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开始,层出不穷的裁员新闻承包了各大科技门户网站显眼位置,阿里巴巴、京东、滴滴等一大批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先后传出了与“裁员”相关的负面新闻。
摩拜单车传言裁员30%;京东将末位淘汰10%高管;滴滴宣布过冬,对非主要业务“关停并转”,预计涉及15%约2000名员工。除此之外,知乎、斗鱼、锤子、美图、趣店等纷纷被爆裁员。
亢奋的媒体一拥而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资本寒冬和经济下行的老梗,然后把今年的裁员潮描绘成互联网科技行业的至暗时刻。
尽管企业公关部纷纷跳出来“灭火”,将裁员10%说成“人员调整”,裁员20%称为“结构优化”,但一片繁花落地、一地鸡毛的败落景象正渐入人心。
世道真的已经差到如此不堪了?裁员,真的这么可怕吗?
翻开科技互联网公司的编年史,几乎每一家伟大的公司都有过大规模裁员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裁员似乎算得上是企业发展历程中必经的“劫数”。
5年前,收购诺基亚的失败,让微软成为一个“燃烧着的平台”,形势岌岌可危,在随后的一年中,微软裁掉了1万多名员工,超过人员总数的1/10,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5000人大裁员,而如今转眼5年后,微软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1992年,传奇人物郭士纳上任前,IBM亏损达50亿美元,用今天常用的一个词语形容就是“资金链几乎断裂”,随后,郭士纳展开荡气回肠的企业转型,期间重组过程裁员了高达6万人,但也正是这次“壮士断腕”,成就科技史上最伟大的一次企业战略转型之一。
中国的互联网翘楚阿里巴巴也裁过员,许多人不知道,阿里巴巴最厉害的一次裁员发生在近20年前。和今天的某些互联网公司很像,刚刚拿到大笔融资的阿里巴巴俨然就是一个“暴发户”,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地大肆盲目扩张,马云本人也对那段历史并不回避,睿智的教父级人物也曾“膨胀过”,好在其后阿里巴巴迅速裁员,接连裁空了美国、韩国、中国香港、上海、昆明等地的办公室,全线收缩回看上并不那么国际化的杭州总部。如今,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健康的、最有远见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瞧,裁员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可怕,苹果、谷歌、亚马逊、惠普、戴尔、思科、华为、富士康、腾讯、百度,哪个没上过“裁员”的新闻头条!
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水立方,罗振宇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那次演讲中,互联网恐慌、资本寒冬已经成为演讲的主题。历史一直奔涌不息,有时候裁员只是“常态”,但历史有时候是一个反转大师,任何危机、寒冬总有翻篇儿的那一天。
凛冬已至,但即便屋外暴雪满天,屋内也可以生起炉火,温暖如春。唠唠叨叨的危机论,消耗着人们的精神力,让企业掌舵人担上更重的压力,让失业者没有勇气拾起曾经的信心。
对于每个个体来说,裁员终究是一个有些残酷的话题,谁也不想做一只橙子,被榨干水分后抛在一边,即便这对企业发展来说再正常不过。
对于那些不幸被裁员的人,我们想说,青山不改,咱们有缘再见,愿你像一棵树一样活着,枝繁叶茂,挺拔而坚定。
或许就像刚刚去世的“老佛爷”卡尔·拉格斐说的那样:“我们都该强悍一点,不应该谈论自己的艰难。”面对裁员,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难道不是都该强悍一点吗!
编辑:挨踢妹
图片:图虫创意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