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人生!那些当选院士,又是ACM/IEEE 双料Fellow的华人学者们

2019 年 11 月 23 日 学术头条

昨日,2019年两院院士正式官宣,一时间抢占了各大媒体头条。


朋友圈也是一片沸腾,奔走相告,赶脚比自己中了大奖还嗨皮!


谁叫咱家导师就是这么厉害呢!!!



而就在最近,新一年度的IEEE/ACM Fellow也将正式公布。


作为学术届的顶级荣誉,不自然地就会将院士与Fellow作比较,到底哪个含金量更高呢?


学术君认为,同样是专业机构对学者的认可,考量标准不一,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但至于谁更厉害呢,都是业界大佬,都是吾等小(xue)辈(zha)学习之楷模!你们说是不是?


那么,对于IEEE Fellow与ACM Fellow而言,哪个更牛呢?


先来说说这俩有啥区别。


IEEE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全称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目前在全球拥有40万会员,它是当今世界电子、电气、计算机、通信、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领域最著名、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跨国学术组织。


IEEE各专业分会的出版物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学术刊物,也是各国电子电气领域科学家和学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首选之一。而在这几大技术领域中,IEEE发表的文献占了全球将近1/3。


IEEE Fellow则是协会最高等级会员,是该组织授予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每年由同行专家在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中评选出,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会员总人数的0.1%。


由于每年当选的IEEE Fellow数量较少,决定了当选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ACM


ACM是全世界计算机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组织。ACM Fellow设立于1993年,用于表彰在计算机领域有“异乎寻常贡献”的领先者。


ACM成员近10万人,其Fellow数目只占整个计算机协会的1%。ACM Fellow由同行评选,当选Fellow是极高的专业荣誉,当选者的成就对全球经济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CM Fellow也是全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从业者的标杆和领袖。


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163位学者当选ACM Fellow,而毕业于大陆高校的ACM Fellow有36名。


他俩究竟谁的含金量更高呢?


单从数量而言,IEEE Fellow每年入选学者不到300位,而ACM Fellow每年入选不到60位,由此显得ACM Fellow更为金贵。当然,IEEE覆盖的学科范围更广,包括了电气、通讯和计算机等多个领域。


另外,从两个学会增选Fellow的比例来看, ACM增选Fellow的比例更低。


实际上,在计算机领域,ACM Fellow有着更高的认可度。


看过了以上介绍,如果一位大牛,他不仅仅是ACM/ IEEE双料Fellow,还是院士,是不是就此走上了人生巅峰呢?这样的华人大牛又都有谁呢?




院士+ACM/ IEEE  Fellow






李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早在1998年,他就入选了ACM Fellow;2011年又成功入选IEEE Fellow;紧接着2012年,他因在数据储存和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1977年,李凯教授毕业于吉林大学,198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86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世界上第一个“图灵奖”获得者艾伦·佩利斯。后于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现任该校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他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工作。在计算机科学的三个核心领域里拥有最具影响力论文奖,包括国际计算机系统结构会议(ISCA)25年最有影响力论文,计算机语言设计与实现会议(PLDI)20年最有影响力论文,以及超大数据库会议(VLDB)10年最佳论文奖。


2007年,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同事李飞飞合作启动ImageNet项目,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图像识别知识库,推动了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学习的革命性发展。



今年新晋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丛京生,也是ACM/IEEE 双料Fellow,在2017年时还入选了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丛京生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990年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香宾校区(UIUC)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目前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校长讲席教授、领域定制计算中心主任、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实验室主任,并任北京大学-UCLA理工联合研究所共同主任。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和高能效计算与应用。2000年,因“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特别是在物理设计自动化、互联优化及FPGA集成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当选IEEE Fellow,并于2008年因“在EDA领域的重要贡献”当选ACM Fellow。


此外,他还因“在FPGA工艺映射方面所作的先驱性工作而对FPGA科研及工业界作出的重要贡献”获得了2011 ACM/IEEE A. Richard Newton Technical Impact Award in Electric Design Automation。他于2010年因“在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特别是FPGA合成、VLSI互联优化,以及物理设计自动化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IEEE电路与系统分会年度技术成就奖,并于2016年因“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高层次综合建立的算法基础”获IEEE计算机分会年度技术成就奖。他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这两个奖项的科学家。



2009年,他因对象视频表达与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及其标准化做出的贡献,当选IEEE Fellow;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因“对视频技术的贡献,及对计算在中国发展的领导力”当选ACM Fellow。


他就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知名计算机专家高文教授。1988年,高文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学博士学位。他曾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做过访问科学家。


高文研究的领域涉及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多媒体计算、视频编码与分析、计算机视觉等等。在面向对象视频编码、可伸缩视频编码、人脸与手语模式识别、AVS视频编解码国家标准等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他曾主持过20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顶级学术论文200篇,上过他课的本科生不计其数,他带过的博士也有百余人。



裴健在今年九月刚被任命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他是加拿大一级研究讲座教授(大数据科学领域)、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科学学院教授、统计与精算学系和健康科学院兼职教授,前华为首席科学家,还曾任职于京东。他是ACM(2015年)、IEEE 双料Fellow,还是ACM SIGKDD(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专委会)现任主席。


裴健于2002年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获得计算科学博士学位,于1991年和1993年分别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与硕士学位。


在数据挖掘、数据库系统和信息检索方面,裴健是学术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作者之一。因其在数据挖掘基础、方法和应用方面的杰出贡献,裴健曾获得数据科学领域技术成就最高奖ACM SIGKDD Innovation Award(ACM SIGKDD创新奖)和IEEE ICDM Research Contributions Award(IEEE ICDM研究贡献奖)。



李明,滑铁卢大学终身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同样为ACM/IEEE 双料Fellow,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主要研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平均复杂度,信息距离和生物信息学。


李明教授是研究Kolmogorov复杂性的权威专家,在研究算法平均复杂度、发现确定最低复杂度新方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为计算机科学领域一系列长期悬而未决问题的解决铺平了道路。


1980年,他以高中的学历直接考上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不久便到美国留学,获得康奈尔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在执教滑铁卢大学之前,他曾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哈佛大学担任过教职。他于2006年获得加拿大最高学术荣誉--“皇家学院院士”。


李明还是国际上极少数公认的计算机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超越其计算机领域,并应用在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哲学、物理学、统计学等方面。



周志华是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所长、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他分别于1996年6月、1998年6月和2000年12月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1月起留校任教。年仅29岁就入选“国家杰青”,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获得者之一。2006年,他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年仅33岁。


除了这些荣誉外,他还当选IEEE Fellow、APR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AAAI Fellow、AAAS Fellow、ACM Fellow等,斩获了国际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会士“大满贯”,刷新了大陆学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无数个“第一”。


2017年,他当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会议 AAAI 2019与 IJCAI 2021程序委员会主席,是中国内地首位担任此职位的学者。


2017年8月,周志华教授又成功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院士+ACM  Fellow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大牛,他就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姚期智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是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亚裔获奖者,并被誉为世界现代密码学的奠基人之一。



1967年,姚期智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理教授、教授。


1995年,入选ACM Fellow;199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0年,入选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2000年,入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3年成为美国科学发展促进会会士(Fellow,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2004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入选国际密码研究协会会士(Fellow,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yptologic Research);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期智是研究网络通讯复杂性理论的国际前驱,他是迄今为止荣获图灵奖殊荣的唯一华裔计算机科学家,他的学术贡献毫无疑问是极富开创性且影响深远的 。他在数据组织、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通信复杂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计算等多个尖端科研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而独到的贡献。他所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几乎覆盖了计算复杂性的所有方面,并在获图灵奖之前,就已经在不同的科研领域屡获殊荣,是计算机理论方面国际上最拔尖的学者。


都说姚先生前半生悄然努力无声,后半生获大奖无数,这样的人生履历,足以震撼世界!



另外一位大牛刚刚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就是国际著名数据库专家樊文飞。他还是英国爱丁堡/苏格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长江学者。


樊文飞, 英国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主任教授,国内任职北京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2012年,樊文飞当选ACM fellow。


樊文飞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硕士)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任职爱丁堡大学前为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他曾获得欧洲研究委员会ERC Advanced Fellowship (2015)、 英国Roger Needham 奖(2008)、海外杰出青年学者(2003)、美国 CAREER Award(2001), Elsevier网络科学刊物年度最佳论文和最杰出作者奖(2002)。


他还是国际数据库领域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满贯”得主之一,囊括了数据管理四大国际顶级会议的时间检验奖和最佳论文奖:Alberto O. Mendelzon时间检验奖/ACM PODS十年最佳论文奖 (2010和2015), ACM SIGMOD (2017)、VLDB(2010)和 ICDE(2007)最佳论文奖。


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在数据库理论与系统两个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的学者之一,被认为奠定了大数据计算复杂性的基础,重塑了数据质量研究领域,并开创了半结构化数据约束理论的研究方向。 




ACM/IEEE Fellow



以下学者除了多个Fellow加身,说不定也是未来的院士哦!


刘欢

IEEE/ACM/AAAI Fellow。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信息学与决策系统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社会计算、人工智能,以及真实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问题。


罗杰波

ACM/IEEE/ IAPR /SPIE Fellow。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曾任柯达研究院资深首席科学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信号和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以及众多相关交叉学科。


杨强

ACM/ IEEE/IAPR/AAAS/AAAI Fellow。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香港科技大学新明工程学讲席教授、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系主任,大数据研究所所长 。同时是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于2013年7月当选为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Fellow,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芮勇

ACM/IEEE/ IAPR/ SPIE Fellow,还是国际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曾在微软任职18年,加入联想前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领导人工智能团队和研究院所有工程团队


刘云浩

2015年入选ACM Fellow;2014年,入选IEEE Fellow;2013年获ACM主席奖(ACM Presidential Award)。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他还担任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物联网、普适计算和本地化,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RFID)和分布式系统。


刘兵

ACM/AAAI /IEEE Fellow。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教授,获爱丁堡大学获得人工智能博士学位,是Web挖掘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他最著名的是对情感分析(或叫观点挖掘)和揭示虚假观点的研究。2013年当选为ACM 数据挖掘特别兴趣组 SIGKDD 主席。他在 KDD-1998和KDD-2004 发表的两篇论文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获得了KDD经典奖(Test-of-Time award)。




说完了以上这些大牛,今年又会有谁当选ACM/IEEE Fellow呢?你家导师能上榜吗?


别急!AMiner学者星探ACM/IEEE Fellow预测功能下周即将全新上线


你家导师,你女/男友他导师,你家娃他导师……都能测!


下周一,咱们约起哈!


相关阅读:

中科院2019年院士增选名单“官宣”!平均年龄55.7岁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ACM Fellow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授予资深会员之荣誉,表扬对于计算机相关领域有杰出贡献之学者,审查过程十分严格,每年遴选一次。全世界共有五百多位ACM Fellows,华裔院士二十余人。华裔院士名单如下:Yong Rui (芮勇) [1-2] 、Jin-Yi Cai(蔡进一)、Andrew A. Chien、Tse-Yun Feng、Jiawei Han(韩家炜)、Wen-Mei Hwu(胡文美)、Simon Lam、D.T. Lee(李德财)、John A. N. Lee、Ruby B. Lee(李佩露)、Kai Zhen(李凯)、Yi-Bing Lin(林一平)、C.L. Liu(刘炯朗)、Chung-Jen Tan、Benjamin W. Wah(华云生)、Jeannette M. Wing、Chak-Kuen Wong(黄泽权)、Andrew C.-C. Yao(姚期智)、XiaotieDeng(邓小铁)、Philip S. Yu、Harry Shum(沈向洋)、Ming-Syan Chen(陈铭宪)、 Peter Pin-Shan Chen (陈品山)、Wenfei Fan(樊文飞)、Tao Jiang(姜涛)XiaoDong Zhang(张晓东)、Yunhao Liu(刘云浩)及 Zhi-Hua Zhou(周志华)。2008年,我国著名学者高文教授成为第一位当选时在中国大陆任职的ACM Fellow。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CCL 2019】刘康、韩先培:做失败科研的10个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19年11月12日
消失的千人计划
算法与数学之美
13+阅读 · 2019年4月30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2018 ACL fellow 出炉,5人上榜,无中国学者
专知
4+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AliCoCo: Alibaba E-commerce Cognitive Concept Net
Arxiv
13+阅读 · 2020年3月30日
Arxiv
4+阅读 · 2019年12月2日
Visualizing and Measuring the Geometry of BERT
Arxiv
7+阅读 · 2019年10月28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22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CCL 2019】刘康、韩先培:做失败科研的10个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19年11月12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