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实业有限公司是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倡导和大力支持下,全球浙商总会牵头并联合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 500 亿元人民币。首批股东包括银泰集团、苏宁易购、中通快递等众多国内各领域行业龙头企业。
刘青辉
本次分享嘉宾之江新实业高级法务经理 刘青辉 律师,曾就职于冀东发展集团、银泰集团,资深法务专家。专注于境内外投资并购、融资,公司治理和知识产权。(上篇见《如何增强公司持久力?公司治理、知识产权、合同管理三要素至关重要(上)》)
知识产权中的商标权
注册一家公司,要想经营必须要有个商标。对外宣传,这时候如果你不注册商标,你就不具有商标专用权,别人也可以用类似的名字,类似的名字或者相似名字进行宣传的时候很容易形成混同,在进行维权的时候成本是非常之高的,因为你不具有商标专用权。
所以,在公司成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股权结构,稳定的公司治理结构。然后要立即去注册一个商标,越早越好。
现在注册一个商标难度非常高,能想到的汉语名字、英文名字,会发现很多都已经被别人注册了。这里有一组数据:现在注册一个新商标的成功率是 30%—50%。
商标注册不仅难度是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商标注册周期非常长。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审查应当自审查之日起九个月内形式审查,最长还可以再延长三个月,如果审查顺利,安排公告,公告期也为三个月,公告期内,如果没有第三人提起异议,公告期满次日起商标正式注册,那么核准正式注册以后,在 1 到 2 个月内可能发放商标注册证。
从目前来看,要想注册的商标,在极为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将商标证拿到手。当你注册商标被驳回的时候,也许你还要进行复审,这一系列程序你会发现时间成本真的很高。
但在一年左右公司已经注册了,不可能不进行公司经营,还要用商标的,当你使用的商标发现被商标局驳回,别人注册了类似商标,那么你就可能涉及到侵权,整体来讲法律风险也是相对较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注册自己的商标。
我们应当注册哪些商标呢?
注册商标最好要注册四类商标,第一中文商标,第二英文商标,第三图形商标,第四组合商标。
想注册商标的话,形式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具有显著性就可以提交注册,但是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我们前期一定要做商标调研和商标检索,看有没有类似商标阻碍你的注册。如果发现相同或类似商标,一定要另外选择相对成功率较高的商标注册,不然时间成本较高。
当商标注册申请提交之日起六个月或者七个月以上的时候,发现被驳回了,这个时候要重新来,白白浪费了半年多的时间。
什么是类似商标?到底多类似会被商标局驳回呢?
首先来看正中央的银泰商标是一个组合商标。银泰汉字,银泰拼音,图形这三个元素,任何一个元素拿出来单独注册商标都是可以的。左边三个商标,寅泰建设,伊泰,印泰以及右边的三各商标,都被商标局认定为银泰商标的类似商标。
是不是一件商标注册以后就可以无限制使用了呢?当然不是。根据最新的国际尼斯分类,将商标分为 45 个类别,你需要要选择类别进行注册,当你的商标不在某个类别注册的时候,别人依然可以使用,比如说,36 类:投资金融类;35 类,商业零售类;25 类,衣服鞋帽类......
这些类别只有你在这个类别注册的时候,你这个商标在这类别是受到保护的,除去这个这类别之外是不受保护的。但是驰名商标除外,只有驰名商标是可以跨类别保护的。
哪些类别是必须要注册的?哪些类别是可以不注册的?我将商标类别分为三类:第一是核心类别;第二是重要类别;第三是防御性类别。什么是核心类别?比如说投资公司必须注册 36 类投资金融类。
什么是重要类别?比如说投资公司投资了一个商业,那么它就必须注册 35 类和 37 类,35 类商业零售类,37 类是地产类,这是重要类别。什么是防御性类别?比如服装行业,可以将第 3 类、14 类布料饰品类都可以注册,在相关或者非关联类别中都有布局的话,这就属于防御性类别。
合同管理
合同是我们最常见的法律文本,是不是一定要找律师审合同,这个合同才能用呢?律师审过的合同并不能完全排除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业务人员是最了解合同的,业务人员、内部人士如何在总体上去做合同审查呢?归纳起来为两点:一个是形式审查,一个是实质审查。
当我们拿到一个法律文本的时候,到底要看什么才能降低我们的风险?
首先,从形式上看。合同前置审批流程有没有?文本表达是否严谨?语言有没有问题?比如 100 万的合同,100 万的合同要总经理审批,如果总经理没有 100 万合同的事项审批,那必须要求补充,或者相关人员审阅。另外合同中的错别字往往会引起歧义。
合同常见不规范的点还有什么呢?很多合同在文本中记录着有合同附件,但是审的合同竟然没有附件。在合同的形式上是否完整,往往是我们审查的重点。
第二个是实质审查。那么实质审查我们要看什么呢?首先看内容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完备,是否明确,是否严谨,合同权利义务的约定是否明确。
有一个步骤不能省略,那就是合同主体审查。当我们与一家公司、一个自然人签署合同的时候,一定要做的工作——背调,在天眼查或者企查查这样的网站上看这家公司是否持续在运营,是否是一家真实存在的公司。
比如说当我在检索到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 1 万或者 2 万块钱,和你做 100 万的生意,同时这家公司还放在异常经营目录里,或者是公司已经经营到期,或者公司现在面临着众多的诉讼,这些都是影响我们签约的重要因素。
举个例子,比较形象的表达出到底什么是完备、严谨、可执行。首先合同中约定,贵公司应当在本协议签署后 30 日内,将本协议正文中约定的价格共计 4 万元人民币电汇至 A 公司。
这个如果是一个服务合同的话,A 公司无论干的好与不好,都在协议签署后 30 日内把钱打给 A 公司。什么都没干,不知合同有没有没履行,就把 4 万块钱打到 A 公司吗?显然是不能的,来看我们修改之后的表达。
公司应当在 A 公司提交报告后 15 内进行验收。服务类的合同最重要的就是验收环节,也就是说只有验收合格,而且这种合格标准是确定的并且是我们书面认可的时候,才能达到付款节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明确、完整。
以法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这里分享一个案例,法院执行程序中的上市公司股权并购项目。大家都知道在做股权并购的时候,尤其是上市公司股权,必须履行证监会的监管程序,但这个案件又是在执行程序中,必须遵循法院相关规定,当我们遇到这种法律上的冲突的时候,对业务人员或者公司经营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僵局,很难逾越的障碍。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股权拍卖过程中如果涉及到证券法相关规定的时候,要终止拍卖(终止拍卖后无法取得确权文件)。
而证监会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也会提到类似的情形。当超过发行股份 30% 的时候,要按照收购管理办法第六章的规定申请豁免(申请豁免必须具备确权文件)。在这里便形成了一个法律冲突的僵局。
参与竞拍前我方持有的股权比例是 29.9%,只要参与竞买股权就肯定会超过 30%,但是在拍卖过程中拍卖终止的话,无法拿到超过 30% 比例股权的确权文件,更无法向证监豁免。
这样的法律冲突,无法协调证监会、最高人民法院去解决这个问题。法律不会因为一个个别的事情去修改,即使修改法律短期内是不可能完成,但是项目需要持续推进的,涉及到 2 亿左右的债权能否尽快实现。
这个问题如何从法律思维的角度去解决呢?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首先从法律主体入手,这里面涉及哪几方法律主体呢?涉及人民法院,证监会、产权交易中心、债权方和债务方。涉及到这几方中,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去找谁或者协调谁能解决?
人民法院和证监会依法办事,因此我们无法协调这两方解决。债权方和债务方无能力解决此事。这时候我们只能考虑产权交易中心。最终我们通过与产权交易中心协商,出具了非正式只在特定审批情形下有效的文件提交证监会后,才完成了后面的审批,最终取得了竞拍股权。
因此,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分析法律主体。比如说上述提及的五方法律主体,选择能解决问题的法律主体作为突破口。
第二个是法律关系。哪一些法律关系可以突破和不可以突破?比如证监会的审批要求是不可以突破的,人民法院的规定也是不能突破的。但并不妨碍你在过程中选择相对简单的法律关系寻找突破口。产权中心,机制相对灵活,有更多的沟通空间。
以上从法律要素、法律思维的角度论证了如何让一家创业公司更具有持久力。归根到底只有两句: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公司运营和成长的时候,一定要看全局、看长远,才能立足发展。当每一个细节都规范化处理的时候,才有更持续的发展。
* 更多创投精选文章,戳下方【桔子洞见】:
推荐阅读
2019 年首次读者调查问卷
IT桔子正式启动【2019 年首次读者调查问卷】,离您近一点,也让您更好地走近我们。问卷仅 15 个选择题,大约需要 3 分钟完成。
为了感谢您所付出的时间——我们将赠予填写问卷的读者每人一张 IT桔子数据库月会员卡(价值 199 元),每个有效问卷对应的邮箱限领一张。已成为会员的用户,可选择获得市场十大活跃投资机构的【机构拆解解读报告】,包括 IDG、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等。
注:
奖品发货时间为问卷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约为 5 月 20 日。
内容交流、转载、合作等,请添加微信好友“大王管不住嘴”(ID: dawanggbzz),加微信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完成问卷领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