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正价课用户超过100万,「斑马AI课」认为教育行业的核心是解决「背猴子问题」| 36氪专访

2020 年 8 月 6 日 36氪

什么是背猴子?猴子就是责任,背猴子就是「谁来为这件事负责」。


 | 静婷 苑伶


2020年之前,“2-8岁教育”还是一条很多大公司不关注的赛道。

当大家还在K12的战场激战正酣,2020年初,猿辅导旗下品牌「斑马 AI 课」实现了单月营收过亿。

此后的半年时间里,几乎所有风口浪尖的教育公司和互联网公司,都尝试在K12年龄段外进行下探,瞄准了2-8岁教育这块蛋糕——字节跳动推出「瓜瓜龙英语」、腾讯「ABCmouse」从to B转型成to C的「开心鼠英语」、作业帮推出「鸭鸭英语」、跟谁学孵化了「小早启蒙」。

尽管竞争对手林立,但斑马AI课的业务仍在高速增长:2020年6月刚结束,斑马AI课正价课在读用户达到了100万;3个多月前猿辅导宣布其10亿美金的F轮融资时,这个数字还是50万。

事实上,面向2-8岁少儿的教育服务并非今年才热起来,在此之前也不乏耕耘其中的创业公司,但赛道中多数公司都没有找到突破数千万营收天花板的方法。

早期,斑马AI课的模式也同样充满争议:其产品形态在2017年的2-8岁儿童教育市场上几乎没有;从模式来看,从上线起就加入辅导老师也是个冒险的举动——这意味着成本更高、人效降低,而且老师管理难度更大。

但猿辅导联合创始人、斑马AI课负责人郭常圳在一开始,就认为必须有辅导老师的角色存在。这一做法也在后续的规模化过程中,被验证为是切实有效的,且在他看来,这是斑马AI课跑通的核心原因之一。

为什么斑马选择了“AI课”这样的产品模式?辅导老师的加入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2-8岁教育可以成为一条大赛道?

值此用户过百万的时间节点,郭常圳和36氪分享了斑马AI课从零到一百万用户的几个核心逻辑,以及他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以下是采访实录,经36氪整理。


「谁来背猴子」

36氪:斑马AI课的英语产品上线之初,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都比较特别,如斑马的辅导老师为什么要做很重的点对点的反馈?

郭常圳:这是一个典型的「背猴子」的问题。什么是背猴子?猴子就是那个责任,背猴子就是「谁来为这件事负责」。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来和我探讨,斑马AI课为什么要加辅导老师?如果不要辅导老师定价可以怎样怎样,ROI 能怎样怎样……但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线教育行业发展这么多年,从零几年开始就做录播课模式,但直到2017 年,随着大班双师课程模式的出现,行业才正式进入成熟期,核心差异在哪里?

在辅导老师。

家长购课后,是把孩子学习效果提升的责任交到了辅导老师身上的,这个逻辑非常关键。

很多线下教育机构曾经尝试过各种线上大班教学的模式。但 2017 年之前,他们一直没有意识到背猴子这个问题。

因为在线下教育机构里,这只「猴子」天然是培训班的老师负责的。家长把小孩送到培训班,孩子的成绩、学习状态都是和老师直接沟通:“孩子最近考试分数不佳,老师您帮忙分析分析?”但教培机构由于没有理解「背猴子」这件事的重要性,误以为老师只负责教,没有意识到老师同时承担了为学习效果负责的这只「猴子」。

所以无论是最开始大家尝试的录播课也好、还是线上大班课也好,当没有辅导老师的时候,一个授课老师背着3000人成绩提升的责任,这是很难实现的。家长潜意识里也知道这一点,那就是老师无法为我家孩子的学习效果负责。

而当「双师」模式出现之后,教育的责任归属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辅导老师会和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比如孩子今天学习怎么样?作业情况如何?家长清晰的知道辅导老师是为孩子的学习负责的,这很关键。

所以「斑马AI课」一开始就加入了辅导老师,对于这一点,我非常坚持。

36氪:很多公司会做重一点的社群运营,能解决背猴子的问题吗,还是说必须点对点?

郭常圳:单有社群还是不够的,重点是要解决家长的问题。

斑马AI课内部是这么要求的:一个家长给你打电话过来说“我是包子小朋友的妈妈”,辅导老师能不能立刻反应出来包子小朋友最近的学习情况?能反应出来,这没问题;不能反应出来,比如辅导老师跟家长说“稍等我查一下她的学习状况”,这是不行的,家长凭什么放心把孩子的学习交给你?

36氪:当时怎么发现「背猴子」这个问题的?

郭常圳:这一点是从网校业务上验证的。一开始猿辅导网校也没有辅导老师,后来加上辅导老师之后,关键的指标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验证了我们的思路是对的。


从「少儿英语」到「少儿网校」

36氪:你们开始做“斑马英语”的时候是怎么看这个市场的?

郭常圳:我们在2016年觉得有两个市场的需求特别强劲,一个是K12,一个是少儿英语,这两个市场的需求是巨大的。后来这个想法被修正了。

36氪:被修正的版本是?

郭常圳:前者不变,后者不应该是少儿英语,应该是「少儿网校」,包括英语、思维、语文。

36氪:这个逻辑是怎么被修正的?

郭常圳:斑马英语做到了 2018 年中的时候,同事问我「你觉得斑马能做数学思维吗?」

线下有很多K12全学科品牌,但2-8岁这个阶段基本就是英语,我就在想「为什么K12是全科,少儿就只有英语」?

后来我们总结是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线下的需求密度不够,需求密度不够导致供给很难做。如果招不够学生,线下机构就没法养活自己,供给就会稀缺;而供给稀缺就会导致需求不会被激发。

二是大学在 2000 年前后开始扩招,到 2020 年前后,这一批大学生的小孩会大规模进入到学龄前阶段;因为这部分家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所以他们天然会更重视小孩的教育。

对于第二点,我们当时没留意到它的影响会这么大,但第一点我们想清楚之后就不再担心了,因为线下是因为需求密度不够导致无法做供给,但是线上不存在需求密度的问题。

所以我们2018年下半年开始做思维,后面又做了语文。如果从现在回过头去看的话,其实我们当时应该三科同时就做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36氪:之前做周边采访的时候,发现你们比较排斥把斑马归到「启蒙教育」品类里,更强调说「斑马是提供 2-8 岁的教育」,两者是有很大的差别吗?

郭常圳: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启蒙是一个比较短的过渡阶段,但我们是面向2 - 8岁孩子的学科素质教育产品,严格讲可以上到8、9岁,孩子到了一、二年级还是可以学的,所以我们不希望被定义成启蒙教育。


创新的受益者

36氪:产品、模式、市场、渠道各个维度上,斑马AI课有哪些创新?

郭常圳:最大的创新,是2017年市场上还没有人做产品化供给的时候,我们做了,所以我们是创新的受益者。那个时候我们就提炼了三个原则:坚持面向孩子,而不是面向家长;坚持做「内容+AI」而不仅仅是优质内容;坚持做服务而不是做销售。

「坚持面向孩子而不是面向家长」这点在当时很格格不入,因为 2018 年前后,很多亲子共学教育产品出现,融资很猛、市场呼声也很大。所以我们当时其实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万一这个决策错了怎么办呢?但我坚定认为:一款优质的2-8岁少儿教育产品,面向孩子、教育孩子、服务孩子才是正确的事情。

36氪:为什么压力这么大还笃定要「面向孩子」?

郭常圳: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远超家长。家长背300个单词很吃力吧?但孩子几天就背会了。2-8岁是孩子二语习得的黄金时期,孩子们不用死记硬背这个中文对应的英文单词是什么,他们看到大象就能反应出「Elephant」;同时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你给他听纯正的美音,他就能发出纯正的美音来。现在的家长太忙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先自己学会再教孩子。中国本科率目前是4%,其中英语好的家长就更少了;家长在高强度的学生时期都没把英语学好,要求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下了班背单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斑马AI课坚持「面向孩子」,因此我们的产品交互形式一定要简单,两三岁的小孩肌肉控制很弱,学会点击、学会拖拽这些动作很不容易。App里的按钮设计都非常简单易操作、没有中文字,也是考虑到六岁以前的小孩认字很少,而且我们有英语课程,全英文的的学习环境也对孩子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坚持产品设计不能游戏化。因为游戏化往往会带来更复杂的交互,需要孩子花更长的时间理解;其次游戏化会使得训练密度降低,对学习效果没有帮助。

36氪:你们在做和市场背道而驰的事情,你怎么先说服你自己再说服团队?

郭常圳:其实还好,关键是你有没有说服自己?我家有适龄的孩子,她是一手用户,我知道她学习的状态是什么,也知道她用不同产品的行为反馈是怎样的。

36氪:怎么理解「内容+AI而不是内容」?

郭常圳:内容太容易被复制了,但数据和算法才是护城河。当然更主要的还是 AI 能够真正去帮助孩子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小孩子记忆力好,但是瞬时记忆居多,一周不复习就很容易遗忘,所以斑马使用AI算法来帮助孩子复习巩固,我们现在单词和复习课的课程环节都深度应用了AI技术。

36氪:教育公司讲AI其实也讲了蛮久了,斑马AI课产品里显性的交互很多,但交互只是AI的数据基础,并不能算AI。千人千面的产品能实现吗?为什么斑马在这么大数据体量的基础上似乎也没有做千人千面,难点是什么?

郭常圳:首先,在教育领域,AI已经做了很多事:比如说英语课程里,孩子完成一句跟读,看似是有个几颗星的反馈,但其实AI在这背后完成了一整套运算分析:AI会深度分析孩子的发音,比如分析孩子的发音是元音不行、还是辅音不行;同时AI还有一套推荐系统在跟进,孩子学的不好的内容就多推送多练。这个练习环节不是静态的,而是有针对性的,AI为孩子的学习效果保驾护航。

其次,彻底的个性化学习进度未必是个好事情。如果孩子们互相之间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进度完全不一样,他会失去「同伴感」,没有同伴感是很孤独的。有个词叫「陪太子读书」,为什么皇帝要把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分给别人、找一些孩子陪太子一起读呢?其实就是这么个道理。再设想一下:你学「Apple」,他学「Elephant」,你们怎么聊到一起呢?所以为了解决孩子们学习上的「孤独感」,斑马AI课的课程环节静态内容占 50%,动态内容占 50%。课程编排是一样的,但复习内容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自适应学习。

36氪:在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你们的竞争策略是什么?

郭常圳:我们现在拥有超过100万的在读正价课用户,这是一个领导市场的位置。在这种竞争中,领导位置的人打仗是好打的,核心就是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

36氪:到了大家开始拼运营效率的阶段,你们会把重心放在哪里?

郭常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比拼的是「背猴子」的能力,就是辅导老师团队服务用户的能力。对我们来说就是重心是规模化、专业化的招聘、培训和管理辅导老师。

2018 年中管理会议上,我们就提出重点是把规模化招聘和管理辅导老师这件事做好、做扎实。产品和内容可以快速输出,但是组织能力建设的时间往往是更长的,至少有半年的窗口期。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杂志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目前公认的发表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主要国际论坛。该期刊欢迎有关AI广泛方面的论文,这些论文构成了整个领域的进步,也欢迎介绍人工智能应用的论文,但重点应该放在新的和新颖的人工智能方法如何提高应用领域的性能,而不是介绍传统人工智能方法的另一个应用。关于应用的论文应该描述一个原则性的解决方案,强调其新颖性,并对正在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入的评估。 官网地址:http://dblp.uni-trier.de/db/journals/ai/
5G边缘计算的价值机遇
专知会员服务
66+阅读 · 2020年8月17日
打怪升级!2020机器学习工程师技术路线图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6月3日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2020年中国《知识图谱》行业研究报告,45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40+阅读 · 2020年4月18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1+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5+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1年融资超230亿!计算机视觉为何如此吸金?
美国顶尖 AI+教育公司,都在研究些什么?
硅谷第一线
4+阅读 · 2019年1月18日
AI产品经理从业指南
产品经理读书会
5+阅读 · 2018年8月11日
艾瑞:自适应学习凭什么成为AI+教育的核心?
艾瑞咨询
6+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厉害!这家AI公司12个月市值2100亿,市盈率仅46!
全球人工智能
5+阅读 · 2018年3月21日
"AI+教育"是虚火还是风口?
数据玩家
3+阅读 · 2017年12月14日
微软洪小文:AI 还是个小学生,资本请慎重!
EGONetworks
4+阅读 · 2017年9月6日
Arxiv
8+阅读 · 2020年8月30日
Deflecting Adversarial Attacks
Arxiv
8+阅读 · 2020年2月18日
Tutorial on NLP-Inspired Network Embedding
Arxiv
7+阅读 · 2019年10月16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2月4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1年融资超230亿!计算机视觉为何如此吸金?
美国顶尖 AI+教育公司,都在研究些什么?
硅谷第一线
4+阅读 · 2019年1月18日
AI产品经理从业指南
产品经理读书会
5+阅读 · 2018年8月11日
艾瑞:自适应学习凭什么成为AI+教育的核心?
艾瑞咨询
6+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厉害!这家AI公司12个月市值2100亿,市盈率仅46!
全球人工智能
5+阅读 · 2018年3月21日
"AI+教育"是虚火还是风口?
数据玩家
3+阅读 · 2017年12月14日
微软洪小文:AI 还是个小学生,资本请慎重!
EGONetworks
4+阅读 · 2017年9月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