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是最真情的告别——追忆孙枢先生

2018 年 2 月 13 日 中科院之声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伦敦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原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原执行委员、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原局长、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原副理事长、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原理事、全球沉积地质计划委员会(GSGP)原委员、国际岩石圈计划(ILP)执行局原委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原所长、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沉积学家、沉积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枢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2月11日08点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孙枢先生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他在学术研究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曾先后出版多部专著,发表论文200多篇,培养的学生多已成为科研、教育行业的骨干,曾获先后获得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孙枢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技管理专家和地学、资源环境领域的战略科学家,拥有多层次组织管理工作和科学咨询直至参与国家层面的科技规划的丰富经验,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十多个国际、国内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要职,为推动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提高我国相关领域的国际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枢先生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光明磊落、学风严谨、学识广博、团结协作,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出光辉人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逝世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孙枢先生,沉痛悼念孙枢先生!


回忆,是最真情的告别!


——仅以此短文,缅怀孙先生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



01

孙枢,1933年07月23日生于江苏金坛。

 

02

1950-1953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系。


同班同学毕业离校前在南京大学草坪上留影(1953年08月)

          第一排左起:张璐瑾、杨美娥、李梅玲、李庆媛、陈敏娟、敖玉、赵谷华、蒋明霞

          第二排左起:顾昌祖、赵隆业、张振洲、陈维辉、潘恒椿、陈武、吴书秀、王钜谷、朱建业

          第三排左起:王林海、张曾淯、於庄、雷克任、孙枢、丁贵春、王杭生、陈沐秋

 

03

1953年(国家批准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最初在南京,1954年初迁到北京,1999年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04

1953-1956年,从事锰矿、磷矿和石油地质等研究。


用偏光显微镜研究河北、辽宁、湖南、广西和江西等地同锰矿有关的岩石薄片

1954,沉积室)


1955年在实验室做泥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

 

05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06

1957-1960年,任中苏合作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小兴安岭地质队队长。


1956年7月,中苏合作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小兴安岭地质队在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同苏方商谈工作计划后,当地政府领导同中方人员一起。中方右起:姜春潮、侯德封(地质研究所所长、小兴安岭地质队学术指导)、叶连俊(地质研究所沉积室主任、小兴安岭地质队队长)、孙枢


在江边陡崖上观察远方地质地貌

右起:陈友明、陈志明、陈其英、孙枢


在苏联境内考察时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按当地习俗赠送大面包,上面书写着“友谊”(俄文),左侧持花束者是杨红(女)。


在苏联小兴安岭浓密的灌木丛中进行考察时,头戴防蚊帽,苏联助手尼娜打死了一条蛇,注意当时苏联的地质锤是长柄的。

 

07

1961年初-1962年初,在北京大学进修有机化学课程。

 

08

1962-1965年,研究四川盆地西缘泥盆系生物元素地球化学、磷块岩和磷铝质岩。

 

09

1965年08月-1966年07月,参加中国科学院河南禹县四清工作队。

 

10

1966年08月-1973年07月,接受湖南锰矿、援阿磷块岩物质成分、遵义锰矿石铁的存在形式、河北丰宁磷矿地质以及有关地震地质工作等任务。

 

11

1973年07月-1974年07月,在中国科学院河南确山五七干校劳动学习。


1973-1974年在河南确山五七干校

 

12

1974年下半年-1975年下半年,对川、滇、桂、湘、鄂、豫和晋等省十多处磷块岩和沉积铁矿开展调查和研究。


1974年随张文佑副所长(后排左二)去吉林考察石炭纪地质特征,前排右一:钟嘉猷,右二:叶洪


1974-1975年同陈其英、陈志明一同考察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磷块岩和沉积铁矿,在峨眉山下留影。


13

1975年下半年-1979年,参加国家地质总局、冶金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富铁矿会战的科研工作,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冀东队队长和中国科学院许昌队队长;期间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七室负责人。


1975-1980年先后开展冀东和河南富铁矿地质研究,右起:张洪波(河南队政治队长)、孙枢、李达周、张啓锐。


1978年全国地质会议,我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地质工作的新发展,前排左四:徐克勤(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

 

14

1978年,晋升为副研究员,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张文佑院士(中)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时的领导班子,右起:孙玉科(副所长)、沈力(常务副所长)、霍清源(党委书记)、孙枢(副所长)。


1980年初在地质研究所会见苏联科学院谢格洛夫通讯院士(左三)和伊林教授(右三),左一:杨淑珍、左二:吴利仁、右一:赵秋波、右二:孙枢。


1980年初在中原油田观察岩芯,左三:张文佑、右二:孙枢。


受国家海洋局委托,以中国观察员身份出席“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会议(1980,新西兰),会后向政府建议尽快开展南极科考。

 

在印度参加国际磷块岩会议(1981),右二:Sheldon(美国)、左一:孙枢。


15

1979年,开始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庆祝会(北戴河)期间。黄汲清理事长(中坐)同老地质学家以及部分正副秘书长讨论会议安排。右:涂光炽、李春昱;左:马杏垣、孙殿卿;后排左起:姚培慧、孙枢、王泽九、李廷栋。

 

16

1981-1985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苏北盆地综合研究队及东濮盆地综合研究队队长。


1983年观察黄土高原地貌,左起:李继亮、邵兴亚、孙枢、顾兆炎、许靖华、陈海泓、刘东生、当地同志、吴子荣、韩家懋、陈明扬、丁仲礼、崔久旭、高福清。

 

17

1982年,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8

1984-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84-1987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领导班子。左起:易善锋(副所长)、胡辅佑(党委书记)、孙枢(所长)、王思敬(副所长)、苏明迪(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35周年所庆(1951年-1986年),孙枢在大会展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赠礼品。

 

19

1985年,开始同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地质研究所许靖华教授合作研究。


中国科学院授予许靖华名誉教授仪式(1985),左起:顾以健(时任院秘书长)、许靖华、孙鸿烈副院长、许靖华夫人、孙枢。

 

20

1986年,当选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理事,连任两届至1994年。


1986年国际沉积学大会会前地质考察(澳大利亚悉尼—堪培拉路线),前排右起:叶连俊、孙枢、Fuchbauer(德国,1986年大会上当选IAS主席)、Einsele(德国)。

 

21

1987-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部分同仁合影(1990)


中国科学院冰川站考察(1987)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同仁在新疆西准同中国科学院从事金矿研究的科技人员在一起(1988)


1988年到广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讨论工作并访问科考船“实验”3号,左二:范时清、左三:孙玉科(所长)、左五:沈远超、右一:祁凤茹。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召开中国科学院承担305课题的工作进展交流会

(1989,合肥,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会同计划局组织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论证(南京,1989)


在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1989),左一:周新华、左三:辛格(土耳其)、右二:孙枢、右一:徐树桐。


主持305遥感地质找矿成果验收专家组会议(1990)


INQUA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孙枢(右五)和副秘书长安芷生(左六)欢迎部分国内代表

 

22

1991-1995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任新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至1999年12月)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副主任(至2003年)。


23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左图为中央音乐学院办公地址(1986-1991);中图为花园路办公地址(1991-1999)右图为现办公地址,双清路83号(1999-至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届领导班子(1991,部分)。左起:梁栋材(副主任)、金国藩(副主任)、唐敖庆(名誉主任)、陈佳洱(副主任)、张存浩(主任)、胡兆森(副主任)、孙枢(副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国家基金实施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开辟资助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基金(1992年),随后发展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基金重大项目成果验收会(1991,清华大学)


参加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国际研讨会时与部分国内长期研究青藏高原的科学家合影(1992,新疆喀什),左起:许荣华、常承法、孙枢、邓万明、尹集祥。


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访问香港大学并讨论香港科学家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奖,右起:王赓武、孙枢(1993,香港大学)


199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选地球科学部党支部为优秀党支部,支部全体党员合影。前右起:张知非、范元炳、沈文雄、孙枢、朱志文、赵楚年;后右起:项永仁、郭进义、于晟、马福臣、郭廷彬、陆则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三届领导班子成员(1995-1999),左起:沈文雄(副秘书长)、袁海波(秘书长)、周炳琨(副主任)、孙枢(副主任)、张存浩(主任)、陈佳洱(副主任)、张新时(副主任)、梁森(副主任)。



到大庆油田调研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和经验(1996),右起:于晟、孙枢;左起:徐金堃、刘光鼎。

 

率团赴台北参加海峡两岸地球科学研究推动研讨会(1998)


大洋钻探船JOIDES Resolution号完成184航次后停靠香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安排了在香港的各项活动。1998年04月14日下午登船,美国JOI主任Dr.K. Moran介绍钻头钻具情况,左:张弥曼。


访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了解科学与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验(2001)。前右起:林女士(该局项目经理)、马福臣(基金委副主任)、李锡勋(该局副总裁)、孙枢(基金委顾问)、陈顒;后右起:于晟、钟华(时任驻港中联办副调研员)、王逸、姚玉鹏、李兆新。


24

1992-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连选连任三届)。200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连选连任三届至2006年)。2008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任期至2012年)。



1992年在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会议上报告有关工作,左起:施雅风、周明镇。


受国家科委委托,地学部对新疆305项目进行评估考察与咨询(1993),在新疆西准帐篷里同当地地质队讨论305项目有关课题的进展情况。


考察新疆奇台硅化木,靠近根部要6人合抱,右前:徐克勤。



两院院士在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1999)


祝贺侯仁之院士90寿辰(2001,北京大学)


在第九次院士大会地学部会议上报告工作(1998)


在地学部院士大会上为陆大道颁发院士证书(2004)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2004,桂林),左起:安芷生、张国伟、张弥曼、袁道先、叶大年、戎嘉余、苏纪兰、孙枢、陈顒、高俊、童庆禧、郑度、沈保根。


2010新春大聚会,前排右起:殷鸿福、於崇文、赵鹏大、田在艺、孙枢、李德生、翟裕生;后排右起:戴金星、王铁冠。


“改进完善院士制度”重点任务专家组会议(2012,北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部分有关领导和院士以及两院有关部门同志合影。

 

25

1993年,当选全球沉积地质计划委员会(GSGP)委员,至2000年。

  

26

199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15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五大期间,左起:詹文龙、陈宜瑜、孙枢。

 

27

1997-2003年,当选国际岩石圈计划(ILP)执行局委员。

  

曾担任《地质科学》副主编、《沉积学报》主编、《中国科学》副主编、《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地质学报》副主编,《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编委,以及若干其它科技期刊编委。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主编联席会议(2008,北京),前中:周光召。

 

曾先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及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顾问等。


出席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并作报告(2009,青岛)

 

还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地球物理学科组召集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305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主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第17专题组组长,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顾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等职。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地球物理学科组会议,右起:汪品先、谢先德、刘本培、薛祥熙、施央申、孙枢、王德滋、钱祥麟、欧阳自远、张贻侠、曾融生、徐世浙。


“973计划”第一届专家顾问组任期届满后部分成员和夫人合影(2000,海南)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会(1998),前排右起:韩啓德、张存浩、韦钰、杨振宁、朱光亚、陈至立、周凯旋、孙枢。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二届三次会议(2011,上海)


南海深水油气973项目总结会(2011),右起:常旭、罗治斌、胡见义、孙枢、刘光鼎、秦蕴珊、汪集旸、朱伟林。


第415次香山会议:CO2咸水层埋存(2011),执行主席右起:彭苏萍、张东晓、孙枢、沈平平。

 

曾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南京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和名誉董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和河南大学客座(兼职)教授,中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及桂林理工大学名誉(荣誉)教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20余人。还先后担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副主任、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委员会副主任、何梁何利基金奖评选委员会委员、Shen-Su Sun基金会主席。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会议(1989)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出首届获奖人(2002),第一排获奖者:左一刘传虎、左二王宜林;右一黄润秋、右二邱燕(女)、右三吴永平的代表;第二排右一高抒、右三至六杨振宇、丁仲礼、唐建明、王驹。黄汲清基金工作人员,第一排左三至六王弭力、王泽九、孙枢、陈毓川;第二排左一至二王宗起、艾永德,右二禹启仁。


同研究生们在一起(1992),左起:肖文交、侯泉林、孙枢、谢翠华、李培军、任胜利。


与学生们在一起(2010),左起:邱振、陶辉飞、孙枢、王舒、由雪莲。

 

先后当选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199项国际工作组主席、太平洋科学协会(PSA)执行局委员、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期评估国际委员会委员兼分析研究培训系统(START)评估国际专家组主席,还担任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ICSU-SCOPE)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国际减灾十年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太平洋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孙枢先生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文所用素材主要来自:单家增  于洁整理的《孙枢60年工作侧影》,特此感谢!)


来源: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专知会员服务
124+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8+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包云岗 | 有点佛系的青年科学家
未来论坛
11+阅读 · 2019年3月26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Graph Analysis and Graph Pooling in the Spatial Domain
Arxiv
5+阅读 · 2018年1月17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专知会员服务
124+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8+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