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件评估正在坑害这一代科研人才

2017 年 11 月 13 日 科学网 周耀旗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定量评估的直接后果就是奖励用简单劳动的方式来做复杂劳动。也就是说,能肤浅的决不深入,能跟风的决不立异,能保守的决不冒险,微创新为主,发论文至上。


记件工资是早期资本主义时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它表面上挺合理,按劳分配 。但由于资本家以此来尽量减少成本,而工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很低的工资条件下工作很长时间,导致了臭名昭著的血汗工厂。但追求数量的后果往往是质量的不稳定,因为即使是熟练工人他也可以通过偷工减料来谋取最大的利益。现代社会对质量的追求使记件工资越来越不流行。目前发达国家的记件工资主要局限在一些对质量要求不高、或者质量能够保证、能够精确测量的简单劳动例如农业、呼叫中心、卡车驾驶、数据输入员等。

科学研究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它与提出问题 、用创新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相关。科学研究据说是、至少在可见的将来是为数不多的智能机器人无法替代的工种。这样一个复杂的劳动按道理应该由一个复杂度相匹配的评估方法来衡量。


的确,当我在美国从助理教授升为终身副教授时,评估是通过自我陈述,同事推荐,匿名同行评审,系内委员会,系主任,学院委员会,院长,大学委员会,和校长等多个关口的层层把关,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结束评估。


美国终身教授的要求是在研究,教学,和服务三方面中至少有一面是杰出(excellent),其它方面满意(satisfactory),而我当时大学对副教授杰出的要求是要有国内外发表、同行审议的学术文章,在国内有初始声誉(Record of nationally and/or internationallydisseminated and peer reviewed scholarship ,Emerging national reputation),这是一个非常定性的指标。匿名同行评审非常关键,因为隔行如隔山,只有同行才能对你的成果在创新、科研声誉、行内影响力有真正的了解,而匿名是讲真话的必要条件。

很不幸的是国内现在大多数地方对科学研究进行非常简单的定量评估:论文数、专利数、基金数等等,唯一和质量有半毛钱关系的是所谓的杂志分区及影响因子,而对工作本身没有任何真正深入、仔细的匿名专业评估。这不仅仅从不久前周程博客公布的教师职称晋升的规则可以看到,而且许多项目特别是地方上项目的申请书及验收充满了定量的指标。我见过发表论文100余篇,专利5个以上之类的指标。在发展技术上有定量指标可以理解,但基础研究评估的定量化就是变相地把复杂劳动简单化。

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定量评估的直接后果就是奖励用简单劳动的方式来做复杂劳动。也就是说,能肤浅的决不深入,能跟风的决不立异,能保守的决不冒险,微创新为主,发论文至上。论文审稿能找圈内朋友,决不找外人,因为发表论文的目的只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让匿名审稿人免费帮助提升质量的机会。


片面地追求影响因子已经导致某些容易出Cell,Nature,Science的热门领域在全国上下重复投资,而国民经济急需的其它方方面面得不到应有的全面发展,难道有几朵花的春天吗?更糟糕的是有些大课题组是论文生产线:每个学生只负责做一小部分同样的重复性劳动,以此达到论文产出的极大化。我在美国的同事说他经手的国内某些名校名师的学生虽然是Nature第一作者也只会一点点东西,一切要从头教起,这不是在培养科研人才而是在训练技术民工。

追求数量会损害质量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宏观来讲,过去片面追求GDP数量种下了如今环境被破坏的恶果,现在国家认识到了,开始重视了,追求可持续的发展了,但环境的破坏可能需要好几代人才能恢复!现在简单评估正在坑害这一代科研人才,难道需要几代才能醒悟吗?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耀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2757-1084861.html


更多阅读

关于科研评价指标功过是非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来科学网不限时在线访谈说说吧

科研评价问题在于把无必然因果指标与其质量挂钩

科技评价失灵与科研诚信的恶意透支

【学术评价】最好不评,尽量少评

在科技部“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座谈会上他讲了三点不足

中国教授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很难评价

我们一定要评价吗?

一个学者关于科研评价的“就事论事”:国人很多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单兵素质差、团队协作更不成样子

关于高校科研评价的几个疑问

99%的学者不是每年都发表学术论文

优质研究综合指标:Nature Index

看看美国大学怎样对教师分类评价

在理想主义已经被视为异端的今天,人们只能通过凛冽的数字来评价、考核科研工作者,而看不到真正富有精神和理想的内心

中国人的智慧真的低到只能用SCI评价论文?

把建立在影响因子上的SCI评价体系推倒重来

二三流学校教师科研的生存之道

做科研和造指标是大不相同的两个职业

“闹心”的教师考核

当年量化考核,让我错失创业机遇


关注我们

微信号:sciencenet-cas (←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纽约大学】最新《离散数学》笔记,45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29+阅读 · 2020年5月26日
【2020新书】数据科学:十大Python项目,24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14+阅读 · 2020年2月21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最美的圣诞节礼物:顶尖AI专家推荐9本好书
新智元
5+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如何?
大数据技术
9+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为国庆献礼:无人智能系统,守护祖国海空长城
深度学习大讲堂
7+阅读 · 2017年10月2日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TOP10榜单及行业薪酬大曝光
人工智能机器人联盟
4+阅读 · 2017年9月17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4月9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3月28日
Arxiv
7+阅读 · 2017年12月28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