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信息,你看了吗?

2019 年 5 月 13 日 知识分子

人类的本质还可能是仓鼠! 图源:pixabay.com


撰文 | 凌佳欣  任雯缨 谢家彬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本科生)

责编 | 李婷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副教授)

图编 | 谭雁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研究生)


      


这些年,关于人类本质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鸽子和复读机之争不了了之,半路又杀出来个柠檬精和王境泽。


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人类的本质还可能是仓鼠


人类囤积物品,就像仓鼠囤积粮食。双十一、女王节这种消费节日到来时高校里爆仓的快递,室友steam仓库里打折购入的库存游戏,你阅览器里从未打开过的未读图书,再加上那句著名的口号“囤书一时爽,一直囤书一直爽”……


其实,囤积是一种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适应性行为,是一种正常的行为。然而当囤积超过了正常限度就成了过度囤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囤积的对象已经从物质发展到了信息,总是过度获取或不能丢弃当下用处和价值不大的信息资源。


例如,微信收藏了一大堆“深度好文”却没时间读,关注了一大堆公众号却攒了几百条未读,收藏了一大堆表情包却不会一一使用,都是这方面的例子。有多少人转发收藏“🐎一下”,但是事后根本不去看,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有信息囤积的行为呢?


根据焦虑依恋理论,随着文化工业的形成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信息资源的生产和传播速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人类生活在一个被信息包围的时代。所处的环境中信息太过繁杂,让人类产生对自己依恋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因此,人类对于信息的获取从使用价值转移到非理性的诉求上,希望通过囤积信息这种方式来缓解焦虑。


另一方面,囤积物质能够使得个体在社会群体中占有社会和生理资源需要方面的优势。它和个体的攀比、从众行为有关,这些行为使得处于缺乏客观标准群体中的个人能获得对自我的评价标准。


归根结底,囤积行为大部分与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焦虑感有关。


为了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信息囤积行为,我们对某985高校在校学生展开了随机抽样调查,关注大学生信息囤积的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


大学生到底多爱信息囤积?


大学生信息囤积现象虽较普遍,但从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一周收藏的信息并不多,收藏0-5条信息的学生比例最大。大部分学生出于自主获取信息或个人发展目的而关注的公众号数量也在0-10个以内。


图1 该校学生一周收藏的信息数量


单从这一个问题来看,似乎该校学生的信息囤积问题并不是很严重。但是,如果我们把一周收藏的信息和事后基本完整看过的信息进行交叉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事实并不如此。研究表明,事后会完整看完所有收藏信息的学生只占57.4%。也就是说,超过四成人都会收藏一些事后并不会去看的信息。


那么,那些事后会去看的信息,又是隔了多久才去看的呢?图2可见,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会在一天内去看那些囤积的信息,而且有将近三成的同学会拖延7天以上的时间再去看这些信息。



图2 收藏后查看信息的时间间隔


在 “囤积信息后不看” 的原因(图3)中,“忘记了” 是头号原因,也有超过半数人认为“没时间”也是原因之一,还有近四成的学生表示回看那些信息“很麻烦”、“懒得看”。


 图3 信息收藏后不看的原因


个案访谈的受访者中,也有多人表示“收藏了不看”的原因在于收藏的信息太多了看不过来,索性就不看了,并且每天都会看到新的想要收藏的信息,旧的就更抛之脑后了。


信息囤积的性别差异


我们的调查表明,信息囤积的表现与性别有关,不同性别的人在囤积信息数量、信息类型偏好、阅读的拖延时间、阅读方式上均有不同。


1)囤积信息数量:女生更容易囤积信息。男女在一周收藏的信息数量上略有差别,男生收藏的信息数量稍少于女生,男生出于自主获取信息或个人发展目的关注的公众号数量也少于女生。


2)信息类型偏好:男女生对于更倾向于收藏哪类信息差异并不是很大,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就是对男生而言,倾向于收藏人际和情感关系处理类的多于收藏文艺娱乐类的,女生则相反。可见这届男孩子在锻炼求生欲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男女生收藏之后更愿意看的信息类型差异则较大,虽然大家都最愿意看本专业学科知识,但愿意看新闻社评信息的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愿看品质生活安利类信息的女生比例也远高于男生。(图4、5)


图4 男女生更倾向于收藏的信息类型


图5 男女生收藏后更愿意看的信息类型


3)拖延时间:在较短时间内会去看的男生比例总体高于女生,而在一周后、一月内会去看的女生比例远高于男生,可见女生比男生在阅读囤积的信息上更拖延。


此外,我们发现,信息囤积与物质囤积有正相关性,信息囤积较多的大学生物质囤积一般也较多,而且对物质囤积抱有更多的积极评价,即一周收藏网络信息越多的人,在生活中也越有可能更喜欢囤积物品,且目前囤有的物品也越多。


信息囤积会增加心理压力吗?

or 因为心理压力才囤积?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心理压力量表,得分越高压力越大。从基本数据来看,有57%的学生处于中度心理压力,18%的学生处于高度心理压力,说明大学生整体心理压力水平较高。


压力程度与信息囤积数量和阅读信息拖延时间均有关。压力越大的学生越倾向于收集更多的信息,其中有高度心理压力的学生一周收集30条信息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生。压力轻的同学倾向于在三天到一周之内看完信息;压力较大的同学拖至一个月及以后的信息比例较大。说明心理压力越大,信息囤积后的拖延倾向越严重。


从图6中可以看出,心理压力大的学生,特别是重度心理压力的人,倾向于收藏本学科和其他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新闻社评等严肃信息的比例高于心理压力程度轻的人。而心理压力程度轻的同学,收藏文艺娱乐类、品质生活安利类等信息的比例要更高。


图6 压力程度和收藏信息偏好


 此外,我们发现除了信息囤积,压力越大的学生,其物品囤积的倾向也更加明显。


虽然我们的数据结果显示,压力越大的学生越容易有囤积和拖延行为,但是在访谈中学生并不认为信息囤积会反过来增加 “负罪感”、“焦虑感”等心理压力,原因主要如下:


1.  信息囤积的成本很低,又很方便,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不收藏白不收藏”。


2.  信息囤积会给囤积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这种心理安慰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万一我以后用得到”的未来安全感;另一种是自己已经付出一定努力的自我安慰感,即“虽然看不看是另一回事,但起码我收藏了”。


3.  囤积者实际上对囤积的信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大部分囤积的信息其实都是可有可无的,看了锦上添花,不看也并不会怎么样。


 当代大学生为何要囤积信息?


当代大学生由于对于自我认识及评价不清,想要通过信息囤积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寻求自我提升和个人发展。


从前文图4、图5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受试学生而言,无论是最愿意收藏的信息类型还是事后最愿意去看的信息类型,占据榜单前两位的都是本专业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类信息。而且最愿意收藏的信息一题中,有78%的受试学生愿意收藏本专业学科相关知识,60%学生愿意收藏技能学习类知识,比例已经超过了半数。


而且在个案访谈中,受访者也表示最经常囤积的信息类型是自我提升类和实用类信息。自我提升类信息有如何减肥、如何养成好习惯、如何提高气质和书单影单之类,实用类信息有日后有用的观点和新闻、送礼指南等。


这些都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囤积行为是出于一种明显的自我提升心理,而在收藏这些信息时他们也潜意识地赞同、接受了这些信息蕴含的评价指标,比如减肥类的信息暗含了对瘦削身材的正面评价,如何养成好习惯、好气质类信息蕴含了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好习惯、什么气质才是好气质等评价指标。通过收藏大量的信息,他们不断地建立自己的自我评价体系,并根据这套体系去寻求自我提升。


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信息过载的网络时代,信息囤积成为大学生寻求心理安慰,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


制版编辑 | 皮皮鱼


更多精彩文章:


为什么女生爱用这些照片当微信头像?


餐馆打工7个月,这位女博士写了一本书




点击“阅读原文”,与知识分子一起悦读2019。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成立于2003年4月,由原社会学系、人口学系合并而成。现任院长为冯仕政教授。

本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李景汉、吴景超、陈达、全慰天、陈文仙、戴世光等老一辈社会学家即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优良的传统和坚实的基础。此后,在人口学家刘铮、邬沧萍和社会学家郑杭生等先生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学于1974年在国内最早正式创办人口学学科,接着又第一批恢复重建社会学二级学科,第一批启动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率先创办老年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本院逐渐发展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培养体系完整,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政启民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社会学教学和研究重镇。

院内各学科各机构发展历程(1974年至今)

本院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的建设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打造理论与实践并重,兼顾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科学研究高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决策咨询平台。

目前,本院下设社会学系、人口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人类学研究所、老年学研究所。设有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与人口管理方向)、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人口学,老年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7个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点(MSW)1个;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老年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6个博士点;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社会学,人口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两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一个北京市重点研究基地。

本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63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30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多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等重要学术领导职务,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刘新、谢宇、赵鼎新、周雪光等国际知名教授担任我院兼职教授,Don Trieman、Andrew Walder、Ethan Michelson、林楠、饭田哲也等国际知名教授曾在我院担任外教。

本院办有《人口研究》、《社会学评论》、《社会建设》三本专业期刊。创建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等多个大型连续性社会调查。创设了十余个常设性、品牌性学术活动。本院以上述专业期刊、社会调查项目和品牌学术活动为抓手,积极打造一流学术平台,既为本校社会学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全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院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致力于团结国内外同行协同创新,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其中,CGSS在国内首开共享数据之先河,至今已向全社会开放8个批次的数据。CEPS和CLASS数据亦已开放。上述社会调查数据库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25000人,其中海外用户超过一半。牵头组建的中国社会调查网络(CSSN)联合全国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国内社会学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发起成立东亚社会调查(EASS),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社会调查合作组织ISSP。两个重点研究基地均向国内外同行开放课题申请和驻所研究。三个专业期刊和所有学术活动均广泛邀请国内外学者参与。

本院积极利用专业优势,发挥资政启民作用,为全国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多位教授担任中央部委以及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咨询专家,多次向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提交咨询报告,并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本院还通过公益慈善项目、网络公开课、专业社会实践等形式直接参与社会建设、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弘扬中外优秀文化,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本院致力于提供国内一流的,同时具有国际影响的社会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担当,专业基础扎实,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能够胜任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90人,硕士研究生80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MSW)80人,博士研究生35人。学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吴玉章奖学金等重要奖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等重要活动中多次取得包括特等奖在内的佳绩。培养了刘延东、刘强东等知名校友。

本院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国(境)外交流机会。与南加州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墨尔本大学、南安普敦大学、卡迪夫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日本广岛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境外高校有联合培养项目,与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等学校有密切的学生交换关系;每年有来自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多位教师赴我校国际小学期开设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老年学、社会工作、社会医学等方面的课程。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WWW2020-UIUC】为新闻故事生成具有代表性的标题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0年3月18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95岁的查理·芒格,一周读二十本书
三联生活周刊
7+阅读 · 2019年5月22日
知乎八年,大而不美
新榜
7+阅读 · 2019年1月26日
教辅巨头沉浮录(1978-2018)
创业家
3+阅读 · 2019年1月8日
网络舆情分析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20+阅读 · 2018年10月18日
领域应用 | 推荐算法不够精准?让知识图谱来解决
开放知识图谱
5+阅读 · 2018年6月5日
机器学习各种熵:从入门到全面掌握
AI研习社
10+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如何用Python从海量文本抽取主题?
AI研习社
7+阅读 · 2017年7月6日
已删除
Arxiv
32+阅读 · 2020年3月23日
Arxiv
20+阅读 · 2019年9月7日
Object Detection in 20 Years: A Survey
Arxiv
48+阅读 · 2019年5月13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95岁的查理·芒格,一周读二十本书
三联生活周刊
7+阅读 · 2019年5月22日
知乎八年,大而不美
新榜
7+阅读 · 2019年1月26日
教辅巨头沉浮录(1978-2018)
创业家
3+阅读 · 2019年1月8日
网络舆情分析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20+阅读 · 2018年10月18日
领域应用 | 推荐算法不够精准?让知识图谱来解决
开放知识图谱
5+阅读 · 2018年6月5日
机器学习各种熵:从入门到全面掌握
AI研习社
10+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如何用Python从海量文本抽取主题?
AI研习社
7+阅读 · 2017年7月6日
相关论文
已删除
Arxiv
32+阅读 · 2020年3月23日
Arxiv
20+阅读 · 2019年9月7日
Object Detection in 20 Years: A Survey
Arxiv
48+阅读 · 2019年5月13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4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