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于1847年11月4日去世,今天,是他逝世170周年。
门德尔松音乐的优处、弱处,在我看,都因他一生的简单之极。先是9岁就与姐姐范妮一起进柏林声乐学院读书,随后再进柏林大学,读哲学、美学。大学毕业后,姐姐结婚,他就成为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娶一个教士的女儿为妻,10年生了三子两女。他一生中唯一能追究的情感波澜,似乎只能探寻到姐弟关系,他们留下许多表达彼此暧昧的通信。由此,他一生中真正表现痛苦无以排遣的作品,似乎也就是《F小调弦乐四重奏》。范妮猝死于1847年5月14日,这首弦乐四重奏大约作于这一年的8~9月间,到11月4日,他就去世了。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
门德尔松《F小调弦乐四重奏》
这首《F小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三乐章是一首悼歌,它是门德尔松其他作品中难有的饱满着伤痛的倾诉。它之前的第一乐章,表现面对生离死别尖锐的打击,慌乱到六神无主。第二乐章则表现越来越浓重的死亡气息,伴随着姐姐对他的温情,在对他召唤。这不是门德尔松脍炙人口的作品,因为他的心智实在难承受这样沉重的情感撕裂。他的弦乐四重奏中,最具魅力是第一号《降E大调四重奏》,它以典雅的沉思开头,两个主题都是柔情似水,而第二乐章那首轻巧典雅的舞曲更是精致之极。
门德尔松的姐姐范妮(1805-1847)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名声很大,那是8套钢琴小品的集成,其中最好的是编号62的6首,第六首就是著名的《春之声》。但也许因为缺少春风无力的感觉,这里过于甜腻的春光摇荡,其实远不如第一首《五月熏风》那种暖意袅袅、从四处聚拢过来有味道。
这套OP.62,我最喜欢第三首《葬礼进行曲》与第五首《第三号威尼斯船歌》,就因为它们变化相对多些。但总的说,这些篇幅一般在2到4分钟之间的小曲,总觉单薄和苍白——不能以它们比肖邦,即使与舒伯特几乎同时期创作的钢琴小品集《即兴曲》和《音乐的瞬间》比,也差距太大。这就是《无词歌》全集录音极少、出身阿根廷的巴伦勃伊姆在1974年的录音就可历经30多年仍是权威的真正原因。
也许钢琴曲反而暴露了门德尔松用单乐器表现单薄的弱点,除这套《无词歌》,我听过美国著名钢琴家佩拉希亚弹奏他的《E大调钢琴奏鸣曲》、《前奏曲与赋格》、《庄严变奏曲》与《随想回旋曲》,感觉最好是《前奏曲与赋格》,但听到的却很像是巴赫。门德尔松的钢琴表达,总觉得不如他的弦乐,听他的室内乐,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在他的钢琴三重奏中,钢琴被似水弦乐包裹、缠绕着,才显出它的味道。
门德尔松墓地
钢琴协奏曲中,乐队激发下,钢琴的感觉也就完全不同——会变成行云流水,充满诗意。我非常喜欢他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它的第一乐章,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就如《芬格尔山洞》中那样,海与岩石相激,浪花飞溅中,那些漂亮的技巧就都有了寄托。而在赋予华丽与力度之后,钢琴就可超脱如闲云懒散地徜徉。第二乐章的弦乐如风,沉思着无忧无虑漂浮着的钢琴的云朵,就特别有质地。经过两个乐章铺垫后,第三乐章高潮到来,就如欢欣海洋中精灵的忘情舞蹈,这才是钢琴浪漫性格最有魅力的发挥。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门德尔松的宏大作品都是宗教音乐,最优秀的是完成于1840年的《第二交响曲》(颂赞歌)与完成于他逝世前一年的清唱剧《以利亚》。他给《第二交响曲》确定的标题是,“以《圣经》一些篇章所作的交响清唱剧”,由两个女高音、一个男高音、分为8个声部的庞大混声合唱团与管弦乐团共同演奏演唱。因为它前30分钟是管弦乐,后40多分钟是独唱与合唱,一些人就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作对比,挑剔它的气度。
其实这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作品,也许两者都为寻找精神支柱,但门德尔松是期盼救赎,是在软弱中对主的呼唤,所表现的人性软弱就更感人。这首交响曲的第一部分,我最喜欢第二乐章中那个圣咏风格的旋律;第二部分最喜欢第五段女高音二重唱“我心焦如焚地期盼主”与第八段马丁·路德派著名的圣咏合唱“众人皆以心、手、口叩谢主”,都是血肉之躯最真诚的渴望。
清唱剧《以利亚》是他所作宗教音乐的顶点,演唱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前后酝酿了整整10年,完成后又作了大幅修改,修改后,他逝世前半年才在伦敦首演。它与海顿的《创世记》、亨德尔的《弥赛亚》并称为三大神剧,编制是8位独唱演员、4声部混声合唱团与管弦乐团,当年首演,参加演出者就达到了400多人。
这部清唱剧也分两部分,我更喜欢其中的第二部分,这第二部分开头,是宁静的女高音咏叹调《以色列子民,请听耶和华诉说》,非常抒情。而最感人在它的中间部分——以利亚历数以色列王的暴政后,由于王后挑唆,民众合唱《他该死》,他以男低音唱了一首著名的咏叹调《已经够了》,厌倦的声调,让主收回他的生命。
天使随后有一首不用伴奏、非常感人的三重唱《将你双眼抬起看山上》,让他看什么呢?非常温暖的合唱是《他不眠不息地关注着以色列》。之后,天使又用女中音,唱一首感人的咏叹调《在主这里安心、耐心地等待》,合唱鼓励他《坚韧到底才能拯救》,在《看主正从那里经过》后,又有一首感人的《圣哉,圣哉,圣哉》四重唱。这些重唱部分,往往更能表现那种典雅的如梦似幻。
《以利亚》第二部分第8曲《他不眠不息地关注着以色列》
《以利亚》第二部分第10曲《在主这里安心、耐心地等待》
在《以利亚》的最后,耶和华以火马拉战车,接以利亚进天国,结尾笼罩在玫瑰色的晨光中。这似乎成为一种隐喻——作完《以利亚》,门德尔松又急忙创作他最后一部清唱剧《基督》,还是要表达救赎之愿,结果未完成。他与姐姐范妮一样,死于突然中风后的半身不遂。
(有关门德尔松更多介绍,敬请期待2017年12期《爱乐》;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爱乐》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爱乐》11月刊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