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是具有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反馈和智能控制决策的控制方式,是控制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近十几年来,随着智能控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迅速走向各种专业领域,应用于各类复杂被控对象的控制问题,如工业过程控制系统、机器人系统、现代生产制造系统、电力系统、交通控制系统等。
本次2022中国自动化大会【Wiley智能控制与系统专题论坛】特邀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孙富春、李世华、许超、邹媛媛、孟子阳等杰青、院长和/或资深教授作精彩报告,话题包括:
跨模态学习的研究与进展
复杂时序逻辑任务下CPS系统分布式预测控制
机电系统的抗干扰控制与分布式优化
异构无人集群系统研究进展
更准、更快、更鲁棒的智能导航技术
五位专家同台报告,感兴趣的小伙伴现在可以扫码观看!
时间
2022年11月26日(今日)
下午 13:30-17:10
议程
01
13:30-13:45
主席致辞
孙富春/李世华/Peng Shi
02
13:45-14:00
在Wiley工程期刊发表文章
崔少莹 博士,Engineering Reports执行编辑
03
14:00-14:35
跨模态学习的研究与进展
孙富春 教授,清华大学,IEEE/CAAI/CAA Fellow,国家杰青
04
14:35-15:10
复杂时序逻辑任务下CPS系统分布式预测控制
邹媛媛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
05
15:10-15:20
中场休息
06
15:20-15:55
异构无人集群系统研究进展
许超 教授,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院长
07
15:55-16:30
导航技术:更准、更快、更鲁棒
孟子阳 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IET Fellow
08
16:30-17:05
机电系统的抗干扰控制与分布式优化
李世华 教授,东南大学,IEEE/IET Fellow,国家杰青
09
17:05-17:10
论坛闭幕
观看方式
扫描二维码观看
网页链接:https://gcb.h5.xeknow.com/sl/3YR4ha
活动海报
*欢迎转发
论坛主席
Peng Shi 教授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欧洲科学院院士
孙富春 教授
清华大学
IEEE/CAAI/CAA Fellow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李世华 教授
东南大学
IEEE/IET Fellow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报告人和报告简介
*按报告顺序排列
崔少莹
Engineering Reports
执行编辑
崔少莹博士,Engineering Reports执行编辑、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和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编辑。
报告主题:
《在Wiley工程期刊发表文章》
报告摘要:
本报告将介绍Wiley出版集团、及旗下工程领域不同学科方向期刊及合作出版的学协会,如IET,并向大家介绍工程领域综合性期刊Engineering Reports。
孙富春 教授
清华大学
IEEE/CAAI/CAA Fellow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主编
孙富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CAAI/CAA Fellow,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国际刊物《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主编,国际刊物《IEEE Tra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 Systems》,《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IJCAS)》副主编或领域主编,国内刊物《中国科学:F辑》和《自动化学报》编委。
报告主题:
《跨模态学习的研究与进展》
报告摘要:
本报告以中德科学中心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跨模态学习的自适应、预测和交互”为背景,围绕跨模态的动态适应机制、跨模态学习与融合如何影响泛化和预测等科学问题,重点介绍研究团队在模态转译、模态对齐、模态融合、协同计算,以及机器人的跨模态感知与操作等方面取得的理论与技术成果。报告还讨论了跨模态学习研究对未来教育、社会、信息科学技术以及机器人等相关领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跨模态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
邹媛媛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
邹媛媛,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近年来主要从事模型预测控制、工业系统建模与优化、网络化系统分布式协同优化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担任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Asian Journal of Control等国际期刊编委,中国自动化学会预测控制与智能决策专委会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委会委员。获2018年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中国过程控制会议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奖等。
报告主题:
《复杂时序逻辑任务下CPS系统分布式预测控制》
报告摘要:
信息物理系统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一系列计算单元和物理对象在网络环境下的高度集成与交互来实现物理系统的自主协调、性能优化。随着信息物理系统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其被期望执行一类复杂的时序逻辑任务:在考虑物理系统连续动态行为的基础上,同时满足如执行顺序、动作条件等逻辑上的要求和保持时长、时间节点、切换周期等时间上的要求,确保系统状态和行为的正确性。时序逻辑任务的引入给系统的控制品质和实时性能带来冲击,同时子系统之间带有更鲜明的时-空耦合特性和关联不确定性,给CPS协同技术带来极大挑战。本报告针对时序逻辑任务下CPS系统控制问题,探讨可行有效的分布式预测控制器设计方法及协调策略,重点介绍冲突时序逻辑下的任务重构与冲突消解策略、系统动态不确定性下具有性能保证的分布式控制器设计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提高分布式系统协同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以及系统应对各种复杂任务、复杂环境的能力。
许超 教授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院长
Journal of Industrial &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及IET Cyber-Systems & Robotics期刊执行主编
许超,毕业于美国理海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院长,兼任Journal of Industrial & Management Optimization及IET Cyber-Systems & Robotics期刊执行主编。从事“控制与自主系统”研究;先后在Science Robotics以及IEEE Transaction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带领团队攻克智能集群飞行核心技术,被Science、IEEE-Spectrum报导;带领团队在多项重要机器人赛事中获奖,如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世界冠军(2018年)、第二届智能无人机系统挑战赛季军(2021年)、“跨越险阻”水上赛亚军(2021年)等。
作为中方代表出席中美工程前沿论坛(2017年)并作大会报告,任世界帆船机器人(WRSC)大会主席(2019年)。2020年8月以来,主持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工作,扎根地方积极谋划,多措并举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平台;面向全球延揽优秀人才,组建了逾300人规模的高起点科研团队;积极服务湖州优势企业,赋能技术创新,形成以“智能+”为研发特色、以“创新+转化”为内核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搭建以“STEM+B”为核心的智乎科创学院和“潮音桥”路演平台TideTalk,构筑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管理“五位一体”的产业孵化育成平台;组建智能无人系统湖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塞山基地、中国自动化学会“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普基地”等。
报告主题:
《异构无人集群系统研究进展》
报告摘要:
空中机器人(尤其是多旋翼飞行器)是导航、控制与制导以及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的理想载体。该报告将围绕浙江大学FAST实验室近期在未知拒止条件下自主飞行、超小型全自主系统、大机动灵巧飞行实时规划、智能集群自主编队飞行等多项技术进行介绍。此外,围绕若干场景,探讨无人系统的实际应用和巨大价值。另外,还将介绍,包含无人机在内的各种无人系统实地测试,如地下空间探测等应用。
孟子阳 长聘副教授
清华大学
IET Fellow
孟子阳,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主要从事集群系统的协同控制与优化、微纳航天器系统、以及无人系统的智能导航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围绕上述领域,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SCI期刊论文80余篇,在Springer出版专著1部,论文累计被引用5000余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System & Control Letter等杂志编委(associate editor)、中国自动化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EEE高级会员等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5项科技奖励。获国家青年人才称号,洪堡学者基金及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报告主题:
《智能导航技术:更准、更快、更鲁棒》
报告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无人系统的发展与应用。自主导航能力是无人系统最基本的能力。传统的导航方式主要采用GNSS或惯性单元,存在易受干扰及快速发散等问题。通过相机感知环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无人系统的自主导航能力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报告具体汇报课题组近期在智能导航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匹配定位技术,复杂环境下的同时定位与建图方法,基于硬件加速的同时定位与建图技术,以及超低功耗平台下“端到端”视觉导航技术。预期为不同的无人系统平台提供更准、更快、更鲁棒的导航解决方案。
李世华 教授
东南大学
IEEE/IET Fellow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李世华,1995年在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获学士学位, 1998年在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1年在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东南大学首席教授、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IEEE IES Nanjing Chapter主席。主要从事机电系统的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非光滑控制理论,干扰观测控制理论及其在多类机电系统应用等方面研究,负责完成科研项目四十多项,研究成果已经为企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等杂志编委。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次、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3次。2017-2021连续5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15-2021年连续7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国际学术论文奖7次,获得机电系统领域著名国际学术奖项-永守赏。现为IEEE Fellow, IET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报告主题:
《机电系统的抗干扰控制与分布式优化》
报告摘要:
机电系统存在各类非线性环节:摩擦、间隙、滞环等,模型参数不确定、摄动、噪声以及外部干扰无处不在,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机电系统性能。本次报告将讨论由于机电系统噪声带来的抗干扰滤波,以及非串级化带来的非匹配干扰及状态受限问题,如何从时域/频域建模、干扰建模和前馈、先进复合控制角度提高闭环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和精度,以及多机电系统的抗干扰分布式优化问题,给出了这方面的一些最新理论研究进展和成果;结合运动控制、柴油机发动机电控系统、多移动机器人系统等不同应用特点,探讨了几种不同的应用设计案例与实验验证结果。
期待与您线上相聚。