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智能制造的技术和成本条件都日趋成熟,加上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提高,智能制造愈发获得众多制造业企业的关注。在通向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工业自动化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在 2018 年,工业自动化领域又将有哪些新动态,十位该领域领先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做出了自己的预测。
施耐德电气:物联网的经济意义堪比工业革命
在调查了 12 个国家的 3000 名商界精英对物联网的看法后,施耐德电气得出结论称,物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将堪比工业革命、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将极大推动社会创新与繁荣,将引发新一轮企业数字化转型。施耐德电气首席执行官赵国华说:" 到 2020 年将会有 500 亿互联产品实现数字化。"
而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兼执行委员会成员 Prith Banerjee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客户生产最好的‘物’。到了新的时代,我们就把这些‘物’连接起来,成为互联互通的产品。"
" 物联网就是施耐德电气的未来。" Prith Banerjee 认为," 对于施耐德电气而言,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趋势—— IT 与 OT 的融合,这也将促成施耐德电气的转型。"
欧姆龙:人机协作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博会上,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欧姆龙以 " 进化 " 为主题展出了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智能生产解决方案和相应自动化产品。
欧姆龙 Robot PJ 推进统辖部部长丁卓在接受采访时说:"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机器人替换人力,一是人不愿意干的事情由机器人来代替,二是人干不了的事情由机器人来做。但是,因为在一些具体的工艺上采用机器人还是难以实现,需要人去结合操作。可能现有的技术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人和机器配合进行更好的协作是未来发展一个趋势,这个市场的方向我们始终是在关注的。对于一些具体的应用,欧姆龙可能也会考虑一些协作式的机器人,或者会去充实我们的产品线。"
贝加莱:智能工厂讲求市场变化响应能力
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宋华振认为,智能工厂的核心应该是对 " 变化 " 的响应能力。这里的 " 变化 " 即指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但他也同时提出,智能化不应该仅仅包括产品本身,也包括对质量、成本与交付周期这些基本运营管理的 " 优化 ",因此,智能工厂能够解决高品质、低成本与快速交付这些基础的能力提升问题,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个性化。
而另一方面,宋华振认为,随着云计算、IoT 的应用深入,来自 IT 厂商向下的延伸能力会让一些 HMI、网络传输设备、现场采集的厂商产品受到一定的冲击,虽说整体市场会增长,但如果无法响应未来的开放性需求,恐难在市场上持久生存。
李培根:智能制造生态在悄然发生变化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副理事长李培根接受记者采访表示,"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智能制造生态在悄然发生变化。"
李培根表示,中国学界政界都非常关注国际智能制造发展,中国智能制造业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很多企业在观念上有了改变,我们需要智能制造、相应的技术支撑,这样的需求变得迫切,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顾建党:人才 4.0 是推动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的第一要素
12 月 7 日,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主论坛召开期间,菲尼克斯 ( 中国 ) 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接受访谈时表示,在推动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快推动人才 4.0 建设。
顾建党说,大约在 5 年前,在德国工业 4.0 和中国智能制造相互交融过程中,菲尼克斯作为推动者和发起者,深刻意识到从 " 中国制造 " 到 " 中国智造 " 的跨越,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人才、教育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构建。
顾建党说,菲尼克斯作为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公司,在建立大学实验室和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均注重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推动菲尼克斯实现由产品到技术到智能系统解决方案的飞跃。未来推动中国智能制造进一步突破,产学研合作机制方面的推进还要加快。
沈阳机床:智能制造技术将改变未来商业模式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代理董事长、总裁赵彪表示,未来企业建工厂,将无需购买设备,而围绕加工需求建立的智能生态成形后,产业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协同,可以建立起新的业态,最终形成共享经济,实现对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的彻底改变。
" 围绕加工需求建立智能的生态,什么关系最密切?只有经济关系是最密切的。这种合作建立的生态是合作共赢的生态,尤其是现在讲的智能制造分享经济,首先要替客户、替别人创造价值才能分享价值。我们这轮的智能制造真正改变的是生产方式,改变的是商业模式,改变的是经济共享。要利他才能利己。" 赵彪说。
红狮控制:让工业设备彼此对话
谈及工业通讯技术的未来发展,美国红狮控制亚太区销售副总裁高东列表示:" 近年来,以太网、互联网等网络架构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将取代传统的串口通信成为自动化系统通信的主流。"
他进一步阐述道:"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重要。它适用于各种工业环境,即使在极恶劣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设备层则将现场感应器、检测器、PLC、读卡器或其他设备,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无线传感器控制网络,成为信息系统内管理收集数据的工具。随着工业 4.0 的兴起,无线网络传输技术日益受到关注,适应物联网及兼具安全性能的无线产品将会更有市场。"
在高东列看来,无线应用的市场已经愈发完善,工业网络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较高,这需要无线设备在通讯上克服干扰、集中管理、延时较长等难题,更贴合工业网络的要求。工业物联网的兴起也需要无线网络能够无缝地与有线网络进行结合,因此集成化的路由、集中化的管理、高度的安全功能是将来对无线设备的要求。
西门子:数字化转型实现中国产业升级
去年 7 月,德国西门子公司与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德国签署合作协议,与国家发改委签署了在数字化技术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表示愿意积极与中国分享 " 数字化企业 " 技术和解决方案,支持中国的产业转型与升级。
西门子首席技术官博乐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需要通过数字化为导向的创新来实现产业升级。博乐仁表示,数字化转型对中国经济发展正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制造 2025" 和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提出,使中国更需要依靠以数字化为导向的创新来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推动的就是丝路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发展与互联互通,不仅仅涉及到物流网的联通,目前很多国家正在着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网也会随之扩展,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创造更高水平的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
博世:工业 4.0 使工作变得更轻松
在 2017 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及工业技术业务部门负责人 Stefan Hartung 博士表示:"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制造业中的日常工作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人和机器将史无前例地紧密合作。工业 4.0 使工作变得更轻松。"
Hartung 博士指出:" 数字互联和生产助手能让工业领域的日常工作变得更加安全、轻松和高效。" 互联意味着人们可以编辑、分析 4.0 工作台中机器产生的数据,并让数据可视化。
在汉诺威工博会的先行新闻发布会上,博世互联工业部门负责人 Stefan A · mann 博士说:" 因为有了数字互联技术,过去许多要浪费操作工额外时间的任务,现在能够被快速简单地处理,工业 4.0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操作工每天的工作负担。" 根据咨询公司埃森哲的一项研究,63% 的员工认为日益发展的数字互联有助于提升工作环境,而只有 6% 的人持相反意见。
罗克韦尔自动化:物联网技术改善工业运营效率
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 ( Rockwell Automation )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Blake Moret 曾表示," 制造商和行业运营商正在探索实用的方式,以便将物联网应用到业务当中。最终,这一举措将带来可观的业务价值。在特定的工业应用中结合物联网技术和专长能够改善合作效率,缩短问题解决时间,并提升生产力。"
Moret 提到了多个能够推动实施工业物联网和互联作业的因素,包括计算和互联成本的降低,以及信息技术和作业技术的转换。Moret 解释了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互联企业如何利用可扩展分析,通过在业务的各个层面提供正确的信息,加强对工业运营信息的掌控,并交付更高的价值。他提到了罗克韦尔的客户 Great Lakes Brewing Co.,后者采用了可扩展分析来改善不同运营环节的可视度和生产力。
转载声明:此文章素材来源于「Robotinside」
一文教你如何选择工业机器人品牌
说到世界上主要的机器人品牌,发那科、ABB、库卡、安川首当其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是竞争对手,但真正了解它们各自的机器人产品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1
发那科:精度非常高,但过载不行
被称为当今世界数控系统科研、设计、制造、销售实力最强大的企业发那科,其关于数控系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56年,具备前瞻性的日本技术专家预见到3C时代的到来,并组建了科研队伍。
历史的沉淀造就了发那科在精度上的优势,因为在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中,其所加工的零部件的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部分机械零部件和精密设备的零部件对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而将在数控系统的优势用于机器人身上,发那科的工业机器人精度也很高。发那科的多功能六轴小型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正负0.02mm。此外,发那科工业机器人与其他企业相比独特之处在于:工艺控制更加便捷,同类型机器人底座尺寸更小、拥有独有的手臂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发那科将数控机床精加工的刀片补偿功能应用在机器人身上,从算法上植入了刀片补偿的功能,这使得机器人在精加工切割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一圈一圈往里边走,而安川的机器人本体本身不具备这个功能,要实现这一功能只能通过二次开发进行功能补偿,而这也是很有些客户反映安川机器人不太方便的地方。
据悉,在精加工按照部件边缘进行切割的过程中,切割的刀一般是圆柱形的,就像铣刀一样,在铣了10个件之后,可能会磨损一点点,铣的量越多,磨损就会越大,如果再按照原来的数据去铣,就会有偏差,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补偿值,比如说这把刀加工100件之后,需要补偿1毫米,加工200个件之后就需要补偿2毫米,而本身数控系统就有这个刀片补偿的功能。
但是,发那科在机器人的稳定性上,做得还不是最好。在满负载运行的过程中,当速度达到80%的时候,发那科的机器人就会报警,这也说明了发那科机器人的过载能力并不是很好。所以发那科的优势在于轻负载、高精度的应用场合,这也是发那科的小型化机器人畅销的原因。
2
安川:稳定性好,但精度略差
传承了近百年的电气电机技术,安川的AC伺服和变频器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1977年,安川研发出日本首台全电气式产业用机器人MOTOMAN。
安川是从电机开始做起的,因此它可以把电机的惯量做到最大化,所以安川的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负载大,稳定性高,在满负载满速度运行的过程中不会报警,甚至能够过载运行。因此安川在重负载的的机器人应用领域,比如汽车行业,市场是相对较大的。
但相比较发那科的机器人来说,安川机器人的精度没有那么高,在同等价格的基础上,如果客户要求精度高的话,往往会选择发那科的机器人。
但好在安川机器人价格优势明显,可以说是四大品牌中价格最低,性价比较高的,安川的焊接机器人包括焊接包,报价才13/14万,与松下的焊接机器人相比较,安川走的是批量化的道路。
3
ABB:算法最好,但略贵
以“专业严谨,实用至上”著称的ABB最早是从变频器开始做起的,传承了瑞士严谨的企业精神,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大部分的电力站和变频站都是ABB做的。
对于机器人自身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运动控制系统,而ABB的核心优势就是运动控制。可以说,ABB的机器人算法是四大主力品牌中最好的,不仅仅有全面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产品使用技术文档也相当专业和具体。
据悉,ABB的控制柜随机附带Robot Studio软件,可进行3D运行模拟以及联机功能(复制文件、编写程序、设置系统、观察I/O状态、备份及恢复系统等多种操作)。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支持多种通用的工业总线接口,也可通过标注输入输出接口实现与各种品牌焊接电源、切割电源、PLC等的通讯。
此外,ABB的控制柜还可以自由设定起弧、加热、焊接、收弧段的电流、电压、速度、摆动等参数,可自行设置实现各种复杂的摆动轨迹。
ABB还讲究机器人的整体特性,在重视品质的同时也讲究机器人的设计,但众所周知的是,配备高标准控制系统的ABB机器人价格都很贵。此外,有不少的企业反应在四大主力品牌中,ABB的交货期是最长的。
4
库卡:操作简单、但故障较多
去年,美的收购库卡的事件可谓让库卡火了一把。如果说ABB是汽车中的奔驰,那么库卡就是汽车中的宝马,虽说同是高端汽车,但是宝马的返修率要高于奔驰。据悉,相对于ABB、发那科等机器人,库卡机器人的返修率是较高的。有知情人士反应,曾使用过库卡的机器人,几乎每天都有一台机器人出故障。
库卡在国内销售的优势在于它的二次开发做的好 。就是一个完全没有技术基础的小白、甚至文化水平只是初等的学生用库卡的软件,一天之内就可以上手操作。在人机界面上,为了迎合中国人的习惯,库卡做得很简单,就像玩游戏机一样好用,相比较之下,日系品牌的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键盘很多,操作略显复杂。
值得一提的是,库卡在重负载机器人领域做的比较好,在120kg以上的机器人中,库卡和ABB的市场占有量居多,而在重载的400kg和600kg的机器人中,库卡的销量是最多的。
转载声明:此文章素材来源于「知乎-钱德勒等」
众所周知,目前较先进的传统机器人一般最多具有六个自由度,其中,前三个自由度引导夹手装置至所需的位置,而后三个自由度用来决定末端执行装置的方向。在三维空间内,刚体需要六个独立参数确定其位姿,因此,机器人的任务空间最多需要六个自由度就足够了,一般不要求机器人具有六个以上的独立自由度,而过多的自由度就会产生冗余自由度。
冗余度机器人,是指含有主动关节数多于完成某一作业任务所需的最少自由度数的一类机器人。其实,如上文所说,六个自由度是具有完成空间定位能力的最小自由度数,而增加的自由度便可改善机器人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虽说真正产品化的七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与传统的六自由度,甚至更少自由度的工业机器人相比,无论是从产品种类,还是销售占比差距都十分明显。但正是由于其拥有有别于非冗余自由度机器人的冗余特性,使得七自由度的机器人优于六自由度机器人,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使得对冗余度机器人的研究变得日趋重要。
我国对于七轴机器人的科研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而当时项目的领军人物正是我国已故的著名机器人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启先,而张启先院士的主要贡献之一便是完成了七自由度冗余机器人样机的研制。
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研制难度及其之大,国际上研制出七自由度冗余机器人样机的国家寥寥无几。而张启先院士率领课题组经过几年的艰苦拼搏,在1993年年底完成了首台七自由度冗余机器人样机的研制,并一次通过“863”课题验收和部级鉴定。
尽管我国在冗余自由度机器人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主要停留在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和实验样机的阶段,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产品化发展,这无疑制约了我国机器人产品向高端产业化迈进的步伐。
到底七轴机器人比六轴机器人强在哪儿?从技术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改善运动学特性
在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中,三个问题使得机器人的运动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第一是奇异构型。当机器人处于奇异构型时,它的末端执行器不能绕某个方向进行运动,或者施加力矩,因而奇异构型极大的影响了运动规划。
第二是关节位移超限。在真实工作情况下,机器人每个关节的运动的角度范围是受到限制的,最理想的状态是正负180度,但是很多关节是做不到的。另外,七轴机器人可以避免角速度运动过快,让角速度分配得比较均匀。
第三是工作环境中存在障碍。在工业环境下,很多场合存在各种环境障碍,传统的六轴机器人无法只改变末端机构的姿态,而不改变末端机构的位置。
(2)改善动力学特性
对于七轴机器人而言,利用其冗余自由度不仅可以通过运动轨迹规划达到良好的运动学特性,并且我们可以利用其结构实现最佳的动力学性能。
七轴机器人可实现关节力矩的再分配,这里涉及到机器人的静力平衡的问题,也就是说,作用在末端的力,通过一定的算法算出每个关节承受的力有多大。对于传统的六轴机器人来说,其每个关节的力是一定的,它的分配可能很不合理。但是对于七轴机器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算法调整各个关节的力矩,让薄弱的环节承受的力矩尽量小,是整个机器人的力矩分配比较均匀,更加合理。
(3)容错性
机器人在发生故障时,如果有一关节失效,传统六轴机器人便无法继续完成工作,而七轴机器人可以通过重新调整故障关节速度(运动学容错)和故障关节力矩(动力学容错)的再分配实现继续正常工作。
国际厂商竞相跟进
目前,无论从产品角度,还是从应用角度,国际上七轴工业机器人,都仅仅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各大厂商纷纷在各大展览会力推相关七轴机器人产品,可以想见对其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十分看好的。
2014年11月,“四大家族”之一德国著名工业机器人制造商KUKA在201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机器人展上,首次发布KUKA第一款七自由度轻型灵敏机器人LBRiiwa。
LBRiiwa七轴机器人基于人类手臂进行设计,其结合集成的传感器系统,使该轻型机器人具有可编程的灵敏性,并使其具备了非常高的精确度。而七轴的LBRiiwa所有的轴内均配备高性能碰撞检测功能、集成的关节力矩传感器,以实现人机协作。
七轴的设计,使得KUKA的该款产品有较高的灵活度,可轻松地越过障碍物。LBRiiwa机器人的结构采用铝制材料设计,其自身重量只有23.9千克。其负荷有两种,分别为7千克和14千克,使其成为首款负荷超过10千克的轻型机器人的产品。
日本知名机器人制造商,“四大家族”之一的安川电机也发布了多款七轴机器人产品。其中SIA系列机器人是轻型敏捷型七轴机器人,该系列机器人能够提供类人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快速加速。该系列机器人采用轻量化和流线型设计,使其非常适合安装在狭小的空间内。SIA系列可提供较高的有效载荷(5千克至50千克)以及较大的工作范围(559毫米至1630毫米),很适合从事装配、注塑、检验等操作。
除了轻型七轴机器人产品外,安川还发布了七轴机器人焊接系统,其高自由度能够尽最大可能保持最适合的姿态以实现高品质的焊接效果,特别适合内面的焊接,达到最佳的接近位置。并且该产品能够高密度布局,容易回避其与轴和工件之间的干扰,显示出其优良的避障功能。
2014年11月,ABB在中国推出最新机器人产品YuMi,它是第一款双臂轻型人机协作型机器人,而其每个单臂均为七个自由度,机身重量为38千克。其每条手臂的负载为0.5千克,重复定位精度可达到0.02毫米,因此特别适合小件装配、消费品、玩具等领域。从机械手表的精密部件,到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台式电脑零件的处理,对于YuMi来说都不在话下,而这正体现出该款冗余度机器人表现出的扩大可达工作空间、灵活敏捷、精确等种种优良特性。
日本著名机械制造企业那智不二越已开发出多款七轴机器人产品。早在2007年底,那智不二越便开发出七自由度的机器人“PrestoMR20”。通过采用七轴设计,使得机器人能够像模仿人类手臂那样执行更加复杂的工作流程,在狭窄的工作区域运动。另外,机器人前端部分(手腕)的扭矩增加到了原来传统六轴机器人的约两倍左右,标准配置的扭矩为20千克,通过设定动作范围,最大可搬运30千克的物品,工作范围达到1260毫米,重复定位精度为0.1毫米。通过采用七轴结构,MR20在机床上取放工件时可从机床侧面进行作业。这样一来,就提高了事前准备和维护等作业效率。机床间的空间能够缩小至传统六轴机器人的一半以下。
除此之外,那智不二越还发布了MR35(负载为35千克)、MR50(负载为50千克)两款可在狭小空间和有障碍物场所的应用场合使用的工业机器人。
日本DAIHEN集团欧地希推出了最新的七轴机器人(FD-B4S、FD-B4LS、FD-V6S、FD-V6LS、FD-V20S)。由于有第七轴的回转,它们可以实现像人的手腕一样的扭转动作,能够实现一周以上的焊接;另外,七轴机器人(FD-B4S、FD-B4LS)将焊接电缆内藏于机器人本体,因此在示教作业时无需在意机器人与焊接夹具及工件间的干涉,动作非常顺畅,焊接姿态自由度也得到了提高,能够弥补传统机器人因与工件或焊接夹具的干涉而造成无法进入焊接的缺憾。
RethinkRobotics是一家由著名的MIT教授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Brook)创办的机器人公司,因创造了工业机器人的价格神话而闻名。最近推出的新产品瞄准了中国的制造业市场。其双臂工业机器人Baxter,售价仅约2万美元。
Baxter机器人自重74千克,拥有两个七自由度机器臂,单臂最大工作范围为1210毫米。Baxter可同时处理不同的两项任务以增加适用性,或者实时处理同一任务以实现输出最大化。
Sawyer在很多方面与Baxter类似。其柔性关节采用了相同的串联弹性驱动器,但其关节所采用的驱动器被重新设计,使其更小巧。由于采用了七轴的设计,并且工作范围扩展至100毫米,因此能完成负载更大的工作任务,载荷可达到4千克,比Baxter机器人2.2千克的有效载荷大了不少。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企业还尚未发布七轴工业机器人产品,其中有一部分表示正在研发相关产品,会在年内有相关产品问世,而另有一些企业则表示对七轴工业机器人产品有关注,但尚未计划设计研发相关产品。
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的新松,于近期发布了首台轻型七轴人机协作型机器人,其自身重量为29千克,负载为5千克,重复定位精度可达到0.02毫米,工作半径可达800毫米。它具备快速配置、牵引示教、视觉引导、碰撞检测等功能,特别适用于布局紧凑、精准度高的柔性化生产线,满足精密装配、产品包装、打磨、检测、机床上下料等工业操作需要。
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在七轴工业机器人的理论研究有了很大进步,而商业化产品方面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原创性成果和创新理念,我国工业机器人总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在十年以上。
二是企业盈利能力较低,研发资金短缺。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缺失导致企业生产成本高企,加之外资厂商纷纷降价,2015年70%以上企业的本体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如何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三项建议:
一是推进创新环境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与对接;建设各种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实验环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公用技术平台建设。
二是重视下一代技术和标准。除了当前着手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之外,也要重视人工智能、感知、识别、驱动和控制等下一代技术的研发。
三是壮大机器人产业人才队伍。将机器人技术进一步纳入相关学科建设体系;着力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科研带头人;运用职业培训并通过实际项目锻炼来培育高技能人才。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7轴机器人这么厉害,那这个几轴是怎么区分的?下面小编给您简单介绍一下!
现如今,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是我们也发现,工业机器人的轴数并不相同,那么它们到底应该有几个轴呢?
所谓工业机器人的轴可以用专业的名词自由度来解释,如果机器人具有三个自由度,那么它可以沿x,y,z轴自由的运动,但是它却不能倾斜或者转动。当机器人的轴数增加,对机器人而言,就是更高的灵活性。那么现在工业机器人都有多少个轴呢?
三轴机器人也被称为直角坐标或者笛卡尔机器人,它的三个轴可以允许机器人沿三个轴的方向进行运动,这种机器人一般被用于简单的搬运工作之中。
四轴机器人,可以沿着x,y,z轴进行转动,与三轴机器人不同的是,它具有一个独立运动的第四轴,一般来说SCARA机器人就可以被认为是四轴机器人。
五轴是许多工业机器人的配置,这些机器人可以通过x,y,z三个空间周进行转动,同时可以依靠基座上的轴实现转身的动作,以及手部可以灵活转动的轴,增加了其灵活性。
六轴机器人可以穿过x,y,z轴,同时每个轴可以独立转动,与五轴机器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多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轴。六轴机器人的代表就是优傲机器人,通过机器人身上的蓝色盖子,你可以很清楚的计算出机器人的轴数。
七轴机器人,又称为冗余机器人,相比六轴机器人额外的轴允许机器人躲避某些特定的目标,便于末端执行器到达特定的位置,可以更加灵活的适应某些特殊工作环境。
来源:中国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工业互联网
产业智能官 AI-CPS
通过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机器智能和认知系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版权声明:产业智能官(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涉权烦请联系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rp_vip@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