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河南“梵高奶奶”在全世界都出名了!70岁开始学画画,香港开画展,上《鲁豫有约》,强势圈粉陈丹青!她却说:我只是个农民啊~

2017 年 9 月 16 日 MOOC 益美君

| 全文共2289字,建议阅读时长2分钟 |

 

转载公众号:益美传媒

微信号:YeeMedia


这世界有一种人的存在,就是来告诉你

如果努力有用的话,要天才做什么

“梵高奶奶”70多岁了,才开始画画

她到今天不明白自己跟梵高有什么关系

她甚至不承认自己是个画家

“我就是个农民啊”

▲奶奶在家中作画日常


奶奶名叫常秀峰

生活在河南

凭着一股可爱劲儿,闯荡江湖

在她的画里,没有高深莫测的构图

但你会瞬间被暖到,想吃

画里的鲜草莓,甜红薯,红彤彤的山楂··


想到麦子地里打个滚儿


想和画里的小哥哥,小姐姐聊聊天儿


奶奶从不临摹画,

她会傲娇的用河南话告诉你

“咦?种了一辈子地了,还能不记得啥样?”



NO.1


2003年

奶奶被儿子接到广州的家中

眼前绿油油的群山

黄灿灿的玉米地

变成了陌生的高楼大厦

奶奶有一个3岁的孙女

她没有经历过农村的贫穷,丰收的喜乐

她对这无人问津的一切充满好奇

▲奶奶拿孙女的蜡笔画的家乡第一件记忆——草莓


奶奶不识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我给你画吧

大蒜,山芋,红薯,堰塘,

玉米,草莓,辣椒,蚕蛹··

▲奶奶为孙女画的家乡的蚕蛹


无心插柳柳成荫

转眼间

奶奶的画作已经积攒了几十幅

74岁的奶奶

以画家的身份出道了!



NO.2


奶奶将自己的生平都呈现在画上

一笔一笔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1929年

奶奶出生了

自从记事起,

自家门口就种着一棵高大的榆树

榆树到了夏天可以庇荫

结出的榆钱

是童年记忆里的美食


童年幸福的日子是短暂的


1941年河南旱灾,

1942年河南蝗灾

奶奶笔下

人的脸都是面黄肌瘦的

据儿子江华统计

画上的蝗虫有逾千只

扑压压而来令人窒息

仔细看

蝗虫的翅翼扑闪很生动

生动而悲惨 


奶奶清晰的记得

逃荒那天在篮子挑着的被卖掉的小妹

穿着鲜红的衣服

她们一路仓皇逃到湖北


经历了旱灾,抓壮丁,蝗灾,逃荒

奶奶一家终于安顿下来

篮子里的小妹不见了

大家不提

只希望世道太平一点

小妹在旁人家也可免于颠沛


1958年

国家大兴水利

奶奶迎来了自己火热的青春时光

每个村落都在打堰塘

一䦆头一䦆头的刨

三尺深三尺宽

这个渠大概修五里地

一直通到村头的河里


奶奶就是画中掌勺做饭

她还记得

当时有一个梳着两个辫子的姑娘

给她打下手

饭勺里只有红萝卜,白萝卜

是没有肉的

可是有小鲜肉呀



奶奶说

当时去刨渠的小伙子

都是各个生产队

长得又英俊又有力气

他们都穿着整齐划一的服装

很漂亮


小堰塘修好了

可以蓄水

天再旱也不怕

年年大丰收


奶奶说她家当年是产量大户

每年余量有3000斤可以卖给国家

还被评为“产粮大户模范”


1990年

爷爷被查出胃癌

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

医生说:最多可以活三年

得了这种病

就是要少吃多餐

奶奶在日后的日子里

每天至少做六顿饭给爷爷

▲奶奶画的记忆中劳作的爷爷


2001年

奶奶失去了自己的伴侣

在奶奶口中

爷爷是一个

会把面条扔进冷水煮里的“笨老头儿”

她说:和爷爷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事情

生了一干孩子

忘不了,也不能忘

▲奶奶和爷爷田间工作日常


奶奶的画里看到的总是那些

热烈的,温暖的,可爱的

童话般的世界

现实是

奶奶的村落原本有41户人家

现在只剩下5位老人,3个小孩


修的水渠风化了

堰塘蓝莹莹的水还在

不断冲击着老人的记忆

任何现实的残酷都不能破坏回忆的美好

老人抿下心酸

用超人的智慧和豁达安静地

创造着,回忆着····

和那些失散的人和事重聚


▲奶奶所画江家村的日子


所以

奶奶的每一副画

或稚拙,或淳朴

色彩总是明艳温暖的

每个人物都是在微笑

总能让人感到幸福



NO.4


随着奶奶的意外走红

台湾的马英九先生欣收藏了奶奶的画作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奶奶的画是

“质朴的震撼和心灵纯净的体现,

她用纯真无暇的眼睛,

去观察和感受生活的真谛”


世界著名摄影大师斯鲁本

收藏了奶奶的画作《石榴树》

并说

“常秀峰和我一样,

都不是用机器和笔在展示艺术,

而是用心”


对于“走红”这回事,奶奶不懂

对于大家拿她和梵高比较

奶奶感兴趣的部分是

梵高和自己都画向日葵

▲梵高所画向日葵


但是当她看到梵高所画的向日葵

却有点不满意,说道

“他可能有他的苦衷,要我说:

梵高的向日葵没我画的好。

向日葵不能搁在花瓶里,

没有水和土,它会死。

这我画的向日葵和他的对比,

是向阳的,

水和土养着它,

它开得自由自在,真漂亮”

▲奶奶笔下的向日葵


奶奶的生命

也像她笔下的向日葵

深深扎根在故乡的泥土里

2003年以前

奶奶大部分时间未曾走出过小县城

儿子江华说,

母亲的一生在没有开始画画之前

可以这样描述

”1949年以前的年轻女孩

1949年之后的农村妇女

生了六个孩子

打工的打工

进城的进城

人命不同

母亲只好叹气认命

老伴的早逝

让母亲突然变老了”

可突然有一天

一个普通的老人

却有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生命的力量

她向我们呈现的一生却是那么跌宕起伏

酸甜苦辣一样也不会少

这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一生

如作家余华所说:

我知道它窄如手掌

但是否也宽若大地?

但前提是

你是否足够认真地活着?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调查问卷】“屏幕时代,视觉面积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你看对了吗?》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了解在线教育,
把握MOOC国际发展前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AI创新者:破解项目绩效的密码
专知会员服务
34+阅读 · 2020年6月21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2+阅读 · 2020年3月9日
专知会员服务
28+阅读 · 2020年3月6日
【BAAI|2019】用深度学习模拟原子间势,王涵  (附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19年11月21日
周志华教授:如何做研究与写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58+阅读 · 2019年10月9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已删除
雪球
6+阅读 · 2018年8月19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Python除了不会生孩子,其他的都会了!
全球人工智能
3+阅读 · 2017年11月9日
娈童者:所幸 生在这里
博望志
14+阅读 · 2017年5月17日
HAQ: Hardware-Aware Automated Quantization
Arxiv
6+阅读 · 2018年11月21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资讯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已删除
雪球
6+阅读 · 2018年8月19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Python除了不会生孩子,其他的都会了!
全球人工智能
3+阅读 · 2017年11月9日
娈童者:所幸 生在这里
博望志
14+阅读 · 2017年5月1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