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后,明确表态欲打造"美国铁穹"防御体系,旨在为美国复制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在中东地区取得的成功。
尽管由以色列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公司(获美方支持)开发的"铁穹"系统在拦截以边境恐怖组织发射的火箭弹与导弹方面成效显著,但该系统本质上是近程拦截体系,仅构成以色列多层防空网络的末端环节。
特朗普政府要求的实质是复刻以色列防空体系,但规模需放大四百倍以上。2025年1月27日颁布的行政令要求部署维护新一代导弹防御盾牌,威慑包括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先进巡航导弹及单向攻击弹药、分导式轨道轰炸系统等新型空袭手段对美国本土的威胁。
该行政令要求国防部长在3月28日前提交新一代导弹防御盾牌的架构方案、能力需求及实施计划。这项复杂工程需美国空军、陆军、海军、太空军、导弹防御局(MDA)及国家侦察局等所有主要军兵种与情报机构协同参与。
与美国这项庞大工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色列耗费多年构建的防御体系(覆盖面积远小于美国)由"铁穹"、"大卫投石索"、"萨德"及"箭-2/3"四套系统构成同心圆防御。而美国体系需整合来自不同军种与情报体系的传感器系统,突破现有法律与官僚框架限制。
白宫命令还要求将高功率微波、高能激光等非动能系统纳入拦截体系,这与以色列"铁束"激光防御计划形成呼应。
"美国金穹"计划预期能力包括:
• 防御来自同级、准同级及流氓国家的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先进巡航导弹及其他新型空袭
• 加速部署高超音速及弹道导弹跟踪天基传感器层
• 研发部署具备助推段拦截能力的天基拦截器
• 部署底层与末段拦截能力应对战略价值目标攻击
• 开发发射前与助推段导弹拦截能力
• 部署非动能系统增强对各类新型空袭的动能拦截效能
防御体系拟分四个阶段部署实施。
配合行政令,参议院军事委员会(SASC)于2月提出《增强响应选项与导弹交战威慑(铁穹)法案》,主要内容包括:
• 120亿美元用于阿拉斯加格里利堡部署新一代拦截弹(陆基中段防御系统),主要承包商波音、轨道科学、雷神与诺斯罗普·格鲁曼
• 14亿美元采购"萨德"系统(洛克希德·马丁主承包)
• 15亿美元采购PAC-2/3导弹及MM-104"爱国者"发射单元(雷神与洛克希德·马丁主承包)
• 10亿美元建设阿拉斯加与东海岸陆基"宙斯盾"反导设施(洛克希德·马丁与雷神参与)
• 9亿美元研发天基导弹防御
• 7.5亿美元升级地基雷达态势感知系统
• 5亿美元研发定向能/导弹拦截技术
• 2.5亿美元完成夏威夷陆基"宙斯盾"系统认证
• 1亿美元采购部署飞艇系统
• 6千万美元研发天基卫星传感器
• 6310万美元建设导弹防御综合设施与战备中心
• 2500万美元规划纽约州德拉姆堡东海岸拦截场站
行政令还要求美国防部协同预算管理办公室向白宫提交资金计划。当前政府正在制定2026财年预算,需明确"金穹"各子系统的资金需求优先级。
太空军副司令迈克尔·格特林上将指出,即便获得初期资金,"金穹"计划实施周期也将跨越整个2030年代,需曼哈顿工程级别的政治决心与国家意志支撑,且耗资必然巨大。
这项计划无疑将吸引众多防务承包商争夺市场份额。尽管最终能否建成类似以色列的实用化防空网络尚存疑问,但其战略目的已昭然若揭。
参考来源:D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