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阑夕
进入今年以来,仍然处于增量市场的短视频领域已经度过了自己的用户红利期,转向为内容主导的垂直内容红利阶段 。
事实上,短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与其成为海量用户表达自我最重要的内容形式有着脱不开的干系——不同于工业化的长视频内容,短视频的UGC属性更强,因此内容也更贴近于创作者个人以及现实生活,其内容的传播轨迹往往具备社交属性。
而根据Questmobile的统计,截止今年3月底,短视频类应用占用户总使用时长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5%快速提升到如今的7.4%,增幅雄踞各细分领域之首。
去年8月腾讯微视的重启,无疑给这一在战火纷飞中高速成长的内容市场注入了新的变量因素。
自微视重启以来,由SNG接手挂帅,并顺理成章的揽获了手Q、QQ空间、QQ看点等一系列与年轻网民这一短视频最大消费用户群体强相关的海量流量导入,加之腾讯旗下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社交体系裂变式传播,由此成为驱动微视成长的双核心引擎。
受益于此,微视的用户数一度以百万级别上涨,月活用户增幅位居易观发布的今年5月TOP1000强移动应用第17位,并在当月成功登顶App store免费榜第一。
但是,这个成绩想必依然不能让核心资源全盘压上的微视及其背后的腾讯满足——其最大对手抖音的日活突破1.5亿及生产规模的溢出——抖音火起来的一个佐证,是在很多第三方平台诸如微博、贴吧都能频繁看到盗转的带有抖音Logo的短视频,这种失控的内容分享恰恰反衬了其他短视频产品的热度依然不够。
换言之,微视前行的速度需要继续加快。
本周一,微视更新了4.4版本,在ios和Android两大系统框架下同步上线了包括合拍、一键大片、美容美妆、五官重塑等多个个性化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微视的功能更新是像在为其错过的时间补课,对于年轻用户群体而言,录制短视频的个性化功能就像女孩子衣橱里的衣服——永远是不够多的。因此如十数种不同风格妆容的实时美妆、自主研发的业内首个定位瘦腿、精细多样化的五官重塑等等功能,都是微视为持续拉拢和留住用户所构建的基础设施。
仅从产品玩法花样维度来看,微视用几乎每半个月就迭代一次版本的速度为短视频行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这一态度已经值得嘉许。
但必须承认的是,这对于微视想要实现的雄心壮志来说依然不够,抖音所具备的先发优势与类似的功能设计,决定了后来者们如果只从产品功能层面入手,那很大几率只能随前者起舞。
正如那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通过模仿在业内占据一席之地不难,但是想要完成超越就需要构筑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除了专注于产品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微视在不久前与爆红的超级网综创造101的合作。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首先在于通过与创造101在粉丝流量导入、原生内容运营、热点话题营销等多方面的合作,在借助SNG几大产品社交体系的传播,微视的品牌影响力、产品热度和用户数据得到了有力提升。
例如,基于创造101全员的入驻和话题内容营销,前者们在微视创造了34万条视频内容,收获了全平台38亿的播放量。而QQ看点、QQ空间、QQ日迹均共贡献了破亿的播放量。
此外,28个创造101相关话题揽获了33.7万参与量,随着创造101的节目精彩程度不断推高,包括成团之后的话题热度与成员收获的粉丝、关注,都为继续向微视导流保留了可能。
在这一系列浅层次合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微视对于版权内容的运营值得深挖,这很有可能是帮助其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事实上,对于微视而言,其最大的优势正在于背靠腾讯坐拥的海量热门综艺、影视剧、音乐版权,而这恰恰是包括以强运营著称的抖音在内的整个短视频行业所缺失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创造101这样爆红的超级网综一共10集,节目总长度超20个小时。很多观众相较于看完全集,可能更对其中的精彩片段感兴趣,如果微视能够把这些内容遴选出来进行创意剪辑投放,再与社交体系进行结合传播,其张力不难想象。
换言之,如果微视能够把如创造101这类腾讯享有版权的爆红超级网综、网剧乃至音乐的精彩片段进行创意剪辑投放,这不仅将因贴合了年轻用户群体的喜好而更好的进一步跑马圈地,也在微视用户的内容创作素材方面构建了产品功能差异化的护城河。
这并非没有前事之师,抖音恰恰正是个中好手,如在绝地求生游戏最为火热的时候,一段经过精心制作的搞笑游戏片段就能够轻松收获上万点赞数。
但抖音的这类运营玩法却利用了当下国内版权的监管空白,这不仅仅体现在对热门游戏片段的剪辑使用,包括热门影视剧、综艺乃至音乐等版权内容也同样如此,甚至后者们的问题要更加严重——这些支撑起了抖音如今红火局面的基础素材——在内容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正在成为愈发蠢蠢欲动的潜在危机。
而微视则可以说是含着版权内容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而生,腾讯多年来不断推动的泛娱乐布局早早的就为微视扫清了这一切后顾之忧——既然SNG事业群已经全线压上,那么IEG乃至计划独立IPO的TME与微视通力合作也并非不可能。
对于整个短视频行业来说,UGC内容固然具备更低门槛、更有活力等优势,但在版权问题方面其实始终出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牵涉到用户、平台和版权所有者三方,对于侵权方的责任判定业界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说法。
但可以明确的是,即使借鉴了美国在1998年就确立的「避风港法则」,现如今的短视频平台也无疑从UGC丰富的内容供给中充分受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短视频平台对于版权内容的二次创作应用做得越好,用户规模增长越快,在不远的未来所面临的麻烦就会越大。
从今天来看,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其他玩家的饮鸩止渴,恰恰是微视的以长击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