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YOCSEF遇到孤独的“黄金时期”,取得一点点让人津津乐道的成绩;20年后,YOCSEF面临“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某种意义上这是更具挑战、需要发挥创造性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一晃二十年,当初一群怀抱理想的年轻人,肩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子德的带动下,创办了YOCSEF。回想起来,我在YOCSEF也算是“全武行”出身,干过委员、学术秘书、副主席、主席、荣誉委员所有行当。一路走来,感悟颇多,自己在YOCSEF中成长,也陪伴YOCSEF的成长,当时的年轻人已变成可以给年轻人唠叨唠叨的人。总结我对YOCSEF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怀揣理想,忧国忧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的IT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但一批批年轻人在理想的驱使下,不甘寂寞,试图打破一潭死水,纷纷做出各种尝试。一批大胆的年轻人下海创办了BAT,力图抓住互联网的机遇,改变中国IT的现状;一批思想激进的年轻人到学会创立了YOCSEF,力图抓住中国变革的机遇,改变中国学术的现状。现在看来,两拨年轻人对中国IT的贡献异曲同工,一个是实业报国,一个是思想启蒙。这一切源于心怀理想的冲动。YOCSEF要走下去,必须重拾理想,方能继续前行。
其次是肩负使命,不断创新。二十世纪九十年末国内学术界的交流氛围尚未形成,尤其是针对时弊的讨论缺乏声音。YOCSEF大胆地创立了专题论坛和学术报告会的活动方式,秉持高标准、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开风气之先,引领时代潮流。记得自己上任主席之职恰遇非典时期,5月的换届活动被迫取消,但论坛不能不办。出行聚会已十分困难,但大家仍克服困难聚在圆明园东门的茶馆策划了六月的网上论坛“发展中国‘芯’的思考”。要知道2003年开办网上论坛还是要冒很大风险的。YOCSEF的成功源于创新,YOCSEF走下去也必须秉持创新之举,去找到适合当下环境所需的活动形式和内容,重树YOCSEF大旗,继续开风气之先。
年初参观了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展馆。当时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宗师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色彩明快、边缘柔和的矩形色块画作印象深刻,但不知所表。 回来读到马克·罗斯科写于1955年如下的一段话,深为感触:“我年轻时艺术是一条孤独的路,没有艺廊,没有收藏家,没有评论家,也没有钱。但那却是一个黄金时期,因为一无所有,反而能更肆无忌惮地追求理想。今天情况不同了,这是个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许多人过着身不由己的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静的空间扎根、成长。我们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如此终于明白那巨大的矩形色块如同漂浮于画布的自由思想,是马克·罗斯科坚守艺术良知的自由,为未来殉道,为天地立心而找到的表达方式。
20年前YOCSEF遇到孤独的“黄金时期”,取得一点点让人津津乐道的成绩;20年后,YOCSEF面临“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某种意义上这是更具挑战、需要发挥创造性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最后祝愿新一代的YOCSEFers能重拾理想,坚守学术良知的自由与创新,为天地立心,找到属于YOCSEF的“矩形色块”。
作者介绍
YOCSEF荣誉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孟小峰
中国计算机学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CF推荐
【精品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