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做科研?如何抓住机会实现突围?

2021 年 8 月 27 日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本文阅读时间:10 分钟)

编者按: 8月16日至8月20日,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届“未来由妳” Ada Camp 女生专属夏令营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 Ada Camp 旨在为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本科低年级女生提供了解科研前沿动态、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亲密交流的机会 ,从而激励她们勇敢追逐科研梦想。

“计算机领域的同学要如何开拓视野、抓住机会,实现自我突破?”“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做科研?”……在直播的圆桌环节,Ada Camp 特别邀请学界和业界嘉宾就同学们关心的成长方向、道路选择、科研进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快查收这份圆桌记录,寻找答案、坚定选择!


 对话嘉宾


马歆

微软亚洲研究院

学术合作总监


谢幸

微软亚洲研究院

首席研究员


罗翀

微软亚洲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何琨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从左至右:王婧雯,马歆,罗翀,谢幸,何琨(线上加入)


主持人:马歆老师有一个更为亲切的称呼——马歆姐。过去二十年间,她全面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中国高校的学术合作,也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同时,她也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担任主任,在更多平台助力中国计算机领域女性的发展。第一个问题给到马歆姐,在助力计算机领域女学生成长方面,微软亚洲研究院做了哪些努力?计算机领域的女生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种平台与机会,助力自身成长?


马歆:首先我要欢迎线上的嘉宾和同学们参加 Ada Camp。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关心女性员工与女学生的成长,我在这里工作的十几年期间,见证了身边很多人在个人发展与学术科研上取得巨大进步。


我曾经的一个实习生自己运营了一个公众号,有一天她问我,“歆姐,我能不能邀请读者里计算机领域的女生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参观?”我觉得这个建议特别好,就和她一起组织了这场活动,有六七十个学生参加,现场氛围很热烈。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我们可以走出研究院、走向高校,给更多人支持和帮助,这也是我们举办 Ada Workshop 的契机。


2017年,我和八百多名微软同事一同参加了 Grace Hopper 大会,这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计算机领域女性盛会,参会人员有一万两千人。我在会上给女学生们进行了职业上的指导,这件事也让我发现有很多机会可以帮助身边的女学生成长,回到国内后,我们和研究院的同事就继续将 Ada Workshop 筹备开展起来。


在过去的五六年时间里,共计一万多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了 Ada Workshop。我们还邀请我们的研究员走进学校,给同学们面对面的指导。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有更多的同学喜欢计算机研究,也开始将计算机领域的科研工作作为自己未来的人生选择,这激励我们坚持将 Ada Workshop 做下去。

去年我担任了中国计算机学会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主任,我在这个平台上有机会认识到国内计算机领域的优秀女教师,她们和我一起将助力计算机领域女性发展、女学生成长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组织将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欢迎同学们保持关注,未来有更多机会让我们一起成长进步。



主持人:谢谢歆姐,您的回答也启发同学们在寻找机会和帮助时,可以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平台。其他的三位嘉宾都是博士生导师,请问三位博士生导师认为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读博士,适合选择以科研为业?在选择博士学生时,您更看重学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


谢幸:我认为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品质是对创新和科研有热情,自我驱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博士阶段的选题寻找、论文发表等环节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瓶颈,自我驱动力、保持科研热情、坚持不懈的品质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我们考察博士生时最关注的方面。今年我们招募联合培养博士生时设置了科研实践项目,我们发现,能真正做完项目、完成报告的同学不论是否进入联培项目,最后都有很好的去向。



罗翀: 我和谢老师的观点一样,首先是热情、好奇心,其次是能力, 其中领导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具体来说有三个层次,第一是 “create clarity”,包括有清晰的目标和阶段性规划;第二是 “generate energy”,个人工作需要自我驱动,团队协作需要为整个团队带来能量和活力;第三是 “deliver success”,将一件事做成并取得一定成果。如果一个学生能做到这三点,我会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苗子。

何琨: 我非常同意两位老师的观点,我也更看重学生的科研兴趣、好奇心和自我驱动力,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 坚韧、努力的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创造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最后是有梦想,有梦想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何琨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何老师您在2011年到2014年,分别以访问学者和客座副教授的身份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与康奈尔大学访学,您认为中美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上有何异同?学生如果想进一步探索科研,如何选择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深造?您对学生在国内外求学的选择上有何建议


何琨:我分享的是我的个人访学体会,不一定全面,欢迎大家交流。国内教学更看重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老师教授内容较为稳定,更多以 PPT 和课本知识为教授内容,课外探索机会较为有限,保研机制的存在也使学生较为看重课程成绩。


我去的两所学校都是美国的顶级名校,接触到的老师更看重启发式思维的培养,课堂氛围较为活跃,无论是老师和学生都很爱提问。甚至有位老师会带着巧克力糖上课,无论哪位学生回答问题,他都能精准地将糖投掷到学生的座位附近。计算机课程教学板书较多,留给学生较多开放思考的问题,学生需要在课下投入更多时间才能完成课程要求。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区别。


现在国内环境在逐渐发生变化,选拔科研人才也更加看重质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求学,选择导师最重要的是导师本人活跃在科研一线,有能力帮助学生,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另一点是导师要真正关心学生,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培养学生。



主持人:有一个同学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中读博和常规性地在高校读博,在成长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什么区别?


罗翀:联合培养博士生大四就会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一年,微软亚洲研究院为同学们提供相关科研、语言及前沿讲座等课程,帮助大家以更快速度接触国际研究前沿。博士一年级回到学校学习课程,之后四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沉浸式开展科研工作。


谢幸:微软亚洲研究院具有产品场景、大规模数据和计算资源等独特的企业优势,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开展提供坚实支持。比如我所在的团队与微软广告、新闻产品团队交流颇多,能拿到一手真实的产品数据,对我们研究的开展有很大助益。另外,微软亚洲研究院内部不同研究方向之间合作密切,不同研究团队之间联系频繁紧密,这为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马歆: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成长离不开校园与微软的多元影响,高校学术氛围与历史积淀加上企业研究资源的双重影响,对学生的成长都能提供很好的支持,可以实现1+1>2的效果。


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马歆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给到罗翀老师。您曾介绍,自己走的是一条非典型的的研究之路,做的研究方向有点“杂”,您认为学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定位自己的科研优势?个人兴趣与领域热点应该如何平衡?


罗翀:我认为要跟从自己的内心。首先要有兴趣你才能坚持探索,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在兴趣的基础上再考虑自己希望在哪个领域产生影响力、改变世界。在此之外,个人能力要和选择方向适配,适当考虑自己的个人优势以及知识结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主持人:谢老师曾经带出过许多优秀博士生,比如王英子同学就是一位优秀的女博士生,现在在微软总部必应团队就职,她也曾在 Ada Workshop 上带来过精彩分享 [点击回顾] 。您在带学生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男生和女生在科研的成长路径有所不同?您是如何激发学生的科研潜力的?


谢幸:王英子是我带的第一位女博士生,她的研究水平、交流沟通能力都很优秀,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个人认为男生和女生博士生没有任何能力差别,女性要对自己抱有完全自信,不要让社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影响自己的选择。我们在选拔学生时也不会以性别作为判断和选拔标准,女同学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得一样好。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幸


主持人:过去二十年间,马歆姐见证了计算机领域许多女学生的成长。是否要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术界还是产业界?许多女学生都有着这样的疑惑和迷茫。能否从您的视角给女学生们一些选择上的建议?


马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有类似的迷茫和问题,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次活动从嘉宾的分享中获取信心、建立自信,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过去几年,我们举办的 Ada Workshop 等活动获得了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内外的众多支持,也欢迎、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其中,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还有刚刚提到的中国计算机学会等组织,都设有许多面向女性的工作坊和公开活动,各位同学如果有兴趣就可以多多参与其中,与优秀前辈和同龄人分享交流。未来由妳,希望大家都能从“心”出发,寻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


观众提问:您是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


何琨:在培养女儿、陪伴她成长的过程中我也能收获许多新知识,养育孩子不只是担负社会责任,更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发现新自己的过程。


罗翀:我在怀孕时也没有放松科研工作,当时可能有些忙乱,但是回头看来发现这种“平衡”的尝试也是对自己潜力的挑战和挖掘。现在我非常享受和孩子的相处,无论是教她们知识还是一起度过一些轻松时间,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人是可以在挑战之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寻找到平衡状态的。


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翀


观众提问:如何克服畏惧失败的心态,获得成长型思维,让自己获得切实的成长?


马歆:在微软的这几年使我逐渐了解并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推荐大家阅读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的书《刷新》,帮助大家“刷新”自己的状态。惰性、畏惧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多反思自己、多学习新知才能实现进步。


罗翀:阅读、坚持学习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成长途径,能使我们接触到新的观念和思考。同时我们要学会经常反思,总结自己的过去并对未来进行更好的规划,跳出琐碎日常,从更大的框架思考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未来规划。


何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精神滋养,比如“学而时习之”就是对自我反思的经典阐释。


Ada Camp 的其他环节也将陆续公开精彩回顾文章,请持续关注!






你也许还想看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微软亚洲研究院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丹棱街5号微软大厦2号楼12-14层,是微软研究院之一,也是微軟在海外最大的研究院及微软在亚洲的第一個研究院,2004年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称为“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微软亚洲研究院拥有超过230名全职研究员、工程师与超过250名访问学者与实习生。

谷歌大牛Jeff Dean单一作者撰文:深度学习研究的黄金十年
清华大学黄民烈:本科生如何做出好的科研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1年11月26日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1年7月18日
【干货书】数据科学手册,45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49+阅读 · 2021年4月27日
一份硬核计算机科学CS自学修炼计划
专知会员服务
43+阅读 · 2021年1月12日
最新《Deepfakes:创造与检测》2020综述论文,3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20年5月15日
她力量·耀前行,Ada Workshop 2022邀妳报名线下活动!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0+阅读 · 2022年3月29日
校招|微软邀请你填写暑期实习问卷
微软招聘
1+阅读 · 2022年2月18日
在科学“法师们”的眼中,科研合作有怎样的魔力?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0+阅读 · 2022年1月25日
选不好,输一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2月18日
来看直播!首届Ada Camp“女性计算榜样”环节线上特别开放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0+阅读 · 2021年8月12日
学生代表发言 | 王健:过往皆为序章,未来可期可盼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0+阅读 · 2021年6月23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5年7月1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7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17+阅读 · 2022年1月11日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Transfer Learning
Arxiv
121+阅读 · 2019年11月7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资讯
她力量·耀前行,Ada Workshop 2022邀妳报名线下活动!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0+阅读 · 2022年3月29日
校招|微软邀请你填写暑期实习问卷
微软招聘
1+阅读 · 2022年2月18日
在科学“法师们”的眼中,科研合作有怎样的魔力?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0+阅读 · 2022年1月25日
选不好,输一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2月18日
来看直播!首届Ada Camp“女性计算榜样”环节线上特别开放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0+阅读 · 2021年8月12日
学生代表发言 | 王健:过往皆为序章,未来可期可盼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0+阅读 · 2021年6月23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5年7月1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7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