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编译,转载须注明来源!
图像来源:网络
根据一项新研究,肥胖会削弱人的味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某些胖人吃东西根本停不下来,从而进入体重持续增加的循环。
研究中,变胖小鼠在前8周内,就损失了25%的味蕾。研究结果表明,体重增加不仅仅会改变食欲,还会从根本上改变对味道的感知。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食品科学家Robin Dando说:“肥胖本质上是非常复杂的,存在大量的不同因素会导致肥胖,我们认为味觉的改变也是原因之一,而且之前并没有人考虑这一因素。”
人们过去认为,比普通人更喜欢食物并且难以抵挡诱惑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但是这项发现与过去的认知不符。Dando说:“我认为更喜欢食物并不是肥胖的原因。”
多项证据表明,事实可能是相反的。对大脑活动的研究发现,身体质量指数(BMI)更高的人品尝食物后的愉悦感更低(以大脑反应衡量),所以可能需要吃得更多才能获得相同的多巴胺水平。另一项研究表明,味觉削弱的人更容易被甜食和富含脂肪的食物所吸引。
图像来源:网络
最近的发现表明,肥胖并不仅仅是在心理层面上对味觉进行了改变。
在该研究中,小鼠被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正常和高脂饮食。8周之后,高脂饮食小鼠的体重高过三分之一。研究人员发现,它们比普通小鼠的味蕾也少了25%。
味蕾含有大约50至100个三种主要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在感知5种主要的味道(甜、咸、苦、酸、鲜)中起不同的作用。这些细胞的更新速度很快,平均只存活10天。
这些发现表明,味蕾极其祖细胞对肥胖引起的炎症化学物质的损伤特别敏感,导致味蕾总体数量迅速下降。
该研究重点关注了一种特殊的炎症性化学物质,即脂肪组织直接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alpha),肥胖会导致这种物质增多,它能够作为身体细胞之间的信使。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基因改造而无法产生TNF-α的小鼠的味蕾并没有任何减少,即使体重增加了也是如此,这表明这种化合物是导致味蕾减少的罪魁祸首。
图像来源:《PLOS Biology》
该团队现在计划评估这个相同过程是否会发生在人体内。Dando说:“从生理学角度看,我们的生理机能肯定与小鼠不同,但是我们味蕾的工作方式非常类似,而且当我们变得肥胖时,导致味蕾损失的与炎症相关的因素是相同的。”
爱丁堡大学从事食物偏好研究的遗传学家Nicola Pirastu说,这项发现表明,肥胖可能会放大味觉感知的差异,而这种味觉感知会使人倾向于选择不健康的食物。他说:“如果将这项发现适用于能够自己选择食物的人类,那么这些人就会寻找热量更高的食物,而这就会导致一个反馈循环,味蕾减少,体重增加,再导致味蕾减少,再导致体重增加。”
Dando说,这项发现有助于我们设计出新的减肥方法,即更加关注味觉感知对人们选择食物的影响。
图像来源:网络
相关阅读: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