车在北京涨价,由此前的1.5元/公里+0.35元/分钟提价到1.8元/公里+0.5元/分钟。这种涨价是否得到物价管理部门的批准不得而知,但涨价似乎并没有给司机收入带来增加。
图片来自网络
二、共享单车的资本之路
Ofo共享单车创立于2014年,属于北大一个团队的创业项目,是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校园版,因为该团队的所有自行车都被涂成黄色,故名小黄车。
图片来自网络
Mobike共享单车创立于2015年9月,于2016年4月22日开始攻城上海,摩拜属于全球首个无桩智能共享单车。
图片来自网络
让自行车回归城市:无桩、智能、共享、灵活,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应该鼓励发展! 当然与网约车对于传统出租车企业的颠覆相比,共享单车更有情怀。
图片来自网络
1、稳步发展
由于受到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共享单车总体发展较为平稳。据网络报道,2016年12月,经过在上海近八个月的发展,摩拜在上海地区运营的智能共享单车总量十万辆。
2、飞速发展: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2017年4月份以后,共享单车企业加快市场扩张以及融资步伐,ofo拿到阿里领投的7亿美元,摩拜拿到腾讯领投的6亿美元。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本的介入彻底改变了共享单车发展的路径,也验证了雷军一句话:“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在充足资本的支持下,Ofo与Mobike开始攻城略地,投放数量急剧增加,成本已经不是考虑因素。
2017年8月上海共享单车的数量已经达到150万辆,而根据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的预估,上海能够满足老百姓出行的共享单车数量应该在50至60万辆,现在的投放量已远远大于上海这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数量。
3、矛盾凸显
共享单车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急进投放,疏于线下运维管理,造成上海共享单车过度投放、乱停乱放现象严重,挤占公共出入口、人行道、盲道、非机动车道,以及破损故障车辆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秩序和形象。
根据《2017中国共享单车夏季市场专题报告》,调查显示42%的用户表示日常生活中见到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明显,26.8%的用户表示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非常多,累计占比近7成。
混乱状况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根据交通运输部等 10 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市交通委明确告知各共享自行车企业,在上海暂停新增投放车辆。随后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市等特大城市对共享单车新车投放按下“暂停键”。
4、当潮水退去....
“只有当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巴菲特。依靠资本过渡扩张的共享单车也是同样的命运。
随着ofo、mobike在共享单车领域绝对领先地位的形成,其他单车企业已经很难得到融资和发展。悟空单车、3VBike 和町町单车这样规模小的企业纷纷倒闭。小蓝单车在完成 A 轮融资之后,再也没有机构愿意跟进 B 轮融资,也开始渐渐退出了市场。这些企业甚至连用户的押金都无法退回。
三、把资金装进制度的笼子里
1、正确的和美好的
共享单车:无桩、智能、共享、灵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应该鼓励发展。
网约车:与传统的电话预约和路边扬招相比,网约车平台通过手机APP的信息中介,快速、及时、便捷的将乘客需求与车辆信息匹配,使得资源得到最大优化的作用。
这一切都是正确的和美好的……
2、资本的诉求:互联网时代的长尾效应
长尾效应强调的是那些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个体的商业价值,它们单个的值虽然极低,但是这个长长的尾巴,总和不可小觑。而长尾之所以常常与互联网、电商公司放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与IT技术的发展使产品与服务的信息到达用户的平均成本降到了极低的值。中国13亿的人口规模,也正是很多互联网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
互联网时代,用户资源是第一位的,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就像阿里与腾讯,几亿的用户资源才是他们无所不能的基础。
互联网企业投资共享单车、网约车,并不是看中共享单车、网约车本身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利润,交通运输行业本身就是低收益的,而是看中了共享单车、网约车后面数亿的用户资源。
当这些企业的诉求是海量的用户资源时,必然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免费、补贴等各种方式吸引大量的用户,过渡扩张、攻城略地、抢占用户也就成了必然。就像当年免费的QQ和淘宝一样,通过免费吸引大量的用户资源以后,才成就了后来的微信和支付宝。
这种过渡的扩张,对于社会资源的侵占与浪费似乎并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在缺乏监管的资本的扭曲之下,共享单车、网约车的发展偏离了发展的方向,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3、把资本关进制度的笼子
习大大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把资本关进制度的笼子。对于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发展,通过制度的制约和监督,发挥资本对于交通的优化配置功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016年,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联合颁布并正式实施《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网约车这一新兴出行方式正式步入法治轨道。
2017年11月9日《上海市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由市政府正式印发。
少些贪婪与利益,多些理想与情怀
让共享自行车回归绿色交通的本质
让网约车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说明:文中数据来自网络和相关报告,如有错误和误差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