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项小鼠研究揭示了一种抹去大脑中记忆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特定的记忆可以被加强或者削弱。科学家称,人类距离拥有充满阳光的纯洁心灵又更近了一步。
最近的一项小鼠研究揭示出特定声音会搅动恐惧记忆的原因,并实现了一种从大脑中删除这种记忆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称,这项发现可以被用于加强或削弱特定的记忆,同时不影响其他记忆。他们说,这可以帮助认知减退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清除他们的恐惧记忆(比如狗吠声)的同时不会影响有用的记忆。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合作者Jun-Hyeong Cho说:“我们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选择性地只对病态的恐惧记忆进行处理,而不会影响其他适应性的恐惧记忆,因为这些记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有帮助的。”
在过去的同类研究中,科学家们曾尝试了各种技术,包括脑部扫描、人工智能、使用药物,以及实现在哺乳动物中引起联想记忆的外部解码等。这项研究是目前最新的。该研究发表在近日的《Neuron》上,由Cho和他的同事Woong Bin Kim完成。研究团队使用基因修改的小鼠测试两个大脑区域之间的通路,分别是处理特定声音的区域和与情绪记忆相关的区域(杏仁核)。
Cho说:“我们可以对将特定信号传输至杏仁核的通路进行标记,所以能够确定当小鼠学会对某个特殊声音产生恐惧时是哪个通路被改变了。就像是一堆电话线,每个电话线都向杏仁核传输特定的信息。”
在实验室的第一部分,研究团队让小鼠分别听高音调和低音调的声音。但是,当高音调声音响起时,研究人员会对小鼠进行轻微电击。当高音调声音再次响起时,小鼠会感到恐惧,而当它们听到低音调声音则不会有这种表现。
之后研究人员分析了高音调和低音调的声音进入小鼠大脑的通路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对于被电击的小鼠,高音调通路的联系变得更强,而低音调通路则没有变化。
研究团队发现,如果小鼠重复听到高音调声音却没有被电击的话,那么这种恐惧感就会消失,这个过程被称为恐惧消退。
Cho 说:“恐惧消退是暴露疗法的心理基础,这种疗法被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但是,在暴露疗法之后,比如两个星期,恐惧会再次自发地出现。”
他补充说:“这项新研究提供了一种解释:即使在恐惧消退之后,小鼠体内高音调的神经通路仍然很强。恐惧消退并不是将恐惧的记忆消除掉,而只是暂时将其隐藏起来。”
但是研究团队发现,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可以真正地将不愉快的记忆删除掉。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病毒将基因注入到小鼠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元中。一旦基因进入细胞,它们就会生成光敏蛋白(在生命体内能够应答光信号而产生生理学反应的蛋白),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控制神经元的活动。
研究人员将拥有恐惧记忆的小鼠的与“高音调”通路相关的神经元曝露于低频光之下,这种方法能够减弱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结果,这些小鼠再听到高音调声音时不再感觉恐惧了。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Peter Giese说,将该方法用于帮助精神病理学患者目前来说还为时过早,将光遗传学技术应用于人类是不道德的。他说:“我不明白怎么才能将这种方法用于人类。”
然而,Giese承认这项研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不仅仅加强了人们对恐惧消退的理解,也强调了在记忆形成中加强神经元联系的重要性。此外,该研究展示了一种逆转记忆过程的方法。
他说:“这真的可以说是删除记忆了。”
相关阅读: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