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7 日,被誉为“天才少年”、“石墨烯驾驭者”的 95 后博士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 Nature 上连发 2 篇论文。这也是在继 2018 年 3 月 5 日在 Nature 以背靠背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后,曹原再次背靠背连发两篇 Nature。
第一篇研究题为“Tunable correlated states and spin-polarized phases in twisted bilayer–bilayer graphene”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对扭转角的控制,将魔角特性推广到其他二维研究体系,以调谐和控制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强度,实现相似的物理行为。他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魔角石墨烯体系:基于小角度扭曲的双层-双层石墨烯(TBBG)。
另一篇研究题为“Mapping the twist-angle disorder and Landau levels in magic-angle graphene”,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他们以六方氮化硼(hBN)封装的 MATBG 为研究对象,使用纳米级针尖扫描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on-tip)获得处于量子霍尔态的朗道能级的断层图像,并绘制了局部 θ 变化图。该设备的相对精度达到 0.002 度,空间分辨率为几个莫尔周期。
两年前,2018 年 3 月 6 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也是曹原。因为这两篇论文巨大的影响力,Nature 杂志发布的 2018 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时年仅 22 岁的中国学者曹原位居榜首,
曹原
Nature 以背靠背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的曹原这两篇重大研究成果,甚至来不及排版,文章就配以第三篇文章作为评述前述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曹原还和导师分享了其中一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通讯作者通常由教授等课题组长担任。曹原成为通讯作者,表明他是论文的主要创意贡献者之一。
这两篇 Nature 发了之后,你知道曹原有多炙手可热吗?据 Nature 特稿透露,曹原在中国科技大学读本科时的指导老师、中科大物理学家曾长淦表示,全球各大高校已经在用博士后职位,甚至是教职岗位来吸引他,“在中国的凝聚态物理学家中,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曹原 1996 年出生在四川成都,3 岁时跟随父母来到深圳。2007 年 9 月,曹原从深圳景秀小学被选拔进入耀华实验学校。
《自然》特稿提到,“曹原的青少年时期过得相当非主流”,而他那段“非主流”的日子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曹原和原班主任肖甜
初来耀华的曹原,在老师眼里就是一个“混世魔王”,课桌、椅子、黑板、投影仪、电脑都没能逃过他的“毒手”。耀华实验学校看到了曹原的巨大潜力,当即决定送他进少年班。学校组建了最优秀的教师团队,免除了一切学费,对曹原进行“超常教育”。就这样,他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
2018 年 3 月,《自然》在同一期发表了有关石墨烯导电性的两篇重要论文。“这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都是曹原,这也是十分罕见的。”曾长淦说。1911 年,荷兰物理学家发现,当汞被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零下 273.15 摄氏度)时,会出现“零电阻状态”,这正是“超导电性”。如果有哪种材料能够在室温下表现出超导电性,就可以提高能源利用与传输效率。石墨烯被誉为“神奇的材料”,在和环境相互作用下,其电子看起来像没有质量,“跑”得特别快。曹原的工作发现,当两层石墨烯以一个“魔角”叠加在一起时,即两层石墨烯之间夹角为 1.1 度,就能改变电子性质,电子变慢了。更有趣的是,加入一定数量的电子,“魔角”层叠石墨烯的电阻竟然消失,变为超导体了。“之前,有科学家预言,在魔角层叠后石墨烯可能会有奇异现象,但超导还是有点出乎意料。”曾长淦说。当石墨烯以魔角层叠后首先会形成一个新的量子态,即强关联绝缘态。而关联物理非常重要,但相关研究进展缓慢,曹原的这一工作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很有启发。此外石墨烯本身是一种透明的柔性材料,超导之后就成了透明柔性超导体,想想就很有意思,未来应该会有一些应用前景。
曹原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说:“对于石墨烯的‘魔角’,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把碳原子间的排列呈 1.1 度,是个相当难的工作,曹原的动手能力可见一斑。”曾长淦说,曹原的这一能力在中国科大本科期间就已展露。他平时喜欢天文摄影,经常自己组装仪器,在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他拍摄的星云照片。曹原还喜欢在计算机上画漫画,也有同龄人的一些相同爱好。
曾长淦说,感觉他的手总是闲不下来,上大学那会,他喜欢摆弄手里的笔,经常把笔套都弄坏了。曹原现在的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帕布罗·埃雷罗教授也说,曹原的桌上总是乱糟糟的,上面摆满了各种他鼓捣的元器件。
曹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工作之余,他会通过天文摄影进行自我调节。“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天文摄影涉及包括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路、嵌入式程序等在内的多方面科学技术,折腾这些东西,都是我的兴趣。”
如何拥有令人愉快的博士生活?
失败是常态,不要苛责自己,再试之前来点“美食和睡眠”
2018 年 12 月底,曹原回到母校中国科大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如何拥有令人愉快的博士生活”心得。他说,作为一名实验者,要愿意学习新东西,尝试新想法,并在实验室承担起责任,努力使事情“正确”。当努力不起作用时不要难过,因为这再正常不过了。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他们小组的实验,30% 的成功率就算是非常高了。当事情失败时,不要责怪自己,因为这就是生活!再次尝试之前不妨先获取一些美食和睡眠。当一些事情终于奏效时,不要忘记奖励自己并庆祝一番。可以尝试一两个爱好,这对于科研工作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
曹原还说,如果想要做一名凝聚态物理实验者,不妨掌握一些计算机编程技巧,学习一些电气和机械技能。很少会有人承认,现代物理学非常依赖于如何呈现你的科学,因此他建议,要掌握沟通技巧,要有足够的英语水平与其他科学家沟通。
“这一次见面,我感觉,曹原更成熟了,做科研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了。等到他独立做科研时,才是真正考验他的时候,希望他能一直保持做科学的初心,取得更大的成就。”曾长淦对此充满了期待。
近期精彩集锦(点击蓝色字体跳转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