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一起,和我们重新定义书单

2019 年 7 月 22 日 罗辑思维

今天,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场景实验室的创始人吴声,联合得到App,发起了一场“众创书单”实验。

以往的书单,是单纯从书出发。而这个实验,是从5个好问题出发,看有哪些好书可以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会把回答这些问题的书目,汇集在一起,成为一张你从未见过、极具价值的书单。

现在,我们邀请你加入这个实验,针对以下5个问题,任选其一在留言区写下你想推荐的好书以及推荐理由。你不妨先看看我们的几个推荐案例。


 问 题 一 


无限丰富的数据洪流

能否预测一个确定的未来?

第一个问题,我们请到了得到App《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的主理人吴伯凡。他推荐的好书是《空雨衣》

推荐理由:这本书里有大量对确定性的批判。作者查尔斯·汉迪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悖论的时代,所有确定性其实都忽略了一个悖论:你看到任何东西,往往都会忽略它的反面。书名《空雨衣》是作者看到的一个雕塑作品,就是一座空空的雨衣。他想以此说明,现代人制造出了很多有用、但却忽略了人的东西。在这个意思上说,技术可能就是一种“空雨衣”。

通过算法、数据和技术去预测未来,是人类古老的行为。在最原始的时期,人类就会用兽骨上的裂纹去获取天意。既然这个行为很古老,就算用上新的技术,也是在做旧事情。今天的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可以说就是一种基于最前沿科技的特殊“巫术”。

上帝是人类因为自身的弱小,所想象出的全知全能的化身。在今天,如果你相信有一个东西能够完全预测未来,实际上也只是一种新宗教而已。人们想要预测未来,其实是想获得确定性。喜欢说“要是这件事能怎样就好了”等句式的人,都是贪恋确定性的人。对确定性有贪恋的人,往往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背面的统统看不到。

关于预测未来,你还认为哪本书中有优秀的解答?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见解。


问 题 二 


KAWS 和优衣库联名款

为什么这么火?

第二个问题,我们请到了得到App总编辑李翔。他推荐好书是《引爆点》。

推荐理由:这本书很好解释了一个事物为什么会流行。放到KAWS这个案例中,非常贴切。影响流行的因素包括:关键少数人的作用、作品本身对注意力的黏着性、环境的威力。

KAWS的作品本身就很有注意力上的黏着性,基本上能爆红的作品都有这种特性。并且它一直在混搭各种经典IP形象进行创作,比如阿童木、芝麻街、星球大战等等。这样,KAWS的影响力其实一直在发酵,喜欢KAWS的圈层也越来越大。

优衣库的UT本身就有很广泛的用户群。UT能抵达的人群要远多于KAWS原本抵达的人群。KAWS的艺术感和UT的平民化,两者叠加,很好地满足了大家“触手可及的酷”这种需求。

关于流行,你会推荐阅读哪本书?欢迎你在留言区中写下理由。


 问 题 三 


AI 解放人类,还是取代人类?

第三个问题,得到App《全球创新260讲》主理人王煜全,推荐了《人工智能的未来》。

推荐理由:智能到底是什么,我们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回答,就是杰夫·霍金斯这本书中的答案。

站在今天来看,AI对人类来说,不是替代,而是一个推动人类升级的过程。比如,很多人类并不擅长的东西可以给AI做,我们还能用它强化自己擅长的东西,包括我们对大脑的再认识。现在的AI,它的一个优势其实是迅速模式化的能力,能迅速从一堆无意义的数据里抽提出意义来。

我们现在不用担心被AI取代,原因是未来真正的竞争优势是创意本身,创造力最大的特点是偶然性,永远无法被预测。AI也许能替代所有传统的东西,但它无法预测下一个创意在哪儿。

关于AI,你认为都有哪些可能性?欢迎你留言写下推荐的好书和理由。



 问 题 四 


为什么追求个性化的00后

还需要网红?

第四个问题,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与公共管理学院合聘教授、博导罗家德推荐了《区分》

推荐理由:这本书出版于1979年,那时这本书就开始预言,人们将生活在“信息茧房”中。

现在的00后认为自己很有个性,其实6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曾经也都认为自己在追求个性化,但一路走下来,大家得到的都是“小范围的抱团”,而不是每个人都特立独行。真正特立独行的人,其实是很孤独的。

大多数认为自己特立独行的人,实际上是在周边环境中想表现出与众不同,却不甘真正孤独,所以会找一群人抱团,互相找温暖。

之所以会出现网红,是因为他们特质鲜明能代表某一类人,这个特质吸引来了一群人,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找认同,认同也会给小圈子带来骄傲。最终,这个小圈子里流传的术语和信息,形成了“信息茧房”,将他们与其他人区隔开来。

关于个性与群体,哪本书打动过你?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问 题 五


为什么物质越丰富

    大众越追求断舍离?

第五个问题,独立互联网评论人Keso推荐了《伊甸园之门》。

推荐理由:这本书讲述了60年代的美国文化。那时候,各种思潮和艺术流派纷纷涌现,很多禁忌被打破。到了70年代,物质丰富了,人们开始沉溺于物质当中。今天的我们,可能更多地被物质裹挟了。

每个人在物质上的追求,本质上,是在满足自己精神上的追求。只不过物质带来的满足感都很短暂。即使像房子这样的大件,给人带来的满足感都非常短暂。我的一位朋友漂泊多年,在北京买房后发现,房子给他带来的兴奋感不过就维持了半个月时间。

我想起,60年代有一位社会学家问过一个问题:“现在的物质生活非常丰裕,为什么年轻人什么都有了,反而却不高兴呢?”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现代病,物质上丰裕了,却让人更不容易快乐,因为我们的情感也变得更加多样,没有那么容易被满足。反而是物质越匮乏,越容易感到满足。

你怎么看待满足感和断舍离?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推荐的好书。

欢迎你写下感兴趣的问题、推荐的好书及理由。截至7月25日0点,留言中点赞数最高的2位用户,将能参加8月4日吴声举办的《新物种爆炸·2019吴声商业方法发布》发布会,共同见证“众创书单”的发布。

同时,还能获得得到App 20元学习奖励金,仅限用于购买听书VIP年卡、月卡。

期待你的加入!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Python导论,476页pdf,现代Python计算
专知会员服务
262+阅读 · 2020年5月17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2+阅读 · 2020年3月9日
台湾大学林轩田机器学习书籍《从数据中学习》,216页pdf
【2020新书】数据科学:十大Python项目,24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16+阅读 · 2020年2月21日
95岁的查理·芒格,一周读二十本书
三联生活周刊
7+阅读 · 2019年5月22日
关于机器学习你要了解的 5 件事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7+阅读 · 2018年9月7日
这12本书让技术人士的思维乘上火箭
图灵教育
6+阅读 · 2018年4月23日
当我们在读书时,我们在读什么?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3+阅读 · 2018年3月19日
送书 | 深入浅出,一起学习贝叶斯!
AI100
10+阅读 · 2018年2月2日
关于孩子的未来,汪涵和李锐想告诉你这些......
三联生活周刊
6+阅读 · 2017年10月28日
Arxiv
25+阅读 · 2019年11月24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12月26日
Hierarchical Deep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rxiv
8+阅读 · 2018年9月25日
Arxiv
11+阅读 · 2018年4月25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95岁的查理·芒格,一周读二十本书
三联生活周刊
7+阅读 · 2019年5月22日
关于机器学习你要了解的 5 件事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7+阅读 · 2018年9月7日
这12本书让技术人士的思维乘上火箭
图灵教育
6+阅读 · 2018年4月23日
当我们在读书时,我们在读什么?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3+阅读 · 2018年3月19日
送书 | 深入浅出,一起学习贝叶斯!
AI100
10+阅读 · 2018年2月2日
关于孩子的未来,汪涵和李锐想告诉你这些......
三联生活周刊
6+阅读 · 2017年10月28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