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自主性能力的发展,向军事领域特别是网络空间军事行动的转化应用,既成为一项战略要务,也构成了应用挑战。本文探讨了将自主网络武器系统有效整合到军事网络空间进攻行动中所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技术及政策两方面的建议,以确保自主技术的发展不会超越其整合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历史案例研究,例如巡飞弹和护航干扰机,来审视将自主网络武器系统整合到军事网络空间进攻行动中的潜力。该分析发现,武器的自主性和杀伤力越强,将其整合到军事行动中的难度就越大。
随后,通过讨论震网(Stuxnet)和Conficker这两起网络空间攻击,分析了网络空间行动的现状。该分析表明,当前的网络空间行动展现出低至中等水平的自主性和较低水平的杀伤力。因此,在当前进攻性网络行动的背景下,存在采用自主系统的重大机遇。然而,随着技术复杂性的增长推动网络空间领域转型,法律、伦理、官僚体制和技术方面的关切也日益凸显。本文围绕技术标准、投资与采购、以及有关使用自主网络能力的法规提出了政策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与政策建议相辅相成,实现自主网络系统的核心技术建议是安全有效地部署人机接口以指导和控制它们。本文认为,接口不仅仅是支持工具,事实上是实现网络空间自主行动中可追溯性、监督与控制的核心技术机制。自主网络系统的未来开发与集成必须优先考虑针对不同自主度和操作员控制水平量身定制的接口设计。
本文的技术部分探讨了用于自主网络系统的不同接口,这些研究在网络空间作战研究健身房(CybORG)仿真环境中利用不同的自主性模型进行。每种接口对应所讨论的三种人机关系,包括半自主接口(人在环)、监督式自主接口(人在环上)和全自主接口(人不在环)。这些接口可作为概念验证,证明可在同一自主网络系统上实现不同级别的自主性。此外,还探讨了使用大语言模型来解释自主网络系统所采取的行动。
最终,本文为引领自主网络战的未来贡献了技术与政策建议。随着自主系统在复杂性和能力上的不断发展,必须采用能在不牺牲监督、问责制或效能的前提下实现自主性的政策与技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