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及人才培养论坛(第八届) 参会通知

2019 年 6 月 13 日 物联网智库


来源:浙大物联网论坛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导  读

物联网是什么?这篇文章从物联网的前世说到它的今生,从起源开始,说到它的基础架构和应用,再延伸出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多个概念。关于什么是物联网,没有比这更全的了。


邵科馆    听大咖设坛论道     话大势所趋

        物联网     产学研融合发展     探人才布局


随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爆发性的增长、5G/低功耗广域网等基础设施的加速构建,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并产生海量数据。同时,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与物联网结合,应用热点迭起。面对重大的发展机遇,物联网企业在科研、人才储备方面都有比较迫切的需求,为了帮助企业了解物联网学术前沿动态、人才培养现状,物联网智库协助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物联网相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共同发起了“全国高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及人才培养论坛(第8届)”。本次论坛将发起由参会企业、高校组成的产教联盟平台,共谋发展。论坛于2919年7月13-15日在浙江大学邵科馆举办,欢迎各企业参与交流,积极报名出席会议。


会议相关信息敬告如下:

 

一、 会议时间

2019年7月12日(周五)报到,7月13~14日会议,7月15日企业参观。

 

二、 参会人员

物联网领域科研、教学机构相关人员,以及物联网产业的从业人员等。

 

三、会议日程

 

1. 学术与技术应用主题讲座(7月13日)

 

特邀报告即时配送,智联可达

报告人:何田,IEEE/ACM Fellow、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

 

特邀报告:物联网安全创新:从连续生物特征到可信制造

报告人:任奎,IEEE Fellow、浙江大学教授

 

特邀报告:智能制造所需要的网络协同效应

报告人:丁险峰,阿里巴巴IoT事业部CTO

 

特邀报告:室内可用频谱实时感知

报告人:吴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特邀报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机-物融合的物联网可信认证

报告人:韩劲松,浙江大学教授

 

特邀报告:无线感知:特征、算法、数据集

报告人:杨铮,清华大学副教授

 

特邀报告:数据共享中的智能与隐私

报告人:张兰,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教授

 

特邀报告:从有源感知到无源感知: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感知机制研究

报告人:谢磊,南京大学副教授


圆桌论坛:物联网领域学术研究方向探讨

 

2. 产业发展论坛(7月14日上午)

 

特邀报告:数字经济下的物联网产业机遇

报告人:徐明,杭州市物联网行业协会秘书长

 

特邀报告:5G与产业互联网

报告人:张忠平,广东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特邀报告:物联网智慧燃气解决方案及应用实践

报告人:肖静,金卡智能NB-IoT产品线产品总监

 

特邀报告: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思考

报告人:秦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研究部副主任

 

特邀报告:如何基于物联网平台搭建物联网解决方案

报告人:傅嘉嘉,新华三物联网产品线系统部经理,资深物联网及无线专家


圆桌论坛: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融合

 

3.  教学与专业认证主题讲座(7月14日下午)


特邀报告:物联网工程专业认证与学科建设

报告人:陈道蓄,南京大学教授

 

特邀报告:从创意到原型:物联网应用快速开发

报告人:董玮,浙江大学教授

 

特邀报告: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报告人:罗娟,湖南大学教授

 

特邀报告:物联网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探索

报告人:罗汉江,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

 

特邀报告:物联网工程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机制的建设

报告人:权义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圆桌论坛:物联网工程专业认证与学科建设经验分享


四、会议及报到地点


会议报到地点:7月12日在百合花酒店曙光路店(杭州市西湖区曙光路156号);7月13日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科馆。

 

会议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38 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科馆117。

 

会议推荐酒店1:百合花酒店曙光路店(协议价380元/标准间,预留50间,需联系会务组预定),离会议地点1.3公里。

会议推荐酒店2:杭州圆正灵峰山庄(时价),杭州市西湖区玉古路140号,离会议地点0.8公里。

会议推荐酒店3:全季酒店杭州黄龙店(时价),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41号,离会议地点0.9公里。

会议推荐酒店4:亚朵吴酒店(时价,约539元/标准间),玉古路166号,离会议地点1.4公里。

 

五、会议承办及会务费


会议标准注册费1800元。可参加7月13日-7月15日三天会议。

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本次会议会务由北京中科润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转账信息如下(请注明姓名+单位+2019浙大物联网论坛会务费):

账户名称:北京中科润智科技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材城东路支行

账号: 0200097009000086486

开户行行号:10210000 9703

 

六、其他注意事项


参加会议的代表请于7月1日前,将回执通过电子邮件,以Excel的方式返回会务组相关联系人(参会回执见附件1),会务咨询请加qq群【7月浙大物联网论坛(智库),群号:234465417

 

智库联系方式:

赵小飞:18511719086


2019年6月

 

附件1:参会回执

 

单位

名称

发票

抬头

姓名

性别

职务

联系

电话

邮箱

到会

时间

交费

方式

预定百合花酒店(是/否)

是否参

观企业












 

附件2:特邀讲者介绍


▷ 何田,ACM Fellow 、 IEEE Fellow ,浙江大学求是教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饿了么公司副总裁


 

何田,湖南长沙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教授,ACM Fellow 和 IEEE Fellow,博士生导师,物联网领域的专家,现任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饿了么公司副总裁。在计算机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物联网和智能交通及物流大数据等研究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发表论文280余篇 ,其中包括超过70篇IEEE/ACM Trans.系列期刊论文和超过100篇顶级计算机会议论文。在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上,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 22,000 次(H-Index = 67) 。何田教授现任包括 ACM/IEEE TON,IEEE TC, ACM TOSN 在内的七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曾担任多个会议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包括业界顶级会议SenSys,常年担任计算机领域国际顶级会议 MobiCom、SenSys、INFOCOM 等程序委员会成员。


近年获得了美国 NSF 杰出青年奖、McKnight Land-Grant Professor 冠名教授头衔、George W. Taylor Award, K. C. Wong Award和七项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包括 MobiCom'17, SenSys'17 和 ICDCS'18), 以及浙江大学求是教授头衔。何田教授在微软学术(Microsoft Academic) 的计算机科学嵌入式系统方向的个人学术排名中,全球排名第七。


何田教授及其团队在物联网领域的科研成果有:构建了跨网通信框架,解决多频谱异构无线设备的互联互通问题;创立了低占空比无线网络的体系架构,解决了调度同步更新问题,优化了网络延时功耗和可靠性指标;开展了大数据驱动的物联网的研究实践工作,提出了基于跨域数据集的智能交通;何田教授和他的团队一起主持开发了基于iBeacon 位置信息的行业大数据解决方案。


报告题目:即时配送,智联可达


▷ 任奎,浙江大学教授,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执行院,IEEE会士和ACM杰出科学家




任奎,浙江大学教授,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特聘专家,于浙江大学和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本硕博学位,加入浙大前为纽约州立大学冠名教授。任奎教授是IEEE会士和ACM杰出科学家。任奎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他获得了IEEE通信分会安全技术委员会技术成就奖 、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杰出研究奖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杰出学者奖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成就奖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西格玛赛青年卓越研究奖。任奎教授发表了250余篇同行评议的期刊与会议文章,获得了包括中国密码学年会’18、ACM ASIACCS’18、IEEE ICDCS’17、IWQoS’17,ICNP’11在内的多篇最佳论文奖。他的H-Index为62,文章总引用次数超过25000次。任奎教授担任了多个国际权威期刊编委,国际一流会议主席或共同主席,包括现/曾任《IEEE网络汇刊》、《IEEE可信任安全计算汇刊》、《IEEE服务计算汇刊》、《IEEE移动计算汇刊》、《IEEE信息取证与安全汇刊》、《IEEE无线通信杂志》、《IEEE物联网期刊》、《IEEE智能电网汇刊》、Springer安全系统与网络书系 、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汇刊 、电子学报 (英文版)和网络及信息安全学报等的编委。任奎教授在海内外高校、 学术会议及世界范围内的公司和科研机构做过主题报告200余次。任奎教授同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执委、之江实验室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ACM亚洲计算机与通信安全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海高会人工智能分会副会长以及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任奎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能源部、香港研究资助局、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等机构多项科研项目。


报告题目:物联网安全创新:从连续生物特征到可信制造


▷ 丁险峰,感知与认知专家,阿里IoT BG CTO兼阿里云首席智联网科学家

 

 

 

丁险峰,感知与认知专家,拥有18年的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经验。 目前担任阿里IoT BG CTO兼阿里云首席智联网科学家,此前任华为传感器应用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此前在硅谷15年,历任意法半导体主任算法工程师,博世传感器应用工程经理,英特尔传感器系统主任架构师。 兼任国际传感器行业协会(MSIG)感知与认知委员会(Context Computing)主席。


报告题目:智能制造所需要的网络协同效应

 

▷ 陈道蓄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常务理事,计算机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

 


陈道蓄,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从事计算机软件教学与科研近四十年。2012年因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建设以及在计算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改革方面的贡献,获得中国计算机首届杰出教育奖;2014年获得南京大学教学终身成就奖;2014年因课程改革成果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因在泛在计算方面的成果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担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工作组成员。


报告题目:物联网工程专业认证与学科建设

 

▷ 杨铮,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导、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万人计划)

 

 

                            

杨铮,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与移动计算,包括传感网、工业互联网、定位导航、无线感知、边缘计算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万人计划),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报告题目:无线感知:特征、算法、数据集


摘要:无线感知是一种利用泛在无线信号实现场景感知的技术。它通过分析接收信号特征,获得信号传播空间的特性,以实现场景(人+环境)感知。无线感知已成为过去几年来物联网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涌现。已有工作面临的挑战包括:1,人与环境信号特征的有效解耦;2,无线信号特征空间中对行为的精准建模;3,高质量数据集的采集。针对以上挑战,本讲座介绍清华大学杨铮研究团队的最新工作Widar3.0,通过提取运动目标速度谱特征以及建模人员行为的时空特性,实现环境无依赖的行为识别模型,有效提升了感知的准确性、鲁棒性、与普适性;并公开相关数据集,包括在75个不同环境下采集的26万次人员动作实例,总时长超过144小时。


▷ 谢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导,南大首届仲英青年学者


 

谢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首届仲英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感知计算。曾在美国威廉玛丽学院、法国巴黎六大、德国哥廷根大学、IBM中国研究院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ACM南京分会新星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国际会议MobiQuitous最佳论文奖、国际期刊TPDS的SpotlightPaper等荣誉称号。目前在分布式计算和普适计算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国际一流学术会议ACM MOBICOM、ACM UBICOMP、IEEE INFOCOM、ACM MobiHoc、IEEE ICNP、IEEE ICDCS, 国际一流学术期刊《ACM/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等。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编著《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协议与系统设计》。研究成果被多个高端媒体报导,包括中央电视台、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江苏商报等。


报告题目:从有源感知到无源感知: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感知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物联网、工业4.0的发展,当前的智能感知机制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有源感知向智能的无源感知的蜕变。面向当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人-机-物”融合的需求,报告人将分别从多模态有源感知和基于RFID的无源感知机制出发,汇报近年来在高效识别、室内定位、行为感知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示相应的系统研究成果。

 

▷ 吴帆,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

 

 


吴帆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2004年获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学位,2009至201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0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在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博弈论算法与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论文发表在JSAC、TON、TMC、TPDS、TOC等国际著名期刊,以及MOBICOM、MobiHoc、CoNEXT、INFOCOM、ICDE、VLDB等重要国际会议。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ACM中国新星奖、CCF-腾讯犀牛鸟卓越奖、CCF-Intel青年学者提升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等。研究项目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腾讯公司、Intel公司等的资助。


报告题目:室内可用频谱实时感知


摘要: 由于建筑物对于无线电信号的显著衰减作用,使得室内空闲频谱资源较室外更为丰富,但也使得室外基于信号传播模型推断频谱可用性的方法不适用与室内可用频谱的感知。而现有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不具备准确检测空闲频段所要求的感知精度,加之专用频谱扫描设备价格昂贵,难以大规模部署,使得大型建筑物内部可用频谱实时感知困难重重。我们通过大量实验观测,发掘了室内频谱状态的“时-空-频”三维关联特性,并将在此报告中介绍我们基于上述规律提出的一系列室内可用频谱实时感知发现的方法及原型系统。

 

▷ 韩劲松,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韩劲松,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教授,博导。200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获博士学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安全可信认证、智能感知、和移动计算等方面。近年来已出版英文专著两部;在国际一流期刊与重要国际会议如IEEE/ACM TON, IEEE TMC, TKDE, ACM MobiCom, CCS, Sensys, UbiComp, IEEE INFOCOM, ICNP等上发表40余篇高水平文章。获得美国专利2项,中国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并担任多个重要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973计划子课题、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重点项目等。担任多个国际一流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如INFOCOM, ICNP, ICCCN, DCOSS, ICPADS等。获得2019年INFOCOM最佳论文奖,2011年香港信息及通讯科技奖最佳研究与创新奖,入选第一届“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报告题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机-物融合的物联网可信认证


摘要:在物联网环境中,信任的需求无处不在。为了建立信任,通常仅认证单个用户或设备是不够的,因为用户、设备和环境之间的协作交互和合作在物联网中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是共享的,数据是融合的,包括人、设备和环境在内的所有元素都是高度集成的。因此,物联网应用中的认证应具备时空一致、人-机-物(机代表设备,物指物理环境)融合和持续可信的特点。


本次报告将介绍我们在此方向的系列研究成果:从基于单标签、双标签、三标签,到基于标签阵列的面向物联网应用的可信解决方案。在这些工作中,我们解决了几个挑战性的难题,包括对抗环境变化的能力、抵御假冒和重放攻击。我们将RFID标签的硬件特征和人的生物特征结合起来实现了人与设备融合的可信指纹。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为未来的计算和服务提供可信认证的基础支撑。

 

▷ 张兰  中国科技大学特任教授,博导


 

张兰,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优青。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2014年-2016年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做博士后。2016年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特任研究员,2019年任特任教授。围绕数据的深度理解,隐私保护和共享交易进行研究,其成果共发表国际知名会议和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CCF荐A类会议/期刊论文24篇,包括ACM MobiCom, SIGKDD, IEEE INFOCOM, IEEE TMC等。研究成果共申请相关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已授权14项,申请美国发明专利3项。 2015获得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ACM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18年获得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担任IEEE INFCOM 2020&2019&2018,IEEE ICC 2017&2019&2018, IEEE SECON 2018, IEEE ICCCN 2018,IEEE MASS 2017,IEEE IPCCC 2016等知名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数据共享中的智能与隐私


摘要:各类信息应用的智能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的分析挖掘,然而目前大多数数据是孤立且保密的,仅仅允许数据所有者挖掘其各自的数据,这极大地限制了数据发挥其价值。 数据共享成为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充分利用数据实现智能化和对数据隐私进行保护是一对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的任务,因此迫切需要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同时借助智能化技术更加有效的保护数据隐私。该报告将重点讨论数据共享中的智能化和隐私保护的核心挑战和技术。

 

▷ 罗娟 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罗娟,工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博士、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本科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Irvine 分校访问学者。曾就职于武汉邮科院烽火网络公司,担任软件研发主管。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及企业合作等2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核心、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80 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等刊物。获得专利授权10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网络与通信专委会常委、物联网专委会委员和女工委委员,IEEE和ACM会员,通信学报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中间件等。

 

报告题目: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 以新经济产业需求为导向,“新工科”建设要求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型与创新型人才,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于2010年增设的新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工程师。立足创新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为教学理念,湖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建立了从软件设计能力、计算机系统能力到专业综合设计,一整套的“做中学”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并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实现全方位育人。  

   

▷ 董玮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



董玮,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IEEE/ACM会员,CCF高级会员,CCF互联网专委、物联网专委委员,浙江省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委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联网、边缘计算、无线与移动计算等。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CCF A类期刊/会议论文40余篇。获IEEE MSN'16, ACM SIGCOMM-China'17最佳论文奖,ACM MobiCom'17最佳视频展示奖。担任国际知名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多次。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013)、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CCF-Intel青年学者提升计划、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奖励或荣誉。


报告题目:从创意到原型:物联网应用快速开发


▷ 权义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物联网工程专业负责人



权义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密码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主任,物联网工程专业负责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议专家库候选专家。西电-360系统安全与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西安市大数据与视觉智能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中国密码学会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员,ACM会员,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会员。1997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2010年3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密码学专业获得密码学博士学位,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密歇根州韦恩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智能图像处理、高性能计算、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可视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在研和完成核高基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国防863、武器装备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2017年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称号。近年来,在KBS、Information Science、NeuroComputing、Applied Soft Computing、MTAP、通信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等国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


报告题目:物联网工程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机制的建设


摘要: 持续改进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中的重要环节,有三个标准要求。本报告根据本人在撰写持续改进部分的体会,对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对自评报告的撰写方法进行总结和介绍,分享建设持续改进机制的经验,共同探讨改进并加强持续改进机制的新方法。


▷ 罗汉江  博士,山东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系主任



罗汉江,博士,山东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系主任, 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973、863、国家基金、山东省高校物联网相关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国际Top期刊、CCF推荐A类期刊、IEEE Transactions等发表中科院JCR分区1区、2区等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担任ACM  SIGAPP China 执行委员及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自2010年以来从事物联网专业建设、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教育部物联网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无线组网技术1项,参与获得国家级及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主编《智能家居概论》、《物联网导论》、《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等教材多部。  


报告题目:物联网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探索

 

▷ 张忠平 广东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忠平,广东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物联网研究院院长,企业博士后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IMT-2020(5G)推进组成员,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专家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长期从事通信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标准研究工作,主持实施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 等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主持“中国联通3G网络建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五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二十项。现任《电信技术》、《移动通信》和《信息通信技术》等编委,大连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报告题目:5G与产业互联网

 

▷ 秦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研究部副主任



秦业,工学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研究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曾作为国家外国专家局公派学者赴美国马里兰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现致力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曾深度参与执笔《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十余项国家战略文件。多次牵头推进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网信办、中国工程院的重大课题研究工作。近年来与国内外产业界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任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工业智能工作组推进专家、湖南省软件协会特聘专家、长沙市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特聘专家等。


报告题目: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思考

 

▷ 徐明,杭州市物联网行业协会秘书长

 


报告题目:数字经济下的物联产业机遇


 傅嘉嘉,新华三物联网产品线系统部经理,资深物联网及无线专家

 


傅嘉嘉,新华三物联网产品线系统部经理,资深物联网及无线专家,负责新华三绿洲物联网平台及网络产品架构设计,历任新华三Comware平台数个网络协议模块设计负责人、新华三无线软件设计经理并主持设计了新华三无线V7产品软件架构及绿洲平台架构。

 

报告题目:如何基于物联网平台搭建物联网解决方案


摘要:报告从什么是物联网平台开始,讲述了物联网平台架构、为什么需要物联网平台、基于物建模实现更为敏捷的终端-应用对接、物定义标准化过程、多维数据融合、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数字模型将不同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生成新应用并通过物联网信息赋予原有业务流程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平台为数据处理提供不同的能力服务,使新应用的开发变得更敏捷。最后是两个实际案例总结。

 

▷ 肖静,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肖静,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总经理,之前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与产品规划,2015年开始研究NB-IoT技术在燃气行业的应用,参与了NB-IoT通讯模组标准及NB-IoT燃气智能抄表系统的标准制定,推动百万级NB-IoT燃气表商用,具备丰富的商用落地经验。


报告题目:物联网智慧燃气解决方案及应用实践




物联网智库“2019-2020中国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

往期热文(点击文章标题即可直接阅读):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物联网,英文名为Internet of Things,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主要通过各种设备(比如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的接口将现实世界的物体连接到互联网上,或者使它们互相连接,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互联网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之外新建了一个虚拟世界,物联网将会把两个世界融为一体。
【白皮书】“物联网+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19
专知会员服务
94+阅读 · 2019年11月13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分布式智能计算系统前沿
中国计算机学会
19+阅读 · 2019年10月8日
CCF发布2017-2018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中国计算机学会
17+阅读 · 2018年11月7日
学界丨面向未来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Arxiv
3+阅读 · 2015年5月16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白皮书】“物联网+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19
专知会员服务
94+阅读 · 2019年11月13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