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远程火炮和精确导弹的普及迫使陆军对战场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指挥所进行演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以帐篷为基础的大型集中式指挥控制系统遍布各地,但它们太容易成为新技术的攻击目标,在未来的作战环境中不堪一击。

如今,指挥官们正在拆除以帐篷为基础的指挥所,并将其分解为更具机动性的节点,从而提高其生存能力。这样做有两个目的。首先,它使指挥所更难被发现、找到和锁定。其次,它分散了指挥人员,使敌人无法通过一次毁灭性打击将其全部消灭。

这一变化得到了战场领导人的支持。美国陆军第一军团司令泽维尔-布伦森中将 10 月份在华盛顿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举行的一次活动中指出:"这种节点概念使我们能够处于接触层,在战区内存在和分布,从而保持敏捷、弹性、生存能力和可扩展性。

在分散的环境中,灵活机动的指挥和控制概念能否取得成功,将取决于参谋人员是否有能力进行商议、共享数据和做出决策。这就对网络连接产生了更大的依赖性,而陆军目前在多个网络中采用的多重、短暂的枢纽-辐条架构则使这种依赖性更具挑战性。集线器-辐条式架构不利于在跳岛作战或横跨大陆陆地的快速机动作战。固定在线轴、光纤、多个笨重的服务器堆栈和拖车式卫星终端上需要时间和人员,这阻碍了指挥和控制基础设施的机动性。

图:中士布兰登-奥尼尔(Brandon O'Neal)在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帮助为导弹防御雷达配备人员。(图片来源:美国陆军)

降低物理要求

可以利用云计算和数据管理来降低对物理网络的要求,提高分布式指挥节点的生存能力和机动性。混合云计算将外部资源与本地计算结合起来使用,使指挥官能够在断开、间歇和低带宽环境中的弹性与与指挥和控制节点共用的本地服务器堆栈的尺寸、重量、电力和冷却要求之间取得平衡。这种混合方法可以加快部署和转移速度,降低电力需求,减少对专用堆叠服务器平台的需求。

云计算还允许在近距离重新分配人员岗位,减少指挥所的占地面积,因为需要工作站、规划空间以及人员和终端系统的维护需求。根据《陆军理论出版物 3-0:作战》中的定义,近距离区域是指挥官行动区域的一部分,大多数下属机动部队都在这里进行近距离作战。例如,在一个师的行动区内,它是指派给一个旅战斗小组的区域。

采用混合云方法的谨慎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弥补近距离区域人员减少的问题,并允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指挥行动。这将使陆军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为师这一陆军行动单位提供移动和分散的指挥所。

实施分散机动指挥所概念并不是简单地采用新技术。它还涉及改变指挥官的行动方式,整合新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分散环境下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与往常一样,士兵将实施新的指挥所概念,使全军走上任务成功之路。

图:在韩国的一次演习中,第 35 防空炮兵旅的一名士兵正在与上级总部通话。(图片来源:美国陆军/Josephus Tudtud中士)

全球访问

混合云方法为梯队所需的配置和架构提供了新的机会。预计仍将驻扎在驻地的部队可能不再需要物理服务器堆栈,从而减少或消除了配置和维护服务器堆栈的需要。云计算架构仍被设计为中心辐射模式,但与当前的服务器堆栈功能不同,云 "中心 "可在全球范围内访问。从概念上讲,梯队只需要一个单一的实体。端点或指挥所节点仍然是辐条,使节点能够分散到比当前有线解决方案更远的地方。即使是在分布式行动中,云计算也能访问所需的数据。

目前支持快速变化的作战任务集的部队正在利用和展示为云实施而设计的软件是如何使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受益的。在一个案例中,一个师的战术指挥所分散在各地,在帐篷、桌子和椅子还没搭好之前,参谋人员就能开始就指定的通用操作工具进行协作。

一致的视图

云资源还允许对作战环境进行持续、一致的查看,从本部驻地到战斗边缘。随着商用卫星连接和 5G 等民用技术的出现,连接性得到了改善,延迟也缩短了。此外,鉴于这些技术的多样性,很难同时阻止或拒绝所有这些技术。

鉴于这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普及,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使军队在民用基础设施中实现数字化分散。此外,通过云实施减少网络基础设施,可使整个指挥所的物理和电子签名足迹更小。

图:科罗拉多州卡森堡,士兵们在指挥所演习中协同作战。(图片来源:美国陆军/Spc.)

一种分段式超大规模云试点能力已在军团和下级部队进行了演示,以缩短指挥所的启动时间。该设计还能无缝支持多个地理位置,提供全球共同作战画面。然而,超大规模云计算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解决方案。陆军必须能够在内部或外部环境中无缝运行软件,以保持本地弹性并满足全球需求。

陆军正在全军范围内成功应用云计算进行培训。在梯队中,参谋人员可以从云中调用相同的通用操作图片系统进行训练,而不必在不同的服务器硬件上苦苦挣扎。云计算的目标是降低与服务损失和行动连续性相关的风险。它能确保部队在网络上重新建立后,能立即访问数据,继续开展行动。

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

由于作战指挥官强调在需要时访问数据以及与联合服务伙伴和盟友共享数据的重要性,因此以数据为中心的环境成为陆军高级领导的首要任务。在 2022 年 2 月向部队发布的信息中,陆军部长克里斯蒂娜-沃穆斯概述了指导前进方向的六个目标。她的第二个目标是确保陆军 "更加以数据为中心,能够在有争议的环境中开展行动,这将使我们有能力在未来战场上取得胜利"。

数据中心化和数据管理还能使 2030 年的陆军实现全球分布式指挥和控制。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通过重新分配非关键人员的能力并将其重新分配到各指挥和控制系统中,有机会减少近距离作战中实际人员的足迹。

在分布式指挥与控制环境中,汇聚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概念涉及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汇聚人才、工具和数据,以提高指挥官的决策能力。

图:在泰国的一次演习中,第 3 步兵团第 2 营的一名士兵驾驶斯崔克装甲车准备进行实弹演习。(图片来源:美国陆军/中士克里斯托弗-威尔金斯)

例如,数据战小组虽然不一定是前沿指挥和控制节点所需要的,但却是满足指挥官决策信息需求所必需的。他们汇聚所需的信息,确定如何以最佳方式将信息可视化,并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数据,以便用于指导资源、应用效果或为组织提供方向和领导。

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还能加强对指挥所的保护。传统的 24 小时预测性战斗节奏对分布式指挥和控制节点的生存能力构成威胁。敌人可以检测到排放峰值的升高,从而提醒他们可能采取的行动,并帮助他们精确定位和锁定指挥控制节点的位置。

未来,通过仪表板管理数据以简化和标准化操作,可使指挥节点管理其操作排放,使其与民用基础设施融为一体。这可以降低探测难度,提高指挥和控制节点的生存能力。

可生存节点

军队不能再回到过去 20 年的指挥与控制流程。云计算可减少对难以维持和保护的笨重大型服务器堆栈的需求。云计算还能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集成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对图像进行预测分析,检测敌方感知的模式,并实现预测性维持。减少环路中的人员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近距离作战所需的实际参谋人员,从而最终提高指挥与控制节点的生存能力,减少维持需求,降低敌方接触层的节点辐射。

2040 年陆军的分布式指挥与控制不应局限于特定的作战区域,而应被视为从母站到战场边缘的连接和同步节点。实现全球覆盖的能力对于在指挥官或决策者的需求点汇聚数据至关重要。这可能发生在移动指挥平台、非战术车辆、固定民用基础设施,甚至是机构间联合舰船上。空中和太空领域也必须被视为影响全球指挥和控制流程的可行媒介。

无论平台、地点或场所如何,只要参谋人员拥有合适的人才、合适的工具和数据访问权限,为指挥官提供可操作的信息,作战过程就能取得成功。

在陆军为未来作战环境做准备的过程中,当前的威胁和机遇使指挥所转型变得至关重要。使陆军的技术和流程适应移动、灵活的节点,将使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摆脱静态系统的束缚,提高他们在未来需要的任何地方作战和取胜的能力。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64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媒体分析军事应用中的协作需求图谱》
专知会员服务
39+阅读 · 2023年5月5日
《数据赋能作战决策》
专知会员服务
196+阅读 · 2023年4月14日
《人工智能在军事武器系统中的崛起》
专知会员服务
142+阅读 · 2023年3月21日
《自适应自动化兵力生成的机器学习趋势》美国陆军
专知会员服务
42+阅读 · 2023年3月6日
人工智能和军备控制,80页pdf
专知
9+阅读 · 2022年11月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9+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Arxiv
157+阅读 · 2023年4月20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398+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139+阅读 · 2023年3月24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9+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